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關中方言就是尊重中華文化
作者:伍永尚(神諞陝西節目方言顧問)
關中話是中國漢語言的「源頭」和「寶庫」,不研究關中方言,很多漢字的解釋會陷入困境。正如《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說的:「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直,其辭多古語。」今天字詞典裡有些漢字的注釋是是而非,甚至缺失,值得進一步商榷。然而很多「質直」的「古語」,會隨著老人們的過世而被埋葬。所以收集和保護原汁原味的關中話,更是當務之急。現在有些雜誌、網絡、影視裡的關中方言用字,因不懂其意而隨便寫,甚至用 「粗俗」的字眼兒「惡搞」、貶低,無形中損害了中國文字的嚴謹和方言的文明,誤導讀者。最近我把關中話裡部分與字典相左的解讀和民間常用而寫法不當的字做一比較,寫出四篇文章來「淺談關中方言用字的準確性」,分別以《遠古的音信》、《孔子的說法》、《歷史的記憶》、《關中無ri字》來說明關中話的豐滿和深奧。
歷史的記憶
關中話是不是古代的官話,專家學者有爭論,典籍文獻記述少。有一千多年帝都史的長安,其語言應該是當時的標準語言。也正如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說的:「關於長安地區(今陝西西安府)的方言,我們有大量的文獻資料。我的考釋範圍僅限於這個方言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段,也就是隋唐大一統帝國(公元186——906年)京城所在地區的官廷和官府所說的方言。」馬伯樂說:「唐代這種古漢語的基礎肯定是北方話,尤其是長安話。」他斷言:「現代的西安方言乃是唐代長安方言的繼承和發展。」著名作家、書法家,前陝西省政協常委騫國政先生說得好:「以西安話為代表的關中方言,內涵十分豐富,表情達意之貼切生動為其他地方語言乃至普通話都無法代替,今天仍然是我國民族語言中的瑰寶,是一個很值得發掘和研究的語言寶庫。」經驗證明,很多歷史上的古語在今天的西安話裡都有相當多的記憶。例如:
「槁」音ɡàoㄍㄠ(稿),與稿、、槀通用,都是草草、簡單的意思。中央電視臺採訪山西永濟市骨病多發區時問災民生活怎樣,老漢說「槁的湊合」。
蘇軾詩有:「石女無兒,焦谷槁。」是說石女不生兒子,無依靠,生活艱難,以粗糧淡飯湊合。《後漢書·馬援傳》載:公元46年,東漢名將馬援因「薏苡明珠」之謗入獄,含冤去世。「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墳,裁買城西數畝地葬而已。」李賢註:「槁,草也。以不歸舊墳,時權葬,故稱槁。」即草草、臨時、簡單地將人埋葬。國學大師王國維自殺前寫的遺書中,令家人將其「藁葬」於未名湖畔。藁(槁)葬,用關中方言講就是:「槁著埋了。」除此之外,關中還說「槁幹」:不認真幹活,如「胡適槁幹」,適,湊合。「槁著」:湊合著,如槁著吃,槁著寫。「槁磨」是敷衍了事,消磨時間。若寫成「搞」,就不是湊合,而是認真。「搞磨」為好事多磨。
「嫽」音liáo(嘹),美好。
《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註:「僚通嫽,美好。」關中人至今仍然把好、美、妙、漂亮等用嫽字概括。讚賞對方的觀點時,往往回答一個字:「嫽!」如「嫽著呢」就是好著呢。「嫽的很」即非常好。「嫽的太」為特別好。「嫽扎咧」扎:到底,極限,意思是好到極點了。而「嘹咋咧」的嘹是聲音洪亮,咋是怎麼,詞不達意。
「尜」音ɡá(嘎)。
小孩的玩物,玩具。如關中青少年過去有一種遊戲叫「打尜」,用「尜棒」擊打的「尜」,是一個長約十公分,粗五公分,兩頭削尖的木製玩具。後來把中間大,兩頭小的玩物稱為「尜」。古代早期用的貝殼、刀幣等,視同玩物,所以關中人把「錢」叫「尜」,如同現代人把紙幣叫「票子」、「鈔票」一樣。
「挏」音dònɡ ㄉㄨㄥ。本意是攪和、擁引。《玉篇》:「動也。」《說文解字》:「挏,擁引也。漢有挏馬官,作馬酒。」
《漢書·禮樂志》:「給大官挏馬酒。」顏師古注引李奇曰:「以馬乳為酒,撞挏乃成也。」《淮南子·俶真訓》:「撢掞挺挏,世之風俗。」撢、掞、挺、挏都指幾種動作。綜上所述,「挏」字的解釋有推拉、擁抱、攪和、拌動,引申為一個字:搞。挏字在關中用的很普遍。高培支《奪錦樓》:「誰料到這事兒越挏越大。」陝西人說「挏亂子」就是闖禍了。「胡挏」,一是拉亂,二是揮霍,如:「家裡那點錢著得住你胡挏!」「挏咧一河灘」就是拉亂了一大灘。
「齧」音niě(孽)。侵蝕,腐朽。
在關中,木料、鋼鐵、絲布、紙張等的鏽蝕,腐爛很少用「朽」,多用「齧」,意思相同。《禮記·曲禮上》:「毋齧骨。」引申為侵蝕。《淮南子·人間訓》:「劍之折,必有齧。」意思是折斷處可能有鏽蝕的地方,用方言說就是「那一段齧了」。 「齧了」浸蝕腐爛了。《國策·魏策二》:「灓水齧其墓。」在關中,凡是東西經鹽鹼侵蝕、水泡、蟲噬、風化,腐爛、鏽蝕而變成糟粕、殘渣,都叫齧了。就是壞了,朽了,爛了。如木料腐朽了,說:「木頭齧了,用不成了。」「鍋底齧了」指鐵鍋長期使用而鏽蝕了。「柜子腿齧了」指木質朽了。布、紙在土裡久了,變成渣子,也叫齧了,即「糟了」,不能用了。
「儻」音tánɡ 方言音dánɡ,ㄉㄤ通(黨)。
偶然僥倖、碰運氣。《漢書·伍被傳》:「即使辯士隨而說之,黨可以僥倖。」成玄英疏:「儻者,意外忽然來者耳。」碰到幸運。《荀子·天論》:「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偶然碰見叫「儻見」;《莊子·繕性》:「物之儻來,寄者也。」關中將碰巧得到叫「儻來」;「胡儻呢」則是指亂碰。
「聞」,在古代漢語和關中方言裡當「趁」講。
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聞有酒時需笑樂,不關身事莫思量。」王建《秋後日》:「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暴舊芳茵。」宋代詞人柳永《木蘭花令》:「不如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韋應物的詩裡也有:「聞閒且共賞,莫待繡新衣。」以上的「聞」字都當趁、乘講,分別組成聞有、聞晴、聞早、聞閒等。關中話經常說:「冬裡聞閒把農具拾掇好,不要耽誤開春犁地。」趁著。招呼人趁熱吃飯叫「聞熱吃」。趕快走叫「聞早走」。
以上這些話,如果真的沒有人再說了,後代人在研究歷史的時候,碰到這些字又不好理解,現在就有必要在把它的字義記錄下來的同時,說出他在生活中的用法。建議中國資深的文字工作者,能否在浩瀚的古詞中選擇精美的字句,使之浮翠流丹,為現代語言錦上添花呢。
========================================
《神諞陝西》每期節目以一個陝西方言字詞切入,比如咥 諞 忒 瓷錘 倭僷 暓亂等。每期圍繞主題字詞、神諞十三朝古都牛人牛事,辣評當今社會之神事怪事。
除此之外每集節目中還有精心編排 構思巧妙的古裝穿越劇和爆笑微喜劇等著逗您樂呢!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有文化 有角度 有笑點 夠陝西 。
粉絲可通過微信公眾帳號搜索神諞陝西;新浪、騰訊微博關注 神諞陝西 ;也可通過 神諞陝西郵箱發郵件:spsx1019@163.com 聯繫我們
告訴我們《神諞陝西》節目中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內容,就有機會獲得《神諞陝西》為您提供意外驚喜哦!
每周六晚21:45 陝西一套(新聞資訊頻道) 敬請關注陝北女子關中漢《神諞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