疫情期間一線醫護人員的故事說也說不盡,他們的每一個人都在我們心裡,我們也是由衷的感謝他們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捨棄小家,為了大家,甘願奉獻自己,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
這些英雄中有一個平凡也特殊的女孩兒,她叫蘇娃婷,不一樣的是她是澳門女兒,武漢媳婦兒。
4月1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醫師蘇娃婷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在醫院新冠肺炎患者專用手術室,為一名有新冠接觸史的孕婦緊急剖宮產手術實施麻醉。90分鐘後,手術順利結束。蘇娃婷抱著剛誕生的新生兒,笑得格外開心。
這是她從澳門艱辛返漢後,進行的第3臺三級防護下的手術麻醉。
她說:回來後參加了很多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手術,也參與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插管,插管時會直視下面,離嘴巴和口腔是最近的距離,沒想過還不害怕,也沒想過會不會感染。
她畢業於澳門濠江中學,考上武漢大學學醫,碩士畢業後留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工作,同時又讀了在職博士。她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個在湖北當醫生的澳門人。
蘇娃婷的丈夫是武漢人,也是一名醫生,結婚後她就成了武漢媳婦兒。
她雖然現在說話還是被大家笑稱是澳普普通話,但是她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已經完完全全被同化,是個地道的武漢人了!
來了武漢大概有14年,她還清楚的記得2006年的時候考上武大後帶著背藍,一個人從澳門坐火車來到武漢,就深深地被這邊的美食吸引了,小龍蝦,熱乾麵就是她的最愛。
成家有孩子後,回娘家的機會越來越少,已經兩年沒有回澳門過春節了,就和先生商量著今年回去看看,1月20日和先生匯合,一起到澳門過春節,結果才到家沒幾天,大概在1月23日的時候聽到武漢封城,在澳門很是著急,心裡特別忐忑。
作為一名醫生,每天看到武漢的病例一直這麼多,有一天人數達到1萬多的時候都想哭,作為一名武漢人更是難過,「我說怎麼回事?我最喜歡的城市生病了,我們都不能回去。」
都很著急回來,好不容易搶到一張票就讓先生先回來了,蘇娃婷是後面才買到的,「失敗4次才買到票感覺想越獄一樣回來了」。
在澳門的時候,很多醫院都告知她說醫療物資都很緊缺,就通過澳門的一些社團,大概募捐了快超過20萬的物資。
34歲的她獨自帶著5歲兒子和2歲的女兒從澳門輾轉奔赴武漢,回來的時候行李裡面沒有帶幾件自己的衣服,一大部分是防護服,剩下的就是孩子的奶粉。
蘇娃婷回來後心裏面忐忑就消失了,第二天,她就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
「穿上我的白大褂,換上我的手術衣,我害怕都沒有了,覺得該幹嘛幹嘛,該搶救搶救。」
從古至今,醫生這個職業,是讓人尊敬的,事實也證明,醫生無愧這種尊敬,因為他們的使命感是在骨子裡的。
夫妻兩人都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
在蘇娃婷穿上防護服上手術臺之前,不知哪位同事悄悄在防護服的後面,寫上了「武漢媳婦——蘇娃婷」七個字。
寫到這裡,我真切的感受到她不僅是個武漢媳婦,更是一個武漢人。
身為「武漢媳婦」「澳門女兒」的蘇娃婷,在朋友圈這樣寫道:「我有兩個家:娘家在澳門,婆家在武漢。娘家和婆家一樣美,我都要保護好她。
「當初從澳門來到武漢讀武大的時候,我沒想到今天我的命運會和這座城市牽連在一起!」
大概就是註定,從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就再也分不開,這是一個熱情的城市,只要到這裡就被感染。
我們的國家也是一個熱情的國家,只要在這裡就願意為她付出所有。
武漢解封了,蘇娃婷表示武漢能夠恢復平靜很高興,希望孩子可以快點上學,待在家裡太鬧騰了,哈哈!
沒想到女神這麼接地氣,不怕疫情的她竟然這麼怕自己的小神獸!
有人看到蘇娃婷的照片,驚訝的說,這34歲的小姐姐好看的像是24歲的小姐姐!確實她是人美心靈更美!
希望他們一家可以ㄧ生平安家庭美滿!
也向所有的醫護人員致敬!
關注我一起來看人生百態。
我是四月天的初見,願與你相見的每一天都是最美人間四月天,感恩你的閱讀。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精彩推薦:
同樣援鄂名單上卻沒有名字,重要的是去戰鬥過,這個小哥哥有點帥
「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周某出獄,拒籤多家公司不當網紅後續……
臨危受命當晚奔赴武漢,手術後仍堅守一線,72歲的張伯禮不簡單
那個一下飛機就哭了,說「要報效祖國」的英國留學生現在怎麼樣了
細數一線醫護人員福利,被罵的和被誇的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