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深圳華強北明通化妝品市場。 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商業復甦在4月才逐漸拉開序幕。入夏後,華強北真正展現出不夜城的樣子。夜幕降臨,步行街上的行人變少了,一些專業市場裡的人卻愈發忙碌,他們忙著挑貨、發貨、打包,把化妝品發往全國各地。自2017年以來,華強北就有專業市場從手機電子轉型做化妝品,經過三年發展,已經轉型的市場正在擴容,計劃轉型的也打算湧入這個行業。市場內,大量微商、代購湧入。更多的生意則發生在線上,看似無人問津的店鋪裡,店員們忙著給電商們調貨,熱火朝天的場景會持續到凌晨。美妝市場興起帶來的外溢效應,也讓華強北其他業務跟著火起來。凌晨兩點的華強北,依然能夠找到正在營業的各色餐廳、水果店,有的商家僅僅依靠服務專業市場的店主,就在開業首月平衡了支出,越來越多餐廳延長了營業時間。隨著化妝品市場熱度激增,華強北的熱鬧回來了。
A 美妝專櫃銷量增長25% 線上消費增速迅猛
坐落在華強北步行街的茂業天地,是茂業百貨在深圳首個購物中心化的門店。疫情期間,華強北茂業經歷了短暫閉店歇業再到重新營業的過程。這半年來,化妝品在該店業績增長頗為突出,上半年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5%,截至7月16日已實現3億銷量。
深圳茂業百貨華強北店營運一部主任黃英表示,閉店期間,華強北茂業全員轉戰線上賣貨,通過美妝直播、線上美妝節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購物,推動了線上商城的銷量。同時不少品牌也引進KOL的帶貨方式,拉高消費量。以該店SK-II專櫃為例,今年上半年實現2386萬元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漲20%。究其原因,店長呂傳利認為和線上消費有直接關係。疫情期間,商場為品牌提供了線上的活動支持,銷售數據比重也出現了變化。「去年上半年線上產出金額只有300萬,但是今年達700多萬;去年只有58個單品支持,今年達到128個,2—3月銷量尤其大。」呂傳利表示,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全國大範圍實體店的歇業,直接將用戶的消費習慣傳導到線上。蘭蔻專櫃邀請了KOL來做直播銷售,工作人員劉少容回憶,該品牌首場直播銷量達到200萬元左右,「達到我們一個月的銷量,說明線上購買已為大眾所接受。」
B 專業市場紛紛投身美妝行業 微商電商紛至沓來
①曼哈美裝市場:擴張B區做美妝,引入網紅直播公司帶貨
微商搶著拿貨 仿佛置身香港
華強北茂業正對面,是正在擴張裝修的曼哈美妝廣場。門牌上一邊寫著曼哈數碼廣場,另一邊寫著曼哈美妝廣場。走進曼哈一樓,鱗次櫛比的美妝店鋪林立在這個曾經的電子市場裡。
「支付寶到帳5340元;支付寶到帳3200元……」沿著櫃檯站著一排員工,他們忙著給顧客打包算帳。一些剛進場的顧客,大多有備而來:讀著手機上需要的單品名稱,由導購為他們一一裝入籃中。拉箱子的、背書包的,各色消費者都擠在那裡搶貨,如果不是大家都說著普通話,會讓人以為置身香港。
記者探訪當天,100ml的蘭蔻小黑瓶精華售價為600元,同體量的雅詩蘭黛精華則為569元,但每支限購一件,特價單品的噱頭吸引了不少客流。質優價廉,讓華強北的化妝品市場成為不少微商、自媒體的首選。
一些消費者在看到遠低於專櫃的價格時也猶豫過,萬一買到假貨怎麼辦?店員指著外面的招牌稱,「曼哈商場100萬正品保證金給商家做擔保!」曼哈美妝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打假是市場方的第一要務,「商戶給商家承諾假一罰十,若商家不賠,曼哈商場先墊付,曼哈市場部再處置商家。」
為搶佔市場 電子市場再度擴張
店主李偉(化名)是今年6月份入駐曼哈的,考慮到這邊地理位置好,面向華強北步行街,能夠吸引到更多客流。「裡面檔口面積大,能夠讓我實現一直以來想做品類齊全店鋪的夢想。」在這家店裡,容納著近2000個品種的化妝品。店內的白泥面膜是銷量最好的一款,一天就能售出上千個。
曼哈的場子內,除了在電商平臺經營的小B端外,一站式採購的便捷性讓越來越多微商蜂擁而至。「以前他們去上水買,疫情期間他們去不了香港,就只能來這邊。華強北有了美妝市場,對我們來說也更方便。」
目前,曼哈美妝市場已入駐逾百家商戶,眼看化妝品市場風口已至,B區的擴張也順勢而來。
引進網紅直播公司 培訓商家帶貨
各行業紛紛利用網際網路以及時興的網紅經濟來爭取更大市場份額,渠道的變革與創新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美妝行業也不例外。2018年後,化妝品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消費顯著回暖,領跑其他消費品類。
根據騰訊廣告聯合有贊共同發布的《社交電商 | 美妝行業報告》顯示,2018年化妝品在電商銷售渠道份額已佔比27.4%,超越KA直營店、百貨成為化妝品第一大銷售渠道。其中,社交電商成為行業新風口,增速快,潛力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足不出戶,電商平臺和直播賣貨成為化妝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一個個玻璃格子間裡,擺放著補光燈、手機架、麥克風等直播設備,主播們坐在桌子前面開啟了當天的直播。白天,這裡又會成為商家學習直播的訓練場。
為了讓商家們能夠儘快打開銷路,曼哈今年引入了美妝直播。如何在電商平臺建立帳號,和MCN直播機構之間如何來打通,這些事情都由直播機構一手包辦。機構負責人表示,未來培育主播會比帶貨直播佔據更大的比重,「商家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做這件事才能長久,直播間還是主要為商家提供,他們才是最熟悉自己所銷售產品的人。」
②明通美妝市場:從「放水養魚」到「拉網收魚」,再開新區入駐熱度不減
入駐一個月接到500萬採購訂單
夜幕降臨後,振興路和振華路兩條路旁,停滿了麵包車、小貨車,他們忙著出貨、交接。美妝市場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對於在華強北售賣化妝品的商家來說,這會兒才是接單的關鍵時期。
熱鬧的門店在華強北並不常見,穿梭在各大化妝品市場間,目之所及的店鋪中,更多的是店員坐在電腦前忙碌,偶爾接待前來拿貨的人。他們需要根據客戶當日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貨品調配。
江健做了4年跨境電商,今年籤下愛茉莉公司在香港辦事處的授權。疫情導致深港兩地互通受限,國內不少電商也去不了香港,導致江健在香港的公司業務受阻。一籌莫展之際,聽聞同行入駐了華強北專業美妝市場,摸著門道他也跟來了。
時逢明通化妝品B區開業,他以3萬的月租拿下一間臨街商鋪,作為愛茉莉公司駐香港辦事處在深圳的形象展示處,貨架上陳列了不少雪花秀、蘭芝品牌的商品,但並不出售。跨境電商的模式,決定了江健只需要在店內負責對接業務。
進場不到一個月,這間店日均訪問量能達到30人以上,「我們採取見面溝通或者加我微信,再由客服對接的形式。」目前已有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的專營店店主找來,希望訂購大批量的貨品以獲得授權。「前幾天一個天貓店鋪預採一個月的貨品,採購量達到500萬元人民幣,已經支付了定金。」
作為二級授權代理機構,江健選擇只做跨境電商,確認合作後直接從保稅倉或香港倉庫跨境直郵。江健最初只做B端生意,可隨著微商群體的壯大以及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小B端前來接洽合作。利潤雖薄,但它們卻帶來超過20%的銷售量上漲。「客戶主要分布在浙江和上海,大部分電商專營店都在那邊。」
漸成化妝品市場晴雨表,商戶為回籠資金低價甩賣
除了跨境電商的貨品外,一般貿易的貨品則會在當天從華強北發出。通道裡堆放著成批打包好的包裹,走出化妝品市場不遠處就是各大物流點,郵政、順豐等快遞都設了站點,快遞員忙著打包、貼單、拉貨,要忙到凌晨兩三點才能下班。
曾經,華強北是中國電子市場的晴雨表,如今這裡也逐漸變為化妝品市場的晴雨表。自疫情發生以來,化妝品幾乎一天一個價。由於全球消費較為疲軟,疫情初期化妝品市場受挫嚴重,不少商家都出現了單量下滑的情況。於是大家紛紛想點子試圖打開銷路,手握直播平臺、微商渠道的商家率先實現出貨。
以江健的商鋪為例,韓國免稅店會根據市場行情調整折扣,再加上稅率問題,同一款產品每天都會出現5元—10元的波動。為了不壓貨,一些商家會選擇低價以便儘快出手。
江健回憶,今年以來整個化妝品大盤的價格下調近20%,SK-II、聖羅蘭、雅詩蘭黛等品牌都出現了價格下調。一些專櫃的價格看似沒動,卻採取了贈送中樣、小樣的方式來刺激消費。
為何華強北的化妝品價格能夠壓得這麼低?江健表示,這裡的不少商家都是跟某個區域的總代理直接調貨,批量大獲取的折扣自然更低,「他們再加1%—2%賣出去」。
聚集超1200家商戶 漲租也要搶著進場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季度中國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推進,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增長3.2%。不少行業受挫嚴重,化妝品行業卻表現出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這得益于越來越多人在電商渠道購買化妝品。
6月22日,明通化妝品市場B區正式開業,比原計劃順延了3個月。剛開場,入駐商戶就超過50%,這在受疫情影響,貿易下行壓力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頗為難得。
防疫初期,市民的消費習慣逐漸依賴電商平臺,即便到後期國內疫情防控平穩,出境購物同樣是奢望。如此一來,化妝品線上購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疫情對於消費習慣的調整,讓商戶們看到了商機。
作為明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林旭是化妝品市場最早吃螃蟹的人。從最初的餐飲到後期的電子市場,他見證了華強北的成長。自2010年後,平板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讓手機行業興盛後又逐漸進入瓶頸期。擁有著電子通訊從業經驗的商家們,一直在謀求轉型。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消費者的化妝品消費理念逐步增強,國內化妝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中國自2013年後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雖然人均消費金額不高,但由於人口規模龐大,潛在消費人群數量眾多,市場基礎較大,總體的消費市場份額也隨之擴大。在意識到化妝品的生命周期至少跨越了六十年後,林旭認為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需求遠遠大於電子產品,便大膽開啟了改革。
「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任何一個市場方都要放水養魚。」從2018年送3個月鋪租,到2019年街鋪還在打七折,再到如今商家轉手就能提租30%,華強北化妝品市場的活躍度上來了。
林旭坦言,化妝品市場之所以火熱,一方面得益於化妝品消費力的提升。受疫情影響下,線上銷售的避險力吸引了不少人轉行。更為重要的是,華強北商家本身的經濟實力,讓他們在嗅到商機之後,能夠立即轉投新的行業。
明通數碼城作為最早轉型的美妝市場,擁有著眾多老牌商戶,他們在天貓、京東等大平臺都擁有直營店,駐紮與此能夠便捷發貨的同時,也讓一部分貨源供給場內的人。「讓更多人知道他有什麼貨,每個人跟你調一件貨,那就有一千件,銷量也會更大。」僅明通數碼城,新舊商場疊加的商戶就達到1200多戶。
目前,華強北已經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專業市場轉行做化妝品。「其實這恰恰說明以前的生意沒法做。如果他還在賺錢的情況下,他不會捨棄這塊蛋糕,去嘗試一個不知道能否存活的項目。」但與此同時他也認為,在市場份額有限的情況下,多人搶意味著吃不飽。「一方面是市場管理,一方面是客戶群體。客戶群體的實力商戶有多少,進駐人員的渠道和資金決定了他能做多大。」
③女人世界轉型美妝市場:3000平米打造直播空間,引入MCN機構打造營銷矩陣
華強北的化妝品熱,引發的不僅僅是已經轉型的電子市場擴張,就連尚未涉足的市場也打算完全轉投該領域。
對於消費者來說,女人世界作為上世紀90年代深一代的集體記憶,曾經是第一代來深建設者的購物天堂,女人世界也曾經孵化出一批深圳自主服裝品牌。面對新零售電商的衝擊,這個專賣各類女性專用品的外貿城亟待轉型。早在今年5月,女人世界裝修升級的消息就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關注,此次閉店其實是為了全面轉型。
女人世界相關負責人艾先生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助推了消費模式的深刻變化,短視頻傳播的力量和直播帶貨的興起只是其最直接表現,「華強北聚集了商業嗅覺最靈敏的商人,他們對供應鏈的天然敏銳直覺二十多年來一直引領著華強北的商業浪潮。」
眼看熱錢不斷湧入化妝品市場,女人世界也決定邁向這個行業,但較之明通和曼哈,他們選擇了另闢蹊徑的玩法——通過搭建一個平臺銷售+直播帶貨+短視頻的全渠道營銷矩陣,將線下多年來積累的傳統流量與線上流量結合。艾先生透露,裝修後女人世界五樓整層將拿來做直播,且每層樓都會設置一些共享直播間,整體規模將達到3000多平米。1-4樓將引進美妝商戶,過去的服裝類幾乎都將消失不見。「目前談了幾家在業界比較有知名度的MCN機構,他們希望找到好的供應鏈。」作為深圳商業批發的集中地,這些機構看中的是華強北的市場活躍度。「如果能在這裡紮根,肯定不只輻射場內商戶,而是整個華強北。」
C 外溢效應讓綜合體店家延長營業時間,有商家開業當月就盈利
過去,電子產品和手機配件支撐起整個華強北,輻射到餐飲、租售等方面,範圍也從華強北延伸到南園路赤尾一帶。2011年後,華強北的電子市場開始走下坡路,轉型探索不曾停滯。如今興起的美妝、日化產品,已經逐漸形成外溢效應,華強北又活起來了。
今年5月以來,華強北各大商圈就開始推出夜間經濟消費模式。中航城天虹的眾多商家都提出了延長營業時間要求。據統計,將營業時間延長到凌晨兩點後,中航城天虹哥老官二季度客流環比增加168%,翻臺率提升308%,銷售額提升167%。同樣延長了營業時長的芭依珊二季度環比銷售業績也提升了88%。
如果說中航城天虹的消費者來自全市各地的話,位於華強北東面的CICCI Mall則幾乎只輻射周邊居民。作為一個社區綜合體,該商場開業兩個月以來,就有30%的餐飲商戶提出延長營業時間。該商場負責人表示,華強北的地理位置及經濟形態,使得在晚間時段也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客流,為鼓勵及支持項目內商戶開展夜經濟,吸引這部分客群,CICCI Mall做好全方位的夜間配套服務工作,包括專屬的夜宵就餐通道、安全的巡查及指引、顧客的引導等,與商戶一起服務好周邊的客群。
一鼎香毛肚火鍋於日前提出要延長夜間營業時間。店長陳少軍表示,這是觀察了周邊門店後做出的決定。「我們在周邊去轉了之後發現,華強北到了晚上的外賣量是很大的,特別是零點左右的時候外賣單量特別大;另外周邊夜市的人員也非常多,深圳的快節奏讓大家都更願意進行夜宵的消費。」原本只有兩個營業時段的火鍋店,在延長後多出了一個營業時段,整體的銷售額平均提升26%左右。「開了夜宵之後對於上、下午的生意沒有影響,不會形成分流,我們成本也不會增大。」
營業到凌晨四點的老炮兒啤酒燒烤店或許更有話語權。為提振消費信心,3月以來福田區試點推出22個「福田自然風健康消費專區」。受疫情影響,市民也更願意在戶外就餐。踩準了這個點後,該店負責人伍文虎於五月底入場CICCI Mall,當月就實現了收支平衡,「日均營業額,周末的話能做到12000元左右,工作日就是8000元左右,6月份營業額做到了29萬。」伍文虎表示,之所以進駐這種社區綜合體,關鍵就在於其地理位置靠近華強北專業市場,「消費者主要是在華強北做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做電子產品、化妝品的生意人,人流消費能力還是比較不錯的。」
聲音
市人大代表:建議建造空中連廊改造環境
從第一個吃螃蟹的明通數碼城,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專業市場轉型,華強北的化妝品市場越發火熱。華強北的繁榮正在逐漸回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市人大代表楊勤表示,數日來多名人大代表都曾來到華強北調研,「像曼哈、明通這樣的專業市場,曾在推動華強北商業化,打造商業名片的過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他認為,華強北的成功是集合了大家之所成,既是企業家敢闖敢試的結果,也是市區兩級政府正確決策的典型範例。
如今,華強北的人流量逐漸回歸,但環境改造、微循環等問題依然存在。楊勤建議,應當建立立體交通,減少平面的人車混流,「要把人貨進行嚴格分流,建立物流的傳送管道。」如果每個專業市場能夠通過空中連廊予以連接,就能有效減少人車混流的情況。
此外,針對目前部分市場轉型升級化妝品的情況,楊勤認為這股熱潮並不會影響華強北中國電子一條街的名號,「畢竟電子市場的體量是遠遠超越化妝品的。」楊勤建議,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引導市場轉型,「華強北不是一個規劃出來的場子,而是自然生成的。現在的關鍵是要讓企業有市場、有銷路,能掙到錢。」
04-05版 採寫:南都記者 張馨怡 攝影:南都記者 劉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