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爛片扎堆,「高開低走」成標配,誰的責任?

2020-10-08 莫姐說電影

高開低走好像已經成為了國產劇的標配,最近小編真是被一系列的國產劇氣到差點砸電視。

現在只要有誰向我安利電視劇,我都會拼死拒絕,畢竟小編被這些前期精彩後期爛尾的電視劇傷透了心。

在《下一站是幸福》爛尾的時候,觀眾喊著要把編劇拉入黑名單。

第1集男女主距離拉近,第2集男主萌生愛意,第4集互道心意,第6集確認關係。憑藉前六集坐火箭般「一路撒糖」的劇情,《下一站是幸福》拿到了8.0的豆瓣高分。

但隨著往後的劇情,觀眾開始出現觀賞不適,指責其「三觀不正」、「劇情崩壞」、「注水」,最後評分一路跌至6.0分。

前段時間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同樣如此。對了,這兩部劇是同一個編劇(以後見到這位編劇還是繞路吧)。

小編看《以家人之名》前幾集的時候,真是感動國產劇終於不止有情情愛愛了,有《請回答1988》內味了。

可沒想到,之後的劇情竟然演起了兄妹戀的「偽骨科」。

劇集CP亂燉、狗血不斷,豆瓣評分也從8.6分下滑至7.6分。

《三十二而已》相信沒人沒看過吧,有多少人為顧佳拍手叫好就有多少人想把編劇關進小黑屋。


多的不說,許幻山被關,小三林有有卻卻毫髮無傷退場,顧佳還要還債,還有比這更讓人生氣?

最後要說的就是就是《親愛的自己》,開播就被認定為和《三十而已》很像,連彭冠英飾演的劉洋都被包裝成了「許放炮」2.0版本。

但是三十而已好歹有爽點,《親愛的自己》全程壓抑,編劇把所有國產劇能寫的矛盾都寫了,最後自己卻圓不回來,真的是批發狗血。

隨手一盤點,爛片佔一半,不禁感嘆國產劇開局8分、收官6分真的已經成常態了嗎?

01

國產劇爛片三部曲

不難發現,國產劇近幾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群定位和題材也越來越新穎,但是爛片國產劇也總逃不開以下這三點。

1、「工具人」破三觀

這一點在《三十而已》這部劇體現的最為明顯,小三林有有的出現就是為了給顧佳一路升級打怪,讓觀眾看的又氣又爽。

但是人物缺少行為邏輯,仿佛是憑空出現的障礙物,最後又默默的消失,工具人無疑了。

這樣的角色確實會給電視劇帶來討論點和熱度,但編劇如果不能給觀眾一個好的解釋和結局,只會翻車。

2、掛羊頭賣狗肉,萬物皆可談戀愛

最近熱播的《平凡的榮耀》被很多人稱讚終於出了一部真正的職場劇,不過會不會爛尾還不一定。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嘆,是因為近幾年有多少電視劇打著職場、親情的旗號,到最後都談起了狗血戀愛!

曾紅極一時的家庭劇《帶著爸爸去留學》被網友調侃不如改名《帶著爸爸去戀愛》更合適,本以為是勵志留學劇,卻發展成了年輕人忙著談戀愛,父母忙著離婚再談戀愛。

職場劇《完美關係》在百度百科的劇情簡介中寫到:該劇講述了公關合伙人衛哲、江達琳等人從單槍匹馬到並肩作戰,積極迎接在公關實戰中遇到的壓力與困難,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故事 。

可最後卻演成了傻白甜女主角戀愛腦,靠主角光環強行解決各種危機!

兄妹劇《以家人之名》,開篇人物設定耳目一新,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了兄妹,三家人互相治癒的故事,可是也逃不開三兄妹突然變成了三角戀,溫馨不在爛俗劇情常伴。

真的求求各位編劇大人了,你要寫偶像劇你就好好寫,可別再掛著羊頭賣狗肉欺騙觀眾了!

3、後期劇情注水嚴重

國產劇的一個通病是前幾集看的巨爽,當中就開始拖沓,後面就什麼都交代不清楚導致爛尾。

就像是孫儷主演的《安家》,成片多達53集,整體故事線偏離「房屋中介」,可以說是湊齊了生活的一地雞毛。

有的國產劇是為了給主角加戲,通過主演的粉絲量帶動收視率。

還有的是強行給多個配角加戲,想讓電視情節飽滿,但最後確實沒有一條人物線是完整的,更有的是去掉這些人物線也不會影響主線劇情,簡直是浪費觀眾的時間。

02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對國產劇有諸多不滿和吐槽,但是也希望各位編劇導演能聽聽觀眾的心聲。

我們不需要主角光環,只要做到人物定位清晰立體;

也不想看整部劇包含所有故事,主線清楚劇情緊湊就行,

更不需要注水的狗血劇情小三情愛,只需要定位明確,偶像劇是偶像劇、職場劇是職場劇、家庭劇是家庭劇,別串戲。

其實我們不缺好的國產劇,像《隱秘的角落》《你好,舊時光》《琅琊榜》等都做到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

我們願意給各位編劇大人時間打磨劇本,也希望編劇導演們能給我們觀眾一次好好看劇的機會!

討論:在你心中,高分國產劇是哪一部?

相關焦點

  • 「高開低走」怎麼就成了國產劇的標配?
    可好景不長,隨著劇情的發展,該劇呈現出「高開低走」之勢。可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六個年輕人的感情線已經發展成了「北鬥七星戀」!不難發現,除了《以家人之名》和《下一站是幸福》,還有不少國產劇也是「高開低走」。時間久遠的暫且不提,就拿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三十而已》來說,截止目前僅有6.8的評分。比起開播時的9.2分,這樣的結果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那麼,「高開低走」怎麼就成了國產劇的標配呢?
  • 《以家人之名》《親愛的自己》接連撲街,國產劇高開低走成標配?
    高開低走好像已經成為了國產劇的標配,最近小編真是被一系列的國產劇氣到差點砸電視。 現在只要有誰向我安利電視劇8分、收官6分真的已經成常態了嗎? 國產劇爛片三部曲 不難發現,國產劇近幾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群定位和題材也越來越新穎,但是爛片國產劇也總逃不開以下這三點
  • 《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豆瓣評分「高開低走」成國產劇常態?
    更重要的是,市場的期待仍在不斷被拉低,甚至有網友直言:「狗血」多角戀下,評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接棒《三十而已》成為新一輪話題大劇,《以家人之名》也在某種程度上複製了其高開低走的發展路徑凌霄媽媽陳婷首當其衝成為網友的炮火集中攻擊對象,把孩子鎖在家中打麻將造成家庭悲劇、走不出心理陰影引發家庭爭吵不斷,最後直接拋夫棄子遠走他鄉,網友怒把「被陳婷氣死」刷上熱搜。
  • 以家人之名和三十而已一樣高開低走,感情戲亂燉,國產劇通病?
    但是和《三十而已》一樣,這部劇高開低走,很快就從八分神劇,淪為七分。虎頭蛇尾,這難道是國產劇的通病?你想想《請回答1988》,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了親人的故事多打動人,可是到了咱們這裡,似乎一男一女的關係,只能是戀愛關係,沒有其他。 高開低走,編劇其實是故意虐觀眾一下? 《以家人之名》和《三十而已》一樣,剛開始編劇很用心,構建了一個相對完美的開局。可是編劇後來就開始偷懶,甚至故意虐觀眾。
  • 高開低走跌成這樣,是她的鍋?
    現在卻跌成這麼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簡直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高開低走」。當然,一部戲能如此高開低走,也不會只是某一個演員的鍋,劇情設計也要負很大責任。《以家人之名》最初吸引觀眾,主要靠溫情家庭戲,基調類似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親情不靠血緣維繫,靠的是彼此關愛。
  • 說唱節目扎堆出現,《說唱聽我的》高開低走,新說唱口碑下滑
    不過經歷了3季節目的製作,《中國新說唱》的熱度已經略顯頹勢,在此基礎上3檔說唱節目扎堆出現。然而隨著比賽進入尾聲,節目的宣傳以及號召力顯然沒有達到觀眾預期,以至於觀眾對該節目的關注越來越低,最終《說唱聽我的》熱度高開低走,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
  • 鹿晗新劇大結局,被吐槽高開低走,國產懸疑劇逃不過東野圭吾?
    畢竟愛豆這個行業是非常有限的,走流量路線遠沒有實力派更長久,但是觀眾們對於愛豆出身的演員,大多都還是比較有偏見的,因為很多都是因為人氣高去拍戲,演技一言難盡,真正成功轉型的少之又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的愛豆都想要證明自己,拿出代表作讓黑粉閉嘴。比如最近經常被提起的就是鹿晗,雖然一路走來也拍過不少的電影電視劇,但是真正出圈被大家所誇讚的少之又少,缺少一部代表作。
  • 高開低走的《三十而已》,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說起今年夏天最火的國產劇,《三十而已》當之無愧。到目前為止,《三十而已》劇集播放量突破36億次,18天內登上150來個熱搜,目前微博上「三十而已」這個話題的熱度也一直高居不下,230多億的閱讀量,680多萬的討論量,可謂是全民追劇,全民熱議。
  • 《姜子牙》上映首日狂吸3億,破哪吒記錄,評分上卻高開低走
    但市場反映卻給出了一個信號,這部電影很大概率高開低走,而且第一天就有些徵兆了。另外看了一下高知分子扎堆的某乎,評分掉得更為慘烈一些,從7.8直接掉到了6.2,下降幅度還是蠻驚人。那為何會出現高開低走的現象呢?
  • 從《以家人之名》的高開低走,來細數國產劇的三宗罪
    最近不僅僅是《以家人之名》,像《三十而已》《新世界》《安家》《三叉戟》等等這些國產熱劇均出現了高開低走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導演和編輯會在原有的基本上故事情節已經相對豐滿的基礎上再繼續增加一些與主線無關的劇情,從而導致劇集的冗長甚至節奏混亂,比如《新世界》裡的一個「誰是小紅襖」足足吊了觀眾70多集的胃口。
  • 《姜子牙》高開低走,誰的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但是第一次見到姜子牙的形象還是當年的影視劇《封神演義》。「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時候,周文王拉車走了800步,他就說:我保你周朝800年;「覆水難收」的時候,妻子馮氏看到姜子牙功成名就後又回來找他,姜子牙把水撒在地方說,你把水收回來,就可以不計前嫌。
  • 《鬥羅大陸》電視劇 低開高走
    但在我眼中,真人版《鬥羅大陸》與生俱來的話題爭議正是低走高開的成功之處,它並非被亂改劇情毫無邏輯設定的魔改劇,正是因為它沒有照搬原著才有了非粉絲熱情高漲的追捧!《鬥羅大陸》低開高走背後:唐家三少欽點肖戰,王倦改編不同凡響但在真人版《鬥羅大陸》裡儼然成了玄幻古裝劇,沒有唐三穿越而來,沒有小舞水晶鞋,不同人物均有不同服裝:唐三窮苦少年服裝偏向昏沉暗褐色
  • 杜蘭特歐文備受批評,誰該為籃網高開低走買單
    並且誰又該為籃網新賽季的高開低走買單呢? 我們知道,新賽季籃網揭幕戰125:99大勝勇士,第二場又123:95大勝凱爾特人,NBA首周實力排行榜高居聯盟第二,僅排在湖人之後。但是隨後他們輸黃蜂、灰熊,上一場又輸給了老鷹,進四場比賽輸掉了三場,真可謂是新賽季高開低走。尤其是上一場輸給老鷹之後,杜蘭特和歐文錯失絕殺,賽後批評他倆的聲音不絕於耳。
  • 《秋蟬》何以會高開低走
    在下雖然沒有先睹為快,可觸屏觀賞之時,卻感覺《秋蟬》在網上的輿論熱度速降,大有高開低走之勢。這個《秋蟬》咋會高開低走呢?高開就不必說了,只是吐槽一哈低走之愚見。首先,葉衝和何櫻的感情戲就是個虎頭蛇尾,遠沒有陸繹和今夏的愛情故事那麼精彩,而且幼稚的何櫻,智商嚴重摻水,對葉衝的表演也大打折扣。
  • 《浪姐》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皇族扎堆口碑暴跌,成團夜恐成走過場
    遺憾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浪姐》跟絕大多數綜藝一樣,終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究其原因,首先是劇透太多缺少驚喜。每一輪公演剛錄製完,淘汰名單就在網上鋪天蓋地地傳開,保密協議似乎成了一張廢紙。結果大家提前很長時間就知道了,期待值和關注度勢必大打折扣。
  • 《我,喜歡你》高開低走,美食加分
    優點是:1.演員顏值高演技在線,女主可愛有靈性,陳芊芊即視感,男主很men很有氣質,楊逍即視感;2.小甜劇不止甜,還像美食檔節目,食材畫面很唯美,言情畫面很浪漫,視覺盛宴;3.基本沒有很大狗血,男主人設完美,女主前期較完美,配角人設略有問題;缺點是:1.配角人設有問題,男主媽媽好像希望男主專心事業孤獨終老的感覺,不急著抱孫子麼?
  • 高開低走,本該封神的國產劇撲了,誰的鍋?
    下一秒,他伸出手,抽走了牆上的一把尖刀...朵朵走了兩年,他就炒了兩年,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日子...上周開播,這周就完結,每集長度在30-40分鐘之間,篇幅短小精悍,在國產劇中實屬罕見。體量雖小,但情節卻非常密集。節奏飛快,每個鏡頭都包含大量線索伏筆,劇情行雲流水,常常懷疑自己開了1.5倍速,對於喜歡追網飛式短劇的觀眾來說,觀感極好。
  • 《以家人之名》高開低走,如果你是編劇你會怎麼改?
    隨著後期,親情線變得很微小,反而是多個CP大混亂的感情線成了大勢頭,這是「以家人之名,行戀愛之事」嗎?國產劇的高開低走,為啥呢?近年來,高開低走的電視劇像《老九門》《長安十二時辰》《清平樂》《破冰行動》等,前幾集勾魂強烈,但總是把劇停在了6集左右就不再看了……像《以家人之名》這部劇,前幾集家庭情感,為什麼後來突然轉向呢?國產劇經常「顧左右而言他」。
  •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電視劇標配?
    誰在用?  英文插曲頻現國產電視劇  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產電視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等歌手承包。即便如此,當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風靡內地時,片中的英文插曲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與演員情緒、劇情氛圍更加貼合,還凸顯了偶像劇所需要的「洋氣」。
  •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電視劇標配?
    誰在用?英文插曲頻現國產電視劇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產電視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等歌手承包。近年來,隨著國產電視劇現代都市、青春偶像題材發展蓬勃和成熟,以及觀眾年輕化迭代,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英文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貫穿暑期檔的《二十不惑》《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以及出圈網劇《隱秘的角落》,英文插曲成了標配。像《鎮魂》和《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大劇,不僅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作品,甚至使用了為劇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