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研究顯示,加勒比海地區最早的居民可能在2500年前就已消失

2021-01-09 騰訊網

加勒比商人正在接近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島嶼。這是古老的交易網絡的一部分,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把一座座島嶼連接在一起。

繪製:MERALD CLARK, STONE INTERCHANGES IN THE BAHAMA ARCHIPELAGO

撰文:ANDREW LAWLER

加勒比海面積275萬平方公裡,散布著700多座島嶼,是美洲原住民探索定居南北美洲過程中,最後開拓的地方之一。考古學家一直在研究這些勇敢的水手的來源和活動情況。現在,根據從古代加勒比居民骨骼中收集的遺傳物質,考古學家終於揭開了這座熱帶群島不為人知的歷史。

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加勒比地區原住民可能被新到的南美洲移民消滅了,比1492年西班牙人的入侵要早一千年。而且,西班牙人抵達美洲時,波多黎各和伊斯帕尼奧拉等島嶼的原住民人口數量比之前以為的要少得多。

直至近幾年,從加勒比海這樣溫暖溼潤的地方提取骨骼中的DNA才成為可能。隨著基因技術的進步,在遺傳學家David Reich的管理下,哈佛大學的一座實驗室恢復了從委內瑞拉到巴哈馬群島的多個考古遺址挖掘的174具骸骨的DNA。

研究結果發表於12月23日《自然》雜誌上;7月時《科學》雜誌也刊登了一篇論文,哥本哈根大學的實驗室分析了93個古代加勒比人的基因組。因為技術突破,「我們能繪製一幅非常詳盡的加勒比地區早期移民圖景,」7月那篇論文的合著者、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主任Johannes Krause說。

這兩項研究都證實,大約從2500年前開始,一批制陶農民(被稱為陶器時代的人)從南美東北海岸,划著獨木舟,穿過加勒比海(會在不同的島嶼上停留補給)。然而,他們並非第一批移居者。在很多島嶼上,他們遇到了靠採集食物為生的人;六七千年前,這些人從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海岸來到了島上。

大約2500年前,制陶農民從南美洲出發,首次抵達加勒比海地區,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島上靠採集食物為生的早期居民。陶器製造者(被稱為陶器時代的人)繼續製作和使用石制工具,這些工具與更早的遠古時代採集者使用的較為相似。

攝影:KRISTEN GRACE, FLORIDA MUSEUM

在新來者出現不久後,這些採集者(被稱為遠古時代的人)似乎大部分消失了。在陶器時代的人中,遠古時代的人僅留下了有限的遺傳痕跡,這說明這兩個種群很少混居。制陶人與今天說阿拉瓦克語的人有關聯,可能是通過暴力,或者是因為疾病,他們取代了更早的採集者,定居新島嶼。

但也有一些耐人尋味的例外,描繪了這兩個不同民族之間更複雜的互動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直至約公元前900年,在古巴西部仍能看到遠古時代的生活方式,」《自然》雜誌那篇論文的合著者、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考古學家William Keegan說:「他們看上去平靜地生活著,很少混居。」

新發現惹爭議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中,最具爭議的是當時波多黎各和伊斯帕尼奧拉等島嶼上的原住民人口數量,與西班牙人的記錄相比,要少得多。

哥倫布抵達美洲十年後,一位西班牙修道士估計,伊斯帕尼奧拉島(也就是今天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生活著350萬人。但根據新的數學模型,從遺傳數據推斷,原住民只有幾萬人。而在過去的假設中,歐洲入侵帶來的疾病和其他影響導致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原住民死亡。這讓人們對這個假設有所質疑。

哈佛大學的研究基於從174人骨骼遺骸中提取的DNA,其中包括這位14世紀生活在巴哈馬群島的盧卡約女性。從她的頭骨的形狀判斷,盧卡約人會把頭骨壓平。

供圖:WILLIAM F. KEEGAN, FLORIDA MUSEUM

「這種對過去人口數量的新算法,可能會顛覆我們對以前的移民和文化變遷的看法,」Krause說。

雖然大量原住民死亡發生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後 ,但基因研究表明,他們的DNA與後來的歐洲殖民者和被奴役的非洲人混合,仍存在於今天的島民體內。

很多原住民團體稱,遺傳學家(通常是歐美白人)在調查他們的起源時,往往沒有和他們商量,對他們的傳統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尊重。然而,《自然》雜誌那篇論文的著者表示,他們與原住民後代社區、加勒比地區當地的學者開展合作,收集並分析他們的數據。這項研究還得到了國家地理學會的部分資助。

建立聯繫

其中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是:島嶼人口相對較少,如何在這麼多世紀裡避免近親結婚?目前還沒有發現隨後有從大陸大規模移民的跡象。不過考古學家表示,新證據表明,島嶼之間聯繫廣泛,可能有助於確保基因多樣性。

考古學家Michael Pateman和當地居民Anthony Maillis開始挖掘巴哈馬群島長島的沙丘。2015年的一場颶風侵蝕了沙丘,露出了人骨,Maillis和同伴發現後,報告給了當局。沙丘裡有3個古墓,包括那位盧卡亞女性(前圖)。

供圖:WILLIAM F. KEEGAN, FLORIDA MUSEUM

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強調了與當地人的聯繫」,範德比爾特大學的遺傳人類學家Jada Benn Torres說,她沒有參與此次研究。Torres和同事表示,下一步是了解島嶼之間的聯繫,在1492年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這些島嶼一直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體系。

「這是一個動態且相互關聯的地區,」馬裡蘭大學的人類學家Miguel Vilar說。「我們最終可以通過DNA」來了解加勒比地區的歷史,「以前單憑考古學是做不到的」。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DNA述說首批加勒比居民的曲折故事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HMS)研究人員David Reich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迄今為止美洲最大規模的古人類DNA研究。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2月2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他們對兩個相隔數千年的族群進行遺傳學分析,追溯了加勒比海地區的兩次主要遷徙潮,揭示了群島居民的流動狀況。
  • 研究人員揭示與外界接觸前的加勒比地區遺傳史
    研究人員揭示與外界接觸前的加勒比地區遺傳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29:39 美國哈佛醫學院David Reich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與外界接觸前的加勒比地區遺傳史。
  • 情節並沒那麼曲折:古代DNA重述加勒比原始居民故事
    現在,古代DNA研究的技術突破為動物和人類的移動提供了新的線索,尤其是在加勒比地區,每個島嶼都可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縮影。雖然熱帶地區的高溫和潮溼能迅速分解有機物,但人體卻有一個遺傳物質的鎖盒:保護內耳的一塊很小但密度異常高的骨頭。研究人員主要利用這種結構提取並分析了400至3100年前生活在加勒比和委內瑞拉的174人的DNA並將數據跟89個先前測序的個體相結合。
  • DNA研究揭示愛爾蘭的「神王」時代
    DNA已被用來證實愛爾蘭石器時代居民中精英社會階層的存在。 這是人類社會中這種等級制度最早的例子之一。 一項關鍵的證據來自埋葬在有5000年歷史的紐格蘭奇紀念碑的一名成年男性;他的DNA顯示,他的父母是一級親屬,可能是兄妹。 他是被埋葬在愛爾蘭各地令人印象深刻的石碑上的一個擴大的「氏族」的成員之一。
  •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現有的古基因組(古DNA)研究已勾勒出歐亞西部人群演化的大致脈絡,為我們揭開現代人在歐洲遷徙、分化與融合的歷史。而歐亞東部人群的研究相對匱乏,已有的研究多數聚焦在歐亞大草原人群。直到2017年中國田園洞人基因組的破譯才為東亞人群演化研究打開新局面。隨著針對中國人群的大規模古DNA研究地不斷湧現,讓我們得以在更大時空框架下去講述歐亞大陸東部人群的演化故事。
  • 如何在加勒比海地區投資創業,開展一份自己的生意?
    你有沒有想過在加勒比地區創業需要什麼?如果你想在一個以陽光、海灘和輕鬆生活而聞名世界的地區 "圓夢",那麼你來對地方了。接下來綠野移民為您整理如何在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加勒比海地區開展一份生意。
  • 古DNA揭開昭通「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據了解,懸棺葬是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最早發現於大約距今3600年的福建武夷山地區,之後以人群遷徙和流動的方式在華南地區的福建、江西、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區傳播。大約2000年前,該習俗傳播到了泰國北部等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原住民群體中。
  • 爆發於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曾奪走2500萬人命
    歷史資料顯示,歐洲中世紀(1347年—1353年)曾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黑死病,2500萬歐洲人因這場瘟疫而喪生,慘烈程度堪比二戰。這種黑死病便是從老鼠身上傳播出來的。黑死病爆發的第一站便是如今的義大利,隨後席捲到了法國英國等整個歐洲地區。黑死病爆發的時候,蒙古大軍開始了第二次西徵。
  • 國際最新研究:加勒比地區在歐洲人到達前已歷經兩次移民潮
    國際最新研究:加勒比地區在歐洲人到達前已歷經兩次移民潮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稱,在歐洲人到達加勒比地區之前,已有人類在兩次大的移民潮中定居於此。
  • 2500年前的木棺被挖開後,考古學家找到答案
    據報導,前段時間,在埃及的吉薩省塞加拉地區,就又出土了100具彩繪木棺,其中保存著大量木乃伊和文物,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研究者表示,這對於研究2500年前的木乃伊文化 ,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彩繪木棺中都有什麼?
  • 中國最早的「普通話」,距今超過2500年,《論語》揭開秘密!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距今至少2500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普通話」,《論語》中一段話揭開秘密!其實,距今至少2700年前,古人就研究過這個問題,最終形成了古代版普通話——「雅言」。《辭海·雅言》中解釋是:「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
  • DNA證據顯示:800年前玻里尼西亞人和美洲原住民曾經混血
    玻里尼西亞人和美洲原住民曾經混血DNA顯示,玻里尼西亞人和美洲原住民在800年前曾經混血。大約800年前,來自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人和來自現在哥倫比亞的美洲原住民混血,創造了一種遺傳信息,今天仍然存在於一些玻里尼西亞人中。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種結合是在哪裡發生的。這有可能是美洲原住民前往玻里尼西亞,或者是玻里尼西亞人乘船到現在的哥倫比亞地區,然後帶著他們的的孩子返回玻里尼西亞。
  • 調查顯示「海豚灣」居民集體汞中毒
    汞含量嚴重超標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內水俁病綜合研究中心以太地町1017名居民為對象進行了甲基汞(汞的一種)含量測試,並於9日公布了結果。檢測發現,具有捕獵並食用海豚傳統的當地居民頭髮中甲基汞含量明顯高於其他14個不食用海豚的地區。
  • 少子化高齡化若持續 日本896縣市可能消失
    日本政府智囊團2014年發布《可能消失的日本城市》調查報告,由時任總務部長增田寬率領調研。這份研究人口減少導致城市消失的調查結論是:「40年後,全日本1799個城市中可能有896個會消失」,信息發布後對日本社會乃至國家的存亡拉響了警報。    調查是以日本女性平均生育率1.4、地方人口,以及20歲至39歲處於生育期女性人數等因素為依據,估算出上述結果。
  • 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布局與「德雷克船長的寶藏」
    英、西兩國在美洲的土地上,尤其是加勒比地區一直長期處在戰略博弈狀態。先來了解一下,在英國私掠者開始縱橫大西洋的時代,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周邊地區的布局如何。由於哥倫布的誤會,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整體又被稱之為「西印度群島」,以地理關係來說,可以被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
  • 巴哈馬,是熱帶海洋性氣候,也是加勒比海地區富裕的國家之一
    巴哈馬聖薩爾瓦多島是巴哈馬中部的一一個小島,著名的遊覽勝地,又稱華特林島。當地印第安人稱之為「瓜納哈尼」。島上居民一千多人,他們備有18世紀式樣的馬車供遊客環島觀賞。島上有哥倫布第一次登陸紀念碑。 巴哈馬1492年哥倫布首次到達美洲,他登陸的第一個地方 是聖薩爾瓦多島,此後的25年內,西班牙殖民者把群島上的印第安居民全部劫虜到海地島去做苦役,由此巴哈馬群島荒無人煙達100多年之久。
  •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最早2019年9月或已在義大利出現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新媒體專電「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1月15日發表題為《肺癌篩查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9月就現身義大利》的報導稱,新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首次被正式發現前幾個月就已經活躍在義大利,這令人對目前這次大流行病的真正起源、
  • 波多黎各 | 發現真·加勒比海風情
    整個加勒比海海區、西印度群島諸島及海域沿岸被合稱為「加勒比地區」。後期在官方的武力鎮壓下,海盜的身影已經逐漸消失,遺留下來的是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傳說和引人入勝的異國風情。跟著傑克船長去發現加勒比海風情現在的加勒比海諸島,有些已獨立,有些還保持著殖民地的身份。
  • APL:超精確DNA檢測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黃家偉教授與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實驗室杜祖亮教授課題組合作,在dna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表。這一研究成果將來可能應用於生物檢測,造福人類。
  • 亞馬遜雨林可能在50年內消失!超1億人生存面臨威脅!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之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其生態系統承載力已接近極限,一旦跨越臨界點,亞馬遜雨林將在50年內消失!在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指出,亞馬遜雨林不可逆轉的崩壞趨勢是全球變暖和人類砍伐森林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