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馬甲線,
幾乎是所有女生走向運動健身的動力所在。
因此,對腹部的鍛鍊,
不管是線下的教練課,還是運動APP的推薦,
她們一定離不開以下運動:
仰臥起坐、卷腹系列運動,平板撐等。
尤其是產後媽媽,腹部松松垮垮,更渴望通過運動鍛鍊來改善腹部肌肉。
然而,正是這群產後媽媽,千萬不能貿然鍛鍊卷腹等運動,有可能越鍛鍊,腹部越鬆弛。
01
為什麼大部分產後媽媽不能做卷腹運動?
答案是:腹直肌分離。
據統計,60%—90%的孕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的現象。
女性妊娠時,增大的子宮使腹壁擴張延伸,兩側的腹直肌會從腹中線——也就是腹白線的位置向兩側分離。
在真正意義上,所謂的腹直肌分離,不是真的腹直肌(肌肉)分離,而是腹白線(筋膜)分離。
正常情況下,產後腹壁會逐漸恢復,腹直肌再向中線靠攏,大概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回到原位。
但每個個體的腹壁情況和腹直肌力量各有不同,再加上如雙胞胎、胎兒過大、或多次生產等原因,導致腹直肌不能回到原位,這就造成了腹直肌分離。
敬告腹直肌分離的媽媽們,有一種運動一定做不得,否則腹直肌不僅不能靠攏,還越離越遠,背道而馳。
不能做擠壓腹白線的運動,
如:仰臥起坐、平板支撐、卷腹系列(包含:卷腹、側向卷腹、反向卷腹、空中單車等)。
02
如何檢測自己的腹直肌情況?
腹直肌自檢法,只需4步。
Step1:仰臥,屈膝踩地,露出腹部,身體放鬆;
Step2:左手枕在頭後支撐,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Step3:左手輕輕抬起頭部,然後慢慢抬起上身。右手手指會感覺到腹肌的擠壓,陷入了腹肌中,兩邊的腹直肌明顯的包裹著手指;
Step4:檢查的範圍可根據肚臍上下5cm內,以其中最大的凹陷處能插入幾個手指為準,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判斷標準是:
正常情況:2指以內;
較嚴重:2-3指;
非常嚴重:大於3指,建議就醫,有可能引起疝氣。
前段時間,潘老師就遇到一位腹直肌分離3指的媽媽。她由於長期的卷腹運動,讓腹部越發鬆垮。在檢查中,潘老師也陷進了2指半,那對於媽媽本人來說,就已經3指了,是非常值得重視了。
產後想要馬甲線的媽媽不要灰心,只要腹直肌分離在2指內,做卷腹類運動是沒問題的。要是大於2指,建議就要先暫停了。
1、影響體態,大腹便便;
2、引起腰背疼痛,隨著腹直肌分離的程度加大,腹部肌肉的力量就變弱,對脊柱的承託力就會越小。會直接導致腰部、背部更容易受累,出現腰酸背痛;
3、引起內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宮下垂、直腸下垂等;
4、引起盆底肌鬆弛;
5、嚴重者會導致疝氣,小腸從腹壁薄弱處突出。
04
如何修復腹直肌?
1、腹橫肌鍛鍊很重要;
2、腹式呼吸很安全有效;
3、綜合修復更鞏固。
要是把腹部的肌肉層層剝開,腹橫肌是腹壁最內層的闊肌,藏在腹直肌和腹內斜肌的底層深處,但同時參與著腹直肌鞘後層及腹白線的構成。
生動一點說,腹橫肌就猶如腹直肌力量的背後大boss,要修復腹直肌,必須從鍛鍊腹橫肌開始。把深層的肌肉喚醒,加強腹橫肌的力量,是首要而關鍵的第一步。
剛剛認識了腹橫肌很重要,那如何才能鍛鍊到腹部深層的肌肉呢?
那就是腹式呼吸法,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修複方法之一,每個人在家都可以完成。
方法如下:
step1:取仰臥或舒適的坐姿,雙腿微屈,鬆開腰帶,全身放鬆;
step2吸氣:將手輕輕放在腹部肚臍,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腹部凸起,到達凸起的最高點;
step3呼氣: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調動腹部肌肉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肚臍收縮向脊柱,在收縮的最深處停留3-5秒。
呼氣時可以發一個WU音,用發音來幫助我們緩慢、平穩而持續不斷地呼氣,重點是不要斷。
同時,建議熟練者可以在呼氣時同步收縮盆底肌(就是忍著尿尿的肌肉),讓腹直肌和盆底肌同步鍛鍊,修復效果更佳。
吸氣和呼吸為一組動作,每次做10組,每天做2次。
特別注意:這項運動看似簡單,但大部分朋友都做不到位,導致效果一般。所以請朋友們重點消化以上標藍文字,或請教專業人士的指導。
骨盆是連接著腹部肌肉群,腹部肌肉群也穩定著骨盆。骨骼與肌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一般來說,產後的骨盆容易產生結構化的損傷,如骨盆結構未能改善,只是一味地修復腹直肌,那效果的鞏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此,我們建議,產後應該做一個全面的檢查,修複方案也應綜合設計,才能讓修復效果最大化。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媽媽想要收穫馬甲線,是絕對可以的。只要堅持鍛鍊,腹直肌分離恢復在2指內,就可以重新鍛鍊卷腹類的運動了。
最後,套一句老話: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正確的方式,收穫健康和美好。
微信號 : Panshifu5618
專業解決您的脊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