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是「叫好不叫座」。
作為「俠嵐」大電影,有了「畫江湖」系列積攢的人氣,《風語咒》堪稱有著不錯的「群眾基礎」。但是於8月3日上映至今,票房仍然不足一億。
與不甚理想的票房成反比的,卻是「國漫良心」的讚譽。
當初《大聖歸來》靠著「自來水」觀眾的推介宣傳,最終以9.56億元的票房完美收官。
這樣對比的話,《風語咒》輸得不是一點半點。
《風語咒》講述了上古兇獸饕餮即將甦醒,雙目失明與母親「梅姐」相依為命的盲眼少年朗明,最終成為解救百姓、重新將兇獸封印的「天命」之人。
作為只看過影版的觀眾,我看預告片時,就對片中的反派很感興趣。
《風語咒》中的反派「假葉」野心薰染,他想要喚醒兇獸饕餮,藉助饕餮之力一統世界,成為世間之主。
這個反派張狂、霸氣、邪魅,武力值也還過得去,總的來說還是很及格的。
只是形象上來說,我總覺得是照著何潤東畫的。
除了對比圖,還可以參考《三少爺的劍》中他扮演的劍客燕十三。
作為「俠嵐」中的主要反派,身為「七魄之首」的假葉心機深沉、陰險狠毒,是玖宮嶺的強敵。
影片結尾處,「老一代」俠嵐需要合力才能將之擊敗,少年「俠嵐」們與他幾乎沒有一戰之力。
所以,雖然有人覺得這個反派很弱,但我覺得他實力尚可。
有觀眾認為「假葉」這個人物的原型是「吞佛童子」。
吞佛童子是霹靂布袋戲中的經典角色,是魔界的先鋒戰神。
這是一個人氣頗高的角色,被「粉絲」暱稱為「心機吞」、「心機佛」、「吞小魔」。
他「白衣紅髮,手持朱厭魔劍,揮出一地紅蓮火焰,吞噬道佛苦海」。
與假葉不同的是,吞佛童子並非簡單的反派,他有著正反雙重性格。
吞佛童子時,他是狂而冷的魔。
而分裂出的「一劍封禪」,卻是外冷內熱、不拘小節、愛恨分明。
明明就是一體,卻勢不兩立,互為死敵。
《風語咒》所建立的,依然是「邪不勝正」的觀念,圍繞著成長、親情與愛,講述了一個相對完整、邏輯無大錯的故事。
它的缺點,一是沒有古韻,二是打著「原創」標籤,劇情拼湊感太強,很容易就會從中發現各種眼熟的橋段。
《風語咒》最值得稱道的,其實是對感情戲份的把控,儘管是煽情,但是確實「煽」到了觀眾的淚點。
當那隻羅剎拼命反方向奔跑,一次次從懸崖邊爬上來,卻終究還是被撞落到坑底的時候。
當「零」反手將匕首刺入自己胸膛的時候;
當彩蛋中兩個人重逢,一句「小妖孽」、一句「死瞎子」的暗號般的對話中,配樂的適時響起,也觸動了觀眾內心的柔軟。
喜歡《風語咒》的觀眾,或許便是因為在影片所展示出來的親情、愛中感動,繼而不願意去計較它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