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充分展現盛唐美學和文化的影視劇已經開播三周多了,論及劇中的服裝、臺詞、建築樣式乃至配樂,無一不是考究精良的藝術品,被稱讚「2019年最驚豔古裝劇」。
故事發生在天寶年間,是我們熟知的盛唐的中後期。「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在第三年改年為載,歷史上著名的「馬嵬坡兵變」就發生在天寶十五載。
因為上元節慶祝,天子大赦天下所以取消長安城宵禁兩天,借著這次盛大的慶典,突厥部隊「狼衛」潛入長安,意圖製造一次大破壞,以此威脅大唐國祚。
參與慶典的平民太多,大肆搜查追捕勢必會引發恐慌,讓事態變得更加棘手。
所以張小敬和李必必須聯手,在十二個時辰(24小時)內,解除危機,拯救長安和百姓。
豆瓣用戶給《長安十二時辰》打出了8.6的評分。面對同期火爆的美劇、英劇,雖然評分稍微有點不夠看,但是在目前的國內古裝影視劇質量和評分持續走低的情況下,8.6分不失為一份滿意的答卷。
▼
作者:馬伯庸 著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定價:79.60
歡迎您到泰山書城三樓文學區選購
除了緊張的劇情設置和拿捏到位的人物形象塑造,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各種元素,如服裝、妝容、道具乃至場景設計等,也是非常用心、精美、有所考究的。
主角張小敬是長安城中組織「不良人」的頭頭「不良帥」。
不良人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壞人組織,實際上是遊走黑白兩道,保護城市和居民的守護者。
他所穿的服裝就是唐朝男子最常見的圓領袍、幞頭和翹頭六合靴,同時也結合他獨特的身份,配備了用於遊走城市的繩索以及克敵制勝的炮丸和短刀。
張小敬所穿的兩側開衩的圓領袍,稱為「缺胯袍」。以波斯紋樣來織錦的缺胯袍,體現了胡漢雜糅的風格,是盛唐的體現。
劇中所跳如同天女下凡一般的絢麗舞蹈,就是在西域樂舞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和本土舞蹈融合、發展起來的,其中龜茲樂舞是西域樂舞的傑出代表。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大唐繁榮的商業和開明的風氣為絲綢之路的通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大唐的繁榮,和絲綢之路不無關係。而談起絲路,總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本《揭秘絲綢之路》中有更多關於絲綢之路的知識和揭秘,從吃的到用的,都有所涵蓋。
胡漢兼用、男女共通的胡服也經由絲綢之路傳至國內,成為時髦。開放的社會風氣促進了胡服的流行,女性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長安女子以穿小襟袖的「胡服」為時尚。
書中詳細介紹了絲綢之路上的物產和文化交流,其中產自古羅馬的玻璃製品非常受中國貴族的歡迎。
網友評論說,原本情節故事緊張的《長安十二時辰》在鏡頭轉向張小敬開始吃東西時,就變成了「大唐吃播」。
不得不說,雷老師在劇中的演技可圈可點,尤其在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的時候,可以說是用靈魂在表演了,誰看了能不饞呢?
劇中出現的各色美食,有很多都是用西域傳過來的食材製作的,比如片中士兵最愛的胡餅,從名字就知道,這又是一個來自西域的美食。
《揭秘絲綢之路》裡同樣為各位「大唐吃貨」介紹了西域的美食。
我們日常調味的蔥、蒜也是西域的特產,夏天常備的西瓜也是哦~
剛開場許鶴子粉絲的手幅就已經拉了起來。演唱過程中,臺下觀眾們不僅跟著唱,唱完後觀眾們還拍手叫好,激動到熱淚盈眶。
這哪是賽藝啊,簡直就是國際巨星的演唱會現場,你說!像不像追星時候的你?
朱唇輕啟,樂曲奏響,歌女緩緩唱到:
這不是李白的《短歌行》嗎?是的,沒錯!片中大部分配樂乃至宣傳曲,都是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作詞。
其實從魏晉南北朝開始,詩歌已經脫離了音樂的範疇,開始形成自己的音律體系。
在唐朝,詩歌不是少數人的浪漫,它已經融入到了民族的血脈之中。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怎麼能對詩詞知識一無所知呢?
為什麼詩歌讀起來郎朗上口、餘韻悠長?來《揭秘古詩詞》裡找答案吧!
詞也是古詩詞漫漫長河中,文化瑰寶的一部分,因為詞是要唱出來的,所以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曲子,旋律、格式都不一樣。
很多詞都是只有曲牌名沒有題目的,作為區分,一般會用詞的第一句作為詞的題目,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
如何抵達泰山書城?
泰山書城(財源大街59號)
財源大街通天坊:K1,K7,K8,K13路向西200米處
青年路自行車大世界:K12,K31,K45路向北100米處
泰山農商銀行:K12,K13,24路東環,K31,K33路向東200米
這些公交站點距離書城都很近哦~
泰山書城
地址:泰安市財源大街59號
電話:0538-8580888
營業時間:9:00—20:00
愛閱讀,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