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諞.方言】歷史的記憶

2021-02-07 今日點擊之諞陝西

尊重關中方言就是尊重中華文化

作者:伍永尚(神諞陝西節目方言顧問)

關中話是中國漢語言的「源頭」和「寶庫」,不研究關中方言,很多漢字的解釋會陷入困境。正如《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說的:「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直,其辭多古語。今天字詞典裡有些漢字的注釋是是而非,甚至缺失,值得進一步商榷。然而很多「質直」的「古語」,會隨著老人們的過世而被埋葬。所以收集和保護原汁原味的關中話,更是當務之急。現在有些雜誌、網絡、影視裡的關中方言用字,因不懂其意而隨便寫,甚至用 「粗俗」的字眼兒「惡搞」、貶低,無形中損害了中國文字的嚴謹和方言的文明,誤導讀者。最近我把關中話裡部分與字典相左的解讀和民間常用而寫法不當的字做一比較,寫出四篇文章來「淺談關中方言用字的準確性,分別以《遠古的音信》、《孔子的說法》、《歷史的記憶》、《關中無ri字》來說明關中話的豐滿和深奧。

歷史的記憶

關中話是不是古代的官話,專家學者有爭論,典籍文獻記述少。有一千多年帝都史的長安,其語言應該是當時的標準語言。也正如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說的:「關於長安地區(今陝西西安府)的方言,我們有大量的文獻資料。我的考釋範圍僅限於這個方言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段,也就是隋唐大一統帝國(公元186——906年)京城所在地區的官廷和官府所說的方言。」馬伯樂說:「唐代這種古漢語的基礎肯定是北方話,尤其是長安話。」他斷言:「現代的西安方言乃是唐代長安方言的繼承和發展。」著名作家、書法家,前陝西省政協常委騫國政先生說得好:「以西安話為代表的關中方言,內涵十分豐富,表情達意之貼切生動為其他地方語言乃至普通話都無法代替,今天仍然是我國民族語言中的瑰寶,是一個很值得發掘和研究的語言寶庫。」經驗證明,很多歷史上的古語在今天的西安話裡都有相當多的記憶。例如:

槁」音ɡàoㄍㄠ(稿),與稿、、槀通用,都是草草、簡單的意思。中央電視臺採訪山西永濟市骨病多發區時問災民生活怎樣,老漢說「槁的湊合」。

蘇軾詩有:「石女無兒,焦谷槁。」是說石女不生兒子,無依靠,生活艱難,以粗糧淡飯湊合。《後漢書·馬援傳》載:公元46年,東漢名將馬援因「薏苡明珠」之謗入獄,含冤去世。「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墳,裁買城西數畝地葬而已。」李賢註:「槁,草也。以不歸舊墳,時權葬,故稱槁。」即草草、臨時、簡單地將人埋葬。國學大師王國維自殺前寫的遺書中,令家人將其「藁葬」於未名湖畔。藁(槁)葬,用關中方言講就是:「槁著埋了。」除此之外,關中還說「槁幹」:不認真幹活,如「胡適槁幹」,適,湊合。「槁著」:湊合著,如槁著吃,槁著寫。「槁磨」是敷衍了事,消磨時間。若寫成「搞」,就不是湊合,而是認真。「搞磨」為好事多磨。

嫽」音liáo(嘹),美好。

《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註:「僚通嫽,美好。」關中人至今仍然把好、美、妙、漂亮等用嫽字概括。讚賞對方的觀點時,往往回答一個字:「嫽!」如「嫽著呢」就是好著呢。「嫽的很」即非常好。「嫽的太」為特別好。「嫽扎咧」扎:到底,極限,意思是好到極點了。而「嘹咋咧」的嘹是聲音洪亮,咋是怎麼,詞不達意。
尜」音ɡá(嘎)。

小孩的玩物,玩具。如關中青少年過去有一種遊戲叫「打尜」,用「尜棒」擊打的「尜」,是一個長約十公分,粗五公分,兩頭削尖的木製玩具。後來把中間大,兩頭小的玩物稱為「尜」。古代早期用的貝殼、刀幣等,視同玩物,所以關中人把「錢」叫「尜」,如同現代人把紙幣叫「票子」、「鈔票」一樣。


挏」音dònɡ ㄉㄨㄥ。本意是攪和、擁引。《玉篇》:「動也。」《說文解字》:「挏,擁引也。漢有挏馬官,作馬酒。」

《漢書·禮樂志》:「給大官挏馬酒。」顏師古注引李奇曰:「以馬乳為酒,撞挏乃成也。」《淮南子·俶真訓》:「撢掞挺挏,世之風俗。」撢、掞、挺、挏都指幾種動作。綜上所述,「挏」字的解釋有推拉、擁抱、攪和、拌動,引申為一個字:搞。挏字在關中用的很普遍。高培支《奪錦樓》:「誰料到這事兒越挏越大。」陝西人說「挏亂子」就是闖禍了。「胡挏」,一是拉亂,二是揮霍,如:「家裡那點錢著得住你胡挏!」「挏咧一河灘」就是拉亂了一大灘。
齧」音niě(孽)。侵蝕,腐朽。

在關中,木料、鋼鐵、絲布、紙張等的鏽蝕,腐爛很少用「朽」,多用「齧」,意思相同。《禮記·曲禮上》:「毋齧骨。」引申為侵蝕。《淮南子·人間訓》:「劍之折,必有齧。」意思是折斷處可能有鏽蝕的地方,用方言說就是「那一段齧了」。 「齧了」浸蝕腐爛了。《國策·魏策二》:「灓水齧其墓。」在關中,凡是東西經鹽鹼侵蝕、水泡、蟲噬、風化,腐爛、鏽蝕而變成糟粕、殘渣,都叫齧了。就是壞了,朽了,爛了。如木料腐朽了,說:「木頭齧了,用不成了。」「鍋底齧了」指鐵鍋長期使用而鏽蝕了。「柜子腿齧了」指木質朽了。布、紙在土裡久了,變成渣子,也叫齧了,即「糟了」,不能用了。
儻」音tánɡ 方言音dánɡ,ㄉㄤ通(黨)。

偶然僥倖、碰運氣。《漢書·伍被傳》:「即使辯士隨而說之,黨可以僥倖。」成玄英疏:「儻者,意外忽然來者耳。」碰到幸運。《荀子·天論》:「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偶然碰見叫「儻見」;《莊子·繕性》:「物之儻來,寄者也。」關中將碰巧得到叫「儻來」;「胡儻呢」則是指亂碰。
聞」,在古代漢語和關中方言裡當「趁」講。

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聞有酒時需笑樂,不關身事莫思量。」王建《秋後日》:「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暴舊芳茵。」宋代詞人柳永《木蘭花令》:「不如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韋應物的詩裡也有:「聞閒且共賞,莫待繡新衣。」以上的「聞」字都當趁、乘講,分別組成聞有、聞晴、聞早、聞閒等。關中話經常說:「冬裡聞閒把農具拾掇好,不要耽誤開春犁地。」趁著。招呼人趁熱吃飯叫「聞熱吃」。趕快走叫「聞早走」。

以上這些話,如果真的沒有人再說了,後代人在研究歷史的時候,碰到這些字又不好理解,現在就有必要在把它的字義記錄下來的同時,說出他在生活中的用法。建議中國資深的文字工作者,能否在浩瀚的古詞中選擇精美的字句,使之浮翠流丹,為現代語言錦上添花呢。

========================================

《神諞陝西》每期節目以一個陝西方言字詞切入,比如咥 諞 忒 瓷錘 倭僷 暓亂等。每期圍繞主題字詞、神諞十三朝古都牛人牛事,辣評當今社會之神事怪事。

除此之外每集節目中還有精心編排 構思巧妙的古裝穿越劇和爆笑微喜劇等著逗您樂呢!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有文化 有角度 有笑點 夠陝西

粉絲可通過微信公眾帳號搜索神諞陝西新浪、騰訊微博關注 神諞陝西 ;可通過 神諞陝西郵箱發郵件:spsx1019@163.com 聯繫我們

告訴我們《神諞陝西》節目中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內容,就有機會獲得《神諞陝西》為您提供意外驚喜哦!

每周六晚21:45 陝西一套(新聞資訊頻道) 敬請關注陝北女子關中漢《神諞陝西》!

相關焦點

  • 《神諞陝西》歡樂聯盟合作夥伴 榆林微電影協會作品:榆林版小蘋果《大陝北-榆林美》
    《大陝北·榆林美》公益微電影是以榆林的歷史形成、榆林的地理特徵和榆林的人文變遷為創作主線的公益微電影,這部微電影通過青春動感的時尚方式,反映了榆林璀璨的歷史文化
  • 方言是 地方歷史文化的記憶
    直到近些年,邵勝利越來越感到貴陽方言的變化速度加快,不僅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接受普通話教育,許多家庭中,年輕的父母也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長此以往,貴陽方言的式微恐怕就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了。」邵勝利迫切感到貴陽方言亟待保護。2009年,他開始了對貴陽方言的收集整理。每天,他隨身帶著紙筆,只要想起一句方言或聽到身邊老貴陽人聊天時說了什麼方言就趕緊記下來。
  • 南豐方言兒歌的記憶(上)
    南豐方言兒歌的記憶(上) 2019-11-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而福建其他地區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大都是因為交通阻隔,受到外界影響較小,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消亡,現在只有在方言中才能聽到。  「研究閩南語及其他福建方言,對保護中國傳統語言、研究古代社會的人文歷史有著積極的作用。」閩江學院的唐若時教授說,「方言,不僅是一種語言,它還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 神諞丨張家輝和張學友是親兄弟?影帝,你在開玩笑?
    今天的神諞就這樣了!告別喧囂的暑假,和炎熱的夏季,金秋九月第一天,帶著全新的自己出發。不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成功只是你與自己的一場戰役;不再想著走阻力最小的路,收穫的滿足,在於拼搏的過程。
  • 【投稿】花都記憶:年輕父母多重視對本土方言的傳承啊!
    我一直深感新華方言(本地人稱之為「白話」)遲早會唱起輓歌的。   2017年7月17日,花都早晨刊登我寫的《花都記憶:土生土長的新華人,一人一句新華方言,留些人間溫暖吧!》,當時我為新華方言鼓與呼。
  • QQ音樂開放平臺「方言民謠」生音記憶徵選計劃來了!
    你的故鄉方言是什麼樣的呢?溫香軟玉的吳儂軟語,俏皮活潑的巴蜀方言……方言串聯起城市的專屬記憶,離家千裡,我們也似乎能聽到兒時奶奶在床邊哼唱的方言小調。最近,QQ音樂開放平臺聯合騰訊音樂人、民謠在路上啟動2020超級原力計劃之「方言民謠」徵選——生音記憶,全球召集音樂人創作有故事的鄉土旋律,寄出這個夏天最有溫度的音樂家書。「生」於一地,自有其獨特之「音」。
  • 三千首原創作品選出12首,方言民謠合輯《生音記憶》上線了
    9月22日,騰訊音樂人2020超級原力計劃特別策劃「方言民謠」全球徵選收官,從近3000首原創作品中評選出的12首方言民謠音樂形成年度方言民謠合輯《生音記憶》,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多平臺上線。「方言民謠」全球徵選計劃從7月2日起開始至9月22日收官,近3000首原創作品參賽,集結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音樂人的創作靈感,既有民謠「老炮兒」,也有新銳音樂人。
  • 三千首原創作品選出12首,方言民謠合輯《生音記憶》上線了
    9月22日,騰訊音樂人2020超級原力計劃特別策劃「方言民謠」全球徵選收官,從近3000首原創作品中評選出的12首方言民謠音樂形成年度方言民謠合輯《生音記憶》,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多平臺上線。「方言民謠」全球徵選計劃從7月2日起開始至9月22日收官,近3000首原創作品參賽,集結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音樂人的創作靈感,既有民謠「老炮兒」,也有新銳音樂人。
  • 歷史:閩南方言與文化縱橫談--第一篇
    一、閩南方言的形成,閩南方言又叫閩南話,也有人稱之為「河洛話」或「福佬話」。閩南方言是在福建閩南地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關於閩南方言的形成時間,至今學者們的看法仍不完全相同,但都認為至少在上古的末期南北朝已見端倪。
  • 從歷史的變遷揣測古代方言特徵
    (二)古代方言演變的兩大根由贅了上面一大段,無非想說:今天各地的方言,跟同樣地方古代的方言,未見得就多有「傳承」,把今時方言跟古代方言等同認定,是有誤的。簡言之,我們國家大多數地方今時的方言,都跟古代不同。不同的程度千差萬別,有的比較相似,更多的則可能大相逕庭。
  • 《滬語人氣王》:方言選秀普及滬語,創意形式傳承方言文化
    電視指南:《滬語人氣王》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來源:《電視指南》雜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 文/鄒曄滬語承載著上海的城市記憶,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2020年6月12日,致力於滬語文化傳播和推廣的方言選秀節目《滬語人氣王
  • 江西難聽懂的方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卻比客家話還難懂
    我國的方言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一座城市的歷史和發展有緊密的聯繫。北方的方言普遍比較好懂,東北話極具代表性,不論你是哪裡人,只要身邊有東北人都會被他們帶偏,而南方的方言則普遍比較難懂。江西省位於我國東南部,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江南的「魚米之鄉」。
  • 人文歷史‖留住最後的鄉愁 ——淺說壽縣方言土語的文化價值和傳承...
    壽縣方言土語,在語音、詞彙、語法上有著獨到的特點,歷史上曾在壽州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和族群中廣泛流行使用。千百年來,通過糅合、兼收、借鑑、吸納周邊其他部落和族群的語言精華,逐步形成具有壽縣地域特色和獨立完整的本土語言體系。壽縣方言土語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發展演變,最終在近現代約定俗成,相沿成習,在某種範圍內彰顯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獨特的風情神韻。
  •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寧波市奉化市檔案局自2012年10月全面實施奉化方言語音建檔以來,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努力,已順利完成蓴湖、溪口、錦屏、嶽林等片區的方言語音建檔工作,建立了奉化方言檔案資料庫,目前已累計完成方言語音錄音、錄像10.2GB,文字12.5萬字,為奉化留下美好的歷史文化「記憶」。
  • 普通話的演變歷史:從地方方言到官方語言的逆襲之路
    對於13億中國人來說,普通話是如今的民族共同語,然而,對於說著粵語、客家話、閩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等六大方言體系的南方中國人來說,普通話卻顯得如此陌生;而對於北方民眾而言,這些南方方言也有如"鳥語"一般,根本聽不懂。但他們或許不知道的是,作為一門被不斷改造的語言,普通話本非純粹的漢話,而南方的這些"鳥語",才是我們的祖先,所真正說著的語言。
  • 方言還有必要存在嗎? 包含歷史文化+融入故鄉感情
    在河北某高校讀大三的黃遠與父母交流時用普通話,但和爺爺奶奶聊天時就會改用方言。「爺爺奶奶一輩子都在說方言,聽普通話會比較『費勁兒』。但如果家族長輩沒在場,大家就都用普通話交流了」。  調查顯示,與家裡長輩交談時,64.4%的受訪者會用方言,28.9%的受訪者用普通話,6.6%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 網際網路時代,方言民謠如何展示「新」魅力?
    無論華語流行音樂怎樣演變,方言民謠一直是別樣的存在,有時候沉靜,有時候熱鬧;有時候在垂直領域自我沉澱,有時候在大眾層面盪氣迴腸。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方言民謠如何展示「新」魅力?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召喚。2020年12月22日14:00到15:30,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和耳朵都對準方言民謠,一起探討方言民謠的魅力,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魅力。
  • 方言用起來,文化活起來
    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福州方言維繫著十邑鄉親鄉情,傳承著閩都千年古韻,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研究北宋官話的活化石。過去,行走在榕城大街小巷,耳邊儘是福州話。不知從何時起,有著逾千年歷史的福州話,漸漸被冷落。 保護福州話,有啥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