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月與安生》改變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講述七月與安生的友誼及愛情,故事的設定是二女愛一男。
七月與安生從13歲相遇,即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一起吃飯睡覺洗澡,她們出身相差極大,一個出生於溫暖和諧的家庭,一個是父親去世,母親常年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
所以她倆的性格也是反差極大的,一個是無人調教、狂野不羈的「野孩子」,一個是極受家長疼愛的乖乖女。
13歲的年紀處於小升初階段,七月的父母怎麼允許自家孩子天天跟安生這樣的孩子吃睡在一起的,電影沒有對此展開。
電影展現給我們是,安生外向,七月內斂。安生貌似強勢處處出頭,實則她們二人的關係,七月才是主導者。這是因為安生太需要七月帶給她的那份人間溫暖了。
所以在她們兩人的相處中,安生願意為七月讓步,也比較會替七月考慮,包括後來安生選擇去流浪,也是為了成全七月和家明的感情。也因此,在整部片子中,雖然安生喝酒泡吧交各式男友,但她給人的感覺卻是楚楚可憐,並不讓人生厭。
只是兩個性格相差這麼大的女孩子,為什麼會愛上同一個男生呢?電影篇幅有限,沒有交待七月為何喜歡男主角家明,家明為什麼喜歡七月。在圖書館,導演一筆帶過:七月向家明表白自己喜歡他,家明也就同意了,就這樣成了一對。
片中倒是著重表現了家明被不按情理出牌、古靈精怪的「壞女孩」安生所吸引的過程。
這點還是比較能令人信服的,畢竟現實中,「壞女孩」確實更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小男生的眼光。而乖乖女類型的女孩,則屬於適合結婚的對象。
前者由人的情感決定,是生理性的。後者,由人的理性決定,是心理性的。
確定三人會有情感糾纏的,他們一同爬山那段。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安生內心的小不安分。在深山老林的廟裡,安生故意靠家明那麼近,去看他掛在胸口的佛像。這簡直就是在故意誘惑他了。
青春少艾,在男生對女生有感覺的情況下,在「與世隔絕的」的兩人世界中,安生這樣做,很難不讓男生心猿意馬吧。
反觀七月,一邊說爬不動了,讓家明跟著安生先上山去,貌似很關心安生,一邊神不知鬼不覺突然出現在安生與家明的面前。
到底是無意間窺探到安生與家明二人曖昧的秘密,還是當時就是有意試探,故意讓家明跟安生先上山的呢?我們不知道。七月的心思,實在隱藏得很深。
更讓人恐懼的是,就算發現了安生與家明的異常,七月仍能裝出一副啥事也沒有發生,自己剛剛才到廟前的坦然樣子。這超強的自控能力,令人細思極恐。
我想起現實中一些類似的好閨蜜,一方大大咧咧咋咋呼呼,一方只是安安靜靜,人畜無害的模樣,二人好得「如膠似漆」,實則這只是外人看到的表相。
其實很多平時不拿主意的,反而是心理上的強者,只是她們喜歡在小事上裝胡塗,貌似不計較,可一旦遇到利益相關的大事,那肯定就寸步不讓。
所謂的扮豬吃老虎,說的就是這類人。一旦有利害關係衝突,大大咧咧的一方,往往在平時不出聲的一方一擊之下,潰不成軍。
所以,不要太相信什麼好閨蜜好情誼,特別是在職場上,這種好姐妹有時像一顆在你身邊安放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殺你個措手不及。
安生為了成全七月和家明的愛決定去流浪。在火車上,她看著七月的眼淚告訴她,如果七月讓她留下,她就不走了。可是七月裝作聽不見。
兩個曾經的好姐妹在彼此看不見對方的地方淚流滿面。七月是為自己「要愛情不要友情」的「自私」而哭。安生的淚,則是為失去七月的友誼而流。
其實家明在這部劇中,更像是一個人形道具,像是七月與安生中的第三者。七月真有那麼愛家明嗎?也未必。不然,她不會在和家明的婚禮前讓家明逃婚,她其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愛家明。
大家都知道,女人是善妒的動物。同一件玩具,如果你不要,她也覺得不要也罷,沒啥稀奇的。
如果你覺得這件玩具很好,你很喜歡,另一個也會覺得,哇,這個真的好耶,我也要,我非要不可!
而有時候,她們共同愛上一個男人,很大可能就是這種心理在作崇。
那麼多愛上閨蜜男友,搶閨蜜男友,和閨蜜老公有一腿的,想想看,是不是有這個因素?
多年前,我認識的一個才子,才華橫溢,浪蕩不羈,每天醉臥酒吧。但是,有很多女人喜歡他。這些女人很多彼此都是相識的朋友。
為什麼呢,同一個道理。你喜歡的,我也喜歡。你得到的,我也想得到啊。攀比,虛榮,愛慕,夾雜一起,分不清。
如果七月沒有發現安生與家明互生的情愫,也許在家明大學畢業後堅持要到北京發展時,七月就下決心斬斷情絲了呢。就像現實中多少人,大學時你儂我儂,一到畢業面臨現實,就勞燕分飛。何況七月是那麼內斂理性,自控力超乎常人的一個人。
七月的心底,可能認為家明持意要到北京,是因為安生也在北京的緣故吧。所以她和家明有了兩年之後的婚約,拖他兩年,觀察觀察。
就像很多元配妻子,明知道男人的心早已不在,還是會死守著名分不放手:我就偏不讓位,偏不成全你們。
女人間一旦因為愛上同一個男人,便會心生嫌隙,表面上還是嘻嘻哈哈,內裡在暗暗較勁。
舉個例子,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女人,如果一個後來嫁入豪門,躍升了階層,另一個還輾轉為溫飽掙扎,那麼兩人再好的友誼也就到此為止了。
就算嫁入豪門的沒低看另一方,另一方也會自卑。一個高一個低,女人天生的攀比心理會讓低的一方心裡不舒服。
不用說嫁入豪門了,就算起步一樣的兩個女人,一個生的孩子特別優秀,一個生的孩子太普通。普通孩子的媽媽表面上恭維優秀娃的媽,心裡還是會一陣陣泛酸。
在酒吧,在浴室,七月把幾年來因為家明而對安生的不滿都發洩了出來,把她壓抑了幾年的心裡話都吼出來後,舒服了。安生呆住了,她沒想到自己在七月的心裡是這樣的。
當安生決定和老趙結婚,要過安定的生活時,七月在和家明一番痴纏後,在婚禮前夕讓家明離開了。她卸下了三人糾纏了幾年的情感枷鎖,用流行一句話說,就是:放開他,也放過了自己。
沒有了這個男人夾雜在其中,果然,脫離了愛情羈絆的她倆,友情又回來了!她們重拾了少女時期的親密無間,相依相靠,成為彼此的影子。
所謂重色輕友,其實男人反而是表面的,他們喝酒吹牛有兄弟可能便把女人放一邊,怕家裡的「母老虎」,更多只是不想惹麻煩而已。
而女人,更多會做那個為了愛情不要友情的人,你說我重色輕友就重色輕友唄。如果讓女人在愛情和友情中選一個,大部分人的選擇將是——男人,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