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燉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酒幌子」,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於是,就有了武松酒後伏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發源地之一,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酒品種繁多,分類標準和方法也不盡相同,按照酒的特點可分為白酒、黃酒、米酒、果酒、藥酒等。
白酒,又稱燒酒、老白乾,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後經蒸餾而得。白酒無色透明,酒精含量較高,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淨。白酒有醬香型、濃香型、兼香型、蒙牧型和清香型幾種。
茅臺酒,被尊為「國酒」,是我國醬香型風格酒最完美的典型,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鬱、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茅臺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說法,是說杯中香氣經久不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
濃香型,又稱瀘香型,濃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濃鬱、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濃香型白酒代表雙溝大麯曾被評為國際名酒第一,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雙溝酒題字「雙溝醴泉」一時名聲大噪。
兼香型白酒又稱復香型、混合型,是指具有兩種以上主體香的白酒,具有一酒多香的風格,一般均有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
蒙牧型白酒清爽淡雅,具有純正、舒適、協調的香氣,醇甜、柔和不上頭,以馬奶酒為代表,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製作簡單。
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以汾酒為代表,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一舉成名。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黃酒,又稱老酒、飯酒和紹興酒,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顏色多褐色、黃色、棕色等,香氣濃鬱,甘甜味美,風味醇厚,既可單獨像白酒、啤酒那樣飲用,又可像醋或醬油那樣與飯菜摻合到一起食用。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
米酒,又稱江米酒、甜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酒精度低,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和黃酒一樣,米酒也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在《遊山西村》中提到的「臘酒」,就是米酒。米酒色白,稍渾濁,性若黃酒而口味較淡,後力較足,一般是臘月釀製,春節飲用,故稱「臘酒」或「春酒」。
相傳2000多年前,秦始皇併吞六國後為了王朝的長治久安和自己長生不老,就派方士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徐福便週遊各地,當他途經舊齊國之地饒安邑時,見這裡的人個個身強力壯,不生百病。原來饒安邑產紅棗,齊人多食棗和飲棗酒,所以棗酒歷史至少2000年以上。
中國水果資源豐富多樣,果酒釀造歷史悠久,唐代詩人喬知之「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的詩句,更成了人們讚美果酒的千古絕唱。果酒多數清亮透明、酸甜適口、醇厚純淨而無異味,是一種健康美味的飲品。
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於一體的藥酒,不僅配製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食品,既是物質的,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一壺濁酒喜相逢」,酒是喜悅;「濁酒一杯家萬裡」,酒是思鄉;「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酒是無奈;「葡萄美酒夜光杯」,酒是豪邁;「勸君更盡一杯酒」,酒是惜別……中國酒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蘊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
來源:古典書城
書畫半畝
傳統文化、書畫名家、藝術品收藏、茶道、天籟琴音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養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