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告密的結果是他們會死,真相就是這麼簡單且殘酷。一是失職之罪,二是太監宮女見證了宮闈醜事,一旦被皇帝知道,一定會被殺人滅口。
天子之怒,浮屍百萬,流血千裡。妃子睡了太醫,皇帝若是知道,那怒氣估計都能燒紅半邊天了。
所以,告密這種「損人不利己」「上趕著送人頭」地事情,沒有人會做,尤其是在《甄嬛傳》的皇宮裡,宮女和太監都是人精。
皇宮裡的主僕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主子犯錯,奴才受罰
還記得眉莊在千鯉池半夜餵魚,被周寧海推進水裡差點淹死那一回嗎?
華妃罵採月和小施:「糊塗東西,怎麼伺候你家小主的?讓皇上憂心!」當時橘貓皇帝非常贊同華妃的說法,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不中用啊!」
華妃當即就要把伺候眉莊的採月和太監小施打發去慎刑司,敬嬪說情都沒有用,華妃的理由非常正當,「若是以後奴才都這樣當差,御湖裡不掉滿了人?」幸虧是甄嬛機智,當時又得寵,三言兩語就保住了 採月和小施,而且還反殺了華妃一把。
《甄嬛傳》雖然諸多戲說成分,但是宮女和太監的生存狀態卻是比較真實的,她們身份卑微,在皇宮裡伺候皇帝和妃嬪,就是毫無人權和尊嚴的奴才。
更要命的是,他們的主子是皇帝,古代社會權利金字塔頂尖的人。
所謂「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伺候皇帝是一個「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差事,一不小心就要丟了小命,而且誰也管不著皇帝,奴才的命在皇帝眼裡就像螻蟻一樣。
其實關於眉莊落水一事,明明就是眉莊自己粗心大意了,明明已經被華妃磋磨了大半夜抄寫帳簿,好不容易脫身,還不趕緊回宮睡覺,非要去看什麼鯉魚。
小施是眉莊打發走去拿更多魚食的,採月是眉莊允許她跟著頌芝去拿賞賜的。
眉莊一點警惕性也沒有,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半夜站在池塘邊,但凡她找個石頭坐下,周寧海根本鬧出太大的動靜,把她拖下水去,因為周圍還有很多巡邏的侍衛。
所以這件事的責任就在於眉莊而已,小施和採月只是奴才,聽話辦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眉莊落水之後,如果沒有盛寵又聰明的甄嬛求情,小施和採月就要進慎刑司了,眉莊會得到皇帝的憐惜,奴才只配得到懲罰。
慎刑司是紫禁城的煉獄,裡面的精奇嬤嬤最喜歡折磨這些小太監小宮女,等採月和小施被折磨死了,就一卷草蓆拉去亂葬崗,一輩子就這麼完了。
那麼既然如此,關於「溫實初與沈眉莊睡了一晚上,為什麼外面的宮女太監沒有去告密?」答案實在太過明顯了,因為碎玉軒的太監和宮女都不想死啊。
作為在宮裡混跡多年的太監和宮女,他們無比清楚的知道宮裡的規矩和「生存潛規則」,就是甄嬛所說的主子和奴才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天子一怒,流血千裡,妃子睡太醫的大罪,會牽連無數人喪命
眉莊睡太醫給皇帝戴綠帽子這樣天大的事,一旦被洩露出來,不僅眉莊、溫實初兩人會被秘密處死,碎玉軒的太監宮女作為知情者也會被全部滅口。
皇帝為了面子應該不會明著處置眉莊和溫實初的家族,但是一定會羅織罪名,滅了沈家和溫家。
「天子之怒,浮屍百萬,流血千裡」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為他是皇帝,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他擁有巔峰的權力,帝王的尊嚴和權威高於一切,是不能允許被侵犯的。
眉莊和溫實初的事情,不僅衛臨知道,採月和碎玉軒值夜的太監宮女應該都知道。畢竟溫太醫是個活生生的人,也不會飛天遁地的本事,他從進來,到走出去,都是有人看到的。
但是這些宮女和太監不能說,不僅不能說,還要嚴守這個秘密,尤其是採月,她回來之後說不定還特意留在門口給他們把風呢。
作為常年伺候眉莊的丫鬟,採月太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了,她肯定也會告訴其他知情的宮女和太監,這件事關係大家的身家性命,一旦敗露就是粉身碎骨。
眉莊無寵多年,宮女和太監們跟著她伺候已經夠悲慘了。大家都在宮裡混,誰不想靠著主子混得更好一點呢?
可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眉莊主子又一次作了大禍,奴才們只能拼命想辦法隱瞞補救,宮女和太監們的求生欲可比眉莊強多了。
事實證明,這些宮女和太監幫著眉莊隱瞞了這件大禍,加上溫太醫謊報孕情,眉莊成功憑這一胎翻身得寵,她身邊的奴才們也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如果去告密,就會死得很慘,如果繼續幫忙隱瞞就會得到更多好處。傻子才會去跟皇帝說:惠嬪和溫太醫給您戴了綠帽子呢!!
後來眉莊生了女兒,與皇嗣無關,而且眉莊又難產去世,溫太醫變成了太監,實在是已經足夠悲慘,誰又去追求這件事呢?
更重要的是當時眉莊的鐵姐們甄嬛可是熹貴妃,在宮裡掌握著眾多皇子和皇帝的信任寵愛,地位如日中天,協理六宮,威風赫赫,連皇后都無可奈何!
那些宮女太監哪個不是見風使舵的主兒,眼看眉莊已經去了,他們個個恨不得抱緊甄嬛的大腿求生存,誰那麼不開眼去告密眉莊生前的禍事,那不是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