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寄生蟲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這項計劃,將用10年時間拯救全球寄生蟲

2021-02-22 果殼

麗魚身上的白點表明其受到寄生蟲感染丨Wikimedia Commons/Thomas Kaczmarczyk

編譯 | 張汝潔

審校 | 吳非

談到動物保護,我們可能會想到可愛的熊貓、機智的虎鯨,亦或是勇猛且數量極其稀少的東北虎,這些動物身上往往都有令人喜愛的因素,因而受到關注。不過,動物王國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有一類動物總是躲在黑暗的角落中、不受我們的待見,在討論動物保護時也往往被忽略,它們就是寄生蟲。


我們常常將這些「吸血的怪物」視作需要消滅的對象——的確,寄生蟲給人類與動物帶來了一系列疾病,但實際上已知的寄生蟲中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大多數寄生蟲卻對生態系統起著不為人所知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鐵線蟲。我們對鐵線蟲的認知,往往來自它們從螳螂體內爬出的恐怖視頻片段。但事實上,包括鐵線蟲在內的線形蟲(含鐵線蟲目與遊線蟲目)也在幫助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比如,線形蟲可以操控它們的宿主蚱蜢和蟋蟀進入溪流,而這些被操控的蚱蜢和蟋蟀為瀕臨滅絕的日本紅點鮭提供了寶貴的食物來源,佔據其能量攝入的60%之多。同時,它們也在更廣闊的生態系統中造成了連鎖效應。

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寄生在鱂魚的寄生蟲身上,它們攪亂了鱂魚的大腦,使它們更容易受到鳥類的攻擊,從而起到調節野生動物數量的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寄生蟲甚至可以幫助宿主保持健康。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狼在沒有寄生蟲的情況下,比同一地區的野生郊狼和狐狸更容易受到病毒的影響。寄生蟲還有能力改變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並推動動植物演化,所以寄生蟲的滅絕對生物多樣性及人類的未來會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對於這些起著重要作用的寄生蟲,人類現有的認知卻極為有限。據推測,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並命名的寄生蟲,可能只佔地球上寄生蟲種類的10%,而至少90%的寄生蟲仍然不為人知。

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的寄生蟲丨Paul Fetters for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眾多動物的生存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寄生蟲也沒法獨善其身,它們的生存正受到3大因素的挑戰: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以及賴以生存的動植物宿主的滅絕。由於人類的活動,一些寄生蟲早已滅絕。如糞便化石顯示,大約600年前人類的獵殺導致紐西蘭的恐鳥滅絕時,恐鳥身上的寄生蟲也滅絕了。2017年,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預測:到2070年時,僅僅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寄生蟲的生物多樣性就會減少5%~10%。當寄生的物種滅絕時,它們身上30%的寄生蟲可能會隨之滅絕。


為了更好地理解進而保護寄生蟲,最近,十幾位寄生蟲領域的生態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上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為這些不受待見的生物制定了一項全球性保護計劃。該團隊表示,在所有生態系統中,寄生蟲都是最具多樣性、生態學上最重要的動物之一,但是在人類的生態保護行動中,它們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為此,研究人類為將來的10年制定了12個目標,這些目標試圖通過數據收集、風險評估、實踐保護和推廣教育來保護我們的寄生蟲朋友。

這些目標分為4個主題:

一.數據的收集整合。該部分包含了3個具體目標:在生物物種調查中加入對寄生蟲生物多樣性的調查;通過數位化和現代化收集重要的寄生蟲;將保護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應用在在寄生蟲研究中。

二.通過風險評估確定寄生蟲保護的優先級,由此需要明確哪些寄生蟲的生存受到威脅,以及寄生蟲的脆弱性是否會因宿主的脆弱性而加劇。該部分包含3個目標:記錄寄生蟲的減少和滅絕,並識別相應的驅動因素;擴大全球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對寄生生物物種的收錄範圍;根據州、聯邦或國際瀕危物種立法保護某些寄生蟲物種。

三.保護實踐,確定需要採取什麼行動來防止寄生蟲滅絕。具體目標包括:規範寄生蟲遷徙和異地保護;建立組織機構以提高寄生蟲保護能力。

四.推廣和教育。包含3個目標:將寄生蟲問題納入公共教育;為研究人員提供相關支持(有關寄生蟲的資源和培訓);通過媒體和公共教育提高保護寄生蟲的意識。

而在以上11個目標的基礎上,最終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描述全球一半的寄生蟲物種。分類描述可以給物種命名,這是物種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目前大多數寄生蟲尚未被科學描述。

「物種沒有名字的話,我們就無法保護它們,」論文共同作者之一,來自喬治敦大學的生物學家科林·卡爾森(Colin Carlson)說,「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已經命名了大多數動植物,但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地球上所有寄生生物的一小部分。深海、深空,以及地球上所有物種體內的世界,是等待探索的最後領域。」他們強調,保護計劃中沒有收錄任何可感染人類或家畜的寄生蟲,所以不必擔心這些保護措施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或生產活動。

這些科學家指出,寄生蟲目前的生存情況面臨巨大危機,迫切需要更多的人員和資金參與。並且現有的科學證據表明,忽視隱蔽世界裡的寄生蟲將會限制我們對抗其他物種時的效率,並將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在未來,希望這些「卑微」的寄生蟲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再被忽視。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320719319937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blogs/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2020/08/03/why-we-need-save-parasites/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want-you-to-stop-hating-on-parasites-and-they-ve-got-a-12-step-plan-to-helphttps://phys.org/news/2020-08-important-parasites.html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電影《寄生蟲》好在什麼地方
    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了奧斯卡的最佳電影,著實讓人意外。看了一些評論,發現還是有許多人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或者大大低估了它的精華所在。正好我當初《寄生蟲》的影評就因故沒有寫過完整版,這一次趕緊蹭一波熱度。以下將是對電影《寄生蟲》主題的高度綜述性、直白的解讀, 嚴重劇透。
  •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的什麼劇情介紹,電影寄生蟲結局彩蛋什麼意思?
    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小的事情引發的人性討論,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游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 貓咪有寄生蟲會有什麼表現?
    貓咪出現以下某一症狀,或有多種症狀出現時,需懷疑有寄生蟲。1.腹瀉、軟便,最常見症狀軟便、水樣腹瀉、甚至便血(及腹瀉後便秘)貓常見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球蟲)大多都寄生(或主要寄生)在腸道上皮細胞。2.體溫升高耳朵發熱,家中可測症狀寄生蟲寄生在消化道、呼吸道、血液都能引發炎症(紅、腫、熱)反應。因而出現體溫升高時,也需考慮寄生蟲原因。3.食慾及精神狀態降低寄生蟲引發消化系統炎症或發熱,也會讓貓咪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 《寄生蟲》如果由好萊塢拍的話,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結尾
    《寄生蟲》在獲得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之後,最近又在2020年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中,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國際電影獎等六項提名,可謂風光無限,一時無兩。
  • 誰是「寄生蟲」?
    本片獲獎無數,全球熱度始終不減。最近有幸從頭到尾看了兩遍,確實震撼,回味無窮。是的,一種無力感,似乎誰也拯救不了誰。最佳導演《寄生蟲》是導演奉俊昊精雕細琢的一部優秀的影片,十分引人入勝。他們也真真實實付出了勞動,能算「寄生蟲」嗎?應該不是。但又倚仗為樸社長家服務,換得生存的機會。到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社會狀況?思考中……吳勤世,是「寄生蟲」?似乎是,又不太是。被高利貸追債所迫,無奈潛伏於地下室,像蟲子一樣生存。「社會津貼」沒有他的份,只能靠老婆的關愛活著下半生。這種供養,算不算寄生?思考中……樸家呢?
  • 寄生蟲結局 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
    寄生蟲結局奉俊昊導演《漢江怪物》小編的話:「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誕生——《寄生蟲》,韓國電影史上第一個「金棕櫚獎」!著名韓國導演奉俊昊在臺下擁抱主演宋康昊,在給獎座拍照時還向宋康昊單膝下跪。
  • 人體寄生蟲:飯前勿看
    文/Elisabeth Sherman譯/李二寶校對/黃小譯原文/all-that-is-interesting.com/parasites-in-humans寄生蟲能對人體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我們想想都會發抖——以下六種怪誕且魔性的生物就是最好的證明。
  • 寄生蟲電影劇透講了什麼故事?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2)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和主演宋康昊展示金棕櫚(攝影:攝影宮)北京時間2019年5月26日凌晨,第72屆坎城電影節各項大獎逐一揭曉,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首片金葉子《寄生蟲》的得獎,不僅是韓國電影界的榮譽,對全世界的類型片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次激勵。人們開始用大量的類型元素來表達藝術追求,來針砭時弊,反思社會。我們邀請到特約影評人劉敏,為您揭秘這部韓國影史首部金棕櫚作品。因為是類型片,無法用劇透的形式進行詳解,但您依然可以從中一窺這部本屆坎城熱門大片的風格和看點。-- 梵一
  • 這種正在自然界中興起的寄生蟲,可能會影響你對壽司的食慾
    儘管魚類供應商和壽司廚師會努力將感染了寄生蟲的魚從他們的產品中去除,但這個世界總有你不知道的事,不排除偶爾會有個別小蟲子出現在你的壽司卷中。 因為冷凍或煮熟可以殺死寄生蟲,所以生魚成為很多人需要面對的主要風險。但即便是對經常吃壽司的消費者來說,風險也相對較低。蠕蟲肉眼可見,因此通常能夠在端上餐桌之前被挑揀出去。
  • 韓國電影寄生蟲彩蛋有哪些?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如果酒醉大叔換成黑道份子或上流階級,敏赫還會出言教訓對方嗎?敏赫說:如果是你(基宇),我就放心了;為何基宇當多蕙的英文教師敏赫會比較放心?因為敏赫信任基宇或者對敏赫來說,相較於其他大學生(同階級的競爭者),學歷較低且經濟較弱勢的基宇比較不算是個威脅?
  • 寄生蟲是什麼?關於寄生蟲你需要了解這些
    寄生蟲是暫時或永久地在宿主體內或體表營寄生生活的動物。寄生蟲在生理上依賴宿主,宿主為寄生蟲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01、寄生部位按寄生部位可分為內寄生蟲(entoparasites)和外寄生蟲(ectoparasites)。
  • 《寄生蟲》奧斯卡登頂,承認它很優秀很難嗎?
    奧斯卡重重褒獎了《寄生蟲》,但並不妨礙《愛爾蘭人》是過去一年很多人心中的最佳電影。奧斯卡92年的歷史上一共出現4次10提0中的電影,馬丁斯科塞斯一人就攬下了一半,但這絲毫無損老馬和他的作品在世界影史上的偉大地位。
  • 《寄生蟲》最精彩的十句話,有錢所以善良
    網友們也評出了《寄生蟲》裡最精彩的十句話:經典臺詞1.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懂嗎?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2. 等我有錢、要買下這間房子,等搬進去,我和媽媽會待在庭院,因為陽光真的很棒。爸爸只要從地下室走上來就好了,在那天來臨之前,請好好保重。
  • 令人驚悚的人體寄生蟲,飯前勿看!
    BBC的報導顯示,全球有14億人受到寄生蟲危及健康的威脅。而每個人身上都「棲息」過100萬隻寄生細菌和昆蟲。特別是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非洲和亞洲,蚊子猖獗,飲用水汙染嚴重,老百姓營養不良,仍舊可以見到斑氏絲蟲引起的象皮病等寄生蟲疾病。寄生蟲能對人體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我們想想都會發抖——以下六種怪誕且魔性的生物就是最好的證明。
  • 泰坦巨龍的寄生蟲
    而罪魁禍首可能是一種極其可怕的寄生蟲,它們形似蠕蟲,不停地在宿主的血管中蠕動。來自巴西北裡約格朗德聯邦大學的艾琳·吉拉爾迪(Aline Ghilardi)和同事檢查了泰坦巨龍的腓骨化石的表面,並做了計算機斷層掃描。最終,他們在排除了癌症和結核病後,判斷這頭泰坦巨龍得了一種被稱作骨髓炎的罕見骨科疾病,這種疾病引發了嚴重的炎症。
  • 寄生蟲有多可怕?為什麼沒有寄生蟲的世界更可怕?
    陰蝨和頭蝨、體蝨一樣,都是蝨子的一種,它們陰蝨對人體的危害性沒那麼強,不會造成人類死亡,但感染的位置會非常癢,很有可能會抓破皮膚。但好在比較容易治癒,即使錯過最佳時間,也不過是治療周期長一些而已,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負擔,然而有些寄生蟲對人體危害就沒那麼輕微了,它們有可能會奪走人類的生命。令人恐懼的寄生蟲:沙蚤我們經常聽說跳蚤,但很少有人聽說過沙蚤。
  • 綠巨人浩克出演《寄生蟲》美劇版,第一季總集數、時間長度曝光
    由韓國名導奉俊昊掌鏡的黑色幽默驚悚劇情片《寄生蟲》在剛落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等多項大獎,不僅讓全球影迷大驚奇,連導演奉俊昊也不可置信並在臺上發表感言時興奮大喊:「我要喝爆到明天早上!」
  • 搞懂這些疑問,《寄生蟲》更有「味道」
    因為這種半地下室裡,每天還是有一段時間,會有陽光能照進來的。整部電影最初的出發點就是這樣一幅畫面,陽光射進了男主角殘破的半地下室房間,他們相信自己的生活還不算最糟。但他們又很擔心,擔心情況再惡化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會徹底淪為地下生活,一點陽光都看不到了。」「簡單來說所有人都是寄生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 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國電影寄生蟲30個彩蛋分析(2)
    而《寄生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臺詞,是因為這是韓國人都了解的民生事件,同時也呼應了金家和地下一家都是上流的冒充者。7「拉冬」(炸醬浣熊)是什麼鬼?分別出生於1977年和1974年, 婚前一個住在大林洞(華人聚集地),一個住在昌信洞(玩具批發市場),兩人家鄉都在京畿道(鄉下地方)。結合上一條炆廣對李春姬的模仿,以及吳勤勢的歌頌,兩人的身份變得神秘起來。除了債務原因,二人是「脫北者」的可能性也很大(此說法未被主創證實,僅為猜測)。10「味道」到底指什麼?
  • 豆瓣評分8.7《寄生蟲》,四次計劃,探討向上攀援的壓抑與真相
    提到窮人與富人,你會想到什麼?這世界上沒有窮人,只有窮的思維。影片《寄生蟲》講述了一戶窮人通過機緣和一系列設計混入到富人家做工,在窮人一家滿足溫飽之後,欲望卻越發膨脹。在富人樸社長全家外出露營時,開始覬覦樸社長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