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壕裡老鼠成災,看戰士們如何上演捕鼠記

2021-01-09 世界歷史那點事兒

【圖1】一戰期間,法國士兵正在戰壕裡展示他們抓到的老鼠,這只是他們「奮戰」了15分鐘的成果。左邊一名戰士抱著的小獵犬也加入了捕鼠大賽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的士兵不僅要對付敵人,還要面對一個來自動物界的敵人——它就是老鼠。

【圖2】一名法國士兵在山坡上展示他們捕到的老鼠,他的身前趴著一隻小狗,它也是捕鼠的小能手。

一戰期間,戰壕裡鼠患成災,數以百萬計。它們主要是被人類的排洩物和陣亡士兵的屍體所吸引。

【圖3】在德國人的戰壕裡,一群戰士正在把抓捕到的老鼠掛在鐵絲上展示。

儘管陣亡戰士的屍體通常會被掩埋在戰壕裡,但也經常會在大雨或被炮擊後重新出現。屍體上總能找到兩三隻老鼠。它們通常會先挖出獵物的眼睛,然後再挖洞進入屍體。戰壕成了老鼠滋生的理想場所。

【圖4】兩名德國士兵在戰壕裡展示抓到的老鼠。

一些老鼠不但體型大,而且膽子也大。它們不但會啃食屍體,還會襲咬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傷兵,從他們的口袋裡搜尋食物。戰士們在睡夢中被從身上,甚至臉上爬過的老鼠吵醒也成了家常便飯。

【圖5】1916年,三個德國士兵在戰壕裡展示他們前一天晚上的「戰利品」。

士兵們對無處不在的老鼠感到厭惡和恐懼,於是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老鼠。儘管向老鼠開槍是被嚴格禁止的,因為這被認為是毫無意義的浪費彈藥,但許多士兵還是會這麼做。此外,用刺刀攻擊老鼠也很常見。

【圖6】一名法國士兵正在挑著一隻老鼠,向一名戰友得意地做展示。

但事實證明,士兵們在消除老鼠方面所作的努力基本上是徒勞的。一對老鼠一年最多可生育900個後代。在前線的戰壕裡,戰士們通常都會養著幾隻貓或狗,以幫助他們幹掉這些令人生厭,又會傳播疾病的老鼠。這兩種動物比人類更善於對付它們。

【圖7】這張照片被做成了商業明信片,上面寫著——今天享用「老鼠燉牛肉」大餐。誰說德國人沒有幽默感?

在控制齧齒動物方面,貓和狗還是有區別的。即使是最好的貓,捕到一隻老鼠之後,它們就經常會停下來吃掉它,或者和自己的獵物玩耍。而狗則不同,它們會在抓到一隻老鼠之後,立即瞄準下一個目標。它們比貓更加強壯,所以在捕鼠方面,反而會比貓更加有效。

【圖8】這張照片也被做成了商業明信片,上面寫著——這裡沒有缺肉的跡象。(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聖誕節,交戰國士兵走出戰壕,踢了一場足球賽
    1914年8月,塞爾維亞拒絕了奧匈帝國的最後戰爭通牒,數十萬奧匈帝國軍湧向小小的塞爾維亞,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法國,英國等很快在軍事同盟條約下,互相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開始的數個月間,德國快速的攻勢使得英法都進入全面防守,由於德軍施麗芬計劃的順利進行,協約國疲於應付,付出了重大代價。最終在巴黎城下利用德軍的戰術失誤擋住了德軍並且穩定了戰線。
  • 盤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各種奇葩武器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海陸空三維戰爭一,1917年,一位法國士兵手持帶潛望鏡的步槍在戰壕中進行射擊。二,一戰中各國使用的監聽設備。(一戰期間德國發明的視聽設備,增強視力和放大炮火的聲音,用以發現火力點的位置。)(這設備可以在戰場上聽得很遠。)三,一戰中的象騎兵,在象背上架上機槍進行射擊,在熱武器戰場應該不是一個好主意。四,一戰中的板甲。
  • 那些「戰壕中的人」,還原一戰期間普通士兵的戰地日常
    這些著作中,政治家、軍事家是主角,廣大士兵往往只作為參戰或傷亡的統計數字記載在史冊上,至於他們在一場戰爭,甚至數年連續作戰期間的生活經歷、心理感受,以及面對隨時死亡的勇氣和恐懼、在戰爭中激發出的人性和戰友情誼等,遺憾地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歷史遺忘。法國學者雅克·梅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士兵的日常生活》,僅書名就足以昭示這是一部立意新穎的史學著作。
  • 六旬老人發明「捕鼠神器」上央視
    2月6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我愛發明》欄目用50多分鐘的時長,報導了我市25中發明指導教師馮曉明和他的「捕鼠神器」。這位僅有小學四年級文化水平的六旬老人,不僅有著數十項專利,還在湖北文理學院、襄陽五中、市25中等學校擔任發明指導教師。  一個偶然上了央視  「馮老師,我在電視上看到你發明的隱形捕鼠器了,恭喜您!」
  • 戰壕中的大提琴
    不過,如果仔細分辨,會發現這件所謂的大提琴和我們平日裡熟悉的琴聲不太一樣,它的聲音有點偏薄,低音缺乏共鳴,總之,它不太像一隻大天鵝,而有點像一隻羞怯的醜小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trench cello,戰壕大提琴,一種常規大提琴的便攜旅行版本。來自上個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遺物。
  • 打仗保命要挖好戰壕,挖戰壕有什麼講究?二戰士兵挖戰壕有多快?
    當時無論是的哪國的士兵,在打仗過程中一旦有空就要挖土,以國軍為例,在紀錄片《遠徵軍回憶錄》裡,士兵回憶挖戰壕的工作苦不堪言,長官要求:打仗前要先挖土,淺的要挖深,深的要挖通,挖通後要加固,等加固完了軍隊也該開拔了,去下一個地方繼續挖。戰壕成為陸地戰爭的主要戰術,其實是19世紀戰爭形態變化的產物。
  •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中的詩與歌(一)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中的詩與歌(一)嘉嘉1984經公眾號「嘉言1984」授權轉載承蒙諸君厚愛,上一篇文章竟有上千名朋友閱讀,從現在的這篇文章開始,給大家聊一聊電影They Shall Not Grow Old(《他們不再變老》)中的配樂,聽一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裡飄蕩出的普通士兵的歌聲
  •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中的詩與歌(一)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中的詩與歌(一)嘉嘉1984經公眾號「嘉言1984」授權轉載    承蒙諸君厚愛,上一篇文章竟有上千名朋友閱讀,從現在的這篇文章開始,給大家聊一聊電影They Shall Not Grow Old(《他們不再變老》)中的配樂,聽一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裡飄蕩出的普通士兵的歌聲
  • 捕鼠記 -百姓故事- 華龍網
    一聽說冉彥才的名字,村民們不僅相當熟悉,還都知道他的「特殊專長」。  7月20號正午時分,記者來到冉彥才家中,他正在自家門口空地上收拾剛捕獲的田鼠。門前牆角下,並排放了9隻籠子,每個籠子裡關著一隻田鼠。陽光很強,冉彥才用一個裝農資的袋子將籠子蓋上,讓田鼠有了「蔭涼」。  「你們昨天說要來,我晚上臨時去下了二十幾個籠子,這些都是昨天夜裡關的。」
  • 10部經典影視佳作,帶你徹底看懂第一次世界大戰
    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戰爭片迷恐怕都知道,關於一戰的電影遠不及二戰多。戰士們以飛蛾撲火式的悲壯衝鋒,然後在重機槍的烈焰下一排接一排被掃倒……這一幕在許多電影中出現過,但最震撼人心的一次卻是在84年前。
  • 外國經典搞笑電影 捕鼠記
    2018-02-05 18:02:36 來源: 小魏子來了 舉報   捕鼠記
  • 跟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電影大盤點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伊拉克戰爭,近代電影對於一戰的作品不多。可能是史料不夠完整,但更可能是人類史上首次戰爭,沒有讓人振奮的現代戰術,只有漫長的壕溝對峙,與橫屍遍野的泥濘戰場,武器拍起來也不帥氣,只剩下人類互相殘殺的痛苦血肉模糊屍臭現場。
  • 捕鼠夾
    每當內森呼喊「小貓」的時候,小貓都會從樹叢裡鑽出來。小貓沒有名字,內森認為它不需要擁有名字。就像自己的名字內森·希爾頓一樣——明明自己擁有了它,卻很少有人使用它。名字似乎形同虛設。   今天內森為小貓送肉罐頭的時候,就在樹叢邊發現了面前夾著小貓的捕鼠夾。內森看見過前幾天有一群人在樹叢裡設下了這些圈套。他們仿佛是不信任貓捉老鼠是本職工作一般,只是一昧地例行公事。
  • 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電影的起源?
    權力的遊戲劇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4年多,為歐洲大陸割開一道又一道傷口般的戰壕,天空上抱彈橫飛,新型化學武器和機關槍派上戰場,保守估計導致16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對歐洲文明摧殘的規模前所未見,但這些數字還未反映其深遠影響
  • 捕鼠記(2)巧設機關捕老鼠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繼續捕鼠記的系列節目。老鼠肆意危害著我們的環境,同時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生產。裡裡外外地這麼幾圈下來,徐大姐忙得苦不堪言。就算用上了粘鼠板也一樣,粘鼠板上只要粘上了老鼠,也要換新的粘鼠板,然後再重新放置。招數用了不少,可捕鼠的效率不見提高,老鼠也不見少,照樣在徐大姐的養殖場裡禍害著。就在徐大姐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給她帶來了一個新玩意,說是不用著急不用管,保證老鼠都能消滅掉,這新玩意真就這麼靈嗎?
  • 《捕鼠記》是帶著強烈的誇張風格的喜劇電影,卡通味十足
    《捕鼠記》在瘋狂的表象下,講述的還是抵抗誘惑,回歸純真與簡單的故事。電影甚至可以視作是《料理鼠王》的靈感來源,起碼最後老鼠成為了料理檢驗員。兩位大師級的喜劇演員在1997年的表演現在看起來甚至有了含蓄的味道。這部影片會讓你想起卓別林的老電影與貓和老鼠那樣的動畫片,卡通味十足。
  • 戰壕裡的「生命線」:淮海戰役中的連隊政治工作
    戰壕政工,激發鬥志。淮海戰役中,由於戰鬥頻繁,我軍官兵長時間蹲守塹壕,土工作業量極大,生活艱苦。在這種情況下,各連隊喊出「把戰壕變成戰士的家」「把工作做到戰壕裡去」的口號,開動腦筋,發揮黨支部、士兵委員會和互助組作用,創造了適應戰壕特殊環境的政治工作。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1旅7團3連的戰壕黨支部工作,重視發揮黨小組作用。
  • 【藝聯專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紀錄電影《他們已不再變老》定檔11月11日
    在1914到1918年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歷史的軌跡一戰紀錄電影《他們已不再變老》影片精心挑選數百小時的館藏影像及老兵訪談音頻歷經四年甄選修復用現代科技還原百年前戰爭實況打造3D彩色修復戰爭紀錄電影還原真實一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 彈藥箱一字排開碼在戰壕?電影看多了!那樣等於送死
    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國內都會引起熱度,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那些粗製濫造的作品也混在其中並對外播出,對於這種操作,很多人已經非常熟悉,在日常我們看影視作品時,抗日神劇出現的頻率更是直線上升,在激烈的陣地作戰上進行著戰鬥的兩方,在一旁的開放在戰壕上,裝有子彈和手榴彈的彈藥箱被一字排開,戰士們只需要一伸手就能拿到,要用的時候,直接拿起用牙一咬再扔到敵軍陣地,這個場景可真是讓觀眾們看得熱血澎湃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機合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的不義戰爭,也是第一次波及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國家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英國的馬克型坦克,德國的毒氣彈等等,很多新式武器被運用到了實戰之中,幾乎改變了之後所有戰爭的規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一戰期間制霸西歐戰場天空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