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白的朋友圈被一篇《對不起我只過1% 的生活》刷了屏,文章的作者安妮直接把所有沒幫助她、沒投資她、沒下載她APP的人,都定義為「99%」,而堅持不懈、奮力向前、傾家蕩產創業的她,就是那「1%」。
話題性營銷的概念,漸漸地入侵受眾的視野,另外,從最近的發生的事情來說,90後開始漸漸出現在公眾視野。
過往時代的交鋒是藉助筆墨、藉助直接的身體衝突;而如今,藉助的是兩不相見的話題營銷概念——而這就是,1%和99%撕殺故事起點。
自網購興起至今日,服裝銷售從簡單的「線下吆喝叫賣」,觸電變身為「線上營銷」,譬如,各式各樣的品牌以發瘋似的速度崛起,各式各樣的營銷手段也以令人咋舌的瘋狂速度亮瞎人們的眼睛。
這些有血有淚、有愛有恨、有夢想有情懷的個人品牌的服裝營銷,被發瘋似的追捧、誇讚,推廣手段令小白心服口服之餘,也暗暗自愧不如,嘖嘖嘖,這就是少年人,這些常常嚇得我們措手不及的少年人。
其實,任何時代都有少年人和成年人——這並非生理年齡上的界定,而更多是心智劃分。
每個時代的少年人,可能都和今天我們微博、朋友圈瘋轉的詩苑和孔維、貓力與瘦肉類似——插科打諢、濃情蜜意、你儂我儂。
每個時代的成年人,可能也和今天我們微博、朋友圈瘋傳的董小姐、丁先生一樣——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老於世故。
所以,每個時代都不乏熱血少年與高冷成年人的交鋒。
少年們更熱衷於更冒險的創業,他們的路子比較類似,大多是設定自己為1%的白雪公主,而其他人都是99%的惡毒老王后,「王后虐我千百遍、我待夢想如初戀」;又或是歌頌愛情——與白馬王子一起創業,譜寫動人的「旅行+愛情/親情+攝影+順便賣一下沿途中突發靈感設計出的衣服」之故事。
本質上,都是通過「衝突+成年人的世界中少有的濃情蜜意」來定位和表現自己。
少年人「濃情蜜意」的服裝營銷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在爭奪「話題榜」與「話語權」。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佔據話題的榜首,掌握了人心。所以,往往一場撕殺,無數人觀摩,瞬間就演變為全民參與,炒作起一個又一個的熱門話題。
如今這個時代,提供給少年們許多史無前例的東西——
更有話題性的營銷概念
更多的信息交流途徑,更多樣的信息內容
國人的思想可接受底線更低
媒介不再唯一,傳統的主流媒體不再壟斷
內容不再必須通過編輯產生
人人都能當自媒體
「我的內容我創造,我愛說啥就說啥,誰也不能代表我。」
是的,誰也不能代表我——這就是當今時代所賦予少年人的,獨一無二的特質:誰也不能代表我,誰也不能欺負我,誰也不能不給我100塊!
話語權在當今社會,越來越被激情的、荷爾蒙過盛的、且時間更多的少年人所掌控。所以,每次少年人出擊後,立即會引來一些高冷成年人的批判諷刺,但依然無法阻止有成千上萬的少年們在點讚,在轉化為流量和粉絲收益。
除了少年人受益外,批判他們的高冷成年人也會受益,因為至少可以獲得關注度。跟蹤評論整個過程的媒體也會受益,承載這些對話的平臺也會收益。而這一切利益,最終都是由芸芸群眾貢獻的。
但是,這個時代的熱門話題很少超過一個月,人們總是在捕捉新鮮的刺激點。而要維持這種眼球收益,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引爆點。
如今的時代,在網際網路上浪跡天涯的人們貌似更歡迎雞血和情懷包裝的軟文,更歡迎有血有肉的個人推廣。服裝營銷的路徑從埋頭做產品品牌,變成先做個人品牌,再帶動產品品牌,或是個人與產品齊頭並進的捆綁式公關,比如如今風頭正勁的各位少年——也包括那些善於用少年人溝通方式的成年人。
當今少年們慣有的營銷手段是:先立言、再辨言、後立業。看起來,目前這是一條成功的服裝營銷路徑:創始人負責公關和吹牛,後麵團隊負責將吹的牛實現出來。
那麼?未來呢?
未來是不可測的。也許若干年後,這種如今成年人嗤之以鼻的屬於少年們的話題營銷方式,反而成為一種最基本的營銷工具,而在這之上,還會發展出其他更不可思議的營銷途徑。又或許,這一批的少年人很快就會懷抱著「夢想和情懷」老去、下一代的少年人正在毫無線索的長大,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的話語權爭奪戰,又會啟發新一代的營銷工具和理念……
所以,1%和9%的故事,或許只是一個開端……
中國好品牌 盡在白馬微信
白馬服裝網 (ID:baima_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