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的深秋初冬,是屬於紅楓的季節。要說杭城觀賞紅楓的好去處,九溪景區一定擁有姓名。乾龍路作為連接九溪景區和楊梅嶺村的主幹道,也是杭州知名的徒步賞楓路線。
今年5月起,乾龍路因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封閉數月,現已重新開放。
整改後的乾龍路,針對原有的石板鬆散破損、道路翻漿等問題進行了整體挖除再翻建,提升徒步和行車體驗;針對原有的道路積水問題,在山水較大處、景點出入口、路面低洼積水處新建雙箅雨水口以及橫穿管,保障了市民遊客出行安全;針對原有的破損斷裂井蓋眾多,管線交錯不美觀等問題進行了優化,更新井蓋,改造管線並「藏」於花箱之下。
改造前
改造後
全新亮相的乾龍路,在提升風貌的基礎上融入了文化元素。從九溪煙樹至楊梅嶺村,1.3公裡的青石板道路上,每隔100米左右鋪設一塊文化道板,共計九塊,數量與「九」溪相呼應。每塊道板都與乾龍路的沿線景點或歷史典故相呼應,向市民和遊客講述了獨特的背後故事。
乾龍路和乾隆有關係嗎?
從九溪沿著青石板路一直往楊梅嶺方向走,路過九溪煙樹不久,看到第一塊文化道板。這塊以「乾龍路」命名的文化道板,記錄了乾龍路撞名「乾隆」的歷史淵源。
據記載,乾隆帝在位的60年間,六次南巡,四次親臨龍井,尋山問水,觀茶作歌,御題「龍井八景」。期間,也曾聖駕巡幸乾龍路,遊理安寺。後人為記住這歷史典故,故將村道命名為「乾龍路」。人們口中相傳的乾隆巡幸乾龍路時的場景在文化道板中得以重現。道板上的畫面也向遊人展現了乾龍路周邊溪流淙然,山勢回合,林木蔥鬱的景致。
理安寺有位伏虎禪師?
再往前挪步,綠樹濃陰之中掩隱著一座特別的寺廟——位於理安山麓的「理安寺」。
理安寺為五代時期吳越王為伏虎禪師所建,寺內有著名的與「虎跑泉」齊名的「法雨泉」。與此景點相呼應的,設計有「伏虎禪師」、「理安寺」、「法雨泉」三塊文化道板。坐於猛虎身上的伏虎禪師、「碧螺澄法雨,綠樹蔭清泉」的法雨泉、「越嶺當孤寺,江聲入萬山」的理安寺呈現於文化道板之上,古寺幽幽,泉水叮咚,別有禪趣。
楊梅嶺真的有楊梅?
乾龍路是楊梅嶺村的村道,九塊道板中,有一塊以「楊梅嶺」命名。畫中有楊梅樹和蘇軾的一首詩《答參寥惠楊梅》。難道,楊梅嶺真的有楊梅?如今,人們只知楊梅嶺盛產西湖龍井茶,殊不知,這地名確有其淵源。
在淳佑《臨安志》卷九楊梅塢《古蹟事實》中記載:「石塢內有一老嫗姓金,其家楊梅甚盛,俗稱楊梅塢,所謂金婆楊梅是也。」舊時楊梅嶺確實盛產楊梅,楊梅嶺就得名於嶺下的「楊梅塢」。後因歷次戰亂,楊梅果樹毀於一旦。
近年,楊梅嶺村重新開發了楊梅果園,栽種楊梅樹1200多棵,讓楊梅嶺村重新有了「楊梅味」。道板重現了舊時楊梅嶺上的楊梅樹鬱鬱蔥蔥,一顆顆紅色的果子掛滿枝頭,孩子在採摘果實的美好場景。
除此之外,文化道板系列還融入「水杉」、「象鼻峰」、「茶園」等與乾龍路息息相關的地域特色元素,和蘇軾、俞樾等文人墨客的詩詞元素,以及周邊「九溪十八澗」等景點元素。
如果你去這條路,記得關注下這些道路間的文化道板哦。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