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有那麼愛他嗎?《七月與安生》揭示女性朋友中一個隱秘的真相

2021-01-09 情歌晚唱

電影《七月與安生》改變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講述七月與安生的友誼及愛情,故事的設定是二女愛一男。

七月與安生從13歲相遇,即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一起吃飯睡覺洗澡,她們出身相差極大,一個出生於溫暖和諧的家庭,一個是父親去世,母親常年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

所以她倆的性格也是反差極大的,一個是無人調教、狂野不羈的「野孩子」,一個是極受家長疼愛的乖乖女。

13歲的年紀處於小升初階段,七月的父母怎麼允許自家孩子天天跟安生這樣的孩子吃睡在一起的,電影沒有對此展開。

電影展現給我們是,安生外向,七月內斂。安生貌似強勢處處出頭,實則她們二人的關係,七月才是主導者。這是因為安生太需要七月帶給她的那份人間溫暖了。

所以在她們兩人的相處中,安生願意為七月讓步,也比較會替七月考慮,包括後來安生選擇去流浪,也是為了成全七月和家明的感情。也因此,在整部片子中,雖然安生喝酒泡吧交各式男友,但她給人的感覺卻是楚楚可憐,並不讓人生厭。

只是兩個性格相差這麼大的女孩子,為什麼會愛上同一個男生呢?電影篇幅有限,沒有交待七月為何喜歡男主角家明,家明為什麼喜歡七月。在圖書館,導演一筆帶過:七月向家明表白自己喜歡他,家明也就同意了,就這樣成了一對。

片中倒是著重表現了家明被不按情理出牌、古靈精怪的「壞女孩」安生所吸引的過程。

這點還是比較能令人信服的,畢竟現實中,「壞女孩」確實更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小男生的眼光。而乖乖女類型的女孩,則屬於適合結婚的對象。

前者由人的情感決定,是生理性的。後者,由人的理性決定,是心理性的。

確定三人會有情感糾纏的,他們一同爬山那段。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安生內心的小不安分。在深山老林的廟裡,安生故意靠家明那麼近,去看他掛在胸口的佛像。這簡直就是在故意誘惑他了。

青春少艾,在男生對女生有感覺的情況下,在「與世隔絕的」的兩人世界中,安生這樣做,很難不讓男生心猿意馬吧。

反觀七月,一邊說爬不動了,讓家明跟著安生先上山去,貌似很關心安生,一邊神不知鬼不覺突然出現在安生與家明的面前。

到底是無意間窺探到安生與家明二人曖昧的秘密,還是當時就是有意試探,故意讓家明跟安生先上山的呢?我們不知道。七月的心思,實在隱藏得很深。

更讓人恐懼的是,就算發現了安生與家明的異常,七月仍能裝出一副啥事也沒有發生,自己剛剛才到廟前的坦然樣子。這超強的自控能力,令人細思極恐。

我想起現實中一些類似的好閨蜜,一方大大咧咧咋咋呼呼,一方只是安安靜靜,人畜無害的模樣,二人好得「如膠似漆」,實則這只是外人看到的表相。

其實很多平時不拿主意的,反而是心理上的強者,只是她們喜歡在小事上裝胡塗,貌似不計較,可一旦遇到利益相關的大事,那肯定就寸步不讓。

所謂的扮豬吃老虎,說的就是這類人。一旦有利害關係衝突,大大咧咧的一方,往往在平時不出聲的一方一擊之下,潰不成軍。

所以,不要太相信什麼好閨蜜好情誼,特別是在職場上,這種好姐妹有時像一顆在你身邊安放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殺你個措手不及。

安生為了成全七月和家明的愛決定去流浪。在火車上,她看著七月的眼淚告訴她,如果七月讓她留下,她就不走了。可是七月裝作聽不見。

兩個曾經的好姐妹在彼此看不見對方的地方淚流滿面。七月是為自己「要愛情不要友情」的「自私」而哭。安生的淚,則是為失去七月的友誼而流。

其實家明在這部劇中,更像是一個人形道具,像是七月與安生中的第三者。七月真有那麼愛家明嗎?也未必。不然,她不會在和家明的婚禮前讓家明逃婚,她其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愛家明。

大家都知道,女人是善妒的動物。同一件玩具,如果你不要,她也覺得不要也罷,沒啥稀奇的。

如果你覺得這件玩具很好,你很喜歡,另一個也會覺得,哇,這個真的好耶,我也要,我非要不可!

而有時候,她們共同愛上一個男人,很大可能就是這種心理在作崇。

那麼多愛上閨蜜男友,搶閨蜜男友,和閨蜜老公有一腿的,想想看,是不是有這個因素?

多年前,我認識的一個才子,才華橫溢,浪蕩不羈,每天醉臥酒吧。但是,有很多女人喜歡他。這些女人很多彼此都是相識的朋友。

為什麼呢,同一個道理。你喜歡的,我也喜歡。你得到的,我也想得到啊。攀比,虛榮,愛慕,夾雜一起,分不清。

如果七月沒有發現安生與家明互生的情愫,也許在家明大學畢業後堅持要到北京發展時,七月就下決心斬斷情絲了呢。就像現實中多少人,大學時你儂我儂,一到畢業面臨現實,就勞燕分飛。何況七月是那麼內斂理性,自控力超乎常人的一個人。

七月的心底,可能認為家明持意要到北京,是因為安生也在北京的緣故吧。所以她和家明有了兩年之後的婚約,拖他兩年,觀察觀察。

就像很多元配妻子,明知道男人的心早已不在,還是會死守著名分不放手:我就偏不讓位,偏不成全你們。

女人間一旦因為愛上同一個男人,便會心生嫌隙,表面上還是嘻嘻哈哈,內裡在暗暗較勁。

舉個例子,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女人,如果一個後來嫁入豪門,躍升了階層,另一個還輾轉為溫飽掙扎,那麼兩人再好的友誼也就到此為止了。

就算嫁入豪門的沒低看另一方,另一方也會自卑。一個高一個低,女人天生的攀比心理會讓低的一方心裡不舒服。

不用說嫁入豪門了,就算起步一樣的兩個女人,一個生的孩子特別優秀,一個生的孩子太普通。普通孩子的媽媽表面上恭維優秀娃的媽,心裡還是會一陣陣泛酸。

在酒吧,在浴室,七月把幾年來因為家明而對安生的不滿都發洩了出來,把她壓抑了幾年的心裡話都吼出來後,舒服了。安生呆住了,她沒想到自己在七月的心裡是這樣的。

當安生決定和老趙結婚,要過安定的生活時,七月在和家明一番痴纏後,在婚禮前夕讓家明離開了。她卸下了三人糾纏了幾年的情感枷鎖,用流行一句話說,就是:放開他,也放過了自己。

沒有了這個男人夾雜在其中,果然,脫離了愛情羈絆的她倆,友情又回來了!她們重拾了少女時期的親密無間,相依相靠,成為彼此的影子。

所謂重色輕友,其實男人反而是表面的,他們喝酒吹牛有兄弟可能便把女人放一邊,怕家裡的「母老虎」,更多只是不想惹麻煩而已。

而女人,更多會做那個為了愛情不要友情的人,你說我重色輕友就重色輕友唄。如果讓女人在愛情和友情中選一個,大部分人的選擇將是——男人,愛情!

相關焦點

  • 一體兩面的女性「鏡像」 —評電影《七月與安生》
    或曰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現實,一個理想;一個因克己從眾合規而顯得「巧偽無情趣」,一個因隨性任己恣意而顯得「率真而有詩意」。總之,兩者合則兩全,分則兩偏,互為各自的「另一面」。也因此,蘇家明就既愛七月又愛安生,以魚和熊掌兼得為全。因為安分的七月和不安分的安生,恰恰是一個完整「人性」的兩個不同側面。這也應了老百姓嘴裡的那句話:女人不壞,男人不愛。
  • 《七月與安生》:你就是你的生活
    她很想像七月那樣等著別人來愛,她不行,她要爭取才有愛。她對七月說「如果你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她要問七月「我可以回家了嗎」。她以為,七月是她唯一可以索取,就會給她愛的回饋的人。她哭,不是為了安生的離開,而是對自己感到失望,失望沒有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漂泊的安生知道:看起來有趣的人多了,都是裝的,裝的自己都信了……七月見到了拖著安生的家明,她們再也無裝不下去了。安生終於敢說出「你別再自欺欺人了好嗎?‍‍我一直都讓著你」,七月也終於爆發了她的憤怒:「你讓我,‍‍你有資格讓嗎?‍‍
  • 《七月與安生》經典臺詞
    7、他輕輕的嘆息,也許我們都是無法給彼此未來的人。也許彼此都已經喪失愛和被愛的能力。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  14、相見的唯一一個夜晚,安生因為喝醉睡得很熟。七月失眠卻無法和安生說話,只能一個人對著黑暗沉默。她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並肩睡在一起。可是安生再不會象以前那樣,愛嬌地摟著她,把頭埋在她懷裡,把手和腿放在她身上。
  • 七月與安生:閨蜜都是一邊撕一邊愛嗎?
    快結束的時候,他擦了擦眼淚,說,想不到你們女生之間的感情是這樣的,原來我總覺得女孩子好麻煩,嫉妒來嫉妒去,原來這些小情緒都這麼細膩呢這部由安妮寶貝多年前小說改編的電影,竟然能把一個男孩子都看哭。講真,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根本沒仔細想過閨蜜之間的感情。看完這部電影,又覺得,女孩子之間的感情真的比談戀愛還要麻煩。
  • 你是七月,便有安生
    身邊的好多朋友都把近期最值得看的華語片指向一個名字:《七月與安生》。
  • 七月與安生
    童年的這段成長經歷,給安生性格中的叛逆與忍讓留下了伏筆。職高畢業,安生匆匆忙忙的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開始在社會上流浪。對於一隻候鳥來說,似乎所有的季節都是短暫的,只有漂泊,才是永恆,這句話,對於安生來說,比真理還真。
  • 福利 你看過《七月與安生》原著嗎?其實閨密都是一邊撕一邊愛
    七月看到家明和安生慢慢地走了下來。她聞著風中的花香,感覺到這是自己最幸福的一刻。她心愛的男人和最好的朋友,都在她的身邊。很多年以後,七月才知道這是她最快樂的時間。只是一切都無法在最美好的時刻凝固。  家明,廟裡在賣玉石鐲子。七月說,我剛才一個人過去看了,很漂亮的。安生說,好啊,讓家明送一個。只剩下兩個了。一個是淡青中嵌深綠的,另一個是潔白中含著絲縷的褐黃。
  • 七月與安生.
    好像,也沒那麼討厭。安生這樣說。安生對蘇家明的一串審問+警告:你是蘇家明嗎?搞過對象嗎?平時都是別人追你還是你追別人啊?你平時不照鏡子啊,你知道自己長得多好看嗎?最近有人看上你了,你最好老實點。七月在房間接家明電話的時候,安生走到衛生間,打開水龍頭,譁譁地水聲,為的是不讓自己聽到家明的消息。最怕突然聽到你的消息,最怕此生已經決定自己過,沒有你卻突然聽到你的消息。我喜歡的一個細節。
  • 《七月與安生》結局三次反轉,你看懂了嗎?
    《七月與安生》之前上映的時候,小編就看過一次,但是看到結局的時候,還是有點蒙,似懂非懂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小編一樣感受,最近又刷了一遍,似乎有點懂了。那麼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七月與安生》。
  • 評電影《七月與安生》:無論得到與失去,你依然值得被愛
    我知道,有人在電影中看到了閨蜜之間的友情,有人在之中看到了同性之間的愛情,而我看到了人生的成長。 2 七月是一個乖巧恬靜的女孩,成績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與之相反,安生則古怪精靈,膽大不羈,問題多多,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從一開始,她們註定不同,註定彼此吸引,註定成為最好的朋友。
  • 《七月與安生》:安生讓給七月的生活最後七月還是失去了
    歡迎大家來到阿懦影視,每天給大家推薦國內外好看經典的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看過了,2016年9月上映距離現在已經有三年時間了,並且這部劇還獲得了多項獎項,不得不說是一部佳作啊。可是好多小夥伴真的就看懂這部電影了嗎?
  • 《七月與安生》90%的人只看到了七月的脆弱,卻沒讀懂安生的自私
    同齡小夥伴的愛,七月爸媽那種類似至親的關懷,沾上「家」的味道的熱開水熱飯菜——這種味道對安生的誘惑之大令她多年後都難以忘懷。於是,安生經濟獨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七月請到自己的出租屋來,語氣裡有種「得償所願」的暢快。
  • 《七月與安生 》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
    七月與安生從踏入中學校門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為了朋友。她們一個恬靜如水,一個張揚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卻又互相吸引。她們以為會永遠陪伴在彼此的生命裡,然而青春的陣痛帶來的不是別的,而是對同一個男生的愛——18歲那年,她們遇見了蘇家明,至此,成長的大幕轟然打開。
  • 七月與安生每個人的青春期都住著一個安妮寶貝
    我又在網上找到了安妮寶貝以前的作品,讀了沒幾行,便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都寫得什麼亂七八糟的,以前怎麼會看這麼矯情的文字?居然還深陷其中? 就這樣,我從一個迷戀安妮寶貝的人,變成了鄙視安妮寶貝的人,進而鄙視迷戀安妮寶貝的那個自己。 豆瓣上有篇書評:我不相信真有安妮BB這個人存在!這是我對《春宴》的一句話總結!
  • 《七月與安生》在「搶閨蜜男友」的故事中,竟然看到自我意識成長
    也許很多人早已忘了這本書,甚至不知道作者,但如果說起這本書中的一個故事,你一定會有印象,那就是——《七月與安生》。從那之後,「海藻般的長髮」、「白色棉質連衣裙」、「光腳穿白球鞋」便成了文藝女青年的標配!整整影響了那一代剛興起的網絡文字風格,把一個「兩閨蜜同時愛上一個男生」的俗套故事,寫的肝腸寸斷,也寫進了那一代年輕人的心裡。
  • 《七月與安生》:世間最美的豔遇,是遇見另一個自己
    屏幕上出現了電影的名字——《七月與安生》,底下附著英文名字《Soulmate》。十三歲那年,七月遇見了安生,安生遇見了七月,按七月的話來說,她和安生的友誼,她是被選擇的結果,但,她心甘情願。七月有個完整而幸福的家,她乖巧懂事,安靜溫柔,有一個充滿愛而因此正常的童年。而安生,他爸爸很早去世,媽媽經常在外出差也不怎麼管她。
  • 《七月與安生》電影版這樣拍 ,周冬雨馬思純你中我有我中有你
    周冬雨飾演的「安生」、馬思純飾演的「七月」依舊有安妮寶貝原著筆下角色的樣子,但角色性格更複雜。周冬雨更推薦影片「不是一個簡單的青春片」:「我覺得只有經歷過這些爭吵、嫉妒、怨恨、惺惺相惜之後,才算過完了這段青春。」
  • 疑點重重的《七月與安生》:兩個結局的燒腦劇,你看懂了嗎?
    《七月與安生》最愛七月的人是安生,七月可以把自己的父母分一半給她,安生就把自己租來的小屋子的鑰匙給七月。七月告訴安生她戀愛了,可安生什麼都沒有,她只有七月。憧憬著愛情的七月沒有注意到安生紅了的眼眶,有人把七月從她身邊搶走了,他的名字叫蘇家明。《七月與安生》馬思純、周冬雨蘇家明安生:你是叫蘇家明嗎?
  • 《七月與安生》電影版這樣拍 周冬雨馬思純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周冬雨飾演的安生、馬思純飾演的七月依舊有安妮寶貝原著筆下角色的樣子,但角色性格更複雜。周冬雨更推薦影片「不是一個簡單的青春片」:「我覺得只有經歷過這些爭吵、嫉妒、怨恨、惺惺相惜之後,才算過完了這段青春。」
  • 這部國產劇,讓「七月不得安生」!
    豆瓣短評△電視劇版《七月與安生》真那麼難看嗎?嗯,挺難看的。安生在學校搗亂,在家發脾氣。媽媽不是責備她,而是試圖與她講道理。於是在接下來的劇情中為姐妹倆安排了四重雷,瘋狂加力——安生只有一個媽,但七月有一家五口啊。再加上兩人都愛的家明,給我使勁兒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