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的敘事魔術

2020-12-23 人民網

阿加莎·克裡斯蒂

今年是「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她一生中創作了68部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還有17個劇本。這些作品以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總銷售量超過20億本。對於親切地將她稱為「阿婆」的偵探小說迷而言,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似乎無關緊要,她的作品帶給讀者的神奇閱讀感受才是人們深愛這位小說家的主要原因。阿加莎的小說像是一場充滿了種種幻象的敘事魔術,而小說末尾對於魔術的揭秘,使讀者非但不會覺得不過爾爾,反而會越發驚嘆於魔術本身的精妙設置與完美演繹。

在阿加莎所塑造的諸多人物中,赫爾克裡·波洛無疑最為眾人熟知。憑藉在《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一系列探案故事中的精彩表現,波洛與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成為「偵探」的代名詞。而在阿加莎的小說裡,足以與波洛並列,並同樣成為不朽經典的還有馬普爾小姐。從某個角度說,馬普爾小姐或許更能代表作為女性偵探小說家的阿加莎的創作特質。

馬普爾小姐來自鄉村田園,她頭髮雪白,粉紅的臉上布滿皺紋,一對藍色的眸子裡充滿柔和且天真的光彩。從外表看來,馬普爾小姐與我們想像中的偵探形象相去甚遠,同時,她所使用的偵探手法也別具一格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只是「閒談」而已。可恰恰就在馬普爾小姐與諸多人物的閒聊中,被籠罩於迷霧之中且看似毫無頭緒可尋的案情卻獲得了被抽絲剝繭、條分縷析的契機,並最終真相大白。

小說《羅傑疑案》中,波洛概括了這樣一段話:「女人,是不可思議的!她們毫無根據地隨意推測——推測的結果往往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種奇蹟。」乍看之下,馬普爾小姐破案依靠的是「推測」和「奇蹟」,但這些都只是假象,偵探對於細節的分辨、發現、汲取以及組合才是其背後的實質——所有這一切,都是馬普爾小姐通過閒談去實現的。在由回憶、複述、嘮叨、埋怨、囈語等組成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閒談迷宮中,馬普爾小姐憑藉對細節的觀察和把握能力,將這些散漫瑣碎的線索織造為足以解開懸案之謎的鑰匙。

雖然波洛沒有馬普爾小姐這般熱衷於閒聊,但與相關人士的談話同樣也是他勘察案情的重要方式。在表面平平無奇但實則充滿智慧的各種對談中,波洛得以清晰判斷可能發生、應該發生以及實際發生的事情,當然也包括所有這些事情背後的原因。而貫穿於馬普爾小姐和波洛偵探生涯的這種閒談,也成為最具阿加莎風格的寫作標誌。

除了英倫鄉村氣息濃鬱的日常閒談,封閉性也是阿加莎偵探小說的重要特質:幾乎所有的案件都發生在相對隔絕或絕對密閉的空間內。因此,儘管在某一部小說裡,牽涉的人物並不算多,少則數人,多則十數人,但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會被卷到案情中。《無人生還》無疑是運用這一封閉性特質的極致和典範:在孤懸海上的印第安島,除了接連被謀殺的10個客人之外,別無他人。這10個客人的身上融合了偵探小說中最為基本的三種身份,他們既是被害人,又是嫌疑人,同時還是試圖探尋幕後真相的探案者。最後一個客人死亡之後,讀者試圖破解迷案的努力陷入絕境。如果不是小說結尾處作案者留下的一封書信,在所有的被害人、嫌疑人以及探案者都同歸於盡的狀況下,這一案件便會成為純粹的懸案。

這種封閉性的特質也產生了奇妙的閱讀效果。由於每一個人物都被捲入案情中,所有與這些人物相關的各種瑣碎細節彼此縱橫交錯,形成了盤根錯節的複雜結構,整個案件由此變得更為撲朔迷離。與此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從不同人物的視角進行審視,所有的細節都能重組成一個新的圖景,這些圖景總能讓讀者覺得豁然開朗,卻又每每誤導讀者對於案情的判斷,讓他們陷入理解案情的絕境。當然,唯一能夠揭示所有真相的那幅圖景必然存在,但它只有通過波洛或是馬普爾小姐對於若干細節的勾勒才會最終呈現。

阿加莎會將所有與破案有關的細節都提供給讀者,但這些細節會淹沒於數量更為龐大的其他各種細節中。換言之,讀者需要從滿樹林的樹葉中去尋找最關鍵的那幾片樹葉,同時要當心不被阿加莎設下的障眼法所迷惑。在《羅傑疑案》中,阿加莎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敘述者「我」甚至被波洛比作他的黑斯廷斯——波洛的摯友和助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懷疑牽涉到案情中的每一個人,但唯獨不會對「我」心生疑竇。也就是說,無論是第一人稱敘述,還是黑斯廷斯,都成了作者設下的障眼法。而這也成為當波洛說出「我」便是兇手時,所有讀者都為之駭然並轉而嘆服的關鍵。

就技術手段而言,在其他偵探小說中我們會見到各種毒藥,對於阿加莎來說,也有將毒藥的使用寫進故事的額外便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青年時代的阿加莎加入醫院志願隊,經過努力後成為擁有合法資質的藥劑師,因此熟知諸多毒藥的名目和毒性,而她也確實將這些毒藥都巧妙地寫進自己的小說中。可這些形色各異的毒藥並不是阿加莎小說的重心所在,她更為注重的是挖掘和提煉人性深處的毒素,潛藏在每一個犯罪者心中的「毒藥」,才是催生一樁樁謀殺案的始作俑者。因此,無論是波洛或是馬普爾小姐,他們更重要的身份不是偵探,而是能看透人的本性的心理大師,並且總是對於人性的缺陷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敏銳的感知。

耐人尋味的是,相對於通過這些案件所揭示出的令人不寒而慄的幽暗人性和冷酷現實,阿加莎小說中所展現出的幽默和溫情更令人難忘。這也突出地表現在波洛和馬普爾小姐這兩個主角身上。擁有蛋形腦袋並且行為偏執的波洛滑稽詼諧,馬普爾小姐則慈祥可愛,極大緩和了這些案件所營造的壓抑和陰冷氛圍。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其他人物之間的微妙情感有著絕佳的感知與捕捉能力,在他們對於事實真相追根究底的同時,也在珍視並竭力呵護這些真摯的情感。

事實上,阿加莎曾遭受過嚴重的情感背叛:1926年,母親因病去世,阿加莎悲痛欲絕,同年,丈夫阿奇博爾德移情別戀。經受了雙重打擊的阿加莎從家中出走,並神秘地消失了12天。由於阿加莎對這段經歷絕口不提,沒有人知道她在這12天中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看到的是,阿加莎並沒有就此沉淪,相反,正是在這段人生的最低谷中,她塑造出了充滿溫情的馬普爾小姐。

1950年,60歲的阿加莎開始撰寫自傳,在序言中這樣寫道:「我喜歡活著。我有時候也會失望得發狂,感到劇烈的痛苦、受盡了憂愁的折磨;但是經歷過這一切之後,我仍然十分肯定:光是活著就是一件最美妙的事。」阿加莎建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謀殺案,而無論謀殺者的設計如何巧妙絕倫,他們都會完敗于波洛和馬普爾小姐。從根本上說,這些謀殺者的失敗不是由於智力的稍遜一籌,而是缺乏對於活著的珍視和尊重,而這種珍視和尊重,或許才真正是阿加莎創作這些偵探小說並贏得不朽聲名的奧義。

製圖、人物素描: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3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阿加莎傑作推薦:羅傑疑案——始祖巨人就是我
    這便是阿加莎在本書中設下的第二個陷阱。這便是阿加莎為本作詭計設下的第三個陷阱,一個純文學性質的陷阱,一個真正的,具有無與倫比欺騙性的,敘述性詭計。僅能表演一次的魔術美國著名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魔術表演——自由女神的消失。
  • 諾蘭如何在《致命魔術》中完成敘事手法的升級?
    無論如何,《致命魔術》似乎都不會是那個第一時間想起的選擇。《致命魔術》評分雖高,在諾蘭的電影序列中卻處在一個略顯尷尬的位置:前有神作《記憶碎片》,後有巨作黑暗騎士三部曲。它被夾在中間,雖優秀卻被蓋住了光芒。
  • 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又火了,阿加莎還有哪些經久不衰的小說?
    這裡還有一本書推薦給你——《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書中有以上列舉小說的創作背後故事,還原締造大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經過,隱藏多位經典人物原型和經典詭計的來源。阿加莎作為女性:從淘氣兒童到魅力少女,從女兒妹妹到妻子母親,從對愛失望到重獲幸福。阿加莎那些優雅的建議如今聽來依舊時髦、實用。作為作家:從興趣愛好到職業,作品漸漸暢銷,並開創新的創作領域。
  • 除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阿加莎這些作品同樣堪稱經典
    隨著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熱映、以及此前BBC宣布的《無妄之災》將拍成迷你劇的消息,影視界似乎又迎來了一股「阿加莎熱潮」。如果國外也有「IP」這個說法的話,那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譽為「世界三大推理宗師」之一的阿加莎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以及莎士比亞的著作,據此改編的作品也不計其數。
  • 除了《東方快車謀殺案》,阿加莎這些作品同樣堪稱經典
    隨著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熱映、以及此前BBC宣布的《無妄之災》將拍成迷你劇的消息,影視界似乎又迎來了一股「阿加莎熱潮」。如果國外也有「IP」這個說法的話,那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譽為「世界三大推理宗師」之一的阿加莎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以及莎士比亞的著作,據此改編的作品也不計其數。
  • 重審《羅傑疑案》:阿加莎筆下的兇手,是受害者?
    而阿加莎的《羅傑疑案》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的敘述者就是大眾最後確認的兇手。所以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是兇手的自白書,所有的犯案過程都在主人公的敘事中呈現,只是疏漏了最關鍵的具體行為,從而使得罪犯得以在讀者眼皮底下犯案,而不知道劇情的讀者讀到最後常會有一種被作者「騙」到的感覺。但是皮埃爾·巴雅在自己的書評中卻像讀者提出了那麼一個問題:敘述者的坦白真的可信嗎?
  •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其實是電影《消失的女孩》主角原型
    阿加莎·克裡斯蒂兒時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與母親克拉麗莎·克拉拉在阿加莎的一部紀錄片中,道明了阿加莎回應自己為何開始寫作的契機:「人們經常問我:『是什麼讓你開始寫作?』這一年也代表著阿加莎童年生活的結束,與此同時,阿加莎開始閱讀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薩克雷和大仲馬的作品,舞臺劇和音樂劇也成了她的一大愛好,阿加莎的創作欲逐漸萌發。
  • 「最好」的阿加莎·克裡斯蒂
    對於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籤名本,題籤本或者信件等等來說,我想可以用「很少又很多」來形容。雖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名聲很大,但其實她的手跡在市面上並不多見,而其中來源清晰,版本較好,具有內容價值的就更少了,這就是「很少」。這其中部分原因在於阿加莎自身的態度。雖然阿加莎自身擁有龐大的書迷,經常會有書迷來信央求籤名本,但面對這些來信者阿加莎一般都是回絕的態度。
  • 阿加莎·克裡斯蒂:用上帝的視角,揭開迷局的真相
    雖然阿加莎的父親比較懶散,但性格卻很好,為人十分風趣,常常惹得周圍的人開懷大笑。和父親不同的是,阿加莎的母親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比如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阿加莎的母親就認為孩子在8歲前不能讀書,因為太早讀書不僅對眼睛不好,對大腦也不好,所以當她得知年僅5歲的阿加莎就喜歡上看書的時候,打算立即禁止。
  • 《致命魔術》的懸念像魔術一樣,致命的不是魔術,而是人性
    《致命魔術》中的劇本、導演、兩位男主角,這個陣容組合堪稱空前絕後,每個懸念,也像魔術本身一樣,一層層的曝露,扣人心弦。第一次看的是劇情,驚嘆於交叉敘事、故事的層層遞進和劇情多次翻轉;多年後再看到了更多的細節,炫技般的敘事和剪輯下,還有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三個肯為了魔術而犧牲一切的人,致命的不是魔術,而是人性。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推理女王」阿加莎
    波洛神探「背後的女人」,是被稱為「推理女王」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布羅茨基曾表示:「每個作家都追求同樣的東西——重獲過去,或阻止現在的流逝。」這話對於阿加莎來說,至少對了一半。因為在其作品裡,處處可見她過去的痕跡,比如用毒。阿加莎用毒之頻、之專、之巧,堪比金庸筆下的「毒手藥王」及其關門弟子程靈素。
  • 阿加莎的推理套路太精妙!
    但是,《大西洋月刊》也認為,導演布拉納對阿加莎故事的再敘事並非沒有缺憾:Branagh’s retelling of the classic Agatha Christie tale is visually sumptuous
  • 豆瓣評分8.2,致敬阿加莎,《利刃出鞘》擔得起最佳懸疑片之一
    致敬阿婆的新時代創新之作 剛才說到《利刃出鞘》是一部致敬阿加莎作品的導演,可能許多人會不明就裡,阿加莎又是誰? 阿加莎 克裡斯蒂是和松本清張、阿瑟 柯南 道爾並稱為世界三大推理小說宗師的英國推理小說作家。
  • 阿加莎與她的推理王國
    在全世界最優秀的偵探小說作家中,阿加莎·克裡斯蒂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作品風靡全球。 毒藥與犯罪 今年是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在偵探小說作家中,她的地位僅次於柯南·道爾。與柯南·道爾在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中所營造的血腥兇殺場面相比,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中兇殺案的發生卻顯得有些平靜。
  • 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漫像
    出生日期:1890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976年1月12日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 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
  • 〖星美•王者〗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 · 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另外兩位分別是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從30歲出版第一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到84歲的最後一部《帷幕》,在其長達50餘年的創作生涯裡,阿加莎寫了80餘部偵探小說,作品被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加莎·克裡斯蒂是史上最暢銷的作家,只有莎士比亞的作品與《聖經》的銷量在她之上。
  • 為什麼諾蘭的魔術失效了?
    每一項偉大魔術的完成,都與三個過程密不可分:一為「驗證」,魔術師展示了看似平常、實則已經動過手腳的表演道具;二為「轉移」,魔術師手中看似普通的事物,瞬間變得與眾不同,這個時候,如果你想找魔術背後的秘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還會有第三步;三為「蒙蔽」,這也是魔術中最關鍵的環節,是魔術師利用技巧進行掩飾的過程,一旦達成某種平衡,就會產生那種前所未見、讓你無比震驚的現象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阿加莎·克裡斯蒂比當時的大多數人——包括男性——都要見識廣博,《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她自己乘坐東方快車之後寫出來的。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 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
  • 《東方快車謀殺案》:為你解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推理「套路」
    締造這一長盛不衰的推理神話的,正是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阿婆」在不少年輕推理迷心目中是「過氣」的象徵,他們更迷戀風格多樣、故事奇詭兼節奏快的日本推理小說,這其中就包括紅極一時的東野圭吾作品。但鮮有人知的是,早年間的東野圭吾在創作上有很大程度上受阿加莎的影響,兩人在偵探塑造以及人性挖掘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