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正義 第1期:《紐倫堡大審判》法官對正義的嚮往關乎國家的方向

2021-02-07 中政法律評論社

No.1 紐倫堡大審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編劇: 阿比·曼
主演: 斯賓塞·屈塞 / 伯特·蘭卡斯特 / 理察·威德馬克 / 瑪琳·黛德麗 ...
類型: 劇情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1961-12-14
片長: 186 分鐘
又名:  劫後昇平高三暑假填完志願,和清華法學院一位學長閒談時,他推薦的影視中就有這部經典。《Judgment at Nuremberg》直觀上給人的感覺非常接近紀錄片,又加之黑白的風格,可以說當時非常艱難地看下來,並沒有太大的體悟,隱隱約約意識到基於「正義」似乎可以否定一部實體法,要說再有什麼觸動,大概是感染於被告律師Hans Rolfe的論證技巧。學習法學一年半以後,回過頭再用專業的眼光打量,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特此與諸君共享。影片拍攝於1961年,社會派製片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堅持將其搬上熒幕。與其他黑白法律電影相比,它的鏡頭語言、拍攝技術、環境和光線或許並不出眾,片子很長,186分鐘的大多數都是在排演封閉空間內的法庭戲,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攬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那麼我們就要問了,它究竟出彩在哪兒?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就在於,這是一部包羅諸多可考究命題的作品。自然法與歷史法學派的爭議在這部影片中顯然是個淺層次的問題,何況在注重程序正義的今天,自然法已越來越淡出視線,或許只有在法律出現極度不公平時,它才會再次站出來大聲地告訴我們:What is justice? 而在海伍德大法官的裁判中,直到最後也沒有給納粹時期的法律貼標籤。坐在被告席上的是第三帝國上層的精英,在這場法官審理法官的特殊審判中,海伍德和恩斯特·簡寧按照自己對法律的認知執行法律,他們面臨的是同一個職業倫理的問題:如何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釋放法律的真義。然而我們看到,簡寧選擇不想知道執行的後果,聲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德國的利益,他被定罪並非是因為執行了惡法,恰恰是由於打著司法的旗幟維護政治。法律被政治扭曲的結果,就是出現諸如絕育法和種族歧視法被施加在普通人身上。海伍德大法官在庭上屢次認定控方律師反對無效,允許被告律師有充分的機會進行辯護,以及他聽了極具人格魅力的第三帝國將軍遺孀Mrs. Bertholt的遊說後陷入的沉思,種種跡象都表明他的內心似乎舉棋不定。可是到法庭最後的判決,我們才發現,海伍德大法官才是真正體悟到司法真諦的人,這次審判為他完美的法律生涯增添了一抹亮色。影片幾乎全部著墨於法庭辯論,在宣判時海伍德大法官才把觀眾的視線拉回到自己身上,也恰恰體現了法官的獨立性與超然性。卡多佐在《法律的生長》中寫道:「司法與社會到底是如何實現對接的呢?這就是社會正義的方法。社會正義不是一個邏輯推演的結果,它的淵源體現在社會的迫切需求之中。」法官不應當將自己看作自動售貨機,面對惡法也並不總是無能為力,在這個位置上可以通過法律解釋和判決維繫正義。就像判決書中所說:「國家不是一塊石頭,它不是它自己的外延。國家的含義在於它所堅持的東西,在於最難以堅持的時候它所堅持的那些價值觀。在世界人們面前,讓它記錄在我們這份判決書中,這便是我們所堅持的:正義,事實和單個人類的價值。」這便是國家和法律的正義,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每個個體的日常悲歡和價值都得以彰顯。對於法官而言,這是你所擁有的權力,這是你能決定的正義。電影勾勒了一個世界,車馬飛馳,彈甲戎裝,溫情脈脈,草木芬芳。鏡頭是眼睛,又是嘴巴,支配他們的是頭腦和心靈。長鏡頭式的雕刻時光,蒙太奇式的宏大敘事,都成為電影藝術的一種表達。之前設計的《讀什麼?》系列中,不乏有談及觀察與表達的書,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記憶,需要表達。歷史在記憶中凝固,又在表達中鮮活。大漠幽幽中鉤沉的記憶,隻言片語,也無外乎此時此刻你我之所言所想。如果從觀察與表達這個層面來講,看電影是一種比讀書更為直接的交流方式。電影人用鏡頭記錄下來的世界,就如筆者用文字記錄著的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震撼心靈。我為本次新年電影特輯選擇了一個主題,叫做「黑白正義」。一方面,本期的電影都是法律為主題的黑白電影,在經典之中感受電影情境下的法哲學。另一方面,黑白正義還有其更深刻的用意。漢語語彙中的詞,經常帶有褒貶性,比如是非黑白,於是黑白之間帶著人們深深的道德評判。那麼,法律電影必然關乎正義這個題旨,可我們都知道,即便是黑白電影,也不是對比度高達百分之百的絕對黑白兩色,那樣畫面會糟糕至極,這也就是說,正義也非絕對,也許就游離在黑白兩端,而不是非黑即白。最後,感謝張力老師的推薦及各位編者的努力,讓我們一起,循著黑白之間的影像,思考我們心中的正義吧。投稿郵箱:lrcupl@163.com,附上個人信息與照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法評新媒體!

評法佩觿 | 讀書會 | 番薯名家沙龍

通識講壇 | 法評論壇 | 《法律評論》

新媒體編輯部招新:聯繫人徐恆:18801208779

法評投稿郵箱:lrcupl@163.com

相關焦點

  • 黑白正義 第2期:《伸冤記》國家機器,正義不能承受之重
    簡單的對白,簡單的畫面,簡單的人物,簡單的內容,就連製作技術也只是最單調的黑白層級,可就是因為它如此簡單才令人不寒而慄。和卡夫卡的經典著作《審判》有些不同的是,雖然都描述著某個人被公權力碾碎的畫面,《伸冤記》卻顯得更具有普遍性,看著我們引以為傲的司法體系就像一架精密的機器,在遵循完所有以保障人權,確保真實為目的的正義程序之後依舊自然地將一個完全無罪的人裁定為犯罪者,這實在太荒謬。
  • 黑白正義 第5期:《十二公民》只有公民才會吹毛求疵
    /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5-05-15(中國大陸) / 2014-10-19(羅馬電影節)編者按:《十二公民》是中國版的《十二怒漢》,雖然不是黑白老電影,但因二者的關聯性,特在第五期推出,供大家比較思考。
  • 【電影推薦】《紐倫堡大審判》
    下面來說一下《紐倫堡大審判》這部電影,本片上映於1961年,豆瓣評分高達9.0,時長186分鐘,三小時還要多所以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搞不好看完天就要黑了。               什麼? 天黑了簡單說下劇情紐倫堡本是德國東部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但1945 年在那裡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審判,使紐倫堡變得名聞遐邇。
  • 《紐倫堡大審判》
    「作為世紀經典案例的紐倫堡審判,其所體現出來的正義精神的法的理性始終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在電影《紐倫堡審判》中,導演展現出來的是較量和爭議,原告與被告的較量,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以及個人是否承擔國家責任的爭議,如何定義法律中缺失人性的正義等等,由此而來引發一些法理思考。只要是正義之命令所要求,人就有義務服從俗世統治者。
  • 周末影院 法律人必看的大片(六十三) —《紐倫堡大審判 》
    擔任主審判長的是美國人赫魯特,他主張其中兩個被告無罪;而德國司法部長亞林克竟對此事保持沉默,但檢查官羅森上校卻激烈的指責被告,因此三個人展開激烈的辯論。審訊繼續進行下去。而美國的高級官員們希望能在審判中獲提德國所犯罪行的良好證明,因此對審判施以極大的壓力,但赫魯特堅守法律的正義立場,給予了最公正的判決。在宣布判決結果時,只有亞林對赫魯特審判長的態度表示讚賞。
  • 法學汪必看電影|《紐倫堡的審判》——20世紀最著名的政治審判
    /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61-12-14片長: 186分鐘 / 180分鐘又名: 紐倫堡大審判 / 劫後昇平紐倫堡本是德國東部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但1945 年在那裡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審判,使紐倫堡變得名聞遐邇。
  • 七條微博,兩項罪名,看電影了,《紐倫堡大審判》
    對於這些戰犯,應該適用什麼法律對其進行審判;對這種法律的援引是否正當。被告最主要的辯護理由在於:他們是執行納粹時期的國家法律,當時他們的行為並未違法。而建立審判戰犯的法庭正當性何在?國際法庭有沒有對個人的管轄權?現行法有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從自然法觀念來看,當納粹德國制定的實定法違反了自然法上的正義、公正等價值和原則時,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應堅決拒絕這些惡法的執行,否則就是不義。
  • 【光影法納】《東京審判》:是正義的審判,還是勝者的審判?
    有一個人的權力無比大,那就是駐日盟軍最高統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這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戰後日本的佔領、管制、重建、執行投降條款,統統都由這個人負責。可以說,日本他說了算,誰叫他拳頭比較硬呢。但面子上總得過得去,形式上要走一走。他的權力從哪來?自然應該是我們幾個國家的授權了。
  • 法官看法官| 陳潤娥——審判席上書寫公平正義
    法官看法官| 陳潤娥——審判席上書寫公平正義 2020-05-09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袍法官」第15期:無愧法治使命、實現公平正義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不穿法袍,但端坐於法院審判臺與法官一同審判案件;他們被譽為法院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不穿法袍」的「民間法官」;他們運用對民風民俗的熟知、貼近群眾的天然優勢,為法院審判工作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 巡迴審判:打通司法正義的「最後一公裡」
    【摘要】巡迴審判制度合理地照顧到偏遠地區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體現了人民法院「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原則。開展巡迴審判、「送法下鄉」,不僅可以解決具體的糾紛問題,而且向國家政權各機關和社會各領域各方面輸送了可以看得見的公平和正義。巡迴審判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國家層面有必要通過立法促進巡迴審判在這些地方真正落實。
  • 程序正義的價值:兩場人類慘案背後的反思
    其實我律師執業近二十年來,幾乎不涉足刑事辯護,加之學養不夠深厚,很難深入淺出的給非專業的朋友講明白審判的意義、辯護的價值、「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區別與關聯。恰好近日閒暇時,重溫網紅歷史教師袁騰飛寫的《袁騰飛講二戰》,發現其中兩個歷史片斷,或許能讓人一定程度明白控、辯、審司法程序的重要價值。現摘錄於後,供大家了解,期能一定程度普法,搖醒一部分不是裝睡的人。
  • 【第831期】懲惡揚善 堅守正義 ——記淮安清江浦區法院刑事審判庭...
    穩紮穩打,練就豐富的刑事審判技能今年37歲的姚偉,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8年進入原清浦區法院,一直在刑事條線工作。作為全院首批員額法官之一,他是被大家稱為刑庭年輕的「老法官」,處事果斷,雷厲風行。紮根刑事審判十餘載,他堅持將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打下了深厚的刑訴法學專業基礎,積累了豐富的實戰審判經驗。
  • 東京審判詳細揭秘:哪些國家投了死刑票
    71年前的今天,一場正義對邪惡的國際大審判在日本東京進行,史稱「東京審判」。但近年來,在日本卻出現了一股否定東京審判結果,企圖為甲級戰犯開脫罪責,甚至從根本上質疑東京審判正義性、合法性的思潮。難道70年前的審判在今天真的站不住腳了嗎——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3日開始至1948年11月12日結束,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日本戰犯進行了審判,史稱東京審判,這是國際社會共同意志和人類正義的體現。但近年來在日本卻出現了一股否定東京審判結果,企圖為甲級戰犯開脫罪責的思潮。難道70年前的審判在71年之後真的失去了正義性、合法性?今天又該怎樣看待那場國際大審判呢?
  • 【蘭法·審執動態】捍衛正義的法官:謝謝!
    【蘭法·審執動態】捍衛正義的法官:謝謝!近日,當事人駱某專程來到蘭州中院,將一面印有「捍衛法律尊嚴、維護百姓利益」的錦旗送到了民二庭趙建華法官審判團隊的手中,以表達對審判人員司法為民工作作風由衷的感謝。
  • 家長講堂 | 聽《東京審判》主角原型向哲濬後人講述遠東軍事法庭大審判
    現任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何謂正義?正義就是人類審判罪惡的驅動力,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終究會到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向隆萬教授於10月30日下午來到七德家長講堂,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為七德師生們講述了二戰勝利後那場耗時924天的世紀大審判,他的父親向哲濬正是這一重要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世紀大審判
    二十八、大審判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61個國家參戰,20億人捲入戰火,軍隊和平民傷亡超過1億,軍費消耗和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戰爭結束後,挑起這場戰爭的法西斯戰犯被正義送上了歷史的審判臺。
  •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丨瀋陽市瀋北新區法院周立永: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丨瀋陽市瀋北新區法院周立永: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 2020-12-3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先進典型|柔肩擔正義——秦淮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劉娟法官
    先進典型|柔肩擔正義——秦淮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劉娟法官 2020-11-11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往無前捍衛社會公平正義
    隨後,湖南高院通報了更多細節,周春梅法官參加法院工作17年,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嚴格公正司法,拒絕人情幹擾。在各大網絡平臺的評論區裡,大家紛紛表達痛惜、寄託哀思,呼籲保護法官,要求嚴懲兇手。維護公正,人民法官前僕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