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返鄉青年阿炮——服務鄉村的IT農人小哥

2020-12-27 二大叔的生活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哦!

我叫阿炮,是一名80後城市返鄉創業者,2016年回到家鄉開始自己的創業。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期間創業遇到困難幾次又重回上班,也遇到過老闆耍賴領不到工資;跟人合夥開公司,公司難以維持,最後離開合伙人。但五年過去了,我對創業有了更深的了解。

首先創業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創業能成功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不僅需要你努力,也還需要一點運氣,天時地利人和。還有你要能捨出去,先去付出實踐和努力,在創業過程中找一群志趣相同的人願意和你同行,一起幹。

其次創業需要有目標

目標不是僅僅賺錢,因為能賺錢的東西很多,所以目標應該是能體現你價值,和人生價值的東西。就像我,我希望將軍山做為雲霄縣城的一張名片能保護好環境衛生,想把我的農場搞漂亮點且有格局,更多的人能吃到我種的好枇杷,能到我的農場做客品茶,燒窯燒烤,一起把酒言歡。希望我的家鄉更漂亮,家鄉的經濟更好,能把家鄉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等等.....

最後創業需要有執行力和經濟來源

如果你做的事都沒有經濟來源,那你談的事等於天方夜譚,也不可能做好當下每一件事。因為創業需要當作持久的事業來做,需要油鹽柴米醬和醋,特別是有家庭的人,因為家庭需要你付出和照顧,所以當你的能力撐不起創業時,阿炮是建議您可以先賺錢,做好您當下的工作,剩餘的時間多學習,以後等時機成熟了再創業。

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的人,我們一起努力和同行吧!

相關焦點

  •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
    (中國減貧故事)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中新社德陽7月20日電 題: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作者 陳選斌 張浪「夕陽的餘暉經過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鳥待遇嫋嫋的炊煙……」7月中旬,在四川德陽高槐村的
  • 四川「新農人」返鄉書寫「興農」故事
    【小康中國】四川「新農人」返鄉書寫「興農」故事  【現場】「夕陽的餘暉經過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鳥待遇嫋嫋的炊煙……」  【解說】7月中旬,在四川德陽高槐村的「田野秀場」,伴隨著吉他琴弦撥動,「民謠小院」樂隊歌聲中描繪出一幅鄉村畫卷。  【解說】「85後」音樂人張小黑是「民謠小院」樂隊成員之一。
  • 引導返鄉農民工服務農村 鄉村振興呼喚領頭雁——訪中國人民大學...
    國家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建設,一方面在當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解決一部分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優化當地投資環境,吸引更多人才到農村創業,帶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就業。近幾年,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下,許多貧困地區鄉村基礎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發展很快,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內需。農村產品進入城市的千家萬戶,城市的人也願意往農村跑,尤其是節假日,自駕遊越來越多。
  •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市場信息網   2021-01-13 17:20:22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1月1日,在南充閬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的無花果基地裡,返鄉創業青年黃金正與鄉親們一起,為無花果樹修枝施肥。3年前,黃金從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辭職返鄉創業。
  • 鄉村振興好青年|徐秀偉:青春獻給泥土 鋤頭耕耘「詩和遠方」
    編者按:鄉村振興的路上少不了青年人的奮鬥足跡,近年來,廣饒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立了鄉村「好青年」產業發展聯盟並評選出鄉村「
  • 陳春芳代表:創設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 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庫
    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南營鄉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介紹,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農村青年創業難、青年農民入黨難、村級組織納新難等「三難」問題卻越來越突出。陳春芳代表介紹,為真正培育出一批「泥土香」型鄉村振興青年人才,該縣在全省率先創設鄉鎮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及其黨支部,將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等7類農村青年全部納入「農村青年人才庫」,給予政策理論培訓、創業優惠政策、崗位能力鍛鍊,構建起農村青年人才篩選儲備—培養提升創業—崗位建功—分類管理—發展黨員—進入村級班子的遞進式選育管用鏈條。
  • 讓更多「新農人」在廣闊土地上成就夢想
    「鄉村有你·振興在望」全省青創農場路演大賽在桐鄉舉行 讓更多「新農人」在廣闊土地上成就夢想 發布日期:2020-08-26 10:06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昨天,為期兩天的「鄉村有你·振興在望」全省青創農場項目路演大賽暨青創農場交流研討會活動在崇福鎮舉行
  • 雲南農信鄉村振興主題卡服務遍雲嶺
    雲南農信聚焦涉農主體金融服務需求,依託信用體系建設成果,以金碧鄉村振興卡為抓手,促進農村金融服務升級換擋。,榮獲了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頒發的「金融服務創新優秀案例」。
  • 10名「青年網農」秀場直播帶貨 渝北「農主播」成長計劃進行時
    90後農場小哥同臺競技妙語賣西瓜「早晨耕作在綠野田園,傍晚守候在鄉間麥田。刨土種菜第四年,農小李生態農場誕生了!我渴望臺下有個她,可以和我一起吃這個瓜,聞這束花!」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的90後「新農人」自稱農小李,不是李小龍。直播中,他為留雲小築家庭農場代言,主推西瓜。農小李說自己「不會打架的真功夫,但有種地的真本領。」
  • 遼寧共青團打造「2+3+N」助農工作模式奏響電商扶貧直播青春最強音
    團省委開展2020遼寧共青團「青暖農心」電商助農系列直播活動,打造「2+3+N」助農工作模式,即搭建線上「助農電商平臺」和線下「青創夜市」2個平臺,培養「扶貧團幹部、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3支隊伍,開展「系列直播活動」,緩解疫情造成的產品滯銷難題,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後一公裡,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這80人是貴州省第四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
    這80人是貴州省第四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近日,貴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發布通知,命名劉勇等80名同志為貴州省第四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通知要求,希望受命名的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繼續發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爭創一流的精神,在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創業徵程中行穩致遠、勇攀高峰。
  • 「80後」返鄉青年的「菇菇經」
    1982年出生的丁俊傑,自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工作。「我參加工作後,一直從事的是物流和農副產品加工行業,2012年,公司實施『農超對接』,老百姓在公司指導下種植農產品,然後直接供應超市,減少流通環節,增加農民收入。我感覺這個做法很好。」丁俊傑說。2013年,在外打拼11年的丁俊傑做出選擇,回家鄉登封市君召鄉範堂村開始創業。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全市「新農菁英」代表齊聚一堂,他們都幹了些什麼……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團聚英才」泰州青年建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農菁英人才,引領廣大青年紮根農村、發展農村、振興農村,6月16日,團市委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在江蘇省姜堰農業現代產業園(沈高鎮)舉辦2020年泰州市「新農菁英」示範培訓班暨農產品交流推介會。
  • 激勵青年到廣袤鄉村大地放飛夢想
    六年前,周文偉大學畢業後放棄城裡工作返鄉當一名服務員。如今他已成長為十裡蓮江項目營銷經理,每月工資約6000元。在珠海鄉村振興主戰場——鬥門,越來越多的「周文偉」投身其中。距十裡蓮江不遠的停雲小鎮,原是一座廢棄不用的鄉村小學。一群年輕人融入設計理念,把這裡打造成藝術小鎮,供城裡人享受慢生活。
  • 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哈爾濱1月7日電 題: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王建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皚皚白雪上,35歲的王翯駕駛麵包車,走村入戶收購農產品。「小王來了,到屋裡坐會兒。」
  • 引興農之水 澆創業之田 都昌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碩果纍纍
    都昌縣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為抓手,培育掌握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在鄉村創新創業的廣闊田野大展身手。「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實施七年來,該縣有700餘名農村青年接受培訓學習,其中230餘名學員畢業後領辦創業基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生力軍。都昌縣被國家開放大學授予全國「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先進教學點。課堂與產業結合嚴培訓。
  • 湖北黃梅:能人返鄉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房屋外牆被統一美化,路燈照亮嶄新的水泥路,垃圾山變身綠化帶,臭水溝成為清水塘,千裡荒山蛻變成柑橘園……改變要從能人返鄉擔任村支部書記的潘正盛說起。「80後」的潘正盛是武漢一家民營企業老闆,企業年產值近億。多年前他就搬離故土,在大都市安家。直到一年前,停前鎮領導邀請潘正盛作為能人返鄉時,他的人生軌跡再次與家鄉聯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