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
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12-24
來自廣州市第六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提出的「羲和」和「望舒」兩個名字最終被用於命名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太陽系外恆星和行星。
許翊芃(右)和天文社同學進行觀察操作
廣州中學生借用《楚辭》中神話人物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李鋼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廣州中學生厲害了。21日,在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組織的「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動的中國(內地)活動中,來自廣州市第六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提出的「羲和」和「望舒」兩個名字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被IAU所採用,用於命名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太陽系外恆星和行星。
廣州六中天文社社長、高二學生許翊芃和兩位副社長丁昊橦、周光俞代表六中天文社赴北京參加了命名活動。許翊芃還作為代表,上臺演講闡述提名過程和提名理由。他說,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可以從中去挖掘一些有價值有內涵的名稱為行星命名,在閱讀《楚辭》時,他留意到了其中提到的兩個神話人物,於是就提出了「羲和」和「望舒」兩個名字。
據許翊芃介紹,「羲和」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太陽女神的意思,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曆法制定者,「望舒」則是為月駕車之神,也被當做月神。
「很多天文學界的老師們都對我們的提名讚不絕口。」許翊芃說,在北京參加命名活動期間,很多老師還對於中學天文社團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如何開展活動、進行天文知識競賽等。
據介紹,這次活動分配給中國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院劉玉娟、趙剛等於2008年發現的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星行星HD173416b,位於遙遠的天琴座。
人物
「學習自然科學讓我很放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是認識許翊芃的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評價。
從小受父母的影響,許翊芃熱愛自然科學,喜歡看科普類的電視節目和紀錄片,也經常閱讀一些科普讀物。上了高中後,許翊芃把課餘精力都用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和參加課外競賽上。他將自己的課外學習視為一種消遣。「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我感到放鬆。這些知識既能增長自己的見識,還能提高自己的數理思維。」他說。
許翊芃曾獲得2016年廣東省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華南賽區一等獎,以及在廣東省中學生地球科學競賽獲得特等獎等多個獎項。他表示,高考志願傾向於報考天文學相關的專業,希望以後能從事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
廣州六中天文社的指導老師黃鳳金介紹,該天文社於2002年創建,經常組織同學們進行天文觀察,還會組織志願活動,讓學生們深入街坊當中講解天文知識。
許翊芃說,通過參加天文社的活動能夠獲得很多的樂趣。有一次,他和同學們在家裡的陽臺上就成功觀測到了流星雨。「流星雨其實不是雨,每兩三分鐘才會出現一顆,而且還不一定很亮。」他說道。
編輯: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