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低走好像已經成為了國產劇的標配,最近小編真是被一系列的國產劇氣到差點砸電視。
現在只要有誰向我安利電視劇,我都會拼死拒絕,畢竟小編被這些前期精彩後期爛尾的電視劇傷透了心。
在《下一站是幸福》爛尾的時候,觀眾喊著要把編劇拉入黑名單。
第1集男女主距離拉近,第2集男主萌生愛意,第4集互道心意,第6集確認關係。憑藉前六集坐火箭般「一路撒糖」的劇情,《下一站是幸福》拿到了8.0的豆瓣高分。
但隨著往後的劇情,觀眾開始出現觀賞不適,指責其「三觀不正」、「劇情崩壞」、「注水」,最後評分一路跌至6.0分。
前段時間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同樣如此。對了,這兩部劇是同一個編劇(以後見到這位編劇還是繞路吧)。
小編看《以家人之名》前幾集的時候,真是感動國產劇終於不止有情情愛愛了,有《請回答1988》內味了。
可沒想到,之後的劇情竟然演起了兄妹戀的「偽骨科」。
劇集CP亂燉、狗血不斷,豆瓣評分也從8.6分下滑至7.6分。
《三十二而已》相信沒人沒看過吧,有多少人為顧佳拍手叫好就有多少人想把編劇關進小黑屋。
多的不說,許幻山被關,小三林有有卻卻毫髮無傷退場,顧佳還要還債,還有比這更讓人生氣?
最後要說的就是就是《親愛的自己》,開播就被認定為和《三十而已》很像,連彭冠英飾演的劉洋都被包裝成了「許放炮」2.0版本。
但是三十而已好歹有爽點,《親愛的自己》全程壓抑,編劇把所有國產劇能寫的矛盾都寫了,最後自己卻圓不回來,真的是批發狗血。
隨手一盤點,爛片佔一半,不禁感嘆國產劇開局8分、收官6分真的已經成常態了嗎?
國產劇爛片三部曲
不難發現,國產劇近幾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群定位和題材也越來越新穎,但是爛片國產劇也總逃不開以下這三點。
1、「工具人」破三觀
這一點在《三十而已》這部劇體現的最為明顯,小三林有有的出現就是為了給顧佳一路升級打怪,讓觀眾看的又氣又爽。
但是人物缺少行為邏輯,仿佛是憑空出現的障礙物,最後又默默的消失,工具人無疑了。
這樣的角色確實會給電視劇帶來討論點和熱度,但編劇如果不能給觀眾一個好的解釋和結局,只會翻車。
2、掛羊頭賣狗肉,萬物皆可談戀愛
最近熱播的《平凡的榮耀》被很多人稱讚終於出了一部真正的職場劇,不過會不會爛尾還不一定。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嘆,是因為近幾年有多少電視劇打著職場、親情的旗號,到最後都談起了狗血戀愛!
曾紅極一時的家庭劇《帶著爸爸去留學》被網友調侃不如改名《帶著爸爸去戀愛》更合適,本以為是勵志留學劇,卻發展成了年輕人忙著談戀愛,父母忙著離婚再談戀愛。
職場劇《完美關係》在百度百科的劇情簡介中寫到:該劇講述了公關合伙人衛哲、江達琳等人從單槍匹馬到並肩作戰,積極迎接在公關實戰中遇到的壓力與困難,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故事 。
可最後卻演成了傻白甜女主角戀愛腦,靠主角光環強行解決各種危機!
兄妹劇《以家人之名》,開篇人物設定耳目一新,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了兄妹,三家人互相治癒的故事,可是也逃不開三兄妹突然變成了三角戀,溫馨不在爛俗劇情常伴。
真的求求各位編劇大人了,你要寫偶像劇你就好好寫,可別再掛著羊頭賣狗肉欺騙觀眾了!
3、後期劇情注水嚴重
國產劇的一個通病是前幾集看的巨爽,當中就開始拖沓,後面就什麼都交代不清楚導致爛尾。
就像是孫儷主演的《安家》,成片多達53集,整體故事線偏離「房屋中介」,可以說是湊齊了生活的一地雞毛。
有的國產劇是為了給主角加戲,通過主演的粉絲量帶動收視率。
還有的是強行給多個配角加戲,想讓電視情節飽滿,但最後確實沒有一條人物線是完整的,更有的是去掉這些人物線也不會影響主線劇情,簡直是浪費觀眾的時間。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對國產劇有諸多不滿和吐槽,但是也希望各位編劇導演能聽聽觀眾的心聲。
我們不需要主角光環,只要做到人物定位清晰立體;
也不想看整部劇包含所有故事,主線清楚劇情緊湊就行,
更不需要注水的狗血劇情小三情愛,只需要定位明確,偶像劇是偶像劇、職場劇是職場劇、家庭劇是家庭劇,別串戲。
其實我們不缺好的國產劇,像《隱秘的角落》《你好,舊時光》《琅琊榜》等都做到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
我們願意給各位編劇大人時間打磨劇本,也希望編劇導演們能給我們觀眾一次好好看劇的機會!
討論:在你心中,高分國產劇是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