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的一個清晨,即墨市民宿先生突發心梗昏迷。10歲大的女兒宿馨予用在學校學過的急救知識,對爸爸進行心肺復甦搶救。大約1分多鐘按壓施救後,終於將爸爸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記者6月30日了解到,宿馨予是即墨德馨小學四年級學生,她用急救常識搶救爸爸的事跡在學校傳開後,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目前,宿馨予的爸爸經過一段時間的救治,病情穩定。
事發
爸爸暈倒 女兒鎮定應對
回憶起兩個多月前的經歷,宿馨予清晰地記得施救的每一個細節。6月30日下午,正是課間休息時間,幾名同學圍著小馨予,聽她講述搶救爸爸的故事。「雖然在學校學過搶救常識,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心裡不慌張是假的,因為當時沒多想,直接給爸爸做了心肺復甦。」面對記者的採訪,宿馨予講述了自己搶救爸爸的經過。
小馨予的媽媽是一名醫生。4月22日清晨6點多,小馨予的媽媽黃曉娜在醫院值班時,突然接到了丈夫的電話說「不舒服」,隨後電話裡就沒有了聲音,再打過去怎麼也沒人接聽。這時候,黃曉娜意識到丈夫遇到了危險,於是就急忙打電話給還在睡夢中的女兒,讓孩子去看看爸爸。當小馨予來到爸爸的房間後發現,爸爸趴在床沿上已經暈了過去,小馨予試了試發現,爸爸已經沒有了呼吸。因為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小馨予開始也是一陣慌亂,但很快就鎮定了下來,立即給媽媽打電話說明情況後,讓媽媽先打120,自己給爸爸做心肺復甦進行搶救。
搶救
一分鐘按壓救回爸爸生命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但當時的危急一幕,還不時閃現在宿馨予的腦海裡,她為能用心肺復甦方法及時救護突發疾病的父親而感到欣慰。小馨予先是用盡全力將爸爸放平,緊接著雙手緊扣,放在爸爸的胸前,開始一下一下地進行按壓。小馨予一邊使勁按壓爸爸胸部,一邊喊著「爸爸,一定要挺住。」「爸爸,一定要挺住。」
大約按壓了幾十下後,小馨予的體力已經有些不支了,但看到爸爸還沒有醒,就本能地繼續堅持按壓。一分多鐘時間大約按了有上百下,這時候奇蹟出現了,爸爸慢慢甦醒了過來,而這時的宿馨予已滿頭大汗,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這時,樓上的鄰居和120救護人員及時趕來,經對爸爸初步檢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救車把爸爸送往醫院搶救,做了急診介入手術後轉危為安。「多虧病人第一時間接受了心肺復甦,不然會有生命危險。」醫生讚嘆,10歲的孩子懂得用心肺復甦術救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講述
「多虧了女兒及時施救」
「多虧女兒第一時間給爸爸做了心肺復甦,並且效果非常好,才把爸爸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宿馨予的媽媽黃曉娜說,孩子在學校就學過急救常識,加上自己的職業,孩子也經常會看這方面的視頻,所以孩子在真正遇到危險時就用上了。
黃曉娜說,小馨予性格活潑開朗,自小就很懂事,自理能力也比較強,讓大人很放心。這次丈夫突然發病,孩子能及時處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學校裡經常接觸居家搶救常識,當真的遇到緊急情況時,孩子慌張過後很快就能按照學過的常識進行施救。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小馨予爸爸的病已經基本康復,對於女兒及時搶救才保住了命,小馨予一直是爸爸心中的驕傲。
對話
「當時也緊張,但因為不止一次學過這樣的安全常識,所以很快就不害怕了,而是一心想著要救醒爸爸。」昨天下午,記者和宿馨予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對話。
記者:當時發現爸爸沒有呼吸了,你怎麼會這麼鎮定地指揮媽媽打120,你來做急救呢?」
宿馨予:平時老師總是教育我們,遇到危險首先要鎮定,不能慌張,要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記者:你是如何對爸爸施救的?
宿馨予: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心裡也很慌張,因為在學校經常接觸這種急救知識,加上平時在家也看過不少這方面的視頻,所以心裡就有底了。
記者:看到爸爸慢慢醒了,你什麼心情?
宿馨予: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學的一些知識讓爸爸脫離危險後,自己心裡連害怕帶高興。
記者手記
讓安全常識進校園常態化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宿馨予對突發心梗的爸爸及時施救的事情,不僅在德馨小學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而且在全即墨教育系統甚至整個社會層面,也成了眾人關注的熱點話題。目前,青島市多數中小學校都將安全常識搬進了課堂,還主動邀請藍天救援隊、消防隊等,讓急救常識進入校園成為常態化。
即墨德馨小學校長喬彩花介紹,德馨小學著眼於學生終身發展,將關心、自信、尊重、誠信、責任、感恩六大品格的培養滲透於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特別是每周五下午雷打不動的安全主題班會,教會學生掌握惡劣天氣的應對、溺水的急救、火災逃生技巧、防擁擠踩踏等安全常識,增強了學生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技能。
相關新聞
老人電梯摔倒 10歲男孩機智施救
巧合的是,就在記者採訪宿馨予時了解到,同樣在即墨德馨小學四年級讀書的10歲小男生於盛平(上圖),在今年初也利用自己掌握的安全常識救了一位遇險老人。今年1月22日上午11點半左右,作為即墨圖書館的一名小志願者,於盛平忙完工作,準備坐自動扶梯回家。就在扶梯下行的過程中,危險發生了。「當時扶梯行至一半時,一位60多歲的老人突然摔倒,並隨著滾動的扶梯快速向下翻滾。」於盛平的老師介紹,當時於盛平立即衝到扶梯下面,快速按下了紅色的制動暫停鍵。
他仗義施援手救腦梗司機
計程車駕駛員開車過程中突發腦梗,6月21日中午,李滄區棗園路附近發生了這樣一個令人心驚的緊急狀況。所幸,因為一名熱心市民的仗義出手,駕駛員第一時間被送往醫院,得到了及時救治。
目擊
「真是多虧了這位熱心市民」
「21號那天,維客廣場附近,有位市民在路上幫一名突然發病的計程車駕駛員叫了120並送往醫院,我覺得這件事非常正能量。」6月29日上午,青島交通廣播FM89.7接到了這樣一通來電,據了解,打來電話的是一名計程車駕駛員,在聽說了此事後,他備受感動。「據我了解,這名師傅開車路上突然發病,打開車門走下車的時候狀態就不太對了,當時周圍都沒人敢上前,只有這位市民第一時間上前扶住了駕駛員師傅,並打了急救電話,後來才知道這名駕駛員是突發腦梗,再晚幾分鐘後果不堪設想,真的是多虧了這位熱心市民。尤其,我也作為一名計程車駕駛員,在知道這件事後,覺得太暖心了。」根據來電的哥提供的相關信息以及多方打聽,6月30日,記者終於得知這名好心市民的身份,是青島天邦汽車實業有限公司經理杜連洲,並與他取得聯繫,從他的口中,得知了事發當天的真實情況。
現場
第一時間扶住發病駕駛員
「這件事發生得很突然,6月21號中午十一點半左右,我們一家三口開車經過維客廣場附近,在棗園路路口我就發現前方一輛計程車開得不太正常,而且是逆行。」杜連洲告訴記者,因為自己駕駛的是一輛吉普車,視野較好,所以在經過計程車副駕駛位置時,看到計程車駕駛員打開了車門,晃晃悠悠地下了車。「當時很明顯就看出來駕駛員的狀態不對,而且兩隻手把住車門,腿一直在抖,站不穩的樣子,我就趕緊停下車跑了過去。」杜連洲說,因為事發突然,自己就直接把車停在路中央,打開雙閃,急忙下車過去查看。「我跑過去後,先是一把拽住了他的衣領,把他扶住,但是因為對方也是一名成年男子,體型比較健壯,所以也不太好扶,我就順勢穩住了他,讓他倚靠著車門先坐下。」
杜連洲告訴記者,因為事發當天是周日,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很多,周圍也慢慢聚集了一些圍觀市民。「這時候,旁邊有幾位大爺大媽就問:『是不是中暑了?找個陰涼地方讓他休息休息。』我就架著他胳膊,一點一點地把他扶到了六七米外的樹蔭下,看到這種情況,我老婆也從車上拿了瓶礦泉水,讓他先補充點水分,緩一緩。」據杜連洲描述,當時駕駛員似乎有些意識不清,也無法自主喝水,四肢也都有些無力,以他的經驗判斷,似乎不是中暑那麼簡單。「我仔細觀察了一下,覺得不對,不像是中暑,所以我就趕緊打了120,過了七八分鐘,救護車就來了,我和醫護人員簡單說了說情況,就趕緊把他送去醫院了。」
講述
「再晚幾分鐘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看到急救人員將駕駛員抬上救護車後,杜連洲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留下來處理後續的事情。「真的是湊巧了,因為工作關係,平時和計程車公司經常打交道,就趕緊打電話聯繫了一下他所在公司,沒多久公司的兩位隊長就過來了,趕緊聯繫了他的家人,然後幫著把駕駛員的車先開到了醫院,我也跟著一起過去了解了情況。」
到了醫院後,杜連洲一行和駕駛員的家人才了解到,原來駕駛員是突發腦梗,而且狀況十分嚴重,醫院實施了緊急搶救。「醫生跟我們說,病人送到醫院的時間還算及時,如果再晚幾分鐘,情況可能就真不樂觀了,聽到這一情況我們也鬆了一口氣,確實沒想到這麼危險。」杜連洲告訴記者,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周,但當時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以後如果遇到這種事,肯定還是會第一時間上前幫忙的,也不是圖什麼,大家在生活中肯定都會遇到需要幫忙的情況,能幫一把是一把,都是應該做的,也希望這位駕駛員師傅早日康復。」6月30日下午,記者與駕駛員家人取得聯繫,據了解,病人目前已轉入普通病房,正在接受治療。
對話
記者:在得知駕駛員是突發腦梗後,您心裡有什麼想法?
杜連洲:當時心裡真是一陣後怕,但是也覺得萬幸,還好及時把病人送來了,過程也是爭分奪秒的。不過因為一開始確實不知道病人是什麼情況,多少也耽誤了一些時間,也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記者:當時看到這一情況後,您停下車立刻就跑過去了,心裡是怎麼想的?
杜連洲:說實話,當時心裡真沒多想。在看到駕駛員狀態不好的時候,想也沒想就跑過去了,怕他有什麼意外。既然自己碰到了,就多留心一下,換做別人,肯定也是這樣做。
記者:妻子孩子和您一起見證了這一幕,她們對您的行為表達怎樣的感受?
杜連洲:回去之後,孩子也問過我,今天那位叔叔怎麼了,我就告訴孩子,叔叔今天開車累了,需要去醫院好好地做個檢查。之前孩子也沒經歷過這種事,覺得對她也是一種很好的正面教育,我也告訴她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一定要多幫助別人。
延伸
今年將完成應急救護培訓2萬人
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根據大型災難救助情況的統計,95%的人是靠自救互救生存下來的,只有3%-5%是靠專業救援隊的救援獲救的,因此,提高老百姓的自救互救能力,第一時間處置,減少生命損失,顯得尤為重要。
據了解,青島是國內較早面向市民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的城市,2016年以前,市紅十字會就已經培訓市民20餘萬人。2016年以來,青島市連續4年將開展「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持證培訓列為市辦實事,到2019年底,我市已累計8萬人參加「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培訓,29萬人掌握心肺復甦技能。
在青島,「第一響應人」已經成為全市應急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擔著全市95%上的山地、岸際和城市應急救援任務,成為國際帆船賽、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安全保障的配套項目,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我市繼續將「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培訓作為市辦實事,深入重點行業和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培訓,以社區、學校、養老院、商場、機場、地鐵、公交、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樓宇物業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為重點,完成「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培訓2萬人,不斷提升市民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提醒
腦血管疾病年輕化 這樣做能有效預防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於敦波當天參與了駕駛員師傅的搶救和救治工作。「搶救過程中,我看到患者腦中已經是大量梗死,情況比較嚴重。」於敦波告訴記者,人類腦血管十分嬌嫩,哪怕搶救再及時,多多少少也會給病人留下一些殘疾或者後遺症,所以腦血管病人一旦發病,一定要儘早前往醫院,減少這種殘疾的可能性。「所幸,這位駕駛員師傅送來醫院的時間還算比較及時,在窗口時間範圍內,目前一直在接受治療。」
於敦波表示,如今腦血管病已經越來越年輕化了,這也和年輕人飲食、生活不規律,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有關。「年輕的時候不注意控制血壓、血糖,長期暴飲暴食、抽菸、酗酒等,都會引發腦梗,以前我們也遇到過不少年輕的腦梗患者。」對此,他建議年輕人首先要注意家族糖尿病、高血壓情況,定時檢查自己的血糖、血壓,如果家族中有患腦血管病的病人,自己也要提前注意防範。再就是一定要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少抽菸、少喝酒,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要過度熬夜,這樣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撰稿 青報全媒體記者 康曉歡 劉文超 通訊員 張林慶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