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lfredWu
來源 | Alfred數據室(ID:Alfred_Lab)
最近,悄悄上線的《長安十二時辰》在朋友圈被吹爆了:年度最佳古裝劇、服道化精緻、電影質感、良心劇等讚美的聲音不絕於耳。該劇首播時在豆瓣拿到了8.8的高分,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豆瓣的評分卻慢慢降低到現在的8.6分,一部分人提出了不少的質疑,甚至有人說這是一部用戰術上的勤奮(服道化)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敘事和節奏)的劇。
到底大家對於這部劇的總體感受怎麼樣呢?不喜歡這部劇的人,都是為什麼不喜歡的?大家對於雷佳音和四字弟弟易烊千璽在劇中的表現又是如何評價的?這類原著影視化的電視劇中,有哪些是影視化非常成功的?
我們從《長安十二時辰》首播平臺優酷網獲取到了1到16集的評論數據32903條(時間:2019年7月7日12時),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
一、該劇總體評價如何?
優酷給《長安十二時辰》打出了8.8的高分(首播時為9.0分)。該劇在豆瓣、IMDB、時光網等平臺分別收穫了8.6、8.5、8.4分,這足以說明該劇總體評價還是不錯的。
那么正在看這部劇的觀眾,實時感受是如何呢?我們對《長安十二時辰》的優酷所有評論中出現的Emoji進行了統計。觀眾最喜歡用哪些Emoji,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觀眾對這部劇的態度。
排名第一的Emoji是「花心」,可以推測出很大一部分觀眾都是四字弟弟的死忠粉——一群「老阿姨」。其餘經常出現的Emoji如「哈哈」、「吐舌」、「真棒」、「愛心」、「太開心」、「開心」、「大拇指」、「贊」、「酷」等,都是正向的,說明其實大部分真正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對於這部劇都是認可的。
不過,最經常出現的Emoji中,也有負面的,比如「勉強」、「呵呵」、「驚哭」、「疑問」等。大家是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這部劇呢?
二、該劇有何亮眼之處?
在該劇的優酷評論中,很多評論都是帶有觀眾的積極或者消極的情感的。為了區分這些積極和消極的評論,我們調用了某度AI開放平臺的情感傾向分析接口,得出了每條評論的情感傾向值。情感傾向值在0到1之間,越接近0代表評論越負面,越接近1代表評論越正面。
我們把情感傾向值大於0.7的正向評論挑了出來,對評論中經常出現的詞製作了詞雲圖(越經常出現,字體越大)。通過該圖,可以看到對該劇給出了正向評論的觀眾,都在誇讚什麼。
可見:
1. 「千璽」和「好看」以最大號字體出現在圖中,看這部劇的觀眾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四字弟弟的忠實粉絲;
2. 大家對演員的演技進行了肯定,覺得易烊千璽的演技在線,雷佳音的演技爆棚;
3. 觀眾覺得該劇有電影質感,劇情很緊湊、非常注意細節、畫面製作精良,是一部有驚喜的良心劇;
4. 很多觀眾都是一口氣看完了首播的12集。
三、為什麼有些觀眾不喜歡這部劇?
既然這樣,為什麼有些觀眾還是不買單呢?同樣的,我們把該劇情感傾向值小於0.3的評論的負面評論挑了出來,對評論中經常出現的詞製作了詞雲圖(越經常出現,字體越大),看真正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對於這部劇的槽點在哪裡。
可見:
1. 「勉強」二字赫然出現在圖中,我們把包含「勉強」的評論挑選了出來,發現很多人都在吐槽一個點:看不懂。很多觀眾覺得劇情太燒腦,有些觀眾看到懷疑自己的智商;
2. 很多人在吐槽該劇的更新機制:前期沒有宣發、突然上線、一周才更新四集等太久了;
3. 該劇首發的時候顯示的是25集,播出一段時間之後調整成了48集,很多人在吐槽劇情太慢太拖沓,擔心像《破冰行動》一樣爛尾;
4. 很多人誇易烊千璽的演技,同樣也有很多人在吐槽易烊千璽的臺詞功力。
四、大家對雷佳音和易烊千璽的評價如何?
我們對提及雷佳音和易烊千璽的評論進行了篩選和探索,發現大家對於雷佳音的演技不吝溢美之詞,覺得雷佳音這位老戲骨演技炸裂。有很多人因為易烊千璽而來,卻被雷大頭圈了粉。
但是,易烊千璽並沒有如此好運。當然,忠實粉絲誇讚易烊千璽演技的不在少數,但是,很多人也對他的演技提出了全方位的質疑。比如說:年紀太小演技不到位、念臺詞的語速過快、聲音太小說話聽不清楚、表情一直沒有變過等等。
五、口碑是從什麼時候變差的?
這部劇的口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滑的呢?我們把評論的情感傾向均值按照劇集和日期進行了劃分。
可以看到,該劇1到12集的評論情感傾向均值都在0.56左右徘徊,而自從13集開始該值變出現了下滑,到16集的時候,評論情感傾向均值已跌至0.47。
另外,從該劇自首播(6月27日)起到7月7日的評論情感傾向均值可以看出來,7月3日之前,該劇的評價都較好,自從7月4日之後,評價變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那麼這個13集和7月4日的節點是什麼關係呢?優酷在6月27日一口氣首播更新了12集,之後每周四更新4集。第13集到16集便是7月4日更新的,也就是說,該劇的口碑是從7月4日更新第13集開始下滑的。大家到底吐槽第13集的什麼呢?
徐賓的死是導火索!大家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懷疑故事情節不夠嚴謹、編劇劇情太敷衍的。
總的來說,Alfred覺得這部劇在服道化、場景、細節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在當下眾多划水、無腦宮鬥等侮辱觀眾智商的古裝劇中,這部劇算是一股清流。但是槍打出頭鳥,觀眾往往對於好的劇是苛刻的,至於劇中出現的一些其它問題,我們可以稍微放寬心,一步一步來嘛,下一部會更好的。
六、成功和失敗的原著影視化作品
《長安十二時辰》算是原著影視化非常成功的一步作品了,馬伯庸筆下的長安城和作品中的人物,都在劇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成功的原著影視化作品呢?又有哪些失敗的原著影視化作品呢?我們來盤點一下。
綜合來看,一部評分高的作品,往往不是由一個因素決定的,它取決於原著的優秀創作,劇本的合理修改,演員的完美演繹,服道化的精緻加持。只有當眾多因素都滿足的時候,一部受大眾喜愛的作品才能誕生。高分作品中的閃光點讓人無法不關注,但是低分作品帶來的那些反思也很重要,比如說為什麼根據網絡小說創作出的劇本無法得到原著讀者的心?為什麼讀者心目中那些人物仿佛在電視劇的演繹中都變了樣?為什麼電視劇中的某些劇情處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最後,Alfred想說,《長安十二時辰》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劇的用心,稱讚背後肯定也會有很多的指教之聲,讓我們用客觀一些的眼光去看待每一部嘗試創新的劇集,未來國產劇帶來的驚喜只會更多。
微信後臺回復「長安」,即可獲取分享在Github的爬蟲以及數據分析代碼連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原文標題:誰不喜歡《長安十二時辰》?| Alfred數據室)
在本期《程式設計師大本營》的開篇文章《北郵通信博士萬字長文,帶你秒懂 4G/5G 區別!》中,前文孫松林教授的學生、北郵通信博士崔原豪,細數移動通信系統演進、5G的新無線技術、毫米波等熱門話題,堪稱5G入門必看級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