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課丨混合式學習已成趨勢?高校該如何創新互動教學

2021-01-07 央廣網

  【摘要】近期部分高校開學複課,「金課」建設再次提上日程。當前期間的線上教學能經驗能為「金課」建設提供哪些幫助?混合式教學對比傳統教學又有哪些優勢?

  「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之前的教與學狀態。」 在5月14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對未來高校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提出建議:「在線教育仍然可以和課堂教學並行,也可以採用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轉變。」

  (吳巖司長提出延續線上教學好經驗)

  隨著師生重新返回課堂,教學創新、教學互動又重新提上了高校課程建設的日程。如何才能提升創新教學質量,實現吳巖司長所講的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呢?這一問題還要從高校教學創新的兩大難點講起。

  學生主體性的缺失

  「以學生為中心」是互動教學模式的根基,課堂互動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途徑。然而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一些教師仍難以改變多年的教學經驗,不能充分地將課堂交給學生,導致教學互動成了課堂的「點綴」,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互動方式太過單一

  目前,多數教師所採用的互動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而生生之間、教師與小組之間以及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存在缺失。小組合作及生生互動對培養學生分工協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單純的師生互動,教師依然主導著課堂,學生的積極性較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性難以得到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教師要如何做出改變,把教學創新落到實處呢?

  鼓勵多種互動形式,激發課堂活力

  我們講的課堂互動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某一學生遇到了問題,他的求助對象就不止是教師。教師如果設計了分組學習的任務,他就可以同組的其他小夥伴學習。對同一組的其他學生來說,有的學生多了一個講解的機會,部分學生也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學生互教是最好的學習。

  (首都師範大學 應用青鹿智慧教室開展分組研討互動)

  此外,多種的互動形式有助於學生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意見、思路、看法等,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性。

  傳統與創新並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當然,我們講教學創新不是對傳統講授式教學的全盤否定,傳統教學在知識體系構建和基礎知識掌握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則可以應用信息化工具作為輔助。

  (北京科技大學 應用青鹿教學互動平臺獲取學生答題反饋)

  如:教師在網上發布課前預習內容、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並向教師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做出適應性調整並加以實施、創設「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促進學生高級而複雜認知能力的發展。

  打造特色教學資源

  數位化教學資源具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和操作便利等特點,是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任課教師進行數位化教學的重要依據。

  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過程可以作為具有特色的教學資源視頻被錄製和保存下來。這類視頻不僅可以為學生在複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可以為教師教研、復盤、說課等提供支持。

  採集教學數據,注重過程性評價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師都可以應用青鹿金課教學雲平臺採集並留存學生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課堂互動參與率、課後作業完成率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反饋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讓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此外教學數據也為過程性考核評價提供依據,有助於改變以期末考為主體的單維度評價體系。

  (青鹿智慧教室提供的數據反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現上述創新互動教學需要信息化技術作為支撐。青鹿智慧教室為課堂教學提供多種互動模式、能打通課前、課後線上教學與課中線下教學流程,幫助師生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並可自動記錄教學過程、採集教學數據,為備課、教研、評價等教學活動提供支撐。

  課程教學創新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教師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方法,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學習一些成功經驗或許會讓教學創新的嘗試事半功倍。

  5月30日-5月31日,2020青鹿春夏高校新品雲發布會即將上線,屆時將由特邀專家、知名學者為大家帶來更加深入的「金課」教學創新經驗分享,關注微信公眾號:青鹿教育科技,預約參加,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線上教師工作坊之七:線上金課與混合金課的設計與申報
    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高校陸續開展了線上教學,這與教育部的一流課程認定有何關聯?又該如何準備2020年的一流課程認定?作為本系列線上教師工作坊的核心「線上金課與混合金課的設計與申報」,高教國培將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餘建波老師擔任「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第八期坊主,從一流課程的理念、認識、設計、應用與申報等內容進行全面剖析與分享,助力高校金課建設。
  • 全面系統解讀混合式金課建設與申報——案例分享與實操演練
    教育部也將混合式金課納入「五大金課」之一,鼓勵廣大高校教師積極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優質在線開放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印發《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
  • 我省高校全力打造五大類「金課」
    即大家俗稱的「精品慕課」,這類課程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在精品慕課的示範帶動下,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臺上線課程已達3.2萬門,獲得慕課學分的在校生超過1.4億人次,社會學習者學習瀏覽量突破100億人次。第二類是線下一流課程。
  • 智慧教育丨智慧課堂如何打造混合式教學與學習新樣態?
    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公布了「智慧國家2015(iN 2015)」計劃,智慧教育成為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鼓勵創新教學,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與參與,大大提升了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育學院還專門成立了「未來教室3.0」項目,進行未來智能化教育的前沿探索。
  • 安徽師範大學混合式金課確保線上教學不打折
    安徽師範大學混合式金課確保線上教學不打折 2020-02-23 18:45:07   來源:安青網
  • 「停課不停學」——中國人民大學打造線上「思政金課」
    一、先進的教學平臺思政課通過「思政雲課堂」全面開展線上教學。「思政雲課堂」即思政課數位化教學平臺,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自行研發的在線教學平臺,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五大在線資源平臺之一。
  • 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預計超1500億元 有道精品課創新名師互動大班課
    隨著5G、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呈現精細化發展趨勢。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創新趨勢研究報告》主要針對市場發展、授課模式、科技賦能等在線教育領域進行市場解讀、案例分析以及未來趨勢預測。
  • 金課建設申報從0到1:一流本科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線上教師工作坊
    為了進一步推進課程建設,加深對國家一流課程認定政策的理解,把握一流課程評審標準,幫助老師從一流課程的理念、認識、設計、應用與申報等內容方面做好準備,高教國培曾兩次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餘建波老師擔任坊主,講座內容實用性強,「乾貨」多,對高校教師準確把握「金課」標準,按照標準進行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中廣上洋直播課堂實例:金課工場連通「三地」線上開會、跨「三個...
    為了更好的協助天津市各高校開展2020年金課建設與申報工作,發揮在線學習優勢,做好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建設以及直播課堂的建設。 於歆傑教授:混合式教學金課與課程思政建設   於歆傑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清華大學首門慕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電路原理」負責人。   於歆傑教授在開始為我們解釋了,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混合式學習等名詞概念,通過自己獨到的見解分享了金課的建設和申報的要點。
  • 華師國家級「金課」建設再結碩果!
    線下一流課程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7門和小詩一起來看具體有哪些「金課」吧該課程打造「有知・有味・有感」」的「原理」課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2019年,課程在已形成的專家指導型、校際聯合型、多課聯合型、中學大學銜接型備課的基礎上,探索「同課異構協同共研」集體備課新模式。
  • 成人高校領導層推動混合教改的實施策略研究
    首先,教師仍然用傳統的思維來看待混合教學,比如校長提到「教師總是想灌輸給學生」。再如有一次混合教改培訓中,專家在介紹如何促進學生參與時,有位教師提出「那我們教什麼呀?」顯然該教師心中對「教」的理解仍然是以灌輸為主。其次,教師能力缺乏,對於如何開展混合教學欠缺經驗和技能。再次,教師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相長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教師成就感欠缺。
  • 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於歆傑:混合式教育教學會成為大勢...
    如何做到實質等效,讓幾千萬大學生在家以在線的方式開展高質量學習活動,從而確保學習質量,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在這場疫情防控大考中都需要回答的問答題。  為做好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清華大學在2月6日成立了「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等四個工作組,從教學法、教學質量、教學平臺和學生支持等不同角度全力提供高質量教學服務,並提出了「成效為道,數據為器;交互為體,直播為用」的基本原則。
  • 五大「金課」首次亮相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出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根據教育部網站30日公布的消息,教育部近日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 聚焦金課的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與申報研修班圓滿結業
    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高教國培在海口舉辦的「聚焦金課的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與申報研修班」圓滿結業。本期研修班由中國虛擬實境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VRVT)教育委員會主任郝永勝、雲南大學新聞傳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陳宇、武漢大學實驗室設備處處長雷敬炎、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負責人艾寧擔任主講專家。來自全國各地二十餘所高校、近五十位教師參加了本期研修班的學習。
  • 高教國培在海口成功舉辦「以學生為中心的『金課』建設工作坊」
    來自全國各地近40所高校,120餘位教師參加了本次工作坊的學習。北京大學在線課程項目負責人、慕課與混合式教學研究專家馮菲帶來了北大慕課建設的新思路,作了主題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在線課程設計製作與教學應用》的報告,馮菲老師通過列舉慕課教學案例引出多種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式,提出具體教學案例和詳細流程。
  • 院校青年教師 打造線上教學「金課」
    如何保證線上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成為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關心關注的焦點。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四川文理學院在青年教師中專門組織開展了「有效線上教學」專題培訓,青年教師圍繞線上教學取得的積極成效、特色亮點做法及意見建議進行廣泛交流討論和分享,相互學習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打造文理線上「金課」。
  • 華理「金課」拍了拍你,你打卡了嗎?
    ,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金課」第一次寫入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專門印發了《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 我校召開金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
    她說,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對學生最負責任,就是要讓學生潛心學業、學會學習、學出好的成果。我校基於「翻轉外語」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響應了教育部倡導的建設金課,讓管理嚴起來,讓學生忙起來,讓教師強起來的理念,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閆治國在講話中強調,要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
  • 教育丨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共計5118門
    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在這五大「金課」中,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的線上一流課程,即精品慕課最為大家所熟知。近年來,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中國慕課建設成果斐然,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
  • 四川文理學院青年教師打造線上教學「金課」
    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四川文理學院在青年教師中專門組織開展了「有效線上教學」專題培訓,青年教師圍繞線上教學取得的積極成效、特色亮點做法及意見建議進行廣泛交流討論和分享,相互學習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打造文理線上「金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