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自從開播以來,幾乎算得上和《三十而已》這部劇的熱度無縫銜接。在某種程度上,兩部劇的集中開播後的熱度反饋,增加了觀眾對國產劇的很多信心。
然而,《以家人之名》播出到後半段,竟然也沒能逃脫和《三十而已》一樣劇情「垮掉」的宿命,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8.9分,一路下滑到現在的7.2,從國產之光瞬間變成及格線邊緣。
如此高開低走,從好評不斷到近期的惡評如潮,究竟是為什麼呢?
《以家人之名》開播時,因為題材和立意的創新,火速出圈,很多人都料想不到原來國產劇也能拍出像韓劇神話《請回答1988》那樣的溫情家庭劇,可見我們國家的影視製作實力並非拿不出手。
而這部劇能火到出圈,恰恰是因為劇情題材本身不再拘泥於愛情,而是植根於生活,探討一種不以血緣而是以情感為紐帶的親情。
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在社會脫韁一般的奔跑速度中,這種猶如小溪水一般淙淙流淌的情感,恰恰是我們日漸丟失的東西,兒時和鄰裡之間,與親朋之間那種夜不閉戶的熱切,在這部劇裡再次得以回味。
而同種題材的《1988》之所以在口碑和收視率上雙贏的原因,恰恰是用這種懷舊,切合了當代人回首過往的心態和懷念舊日真摯情感的內心。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一度被看好的《一家人之名》播出到最後半段,溫情的節奏最終陷入了二男爭一女的狗血瑪麗蘇。
兩位從小和女主角李尖尖一起長大的,異父異母的「哥哥們」,在回歸故裡之後,竟然同時陷入了對「昔日妹妹」的熱烈追求中,親情似乎蕩然無存,愛情倒是打著青梅竹馬的旗號你追我趕。
男一號凌霄多年不歸,卻利用自己的「迷妹」,同時也是女主李尖尖的閨蜜,多自己多年的曖昧,去監視李尖尖,好一出霸道總裁迷戀我的戲碼,當CP粉們看到了忠貞不渝的愛情時,也有更多人的人看到的是心機和佔有欲。
甚至為了凸顯愛情這個主線,兩位哥哥回來以後,似乎昔日的兄弟之情在愛情面前無限被弱化,也讓人不無失望。
微博上有個觀眾神評論一針見血:以家人之名,行不軌之事。
很多劇迷在諸般編劇的神操作後,當初有多報以希望,如今就有多失望。
說回之前,為什麼《以家人之名》和《三十而已》遭遇同樣的後半段垮掉的命運呢?說到底,還是編劇的問題。長久以來,要在中國電視劇做爆款,似乎很難避免迎合和取悅觀眾,但回顧過往的種種爆款,不乏優秀的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其中更有一些,只不過是順應了流量和話題,刻意營造了某種戲劇衝突感。
所以你會看到,目前市場上很多流行的家庭劇,拍來拍去,都是那幾個題材:婆媳大戰、生養孩子的矛盾、老公出軌老婆鬥小三。
而對於愛情劇來說也是乏善可陳,男主設定一般都是溫柔多金霸道帥氣,女主則是眨巴著大眼睛的小白兔
久而久之,這種情節上的取悅成為了慣性。
《以家人之名》中的關於愛情的戲份並不是原罪,不妥的是愛情與親情、友情之間安排的比例有所偏頗,對彼此探討的深度也尚存不夠,演到最後全場筆墨只給了愛情,親情成為了陪襯,可是這部劇的核心難道不是「家人」嗎?
反觀正面例子《請回答1988》.。
在這部劇中,同樣也是二男爭一女的愛情戲,深情的狗煥、傻乎乎的德善和悶騷可愛的崔澤。但是在三人之間發生情愫的時候,編劇並沒有任由這種情感變得泛濫成災,很多場景和劇情轉變都處理得十分克制。
儘管在青春無敵的當口,愛情大過天,但從小在一個胡同口長大的友情絕對不可替代,因為才上演了三人之間「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模樣。
明明知道對方喜歡TA,依然假裝自己不知道,只因為更害怕失去。
再對比《三十而已》,和《以家人之名》的後半段存在著一樣的毛病。因為太過刻意,用力過猛,而白白浪費了一個新鮮有力的題材,似乎戲劇衝突矛盾不夠就無法吸引人繼續看下去似的。從而發展處盤錯雜亂的支線太多。
《1988》中好幾對家庭,父母孩子一大堆,但是你會明顯地感覺到編劇並沒有在劇情上喋喋不休。雖然每個人物都不可或缺,但說到最後卻是整體集中在一個架構上。
《以家人之名》成也劇情,敗也劇情。
對於愛情的這種處理到最後一不留神就流於俗氣,往往距離觀眾的生活越來越遠。須知衝突要有,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倘若觀眾不能再在劇中照見自己的人生的影子,也就如同看戲一樣,看一半熱鬧,也就散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