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夢(原創) | 懷念母親

2021-03-03 隨州文藝

          文藝、小資,情感、治癒

              詩、故鄉、遠方 

隨州文藝,關注了就會深深地愛上!

懷念母親

                                         文|亦夢                                                                                                                                                        

懷念母親

文|亦夢

新年伊始,2月26日是母親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一年來,母親的逝去依舊是我們全家人心中的痛,時間愈久,痛就愈深,對母親的懷念就愈發深重。

一年前母親去世時,大雨滂沱,像我們傾盆的淚水。今天,天空依舊下著小雨,細雨濛濛,亦像我們眼中的淚,心底的痛,綿長徹心,這淚與痛無論用何種語言何種儀式都無法釋懷我們對母親的懷念。

母親健在時,我們與母親在一起的日子,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我們能陪母親到天荒地老。然而,我們只期盼了生命的漫長,卻忽略了生命的無常。那些本該珍視的時光,卻因未被預料的未來與未被啟蒙的意識虛擲。當意外與無常突然降臨,當母親的生命嘎然而止時,我們痛徹地意識到那些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留下了許多空白,留下了許多未盡的遺憾,甚至還未來得及加倍呵護陪伴母親,疫情就帶走了她。時光如斷線的風箏,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失去了母親,也失去了陪伴母親及享受與母親在一起的天倫之樂,我們再也彌補不了孝敬母親時,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的缺撼。這就是時至今日,一想起母親,我們依然淚眼朦朧,依然異常悲傷的原因之一。

庚子年疫情期間,母親生命的最後時光,由於隔離,我們不能時刻陪伴母親,這給我們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假如時光可以倒流,無論能不能預知生命的期限,我們陪伴照顧母親,一定會隨時開啟護嬰模式,照料母親如同呵護幼小的生命一樣,一刻也不離開,給予母親至上的呵護與陪伴

每逢大年三十,按地方傳統習俗,過年必須敬祖先(也稱「叫祖先」)。所謂叫袓先,意為大年三十請祖上先人們回家過年,向祖先們表達敬意及供奉紙錢冥幣。這一習俗在民間既是敬先祖,祈禱健康平安,又是後輩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一種紀念,所以人們對這一習俗極為慎重,代代相承,無人泛務。

叫祖先通常是準備好一桌豐盛的佳餚,擺上桌,鞭炮一響,主持敬祖儀式的尊長(通常為家中男性,若父輩過世,長子接替)隨即莊重地禱告:「過年了,請祖先們回家過年。」 傳說祖先們聞聲即到。隨後尊長請祖先們入席就座,然後這個家中尊長逐步完成敬祖流程。

這一傳統習俗稟賦的意義絕非只是一種儀式,而是意為藉助這種儀式,完成了活著的人與祖先神靈的一種精神對接,一種凝視,一種情感傳遞。換言之,它是表達思念的一種媒介,一種情感寄託,一種精神訴求。儘管人們看不見祖先的存在,他來無蹤去無影,既便人們知道他是虛無的,但人們仍然堅定地信奉他,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心誠則靈。

就像初一、十五人們去廟堂裡燒香拜佛,那菩薩佛祖其實就是一個個道具,並無意識形態,善男信女們仍然以它們為媒介,向神靈傳遞虔誠、訴求與寄託,祈求袓先神靈穿過時空的隧道前來普渡他們,幫他們化解人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排解不可逾越的苦難。信徒們認為對祖先神靈的禱告越虔誠,他們的心就越踏實安寧,獲得好運的機率亦越有保障。

亦或像西方人信仰上帝,崇拜上帝是完美的化身,認為上帝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他們向上帝傾訴他們的不幸與過錯,祈禱上帝饒恕與拯救他們,給予他們重生的希望與力量。他們視上帝是推動人類完成人生旅程的精神導師,對他迷之確信深信無疑。東方人信奉祖先神靈,西方人信仰上帝。東西方文化不同,奉承的信仰亦不同,但祈求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對祖先的敬重與對上帝的崇拜是一樣的迷之虔誠。

甚至在鄂北某些地方,人們對敬祖先尤為虔誠,尤其是對新晉祖先行列的親人的緬懷更是重中之重。人們認為過年與敬祖先及紀念逝去的親人是統一一體的,逢過年必敬祖。過年只有敬了袓先,過年才算完整,否則,過年就留有缺憾,心有不安,對逝去的親人的輕慢被視為不孝,不可寬恕。

過年叫祖先,我們家也不例外,且是忠實的擁躉者,虔誠亦如上述所言。然而,今年的敬祖,意義非凡,我們謹以此紀念母親,所以,敬祖先的儀式亦是我們紀念母親緬懷母親的儀式。每逢佳節倍思親,隨著新年的臨近,我們越發想念母親。大年三十,我們終於迎來與母親面對面傾訴思念的時刻;

我們終於可以為母親燒紙,給她包一個新年紅包讓她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新年;

我們終於可以囑咐母親多保重,天寒注意保暖;

我們終於可以告訴母親不要太節儉,缺錢就託夢,我們隨時燒紙燒香,給她足夠的零花錢;

我們終於可以告訴母親,我們是如何惦記她想念她,如何夢裡夢見她,醒來長夜難眠,淚流滿面;

我們終於可以向母親講述,我們好緣經常聽到她叫我們的聲音,有時是在窗外,有時是在室內,有時是在夢裡,聽到她的聲音,我們頓時淚流成行;

我們終於可以告訴母親,我們常常想起她的樣子,她的樣子在我們的記憶裡異常清晰,想起她,我們常常駐足發呆,感覺她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終於可以向母親傾訴,她沒有離開我們,她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們一直在默默地惦記她守護她……

叫祖先的儀式由大哥主持,大哥在進行一系列敬祖流程時,一直在向祖先們禱告,向母親禱告。我相信大哥在沉默注視的片刻,亦將我上述傾訴的話向母親訴說了一遍。馬未都曾對他母親說:「母親您好好活著,您得幫我擋著。」 母親也曾是大哥面前的一道屏障,老母健在,誰敢言老?母親猝然離世,大哥失聲痛哭,至今仍舊放不下母親,時間越久,懷念越深。

看著母親生前常坐的沙發,空空如也,我心裡一陣悲徹,心像針扎了一樣,陣陣刺痛,眼淚溢滿了眼眶。去年大年三十,母親坐在沙發上,注視著大哥敬祖先,還曾雙手合十虔誠地向袓先們禱告,求祖先保佑她身體健康,保佑她早日康復,保佑全家健康平安!

而今,物是人非,陰陽兩隔,母親坐在祖先席位上了,不知道她坐在哪個位子?不知大哥在給母親敬酒時,母親是不是潸然淚下?母親,不知您是否知道我們對您的懷念和牽掛?不知您的腿還疼不疼,是否痊癒?不知您治療心臟的藥是不是隨時帶在身邊?不知您是否記得堅持每天吃降壓藥喝牛奶補充營養?母親,在我心裡,您並未離去,您就住在我心裡,在冬天,我會自言自語地問道:媽媽,您冷不冷?要多穿一點衣服……

去年此日母猶在,今日此時親不待,母親身份的轉換,讓我恍如隔世,越發令我傷感和懷念,我默默地垂淚,似乎只有眼淚才能讓我輕鬆一點。我開始發呆走神,思緒游離眼前。

去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三,我都陪在母親身邊,那時已經開始疫情封城了,只是初期還沒有完全戒嚴。母親總是習慣性地坐在那個沙發上,我坐在母親身邊,我們一起烤著火盆。我們家有一個習慣,過年一定要發一盆火,一家人圍著火盆談天說地,感受濃濃的新年氣氛。那時母親感冒一直未好,身體很虛,她一直支撐著邊說話邊看電視。母親很喜歡看電視,看電視是她日常生活的一大樂趣,也是她的一大精神支柱。我陪著她看,她邊看邊給我講解劇情。現在想起來,那已是我與母親在一起為數不多的時光了,只是我當時並不知曉。

那天是正月初三,是庚子年美國時間2020年1月26日,科比意外空難,生命遭遇無常,我無限傷感,隨即發了朋友圈,想不到相隔一個月的同一天2月26日凌晨,母親突然猝然去世。後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麼巧?為什麼那天我坐在母親身邊,看到科比空難會引發我內心那麼強烈的傷感與不安?是命運在暗示什麼嗎?可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會有什麼災難要發生,當時我想到了生命無常,非常迫切地想要多陪陪母親好好照顧母親,打算過年後一定要將母親接來與我一起住。沒想到一切還未實施,日益嚴重的疫情就改變了一切,將母親奪走,將我的願望擊碎。

有什麼比讓我親眼見到我的母親在我眼前猝然離世更令我心碎更讓我悲痛呢?毎每想起母親去世的場景我都幾乎窒息,悲傷、無力與恐懼時常籠罩著我,我越發覺得內疚,自責,仿佛母親猝死不是庸醫的錯,是我沒有照顧好母親,是我的錯。這也是我一想起母親,就會不由地痛哭,依舊異常悲傷的原因之二。

如果母親不是猝然離世,她至少還可以再活三至五年。母親換髖關節後,曾堅定地說她要再活五年左右。母親堅強,求生欲望強烈,古稀之年仍熱愛生活,愛惜生命,渴望延年益壽。儘管這幾年母親受心臟病影響,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尤其做了髖關節手術之後,健康狀況更遭,但她依然對活下去抱著莫大的希望。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她一次又一次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每次從死神手裡活過來,她都說,我捨不得離開你們,活著能看到你們,再苦也願意。

這就是母愛,是母親對兒女們的血親之愛,這種融進了血液與生命的愛,至死都不會消失。

正是母親這種對子女的舐犢之愛與頑強的生命力,讓母親的生命閃耀出母性的光輝與質樸可貴的品質及生活信念。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母親做到了這一點,儘管她並不自知。

當強烈的求生願望被生命嘎然而止擊碎時,這兩種極端的生與死的較量產生極大的雙重殺傷力,生被死扼殺,死又猝不及防,對活著的至親而言,是難以承受的巨大悲痛。對逝者而言,生被扼殺,死是巨痛,在經歷了猝死短暫的巨痛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生命體徵消失了,精神與肉身都停止了掙扎,世間別離的痛苦轉移給活著的至親。對活著的至親而言,失去親人,悲痛就像永不消失的電波,懷念就是滿載追憶的電文,上面寫著痛苦、悲傷、絕望、思念……

死亡似乎是一個殘忍的屏障,將人與人分開,把希望與永恆隔斷,但死亡又似乎不是一個絕對的分隔,因為血親之間有永不消失的愛。我們承載著失去母親的巨痛,同時我們又通過各種方式繼續保持著與母親的聯結。

一方面我們為母親舉辦葬禮,看母親的照片、視頻,保留母親遺物,為母親燒香燒紙,舉行像過年、七月半叫祖先這樣的儀式以寄託思念。

另外一方面我們遵照母親生前的遺願,在親人之間保持聯繫,建立溝通、關愛、互訪,讓大家庭更團結,更溫暖。我們回憶母親,紀念母親,懷念母親,與母親在精神上產生聯結,按照母親生前希望的樣子去生活。

同時,我們傳承母親生前簡單而質樸的生活理念,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愛惜生命,潔身自愛,既選擇面對現實,好好生活,又直面死亡的痛苦,做好調性自洽,可控地進入悲傷懷念情緒中,適度的悲傷,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思緒,過渡性的癒合,從喪母的悲傷中走出來,開始新生活。

竇文濤在他主持的一期訪談節目中,談到「天堂與地獄」 這個話題時,他用戲嬉雅痞的口氣問一個嘉賓,「人去世後都到哪兒去了?」 嘉賓答:「天堂」 竇文濤又問:「那地獄在哪兒?」 嘉賓不加思索乾淨利落地回道:「人間。」

聽罷這幾句簡單的對話,我感到心裡有一種冷颼颼的感覺,人間即地獄,社會的黑暗與人間疾苦,嘉賓一語道破。「天堂」即為「天國」、「仙界」,對人去世後都去了「天堂」 的說法,我頗為滿意,我甚至有點竊喜,為我的母親。這個說法消除了我之前的擔心,我曾擔心母親的腿不方便,擠不進去。既然人去世後都進入「天堂」,那麼母親,您不會再受病痛之苦了,我為您祝福:願天堂沒有病痛!願母親幸福安康!

今天是辛丑牛年元宵節,謹以此文紀念我的母親去世一周年!母親,我們想念您懷念您!

-作者-

作者簡介:亦夢,熱愛文字,閒暇時用文字記錄生活。首發公眾號:亦夢悅讀

- END -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隨州文藝

看更多戳心文字

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隨州文藝

關注後告訴您投稿方式

相關焦點

  • 懷念母親感恩母愛
    懷念母親文/騰飛 中華美德永傳承,清明祭祖報母恩,未到清明夜做夢,見到偉大的母親。母親的一生是平凡而閃光的一生, 他勤勞儉樸,治家有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為人處事總是屈己忍讓,嚴以律己,寬待別人,善解人意,厚德善良,她一生以禮教為準則,給晚輩兒孫傳承指教,厚德載物,善行天下之理,因此母親的美德贏得街坊四鄰和眾人的讚譽。她生前的教誨,刻骨銘心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上。她的音容笑貌,時刻在我們的腦海裡浮現,母親的印象是難以忘懷:的,我們深深的懷念母親。
  • 曲婉婷又發文懷念「英雄」母親,做人不要太過分,你的音樂帶著血
    曲婉婷憑藉著一首原創歌曲在2016年,曲婉婷的媽媽因為貪汙了3.5億元被抓了,而曲婉婷卻在網上發文關心母親,相信公正的法律。而就在9月22號,曲婉婷又在網上發文,懷念自己的「英雄」母親。曲婉婷在她的成名作《我的歌聲裡》裡有這麼一段歌詞:「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我的夢裡
  • 喬輝朗誦《懷念母親》|| 作者:吳士存
    本以為母親的離去帶給我的悲傷和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漠,然而快一年了,可我對母親的懷念卻絲毫沒有減輕。一年來,母親的音容笑貌幾乎伴隨我度過生活的每一天。母親在世時尤其是她生命進入倒計時的那些日子裡,我曾想像過自己未來沒有母親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 【原創】懷念娘做的醉棗
    母親一聲令下,我和姐姐們就提起籃子,拿著口袋,歡歡喜喜地收棗了。收棗不用一個一個去摘,只用一根長長地「打棗竿」,使勁一打,就像下冰雹一樣,頃刻珍珠滿地。每次,母親總會在樹下的地上鋪一塊蓆子,打下來的棗,不用洗,用手搓搓或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一種鑽進肺腑的香甜。
  • 懷念母親做的飯菜
    懷念母親做的飯菜作者 | 席延飛也許是人到了中年,吃飯有些挑剔
  • 韓文‖懷念母親
    和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母親的一生也是平凡而普通的,她教書育人,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大半輩子,生前沒有創造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業績,離世也沒有給我們留下豐厚的財產,只是給我們留下了崇高如山的母愛,深沉如海的親情,無私如田的胸懷,以及兒女們對她無盡的思念。母親的一生是苦難而艱辛的一生。
  • 懷念不及相見│母親與離世女兒超時空重聚 虛擬實境VR做到了
    懷念不及相見│母親與離世女兒超時空重據了解,這位名為張智成(音譯)的母親,在2016年女兒娜妍(音譯)患上罕見疾病突然離世之後,一直因為沒能跟女兒好好告別而深感內疚和不舍。懷念不及相見│母親與離世女兒超時空重一開始母親看起來很痛苦,因為她知道女兒已經離開,不再能觸碰或者擁抱她。不過在體驗結束時,母親就顯得開心和享受了。
  • 【文學作品】懷念母親
    【文學作品】懷念母親 2020-04-15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山夢裡花飛處,煙飛絮亂天涯路;你曇花一現,我一生懷念
    亦或許,你的雪魄冰魂曾潛入我的夢境,聽到了我的囈語,觸痛了我的心弦。令我一世牽腸,惹我三生痴念。是你若水的清涼,還是如玉的溫暖?幾經紅塵,為你輾轉,終尋不到你含笑的容顏。你曇花一現,我一生懷念。——皛玊題記
  • 母親我們懷念您
    老人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五個秋冬,人去物留,手捧母親的照片思念的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再也不見母親慈祥的笑臉和忙碌的身影,深深地懷念我們善良的老母親!  九十九年前的今天,外公、外婆的長女我們的母親喜臨人間。當年外公家是個殷實人家,頗有積蓄,外公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給我們一個舅舅,僅留下我母親姊妹三人就英年早逝。母親姊妹三人從小就失去父愛,註定她們姊妹三人後來坎坷多舛的人生!
  • 俞雲清丨懷念我的母親
    點擊右上側「金秋文學」關注本微刊,欣賞更多精彩作品懷念我的母親
  • 散文:懷念母親,我想起了母親的心願
    作者:張力興我的母親去世多年了,但她有一個心願,至今沒有完成。母親出身書香世家,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姥爺,曾經做過教師,後因患病癱瘓在床,失去了教師工作。俗話說,禍不單行,我的姥姥也不知何故,突然病逝,身為長女的母親,自然就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 【西散原創】張靖作品丨明月千裡 燈火闌珊 ——再憶母親
    再次想起了我的母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大約兩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明月千裡寄相思——寫給母親》,參加中國西散原創文學徵文,這是我第一次觸網(文學網絡平臺)作品。由於時間匆忙,對母親的思念還沒有寫完,隨著時光流逝,記憶的碎片不時滑過腦海,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第二次提起筆來,記錄下母親生活的點點滴滴。
  • 文學作品 | 何偉祥:父親母親,永遠的懷念
    冬月十九是母親離世三周年的祭日。我們兄妹幾個驅車齊聚老家,來到父母墳前為母親燃紙祭墓。時光飛逝,轉眼間父母雙親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三年了,雖然陰陽兩相隔,但是父母雙親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清晰。無論歲月如何滄桑巨變,我對父母的懷念永遠鐫刻心中,每每憶起他們生前的點點滴滴,總禁不住潸然落淚。父親是三年前春節時離我們而去的。
  • 原創流行歌詞《別懷念》
    《別懷念》誰能說服時間倒流到十年前西安城下北風蕭瑟滿地紛飛落葉沸騰的青春從這裡開始又在這裡湮滅誰能說不懷念呀只能說被現實擱淺誰能說服時間停止在十年前美好回憶無悔歲月象牙塔中流連懵懂的愛情從這裡綻放又在這裡凋謝
  • 【原創】孟祖眉|亦師亦友情未了
    胡老上月的不幸逝去牽動了太多人的情感,引發了無數人從心底對他的懷念。真是一朝為師緣相牽,五十二載心相連。亦師亦友情未了,紅泥火爐在人間。               胡命烈老科長永垂不朽!      特別精瘦的身子骨,炯炯有神的大眼晴,帶長尾音的廣味普通話,開口即笑的慈祥面容,這是半個多世紀來原戰友報社老科長胡命烈深深銘刻在我腦海中的印象。
  • 唐斯發文懷念母親,這本是母親的生日,他曾一度潸然淚下
    北京時間7月21日,森林狼球員卡爾·安東尼·唐斯更新了個人社交媒體,他懷念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離開的母親,而這本是母親的生日,也是其父母結婚三十周年的紀念日。在24歲的年紀失去母親,這種痛苦難以想像,唐斯在這一年也經歷了很多!
  • 鄭欣宜發文懷念母親「肥肥」的背後,是父親鄭少秋的風流史
    鄭欣宜發文懷念母親"肥肥"的背後,是父親鄭少秋的風流史昨天是"肥肥"沈殿霞逝世十二周年的忌日。女兒鄭欣宜曬出了兒時和母親的合影,並且發文懷念母親。她提到母親在音樂、電影和脫口秀方面的成就,感慨不已。沈殿霞走了十二年,鄭欣宜也33歲了。
  • 【原創】母親的醬油菜(作者:市博物館 劉玉濤)
    母親彎腰把紅色小泥缸內的醬油麩子團敲成碎塊狀,母親溼透了衣服,汗隨著衣襟往下流。母親也不知道熱的滋味直了直腰,把醬油麩子從紅色小泥缸內拿出來,扣到圓形竹條編得鏤空篩子上面暴曬,這樣需要幾個中午的時間,然後,再收起來,等到冬閒淋醬油時,一塊再加工成醬油菜。秋收結束,大約霜降後,母親就開始忙活著淋醬油和煮醬油菜了。
  • 我深深懷念過去:往事如風,也只能懷念
    哪怕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只要手機一響,都得把雞鴨放下;哪怕開著車,雙手握著方向盤,也得靠邊停下;哪怕喝著美酒吃著美味,也得停止咀嚼,酒杯放下;哪怕在做美夢,也得把手機放在枕頭邊,哪怕手機一響,美夢立馬飛了……特別懷念黑板上粉筆寫的通知,懷念孩子手抄的家庭作業,懷念手寫的情書,懷念手寫的報告,更懷念手寫的家書……時光進入2021,值得懷念的東西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