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上,一個叫做'很有精神'的梗突然流行起來。這個梗來源自日本1969年的電影《啊!海軍》,描述的是舊日本海軍的事情。按說這是一部非常嚴肅的電影,能讓人直觀感受到舊日本海軍的風氣。但因劇中的森下下士表情過於魔性,臺詞與表情結合出一種奇怪的幽默感,且中語配音較日語配音更為昭和,所以莫名其妙的就在網絡裡火了起來,並且貢獻了無數的梗。
可當我們拋開這些網絡梗本身,江田島又是個什麼地方呢?這個培養了無數日本舊海軍官兵的地方,在現實之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一、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所謂江田島,其實就是日本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國內通常將其翻譯為'江田島海軍學校',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海軍學校是培養高級軍官的,而海軍兵學校是給海軍培養兵科人才的。至於這座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它本身是在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後創立的。其前身是日本德川幕府創立的'海軍操練所'。這一點並不奇怪,事實上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海軍人才,基本都是幕府時代遺留下來的。
隨著戊辰戰爭結束,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新生的日本明治政府訂下了'富國強兵'的國策的同時,其兵部省也提出了'大辦海軍'的設想,並將培養海軍軍官作為一個核心問題。理由是若沒有海軍軍官,則水兵無法發揮所長,軍艦也將成為一堆廢鐵,所以應該儘快設立培養海軍軍官的專業院校。於是舊幕府時期的'海軍操練所'得以恢復,並更名為'海軍兵學寮',開始為日本海軍培養專業人才。
起初海軍兵學寮仍舊在日本的築地開辦,改稱為'海軍兵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長期不和,所以日本海軍未將自己的學校稱之為'海軍士官學校',這是為了不和日本陸軍的'陸軍士官學校'重疊,故稱之為'海軍兵學校'。在1888年,日本海軍決定將海軍兵學校遷址到更適合海軍的地方,故而將校址遷往了瀨戶內海安藝群島上的江田島上,也就成了現在我們熟知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而就如日本陸軍效法於德國,推崇所謂'普魯士訓練法'一樣。日本海軍也拜師於當時第一海軍強國英國,致力於將日本海軍培養為如英國皇家海軍一樣的強大海軍。於是日本海軍不僅在教育和軍制上學習英國,就連日常的教學要用英語,飲食就餐都要效法於英國(不知英國菜有什麼好吃的,日本人真是想不開)。更為極端的是連在江田島的海軍兵學校,每一塊磚頭都是從萬裡之外的英國運來的。總之,在1888年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就正式成立了。
二、辦學江田島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在成立之初,如同瘋了一樣的學習英國皇家海軍,你想想那海軍學校的校舍都是用英國紅磚建造,你就知道他們到底多崇拜英國皇家海軍了。事實上,在早期連學校的老師都是從英國皇家海軍聘請了一批現役海軍軍官,因此其教學能力可想而知。在19世紀末也算得上是一流水準了,畢竟老師都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軍官,而且極度重視技術類的學科的教育,非常容易培養出專業人才。
而且為了保證海軍兵學校的學員質量,日本海軍在招生時也特意提高了入學標準。錄取年齡定為16至19周歲,這是為了保證進來的都是有潛力的年輕人,太老的人不能要,不好進行教育。而且這些人必須是中學四年級學歷,或是中學畢業生,不然進來大字不識一個,要了有什麼用?相比於隔壁的陸軍馬鹿什麼人都肯要,海軍可是寧缺毋濫的典範了。為了有足夠的生源,日本海軍還設立了一批預備院校來為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定向培養學生。
有了高質量的生源之後,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就可以好好訓練出一批海軍軍官。但除此之外,江田島海軍兵學校還在西化上下足了功夫。就如同上面說過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要效仿西方。平時早餐要吃英式早餐,午餐和晚餐也有西洋菜色可以食用。如果單就夥食水平來說的話,基本上可以甩出日本陸軍的馬鹿三條街。而且光吃這些西洋菜可不行,西化就得西化的徹底點,禮儀也要儘可能地向西方看齊,否則就體現不出海軍的高貴了。
不過,在進行西化的同時,江田島海軍兵學校還要讓學生們都成為'武士',說白了就是要給新生們進行'精神注入'。不僅立下了所謂的"五省",而且劍道、柔道、相撲也屬於必不可少的訓練。引入劍道等科目是為了加強學生們的體魄,讓其能有一個和大海對抗的強壯身體。所謂的'五省'則是能夠磨鍊士兵們的意志,讓他們成為'具備古代武士道德的現代海軍軍官'。但實際上這些都是為了把人變成軍國主義者,所謂的'精神注入'也就是這樣。
三、海軍的精神注入
如果看過《啊!海軍》的朋友,估計對於影片中,那位精神無比的森田下士印象深刻。面對入學的新生們,他自稱是'老大哥',表示新生如果有有不懂的就來問他們,他們會親切的告訴新生。然而親切是什麼呢?兇神惡煞又面目猙獰的讓新生報出姓名和之前上過的學校,如果新生說話'不夠精神',那就要各種'聽不見'和'重來'(江田島海軍聾啞人學校),訓斥說'聲音這麼小還想開軍艦?'(日本聲控軍艦),更表示'四年級新生說聽不見就是聽不見'。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親切',說白了就是'親切'的給新生一個下馬威。這是因為日本社會自古等級森嚴,即便到了近代也是一樣的,某個意義上還變本加厲了,在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也是一樣的。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有管理權,看對方表現不好就可以上去進行懲罰,輕了是罵低年級學生一頓,重了就是上去七八個耳光。被打的低年級學生還不能還手,只能低頭說稱'是',那意思是打的對。
電影裡演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其實比起現實裡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好太多了,森下下士發現平田要退學時,僅僅是上去用拳頭'親切'地問候了平田。而如果按照歷史上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那其實是要用精神注入棒狠狠打平田一頓的。這也是當年日本海軍對付那些成績不好,或是有反抗心理的士兵和軍校生的標準手段。他們會用這種胳膊粗的棍棒狠狠揍你一頓,打到你根本不敢反抗,將你一切的質疑都抹消掉,讓你成為一個服從命令的'機器'。
這樣還不算完,這只能算是初步的'精神注入'完成,往後還得讓你'更有精神'才算成功。所以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學生不僅要每天完成課程,而且還得朗讀或背誦《軍人敕諭》。但凡趕上日本的重大節日,那還得組織學生升起軍旗,對著天皇的照片三拜九叩。這一切都是為了儘快的讓你'精神'起來,如果你實在精神不起來,那海軍也得想法用各種殘酷的訓練讓你精神起來,各種殘酷的體能訓練和懲罰就都用上了。一句話,海軍一定得讓你有精神(讓人精神不正常,江田島海軍瘋人院)。
結語
在這種殘酷的訓練和洗腦式教育下,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的學生們各個都變得'很有精神',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期盼的工具,可以用來在戰場上成為侵略擴張的工具。而電影《啊!海軍》裡所吹捧的所謂'江田島精神',其實就是軍國主義者們用來進行洗腦的工具而已,至於那些自詡為'江田島健兒'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學生們,其實也不過是一群被欺騙的可憐蟲罷了。
參考文獻:《帝國海軍教育史》
《海軍兵學校-江田島健児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