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引力是怎麼回事,行星個頭比恆星大300倍,還得繞恆星旋轉

2021-01-20 奇點使者

審核:小文

引言: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的大爆炸,經過上百萬億年的膨脹之後,目前宇宙膨脹的範圍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可以接觸的能力了。然而在宇宙無數個星系中,似乎所有的恆星都要比它的行星要大。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說一個結論,就是行星一定是圍繞的恆星旋轉的。其實通過我們中學所學習的知識,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就拿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太陽為例子好了。牛頓經典力學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最終的受力分析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簡單來說,你給一個物體作用力,你也會受到一個反作用力。而地球與太陽之間存在的力的關係,其實就是只有萬有引力。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兩個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所以這樣說來,地球對太陽的引力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其實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是太陽圍繞著地球轉,而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呢?在中學的時候我們還學過另外一種天體的模型,那就是雙星系統。雙星系統原本的含義是針對一個恆星系統中擁有兩顆恆星的情況。但其實對於太陽和地球來說,其實只是二者的質量關係比較特殊而已。因為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向心力又與質量成正比。因為太陽的質量遠遠大於地球,所以太陽做圓周運動的半徑就小得無窮接近於0,相當於在原地輕輕地顫抖。而地球的公轉半徑也是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

而且恆星還需要能夠自發地進行核聚變反應,同樣需要大量的物質支撐。首先核聚變的反應就需要大量的反應原料。氫的同位素,氕、氘、氚都是核聚變反應必不可少的。其次,核聚變反應需要極高溫以及強大壓力的條件下才會開始發生反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後,恆星就能夠發光發熱了。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晚上所有的電燈都熄滅,我們還能夠看到月光以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小星星了。而質量本身就是區分恆星與行星的標準之一。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太陽系裡面的木星開始膨脹變大,那麼木星就有可能稱為下一顆太陽。

既然行星無法在質量上比恆星大,至少在體積上還有的一拼。紅矮星就一種特殊的恆星。它的質量相當於木星的八十倍以上,剛好處於核聚變反應所需要質量的臨界值。而紅矮星就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了。一顆編號為J0523的紅矮星,它的質量相當於九十顆木星,也就是太陽的百分之九。所以它的體積也大不到哪裡去,就像一顆土星一樣。眾所周知,僅僅是太陽系中的木星,它也比土星要大上好幾十倍了。而木星也就能在太陽系內稱老大,放眼於整個宇宙,木星的體積也不過如此。

科學家們目前發現宇宙最大的行星是HD 100546b。單單說出它的直徑,可以大家對此並沒有深刻的印象,畢竟天文數字都是一般大。如果以J0523紅矮星為單位的話,那麼數值就是300。但是很遺憾的是,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在同一星系中出現這樣的現象。

相關焦點

  • 恆星系統中 恆星和行星可能同步形成
    恆星是密集的星際物質雲坍塌形成的。現在,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非常年輕原恆星的星際物質雲坍塌過程中還有行星形成的跡象。這說明恆星系統中的恆星和行星很可能是同步形成的。 果真如此,這將顛覆之前的理論認識,也就是行星是在恆星形成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 宇宙中的天體大小排名:最大行星、最大恆星、最大星系都是誰?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萬億顆星系,不計其數的恆星與行星,人類一直都想弄清楚宇宙究竟有多大,可是面對龐大的宇宙,人類又顯得無能為力,不說宇宙就是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已經很大,狹義的太陽系直徑長達200億公裡,廣義太陽系半徑則長達2光年(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僅僅這樣的距離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等深空探測器飛行40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不過,雖然大小趕不上木星,但是EBLM J0555-57Ab大的質量卻是木星的85倍,這就導致它小小的體格擁有巨大的能量,如果人類生活在EBLM J0555-57Ab之上,那麼,人類感受到的引力,大約是地球的300倍左右,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相應的,它龐大的質量和引力,也讓它雖然大小趕不上木星,卻可以變成一顆恆星。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沒有人見過這顆行星的真面目。目前我們也只是根據一群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的軌跡作出推斷。這些天體到太陽的距離是地日距離的250倍,因此被稱為e-TNOs,海(海王星)外天體。由於這些e-TNOs不尋常的集群軌道,人們引入了第九行星的概念,並認為是這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引力導致了e-TNOs的異常運動。
  • 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其中一顆恆星S2向超大質量黑洞掃近,最近距離不到200億公裡(是太陽和地球距離的120倍),這使其成為圍繞這顆巨大恆星的軌道上發現的最接近的恆星之一。在距離黑洞最近的地方,S2正以接近光速3%的速度飛過太空,每16年完成一次軌道飛行。在跟蹤這顆恆星在其軌道上運行了超過25年後,科學家們的精密測量有力地探測到了S2在其繞人馬座A*的路徑上的史瓦西解歲差。
  •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體積相當於太陽的18億倍
    在諾大的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了99.8%, 其體積是木星的1000倍,而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可想而知太陽的體積有多大,甚至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那麼大。如此看來,地球在太陽的面前就真的如同螻蟻一般大小了 。
  • 盾牌座UY已不是宇宙最大恆星,新晉宇宙最大恆星有100億個太陽大
    於是人們把這些位置不變的星星叫做恆星;把那些位置經常發生變化的星星叫做行星。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天空中的恆星實際上都是和太陽一樣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恆星除了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的大。
  • 北極星不是行星是恆星,而且輪流當值,這個說法靠譜嗎?
    而行星一般比恆星要小很多,質量必須小於太陽的0.8%以上,本身不發光發熱,只有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夠被人類看到。我們太陽系裡,太陽是唯一恆星,質量佔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系八大行星和若干矮行星、幾百顆衛星、無數彗星、小行星等所有天體加起來,只佔總質量的0.14%。
  • 關於恆星的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一顆星星在成為恆星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並且開始表現的更像一顆行星,它們沒有足夠的質量可以繼續發光,並且變成矮星,它們呢不算真正的恆星,但也不能夠被稱為行星,畢竟它的質量仍然比行星大得多,並且就像任何典型的恆星一樣,處於其系統的中央。行星能夠變成恆星嗎?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這裡告訴你原因
    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彗星等呈現的都是不規則的形狀,但是像一些比較大的天體比如衛星
  • 宇宙中大的恆星有多大?他的大小是地球的1.倍,是太陽的倍
    我們都知道,宇宙是非常巨大的,宇宙的確切大小還沒有弄清楚,我們只能推測一下。人類能觀測到的宇宙直徑是930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宇宙只有這麼大,這個大小只是人類能觀察到的範圍,畢竟人類的技術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探索整個宇宙。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
    巨大的原子火球主宰著天空,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然而,儘管它比它附近的任何東西都大,但太陽對一顆恆星來說並沒有那麼大;事實上,它相當平均。愛斯基摩星雲(NGC 2392),一個恆星遺蹟,從地球上看,它像一張被毛皮大衣包圍的臉,因此得名。那麼,有更大的恆星嗎?
  • 木星能否通過點燃成為恆星?如果木星成為恆星對地球又有何影響?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木星能否通過這種點燃的方式成為恆星呢?我們都知道,恆星是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能量光熱的巨大星體,點燃後的木星能否歸類到這一級別當中呢,如果木星能夠成功的成為恆星,又對地球有何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木星是不能通過點燃的方式成為恆星的。我們都知道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其組成部分80%是氫,剩下的是氦等其他的稀有元素。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在吞噬了距離最近的行星(可能也包括地球)之後,太陽會繼續剝落其外層,最終變成一顆悶燃的白矮星,周圍環繞著美麗的發光氣體行星狀星雲。這就是大多數恆星瑰麗的一生。但是就像人一樣,有些恆星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快速了解一下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恆星。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
  •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12-24 來自廣州市第六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提出的「羲和」和「望舒」兩個名字最終被用於命名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太陽系外恆星和行星。
  • 體積是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的恆星,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最初,人們認為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隨著對宇宙形體的研究深入,人們才知道宇宙還存在著比太陽質量更大的行星。用肉眼從地球上看,太陽其實比行星大多了,但其實許多行星尺寸都比太陽要大,如織女星、參宿星等。這些形體在體積上往往是太陽的幾十倍或幾百倍。而一個太陽就已經是130萬個地球,以此可見地球在宇宙中的嬌小。
  • 宇宙最孤獨行星被發現:離恆星「媽媽」遠到哭
    &nbsp&nbsp&nbsp&nbsp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最孤獨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盾牌座UY不再是宇宙最大恆星?這顆行星取了它的位置,成為第一
    很多人會說,太陽看起來就那麼小,怎麼可能有地球大,其實不然,事實上我們看到太陽小只是因為距離太遠,想一想用光年計算的長度究竟有多令人驚訝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