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讀了阿加莎100年

2020-11-19 中國青年報

    100年前,30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在戰火暫熄時出版了《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創造了留著小鬍子的比利時神探赫爾克裡·波洛,在此之後,歐美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徐徐到來。她在後來的自傳裡抱怨,如果早知道自己的寫作生涯會延續這麼長,就不會將波洛設計得如此老。

    100年後,讀者們早能如數家珍地報出波洛偵探、馬普爾小姐、巴特爾探長、「間諜夫婦」湯米和塔彭絲等人的名字,對著《東方快車謀殺案》嚴絲合縫的推理過程拍案稱奇,熟知《羅傑疑案》中的敘述性詭計,甚至可以從別的推理小說裡一眼窺探出《無人生還》開創的「暴風雪山莊」模式。

    阿加莎·克裡斯蒂,這位一生傳奇的女人,用王安憶的話來說,「就像編織毛線活的女工,憑著簡單的工具,材料,加上基本的針法——於是,雜樹生花,萬樹千樹」,永遠給人新鮮感。作家陸燁華評價:「我覺得從這一點上來阿加莎就是天才,她寫的東西不是模仿前人的,而是她自己開創的。」

    上海書展期間,新星出版社舉辦「我們已經讀了她一百年——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100周年紀念」活動。推理作家呼延雲和陸燁華分享了閱讀阿加莎的心得,並與讀者聊了聊,這位被眾多「阿婆迷」反覆閱讀100年的推理小說女王,何以如此令人著迷?

    相較於黃金時代的另外兩位代表作家奎因和卡爾,奎因講究的是邏輯推理的完整和複雜性,卡爾關注的是詭計如何形成,陸燁華認為,阿加莎「極致」追求的是作品中的「意外兇手」。當你順著她的創作時間軸往前看,會發現在後一本書裡,前一本書中的兇手在其中也很可疑。如果你這樣想,恭喜你,掉入了阿婆刻意誤導的陷阱。

    在阿加莎的小說裡,讀者會懷疑每一個人,但真相會在最後一刻令你瞠目結舌。「這是阿加莎的一種玩法,她往往會在行將過半、甚至一開始時就把所有人的疑點拋上來,讓你覺得這個人也可疑,那個人也可疑,最後在可疑的人裡面找一個你最容易忽略的」。

    阿加莎的早期作品受英國舞臺劇影響頗深:空間封閉,時間緊湊,所有人物一出場就暗流湧動,矛盾點一個接一個,不斷用懸念和推理把劇情推向高潮,最後在一個完整的環境內首尾相接;而晚期的作品,表現出一種出神入化、輕鬆自如的境界。呼延雲認為:「阿加莎·克裡斯蒂是當時最適應時代發展的一位作者,一直在不停地要求自己變化,而這種變化的痕跡並不明顯。文字、案情、發展的脈絡,一切都是不著痕跡的。」

    在後期作品《長夜》中,讀者能從中窺見幾本經典代表作的影子,阿加莎把過去作品的情節揉碎、重新捏在一起,寫出一本全新的小說。文中並沒有出現偵探形象,整個故事真相的揭露都是通過主角邁克的獨白完成,其中的自我剖析也使作品對人性的挖掘更為深刻。

    而這種對人性的刻畫和雲淡風輕的寫作風格,或許與戰爭有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的靈感出發點是阿加莎在戰時醫院的經歷,這段經歷還激發了後期創作時愛用的「投毒」梗;兩位大偵探波洛和馬普爾的最後一案,均在二戰期間已經寫好,阿加莎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突然殞命,就把稿子寫完藏在保險柜裡,留作給兒子女兒的遺產。

    「戰爭時期,她已經見慣了生離死別,知道了人性多麼光輝,又多麼渺小。而在傳統的本格、那種像舞臺劇一樣的小說裡,用一個詭計騙來騙去是一件多麼無聊的事情。」陸燁華評價道。

    相較於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推理女王」,阿加莎很生活化,會從生活中獲取故事人物設定,表達私人而感性的內容,還有一些潛藏在文字中的「普通人的小情緒」。

    作為阿加莎為數不多的密室推理,《古墓之謎》講述了阿加莎考古時發生的故事,並把死者安排成一個考古學家的太太。如此安排的原因可要涉及到作者的小八卦——阿加莎當時正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馬克斯·馬洛溫談戀愛,馬克斯是考古學家的助手,但這位考古學家卻不讓他們在營地見面,阿加莎的男朋友不得不每天坐火車去另一個地方和她相見。這令「推理女王」很煩悶,便在作品裡把考古學家的老婆寫死了。

    而閱讀阿加莎的晚年自傳,更像坐在屋子裡聽一個老太太絮絮叨叨,一會兒聊聊當年,一會兒說說前兩天;這一段寫寫波洛,下一段又談起了馬普爾。陸燁華說:「你會覺得她特別可愛,特別親切。」

    有人感嘆,很難想像阿加莎作為一個住在鄉村裡平平無奇的小老太太,居然能寫出如此多詭計。但這個感慨從背景條件就存在「偽命題」——阿加莎一點也不「平平無奇」,反而比很多人見多識廣。

    小時候便自帶「黑暗系體質」的阿加莎,會幻想自家宅子裡藏著幾間密室。家裡也仿佛具備「偵探傳統」:熱愛嘮叨和編毛衣的媽媽具備「讀心術」能力,能一眼看穿身旁兒女們在想什麼。18歲花了兩天時間就寫出人生第一部小說,39歲偶然決定搭乘一次東方快車便寫出令人叫絕的作品。據歷史學家考證,她是第一批英國站立衝浪者,還可能是第一批開飛機的女性。

    但「推理女王」也是普通人,像其餘英國人一樣喜歡狗狗,愛看歌劇,愛好考古與旅行,享受過親情愛情的甜蜜,也經歷過背叛與逃離。她一直用她的雙眼她的筆,藏在文字後面觀察和分享這個世界。

餘冰玥

相關焦點

  • 止庵陪你讀阿加莎·克裡斯蒂
    主題:重讀黃金時代——阿加莎的推理世界    時間:2020年5月26日    地點:單向空間旗艦店直播間    嘉賓:止庵  作家    鄭雁  午夜文庫編輯    主辦:新星出版社、單向空間    她最重要的貢獻是使得    偵探小說這一文學樣式成熟化
  • 「推理女王」阿加莎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100年前,留著小鬍子的禿頂男人——波洛神探走進人們的視野。每次讀阿加莎的作品,就覺得她在做各種有關毒物的化學實驗,那些人物、情節、結構,不過是為了讓實驗更形象動人而作為道具出現的。閱讀其作品,筆者還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伊莉莎白·畢肖普的詩:「僕人遞給他構成奇蹟的材料/包括僅此一杯的咖啡/一卷他隨後捏碎的麵包/他的頭,可以說與太陽一道埋在雲中。」阿加莎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魔力。千變萬化的「毒法」,使她就像個魔術師。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年
    :100年前,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9月15日,則是她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在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映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來一起簡單回顧一下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影視改編之路。小說於1920年2月至6月在英國The Weekly Times上連載,10月在美國結集出版 事實上,對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改編在9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1928年,阿婆38歲,這一年,她的作品《神秘的奎恩先生》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她還親自擔任了編劇。
  • 呼延雲對話陸燁華:阿加莎·克裡斯蒂何以風靡一百年?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11920年,30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發表了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一個作者出道的作品就能表現出這樣老辣成熟的模式,我覺得非常震驚。」推理作者呼延雲在談及他的閱讀感受時這樣說道。
  • 阿加莎推理巨作《捕鼠器》(2018經典版)
    《捕鼠器》倫敦上演60年裡,首次由一家外國劇團前來倫敦演出《捕鼠器》,而且是中文版的《捕鼠器》。2017年是《捕鼠器》全球首演65周年,上海更是推出百場獻演。劇情介紹該劇既幽默又驚險,輕鬆而構思很巧妙。故事層層展開,觀眾卻又猜不到下一步會怎麼樣。1948年冬天,在一個風雪交加的下午,倫敦西二區鴿子街二十四號發生了一起兇殺案。現場線索表明殺人犯已逃亡蒙克斯威爾。就在這個傍晚,在剛剛開業的蒙克斯威爾旅館裡,年輕的雷斯頓夫婦迎來了五位奇怪的客人,兇手在其中嗎?
  • 推理女王阿加莎,曾經的夢想竟是當歌唱家?
    她一輩子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累計銷量突破20億冊。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全世界只有《聖經》和莎士比亞著作的總銷量超過了阿加莎·克裡斯蒂。難以想像,如果文學史上從未誕生過阿加莎·克裡斯蒂,今天的推理小說和偵探影視劇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 《東方快車謀殺案》開啟懸疑之門 眾星致敬阿加莎
    發表至今已經80餘年,阿加莎的這部小說依然深受歷代讀者的喜愛,阿加莎的素材很多來源於旅行和生活中,1929年2月,阿加莎受友推薦乘坐東方快車號列車,被暴風雪困在土耳其整整六天。結合這段親身經歷,她於1934年創作了《東方快車謀殺案》。隆冬時節,大偵探波洛登上了向西奔馳的豪華專列東方快車,一路向西的列車上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兇案,一名富商身中12刀慘遭謀殺。
  • 阿加莎的敘事魔術
    阿加莎·克裡斯蒂今年是「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她一生中創作了68部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還有17個劇本。這些作品以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總銷售量超過20億本。就技術手段而言,在其他偵探小說中我們會見到各種毒藥,對於阿加莎來說,也有將毒藥的使用寫進故事的額外便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青年時代的阿加莎加入醫院志願隊,經過努力後成為擁有合法資質的藥劑師,因此熟知諸多毒藥的名目和毒性,而她也確實將這些毒藥都巧妙地寫進自己的小說中。
  • 「最好」的阿加莎·克裡斯蒂
    而在1974年的這份信中,阿加莎已經是晚年狀態,她於1976年過世。阿加莎在這份信中說:「我向你寄了一個籤名卡片,這樣你可以把它粘在書上。我從來不贈送籤名本。」這是一本由豐塔納圖書公司在1966年左右出版的平裝本《無人生還》。整本書的封面已經折損嚴重(上圖並非原書封面,只是同一版本的封面),但打開內頁卻別有洞天。在題名頁上,阿加莎·克裡斯蒂共籤了兩次名,第一次為完整的籤名「來自阿加莎·克裡斯蒂」。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年|阿婆作品的影視改編之路
    如今,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部由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改編的新電影或者電視劇。僅2020年,從年初的英劇《灰馬酒店》,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都吸引到了足夠多的關注。《灰馬酒店》劇照而對於全世界的阿婆粉來說,2020年無疑是一個值得狂歡的年份:100年前,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9月15日,則是她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年|阿婆作品的影視改編之路
    如今,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部由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改編的新電影或者電視劇。僅2020年,從年初的英劇《灰馬酒店》,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都吸引到了足夠多的關注。《灰馬酒店》劇照而對於全世界的阿婆粉來說,2020年無疑是一個值得狂歡的年份:100年前,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9月15日,則是她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 阿加莎·克裡斯蒂:用上帝的視角,揭開迷局的真相
    中學時候起,阿加莎喜歡上了福爾摩斯,《藍寶石迷案》、《紅髮會》、《五粒橘核》她都讀的津津有味,後來,阿加莎又喜歡上了歷史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二、從《黃色房間的秘密》開啟的偵探小說之路有一天,阿加莎與姐姐瑪吉同在讀一本名叫《黃色房間的秘密》的偵探小說,阿加莎和瑪吉就作者隱藏於小說中的線索討論了很多次,受《黃色房間的秘密》的啟發,阿加莎決定在偵探領域小試身手
  • 在阿加莎·克裡斯蒂出生後,那130年的無盡長夜裡
    不過這麼多年來,也有亙古不變的美好傳統:比如人們依舊會約上戀人、好友去電影院看即將上 映的《尼羅河上的慘案》, 雖然對於中國的觀眾們來說,距離上一次公映已經相隔了41年。  再比如,她仍舊是暢銷書界屹立不倒的那個「帝王」。
  • ​最後一盞燈還亮著:阿加莎·克裡斯蒂130周年誕辰
    在阿加莎誕辰130周年的今天(2020年9月15日),我們摘選作家止庵、阿加莎多部國內譯作的責任編輯鄭雁在一場紀念活動中的對談。止庵說,「隔一段時間要讀讀克裡斯蒂,給自己生存下去、活下去樹立一點信心。」
  • 人可以多大年紀都是可愛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語錄
    ——阿加莎·克裡斯蒂 《無人生還》不要忘了,任何一個精神出了毛病的人,都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氣。——阿加莎·克裡斯蒂 《無人生還》對於女性而言,考古學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人選,你年齡越大,他對於你越感興趣。——阿加莎·克裡斯蒂 《告訴我,你怎樣去生活》可是經常被稱作是直覺的事物,其實是一種以邏輯推理結論或經驗為基礎的印象。——阿加莎·克裡斯蒂 《ABC謀殺案》你這樣看我,就好像你愛我一樣……——阿加莎·克裡斯蒂 《長夜》愛他,就是對他的一切抱有永遠的好奇心,慢慢讀他。
  • 精通謀殺藝術的女人——阿加莎·克裡斯蒂
    中間舞者為阿加莎少女階段的阿加莎·克裡斯蒂最喜歡閱讀的作家有狄更斯、薩克雷和大仲馬。據她後來回憶:「我最初讀的是狄更斯的小說,是狄更斯哺育我長大的,狄更斯對我喜愛上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艱難時世》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歡的書,我還喜歡奧斯汀的作品,最不喜歡的作家是薩克雷。」 她的語言簡潔優美,這顯然是來自狄更斯的影響。
  • 傳記《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走進英國偵探小說女王的世界
    說起阿加莎,我們可能都知道的太少,但提及一部榮獲奧斯卡大獎的經典推理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你可能就恍然大悟。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東方快車謀殺案》小說改編的,而小說的作者就是阿加莎·克裡斯蒂。2.姐姐瑪吉的影響姐姐瑪吉一直給阿加莎講述當時流行的偵探小說,為阿加莎打開了偵探小說的大門。十七歲時,讀了第一本密室殺人小說《黃色房間的秘密》,也第一次聽到福爾摩斯的故事《藍寶石謎案》。阿加莎被偵探小說深深地吸引了,也激發了阿加莎對偵探小說的寫作渴望。
  •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謎樣人生》:她的人生就是一本推理小說
    ,我們可以窺探她推理小說整體構架和設定的影子。1912年,英俊的阿爾奇·克裡斯蒂出現了。郎才女貌,他們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合適伴侶。然而,阿加莎的媽媽堅決反對,只因為阿爾奇看起來「無情」和「慣於招蜂引蝶」。
  • 〖星美•王者〗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 · 克裡斯蒂
    該片改編自「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原著,由約翰尼·德普、佩內洛普·克魯茲等大咖主演,講述了一樁發生在東方快車上的離奇命案。193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出版至今已經多次再版,由其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更是斬獲多項奧斯卡提名。1974《東方快車謀殺案》
  • ​世界上最後一盞燈還亮著 | 阿加莎·克裡斯蒂130周年誕辰
    在阿加莎誕辰130周年的今天(2020年9月15日),我們摘選作家止庵、阿加莎多部國內譯作的責任編輯鄭雁在一場紀念活動中的對談。止庵說,「隔一段時間要讀讀克裡斯蒂,給自己生存下去、活下去樹立一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