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脫貧攻堅 · 基層連線】瞄準市場 小庭院巧做大文章

2020-12-28 天山網

  11月2日,裕民縣醫保局、疾控中心駐哈拉布拉鄉加勒克孜阿尕什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在搬運蘋果樹苗。當日,工作隊為村民免費發放優質蘋果樹苗,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楊化光攝

  布爾津:

  「微養殖」釋放大效益

  新疆日報訊(記者張婷 通訊員李慧玲報導)「一對肉鴿70多元,每對種鴿可以年產7對肉鴿,平均每個月銷售近300對,就是2萬多元,一年的收入能有20多萬元,帶動養殖戶年均增收達到1萬多元。」11月14日,布爾津縣闊斯特克鎮克孜勒烏英克村黨支部書記吳曉明給記者算起了增收帳。

  初冬時節,走進克孜勒烏英克村紅柳乳鴿養殖基地,一排排寬敞明亮的鴿舍整齊排列。數千羽毛色鮮亮的鴿子「咕咕」地叫著。

  克孜勒烏英克村是農業村,人多地少,單純依靠傳統種植業很難實現增收致富。2018年初,布爾津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克孜勒烏英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走訪摸底發現,養鴿子投資少、見效快,村裡有幾戶村民也有肉鴿養殖經驗,於是萌生了帶領大家依靠肉鴿養殖增收致富的想法。

  為了打消村民從養殖到銷售方面的顧慮,「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除了邀請專業講師和本地「土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外,還與布爾津縣夜市、各大酒店達成了銷售合作意向。

  村民張志傑是一名黨員,他非常看好這一項目,第一個報了名。3個月後,張志傑養殖的第一批肉鴿出欄,淨賺2000多元。見到張志傑受益後,村民的積極性也上來了,陸續報名加入養殖隊伍。

  試點養殖的成功為克孜勒烏英克村特色養殖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克孜勒烏英克村黨支部牽頭採取「黨支部+協會+農戶」的運作模式,村民通過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成立紅柳乳鴿養殖協會。工作隊和村「兩委」還積極申請中央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肉鴿養殖項目,爭取到50萬元發展資金,建設佔地220平方米的鴿舍一座,引進了1000羽「白羽王」種鴿。

  「根據鴿子羽毛的更換情況、鴿子腔上囊的大小以及鴿子眼睛的靈活度、眼圈裸皮皺紋的多少都可以識別出鴿子的年齡,餵養要根據年齡合理安排食量……」11月14日,布爾津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正在為村民講解鴿子的飼養技巧以及年齡辨別的方法,養殖戶們一會兒認真記著筆記,一會兒熱烈地交流著。

  為促進科學養殖,工作隊和村「兩委」協調養殖專家定期到村裡開展指導服務,在飼料供給、防疫保障等方面「手把手」地傳授養殖經驗。有了專家的指導,村民們的養殖也更加科學規範了。

  鴿肉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進入冬季更是供不應求。「目前,肉鴿的銷路不是問題。我們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將鴿子規模擴大到1萬羽,將我們村打造成肉鴿養殖特色村,推動肉鴿產業走上規模化、集約化之路,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吳曉明告訴記者。

  如今,克孜勒烏英克村大多數家庭都進入了「微養殖」行列,村民的產業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多。「我們會持續推進庭院『微養殖』項目,不斷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吳曉明說。

  和碩:

  山楂樹結增收果

  新疆日報訊(記者宋衛國報導)「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這首曾廣泛傳唱的歌曲讓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如今,和碩縣農民在庭院裡種起了山楂樹,不僅增加了收入,火紅的山楂果還把庭院裝扮得十分好看,成為深秋一景。

  「這可是我從山東老家背了幾千公裡帶來的山楂樹苗,現在種的人越來越多了。」11月15日,和碩縣蘇哈特鄉蘇哈特村村民於方禮說。

  1973年,於方禮離開家鄉到和碩縣生活,但他總是忘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2010年冬天,於方禮回山東煙臺探親,看到家鄉漫山遍野的山楂樹,感到十分親切。

  「帶幾棵山楂樹回去吧,說不定可以種活呢,到那時看到山楂樹也就像看到了家一樣。」於方禮突然有了這樣的主意。

  第二年春天返回新疆時,於方禮把十幾棵山楂樹幼苗包裹好,登上了西行的火車,回到了蘇哈特村。

  於方禮回到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山楂樹苗種下,趕緊澆了水、施了肥,生怕辜負了自己的思鄉之情。這十幾棵山楂樹堅強地適應著新疆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到了2014年秋天,存活下來的4棵山楂樹掛上了火紅的山楂果。

  「村裡有了山楂樹。」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家家戶戶。不少山東老鄉來看熱鬧,一邊評論著山楂樹的長勢,一邊說著家鄉的故事。

  臨走時,有幾個山東老鄉從山楂樹上剪下了枝條,插進了自家的庭院地裡,希望能夠種出同樣的山楂樹。

  隨後幾年,於方禮開始從山東批發山楂樹苗,賣給當地群眾。山楂樹很快在蘇哈特村開枝散葉了,小到幾分地,大到幾畝地。截至今年,村裡一共有13戶人家種植了山楂樹,面積達到30餘畝。到了秋天,火紅的山楂果星星點點地分布在庭院裡,勾勒出一幅豐收的圖景。

  2014年,村民楊合把自家的3畝庭院都平整出來種上了山楂樹,一排排山楂樹整整齊齊地「站」在院子裡。2019年,楊合收穫了4噸山楂,銷售了1.2萬元;今年的山楂果一共收穫了6噸,現在都堆放在家裡,等待客商上門收購。

  「我家的庭院以前種過菜,也種過蘋果,但收入都沒有山楂好。最關鍵的是,山楂樹很皮實,很好管理,我們都喜歡種山楂樹。」楊合說。

  「現在蘇哈特村山楂樹的平均畝產量可達4噸,管理好的山楂樹畝產量可達6噸。」和碩縣農業農村局駐蘇哈特鄉蘇哈特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何新輝說,山楂樹給村民們增加了一份額外的收入。

  在和碩縣,種植山楂的不止蘇哈特村一個村。2015年,特吾裡克鎮那仁溝林場職工張霞就種植了50畝山楂樹。和碩縣將山楂種植項目進行了推廣,還專門派出了林果專家進行跟蹤指導。

  何新輝說,目前和碩縣山楂樹種植面積正逐步擴大,主要分布在蘇哈特鄉和特吾裡克鎮那仁溝林場,農民主要在山地、庭院等進行零散種植,因為管理水平不一,產量也略有不同,每公斤收購價在2.5元至3元。

  「由於目前種植面積還達不到規模,無法建立深加工基地,主要銷路還是零散收購,市場銷路還沒有完全打開。希望有一天,山楂樹能夠真正成為村裡的『搖錢樹』。」何新輝說。

  嶽普湖:

  小菜窖提高蔬菜附加值

  新疆日報訊(通訊員艾合麥提江·亞庫普江報導)「今年這3畝地種了白菜和恰瑪古,現在市場供給充足,價格比較便宜。我先把這些菜儲存在菜窖裡,錯開上市高峰期,到時候還能多掙點。」11月10日,嶽普湖縣鐵熱木鎮喀拉託格拉克村村民熱比古麗·艾拉說,「今年白菜和恰瑪古收成不錯,應該能賣到6000元。」

  熱比古麗去年用自家的3畝地種了白菜和恰瑪古,收入5000多元。今年,她繼續種了白菜和恰瑪古,還在院子裡挖了菜窖,把蔬菜儲存在菜窖裡。

  今年以來,嶽普湖縣鐵熱木鎮積極引導村民修建菜窖,採用秋菜冬儲反季節銷售的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菜窖保鮮庫有著「不插電的冷鮮庫」的美譽,建造過程較為簡便、成本較低。白菜、胡蘿蔔、土豆等秋冬季蔬菜通過菜窖儲存能夠有效延長保存時間。這些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建起了菜窖。

  這兩天,位於嶽普湖縣鐵熱木鎮賽福力科瑞克村的菜窖保鮮庫即將竣工。村民託合提·艾海提做了多年蔬菜生意,得知村裡將建菜窖保鮮庫,他主動提出承包菜窖儲存村民種植的各類蔬菜。

  託合提說:「現在菜窖已經修好了,總面積200平方米。我打算利用這座菜窖儲備70噸左右的白菜、白蘿蔔、胡蘿蔔、洋蔥、恰瑪古等蔬菜。」

  「菜窖裡面冬暖夏涼,還不用電,今年起我把自己家院裡種的蔬菜都放進了菜窖保存。以後我要好好利用菜窖,儘量多儲備一些蔬菜,做好冬菜儲存,提高經濟收入。」鐵熱木鎮依勒提孜力克村村民麥麥提圖爾遜·阿布來提說。

  據了解,嶽普湖縣鐵熱木鎮今年計劃修建大型菜窖保鮮庫16座,現已建成8座;建成各類小型菜窖100餘座。為了保證保鮮效果,鐵熱木鎮對全鎮菜窖進行統一規劃、科學建造,並引導村民把各類蔬菜儲存在菜窖裡,村裡的小菜窖即將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穩定途徑之一。「今後我們力爭全鎮所有農戶家家都有一個小菜窖。」嶽普湖縣鐵熱木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阿不都外力·亞森說。

  點評

  房前屋後興產業 庭院經濟富農家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中,新疆各地將庭院經濟作為農民增收的新著力點,讓農村貧困家庭的庭院為戰勝貧困添了一把力。

  伴著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利用庭院裡閒置的土地種起了苗木、果蔬,辦起了民宿,這既改善了人居環境,也加快了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新疆,發展農村庭院經濟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設備,人人能幹、家家可上,並且經營項目多種多樣,每個農戶都可根據自家條件有選擇地進行。對於經濟底子本身比較薄的貧困戶而言,庭院經濟有更強的市場應變能力,貧困戶家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和生產項目,不必承擔較大的風險。從這個角度看,發展庭院經濟是符合貧困戶家庭實際的。

  這些年,新疆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投入大量資金在南北疆實施庭院經濟項目,已初步構建起了幫助貧困戶自我發展的長效機制。在許多地方,越來越多的「小菜園」豐富了「菜籃子」「果盤子」,美化了「小院子」「小村子」,還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我們也要看到,庭院經濟在幫助農民脫貧增收方面的作用雖然已經顯現,但是要推動這一發展模式向縱深發展,使庭院資源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讓小庭院對接大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下一階段,我們要繼續從庭院規劃設計、環境整治與建設、生產管理、產品營銷、品牌建設等各環節開展全方位的技術指導,積極引導農村庭院經濟走上產業化道路,逐步形成區域品牌、鄉村品牌、知名公用品牌,讓「土產」成「特產」,讓「產品」成「禮品」。(張婷)

相關焦點

  • 李盛到欽南區調研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10月16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盛到欽南區調研基層黨建及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 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
    中新社新疆喀什10月28日電 題: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作者 胡嘉琛「我每月有固定工資,還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所以能支付這些醫療費。」近日,通過向政府工作人員詳細講述家庭情況,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鎮阿依丁村村民阿木提·卡地爾在「脫貧攻堅數據平臺」的「紅色預警」得以解除。脫貧攻堅數據平臺是新疆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的一項舉措。該平臺根據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設有「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收錄著新疆未脫貧人口、已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逾300萬人的動態信息。
  • 脫貧攻堅再施力 庭院經濟添活力
    脫貧攻堅再施力 庭院經濟添活力 2020-04-30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疆第一人口大縣莎車的脫貧攻堅調查
    「莎車脫貧摘帽了!」喜訊像長了翅膀一樣在葉爾羌河畔初冬的原野傳開、在各地的熱鬧巴扎傳開,各族幹部群眾為「全疆第一人口大縣」脫貧摘帽而由衷高興,為新疆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而歡欣鼓舞。  莎車縣貧困人口基數大、涉及貧困領域廣、面臨困難問題多、脫貧攻堅任務重。2014年的數據顯示:莎車縣戶籍人口88.81萬人,其中農業戶籍67.95萬人。
  • 脫貧攻堅:我們的工作隊「亞克西」!
    科學種植一定能讓老百姓鼓袋子喜開顏,助力脫貧攻堅。」中國石化新疆石油「訪惠聚」駐合熱萬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夏盛亮底氣十足地說道。按照自治區黨委計劃安排,為確2020年該村整村脫貧,夏盛亮帶領村委會、工作隊圍繞自治區有關脫貧工作提出的「三雙」措施,為確保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結合村情與市場,積極探索「一村一品」的發展規劃新思路。根據大量入戶實地調查,他確定了小拱棚、庭院和大條田三種種植方式。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立足脫貧攻堅一線,按照「五個好」和14種表現情形,對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進行了摸底排查,選派黨務「專家」,採取「四個一」幫聯機制進行集中整頓,對全旗229個嘎查村中的28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了全方位的考核驗收,完成整頓轉化,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有資源可利用,自己做起來遊刃有餘,還能賺錢,願意跟著斯拉力·奴爾旦尼亞幹的人越來越多。2018年,斯拉力·奴爾旦尼亞成立了七步戶外探險服務有限公司。到2019年,旅遊市場火爆,斯拉力·奴爾旦尼亞和哥哥一起,又新探喀班巴依大環線等新線路,生意越做越好。
  • 抓住新時代基層黨建的「牛鼻子」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作者:於樂  「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激勵引導廣大幹部勇於擔當、凝心聚力投入脫貧攻堅的戰鬥,重視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著眼實戰加強脫貧攻堅幹部培訓。」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
  • 【基層動態】前胡村巾幗不讓鬚眉,脫貧攻堅在行動
    【基層動態】前胡村巾幗不讓鬚眉,脫貧攻堅在行動 2020-08-19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一線黨旗紅——看永新如何推動基層黨建...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該縣推動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讓黨旗在一線飄揚,讓黨徽在一線閃耀,幫扶「自我造血」,讓越來越多困難群眾「站起來」「走得遠」。下好脫貧「一盤棋」擂響脫貧攻堅戰鼓以來,該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創新工作方法,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 ...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徐堅
    據悉,為了助力脫貧攻堅,安順市蠟染髮展有限公司主動與關嶺自治縣上關鎮紅星村村級公司貴州依山源民族布藝貿易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幫扶合作關係,拓展銷售渠道、提供銷售訂單、介紹客戶資源,採取「支部+公司+貧困戶」的形式發展布依族布藝,貴州依山源民族布藝貿易有限公司則向關嶺紅星村提供52個就業崗位,村民每人每年領取工資2.6萬元,入股的95戶貧困戶每年分紅約1400元。
  • 精神之光,閃現在脫貧攻堅徵程上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6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近日播出,以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為主要線索,展現一線脫貧攻堅帶頭人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創造富有地域特點扶貧措施的不凡歷程。
  • 王潤在三路裡調研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和小城鎮建設
    王潤在三路裡調研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和小城鎮建設 2020-06-12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志」在必得
    現在,延安脫貧了!肉啊蛋啊,天天有!」七十多歲的張瑞生老人額頭上的皺紋如年輪一般,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2019年5月7日,隨著最後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脫貧摘帽,革命聖地延安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近年來,陝西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力度之大、進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 莎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他們竟然這樣幹
    如何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實現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加快實現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是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和特警總隊黨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政治任務。自脫貧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特警總隊幫扶幹部、駐村幹部以身作則,堅持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為重點,著力提升村黨支部組織力,聚焦產業脫貧和轉移就業脫貧路徑,在喀拉巴格村駐村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帶動村民幹,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 河南嵩縣大章鎮:「點睛之筆」做活脫貧攻堅大文章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該鎮通過「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突出特色產業引領全域發展,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龍頭引領、基地帶動」等措施,走出了一條符合新時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金山科技董事長王金山獲民建中央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
    民建中央委員、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山在大會上被授予「民建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民建中央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合影郝明金主席在大會上指出,民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始終積極響應中共中央號召,長期參與扶貧事業,堅持精準方略,聚焦深度貧困,用心用情用力參與脫貧攻堅,思想認識不斷提升,目標導向更加明確,幫扶模式持續創新,幫扶機制逐步完善,利益聯結越發緊密,定點扶貧和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西青助力新疆于田縣庭院改造示範項目
    本報訊(通訊員 劉子鑫 記者 李煥麗)2020年,為助力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西青區投入400萬元在于田縣喀日曼村和喀拉都維村兩個深度貧困村實施了庭院改造示範項目,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連續劇《楓葉紅了》熱度口碑雙豐收!基層...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連續劇《楓葉紅了》熱度口碑雙豐收!基層幹部有話說!作為一名基層駐村第一書記,我能體會到老百姓掙扎在溫飽線上,並對他們發自內心的同情,這更加增強我們對脫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奮鬥在一線上的我,從內心深處懷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困難群眾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於脫貧攻堅戰中。
  • 助力脫貧攻堅,文聯人擼起袖子加油幹
    據了解,此次活動採取小分隊形式,每到一地,都會有十餘位攝影家和攝影記者參與拍攝,活動將持續到今年底,計劃深入重慶市35個貧困鄉村,拍攝新聞攝影、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產品攝影、紀錄攝影、航拍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力圖全景式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偉大曆程和生動實踐,還希望通過視覺扶貧行動形成幫扶機制,帶動當地旅遊及農產品銷售,實現貧困群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