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畢業論文》《熱處理原理及工藝》《影視鑑賞》《資料庫系統原理》《孫子兵法與企業運營》《中藥藥劑學》《急危重症護理學》……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我省18所高校66門課程上榜,五大類「金課」均有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3門、線下一流課程1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7門。加上此前認定的22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全省高校共有92門國家級本科課程。
國家級「金課」分五大類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據悉,這是自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要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線上一流課程。即大家俗稱的「精品慕課」,這類課程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在精品慕課的示範帶動下,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臺上線課程已達3.2萬門,獲得慕課學分的在校生超過1.4億人次,社會學習者學習瀏覽量突破100億人次。
第二類是線下一流課程。這類課程強調改革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增加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深入開展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煥發課堂生機活力。
第三類是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這類課程鼓勵全國各類高校教師廣泛參與,基於慕課等優質在線課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對校內課程進行創新性改造,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既提升了教學質量,也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類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這類課程是通過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解決了高校實驗教學 「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老大難問題。
第五類是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該類課程首次被納入課程建設計劃。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注重推動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融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培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金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旨在示範帶動更多高校和教師積極參與,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動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通過提升大學課堂課程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效能,改變部分學校輕教學、重科研現狀,助力大學回歸育人之本。
根據教育部正式公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南昌大學現有五大類「金課」總數30門,位列全國排名第37位。 南昌大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形成了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課程體系,此次公布的30門精品課程,包括線上一流課程15門,虛擬仿真一流課程5門、線下一流課程5門,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江西財經大學此次有8門課程成功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影視鑑賞》),線下一流課程2門(《資料庫系統原理》《孫子兵法與企業運營》),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經濟統計計量模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軟體工程》《中級財務會計I》),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方法》)。截至目前,學校已有16門國家級一流課程,數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近年來,江西財經大學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深度融合,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傳統課程升級改造。目前,學校已構建了以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等課程為經,以3+7+X主幹課、專業核心課、通識核心課、創新研究課等課程為緯的新型課程結構。學校將以本次國家級一流課程認定為契機,持續加大一流課程建設力度,打造江財特色「金課」體系,推動人才培養質量再上新臺階。
江西中醫藥大學在原有2門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2018年認定)的基礎上,再次新增2門課程入選國家一流課程,分別是楊明教授團隊主講的《中藥藥劑學》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護理學院李沐老師團隊主講的《急危重症護理學》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
近年來,江西中醫藥大學以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為目標引領,加大投入,著力打造「兩性一度」金課,通過一流課程建設帶動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點燃課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動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以「學習革命」推動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不斷夯實學校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建設的基礎。
江西師範大學此次有11門課程榮列榜中,五大類「金課」均有斬獲。其中線上一流課程2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門,線下一流課程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此次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不僅有經過兩個教學周期檢驗的新認定課程,而且還納入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大規模在線教學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入選的11門課程,有10門是2019年參評的一流本科課程,這些課程特色鮮明、學生反響熱烈,彰顯了教師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
「金課」建設強化教學地位
「兩性一度」,是「金課」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金課」的認定,對廣大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打造「金課」要求的提出,任課教師對於課程設計的投入度顯著增加,高校對於本科生的課程設置和考核標準也進一步優化,倒逼廣大學生在學習上更投入,對待課程更上心、對待考試更用心。
「金課」的建設,讓樂於教學、善於教學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脫穎而出。一段時間以來,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礙於以往的評價體系,一些教師心中存有「課教得再好,不如發表一篇論文」的認知。「金課」的認定,為廣大熱愛教學、熱愛課堂的老師注入了動力。
我省高校在考核標準和相應的制度體系上,進一步強化本科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突出地位,向教學業績好、課程建設好、學生口碑好的老師給予適當傾斜。江西師範大學為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對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立項的教師,在符合學校職稱資格申報條件的前提下,講師可低職高聘為教學型副教授,副教授可低職高聘為教學型教授,著力提高學校教師待遇。
「大學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大學的良心是潛心教書育人!」大學教育,育人為本。我省高校以「金課」建設強化教學的重要地位,不斷完善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大學內部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大學育人「成色」。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