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活美食名家葉怡蘭,公開紅茶私藏心得,邀你共享生活之美|人生大不同·回顧 No.208

2021-02-16 人生大不同

正如我多年飲茶裡,所逐漸體悟出的茶與人生哲學:「濃不如淡、多不如少、熱不如冷、高不如低、重不如輕、快不如慢。」——現在,我還想加上一句「繁不如簡」……

唯願,濃淡冷熱高下貴平繁簡之間,都有滋有味有悅有樂無入不自得。

——葉怡蘭@大不同

葉怡蘭@大不同

冬日的午後,來一杯芬芳濃鬱的奶茶,那是再幸福不過的了。1月21日下午的大不同會館,就是這麼一個幸福的所在。那天的會館被大不同的粉絲擠得滿滿當當,100多個小夥伴一同喝著由葉怡蘭女士獨家配方的鍋煮奶茶,聽著葉怡蘭女士分享的紅茶經,以一盞茶,踏上通向內心與美的日常小徑。

葉怡蘭女士系臺灣飲食生活作家,更是一個以「享樂」作為終身職業的人。怡蘭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

以下回顧根據當天分享會整理。

大概20年前我開始研究茶,15年前開始紅茶的方面的課程。明明有那麼多種茶,紅綠黃白黑青,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紅茶?

我想因為紅茶是一種日常的茶,我覺得在所有的茶裡面紅茶的日常性最強。綠茶、黑茶、烏龍茶、普洱茶,現在都有非常多、很多極端的講究。可是紅茶那麼多年來一直在那裡,是在生活中你可以非常輕易嘗上一杯的。並不是說紅茶世界裡面就沒有刁鑽,沒有精細——比方說在大吉嶺在不同的莊園在不同的季節,即使在同樣的莊園不同的季節,跟位置跟坐相,都可以分出細節的差異——可是你也可以在生活當中非常灑脫地對待她。

另外一個很棒的地方在於,紅茶的寬容度極高,你可以在紅茶裡面加糖、加牛奶、加蜂蜜、加水果、加香料、加香草,紅茶都能包容而且不會因此而被壓倒失色。紅茶包容了這個味道然後展現了另外一個面貌,這是紅茶非常迷人的一個地方。

因為紅茶的包容性,你可以日日夜夜、年年季季反覆的品試,反覆地享受其中的樂趣始終都不會厭膩。所以對我來說,紅茶這個世界怎麼樣也探索不盡。

2005年的時候,我在臺灣出了《尋味紅茶》這本書,這本書一直在不斷的再版發行。2012,2013年的時候,臺灣版又再次面臨修訂,但是過了快十年的時間,我對紅茶的了解,紅茶跟我自己的整個人生關係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於是我決定重寫一本,就是《紅茶經》。而且那時候我發了一個宏願:去茶鄉,要把所有的茶鄉都再走一遍。

我在飲食世界裡一直以來有一個追尋,就是希望能夠深入到這個食物組成的源頭,真正的去看一看。什麼樣子的產地風土、氣候與水、地質條件,什麼樣子的飲食文化跟生活方式,以及什麼樣的製作方式,熟成方法才能產生這樣的風味,我希望真真切切的透過我的眼睛,還有我的身體的感官,親身的在那個產地去印證這一切。

400年前紅茶為什麼會在武夷山地方發端?到了產地感受到的就是,這真的是一個仙山一樣的地方,充滿了靈氣。茶園都是像野放一樣的在山間,恣意的生長。

例如印度大吉嶺的茶喝了這麼多年,可到了產地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香氣全部都有來由,都有源有本。大吉嶺最好的茶園面北,接受的就是從喜馬拉雅上吹下來的凜冽的冷風,一直以來都是雲霧繚繞,造就了這個地方一些非常溫柔熨帖的質地跟香氣。

我還去了斯裡蘭卡,這是我非常喜歡的紅茶的國度,那裡的茶園也是有仙氣的,就是但凡紅茶誕生之地都有仙氣。那裡的樹跟雲霧之間是大塊大塊的山石,茶樹就是長成了非常茁壯的味道,所以錫蘭茶通常風味都比較飽滿。

我自己是一個重度的奶茶愛好者,每天早上我都以一杯奶茶作為開啟。

一杯好喝的奶茶其實有很多種衝法,最基礎的就是紅茶加牛奶。先倒紅茶還是先倒牛奶這是兩派,這個在英國爭吵了幾百年。我是先倒牛奶派的,經過無數次的操練後,我發現先倒牛奶味道好像比較好喝。這裡我要感謝分子廚藝(分子廚藝是料理界興盛潮流和派別,原理是用一切的科學來驗證所有的烹飪原理,圍繞著分子廚藝就產生了分子料理),以前我們在料理上的一些既有的概念,分子廚藝都用科學原理驗證了。

分子廚藝證實,先倒牛奶才是對的。因為牛奶裡面的蛋白質會去包裹茶裡面的澀味和單寧,所以茶的風味會變的飽滿而柔和。牛奶先倒在杯子裡是比較多量的,然後再把茶倒進去,茶是比較少量的,奶的受熱面積小,所以蛋白質變性的程度就比較少。如果顛倒過來,先把滾燙的熱茶盛在杯裡,然後把牛奶倒下去,幾乎倒進去的牛奶大部分都經過茶的高溫的灼燒,所以就會容易變性。我很開心,堅持了這麼多年,原來我的操作是有科學的證據的。

每天早上的時候,我就是交替的喝牛奶紅茶、鍋煮奶茶、奶泡茶,吃完午飯後,肚子已經覺得很飽足的情況之下,我會來一杯純飲的紅茶。完全純飲的紅茶就會選擇比較清新、爽純,或者味道比較中庸、偏清淡的茶,例如印度的大吉嶺、臺灣的蜜香紅茶、阿里山紅茶,或者錫蘭的丁布拉紅茶。

不忙的時候,下午就是我的下午茶時光。我們家的下午茶時間,大致上喝一種茶配一兩樣點心。我會按照這個點心,濃的配濃的,淡的配淡的,豐富的配豐富的,清雅的配清雅的,什麼樣子的點心就該配什麼樣子的茶,這個部分,是讓我覺得最有樂趣的。

夏天是我的冰茶季,一整個夏天我都會喝很多很多的冰茶。最簡單的冰茶就是在杯子裡面裝滿了冰塊,然後把泡的比較濃的茶 從冰塊上面直接倒下去,急速冷卻,非常的方便。

我在家裡面最常做得是冷泡茶。所謂冷泡茶,就是把茶葉放在適溫的水裡,慢慢的4-6個小時,讓茶釋出味道,再把茶葉濾掉,放進冰箱冰鎮。我非常著迷於冷泡茶,好像在臺灣也帶動了這個風潮。

冬天的時候就喝熱的水果茶,用水果煮出來,非常溫暖飽滿,在冬天的午後,暖暖的一杯非常受用。  

360cc的水,3-5公克的茶葉,浸泡時間大約三分鐘,這樣的一套標準我後來放諸四海皆行,我用同樣的方式泡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清茶,所有的茶,紅茶教會我們泡茶不過如此。紅茶是一種在簡約裡面直現見底的茶。這我是在紅茶的世界裡面領略到的。

紅茶的世界裡固然有高低,但是沒有貴賤。紅茶教給我一個道理,此刻當下的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幅字,因為是臺語寫的,所以有些字不是很認得,要用臺語來念。這幅字主要講紅茶的香味,就是說每一天都很溫暖,每一天都在相守,這幅字代表我在紅茶世界的追尋。

我在紅茶裡面學到人生正品,濃不如淡,重不如輕,高不如低,多不如少,熱不如少,快不如慢,這是我在紅茶世界裡領略到的。與其用高溫萃取,不如用常溫慢慢萃取;當非常急躁的想要得到什麼,不如用時間慢慢的去嘗試包容更多的方向。《紅茶經》還加了一句,繁不如簡,真正透徹了,你會直指核心。在這裡最後我要把這段話送給大家,唯願大家也都能夠和我一樣在這濃淡熱高下貴貧之間,自由自在,有滋有味。


進入「大不同書市」,可購買葉怡蘭女士籤名版的《紅茶經》,更有少量籤名版其他書籍銷售,另外,新年「福袋」也在售賣中,祝好運啊!


(識別二維碼進入大不同書市)

特別感謝

● 合作方:中信大方

● 攝影及後期:小扣

● 速記:曉晶、Yvonne、YYY、舒可、小園、檸檬君

葉怡蘭

葉怡蘭,臺灣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與「PEKOE食品雜貨鋪」創辦人,著有《家的模樣》《尋味·紅茶》等多本暢銷生活美學類圖書。

她很早就決定以「享樂」作為終身職業,並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花些時間花些功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

《紅茶經》

作者: 葉怡蘭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出品方: 中信·大方

/ 大不同還有這些課程/

(戳圖片,看詳情)


【視頻課程】馮頁:這樣陪伴,孩子才能好好學琴


【音頻課程】 陳默:疏解中學生學業壓力的40個藥方


【音頻課程】陳默:這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就對了

/多元人生的實踐平臺/

人生大不同
發現自己  成為自己

長按二維碼識別

開啟大不同的人生

網站:www.renshengdabutong.com
新浪微博:@人生大不同公益行動
合作洽談:rsdbt2011@163.com

相關焦點

  • 讀書 臺灣美食家葉怡蘭
    臺北的PEKOE是我2013年臺灣之行中最喜歡的一家小店,是臺灣美食家葉怡蘭女士開設的一家食品雜貨鋪(上圖)。
  • 葉怡蘭的9個自問自答:家與生活的風格與美.
    一天從清晨掀開被窩兩足下地、看到窗景與天光開始,在乾淨整齊的工作檯與書架間徜徉,疲累時在廚房角落衝杯茶讓香氣滿室浮動,晚上在中島爐臺旁有條理地料理食物,溫暖的浴室則讓人舒服地完全放鬆下來,再享受壁爐、威士忌、巧克力,直到安然入眠……這是容納葉怡蘭理想生活模樣的家,而今終於擁有了,它的發生與完成,令每一個在書中見證這整個過程的人,都會有信心在有限的條件之內,通過用心設計與經營,把生活過得更好。
  • 葉怡蘭:一位瘦瘦的美食玩家
    葉怡蘭是臺南人,建築專業出身,從建築設計轉為雜誌編輯,又轉為生活家、美食家、旅行家、作家。在微博,她會認真貼出自己的午餐和晚餐。
  • 葉怡蘭:「享樂」真的可以成為一生的職業嗎?丨初見知旅 · 知
    —大多數的人,每天吃著差不多的菜色、匆忙間隨便喝口茶,每天過著忙碌而勞頓生活,忙、茫、盲!該停下腳步來,讓生命有個「頓號」?「把日子過成詩」,這一句普普通通的話。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葉怡蘭做到了。這位來自臺灣的飲食旅遊作家,為了寫出心中理想之書,嘗過成千上萬種的茶葉,住過上千家旅館。
  • 生活大師20年私廚秘籍公開,一日三餐吃什麼再也不發愁!
    如何分分鐘做一桌豐盛的美食?我要向你推薦生活「享樂派」葉怡蘭的私廚秘笈。她將自己長年鑽研的料理、酒飲搭配訣竅,季節食材的料理方式等獨門訣竅全都匯集一冊。 你有多久沒下過廚房了?又有多久沒嘗試過新的菜式了? 對於渴望過享樂人生的你來說,丟了料理技能,豈不是失去了人生一大樂趣。 臺灣美學生活家葉怡蘭很早就決定以「享樂」為終身職志。在她的家中,廚房就要佔據四分之一的面積;想必享受美食也給她帶來無盡的歡愉和喜悅。
  • 【茶屋薦書】《紅茶經:葉怡蘭的20年尋味之旅》| 茶迷非懂不可的紅茶知識之旅與品鑑指南
    精彩書評葉怡蘭: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生活家!日用之道,亦是生活之道,那些充滿魅力、散發活力的生活家總是讓人羨慕不已。其實,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生活家。從大聲對自己說「我能」開始吧……尋找鮮活的體驗用日本的柳宗理杯子,喝印度的大吉嶺紅茶、用哥本哈根古董鋪的濾茶勺去茶渣、用下北澤的八角MOKA咖啡壺煮咖啡、用Tokyu Hand的白陶模子烤普洱茶布丁、在產自澳洲的五色繽紛手繪瓷盤上吃Scone……這是葉怡蘭的日常生活,在別人看來或許精緻得令人抓狂。
  • 主角 葉怡蘭:一個以「享樂」為終生職業的人
    臺灣飲食旅遊生活作家。1970年生於臺南,目前定居在臺北。已出版《尋味·紅茶》《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好日好旅行》《家的模樣》等近15本著作。「怡蘭家的風景,很不得了。——數十年前,葉怡蘭的好友歐陽應霽去她家做客,在他的書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而描述的,還只是葉怡蘭未經改造過的家,倘若如今讓他再去探訪,不知會描述出怎樣一番人間仙境般的美。
  • 莊祖宜:美好生活從廚房開始 | 直播 • 活動預告
    ——莊祖宜 莊祖宜,一個放棄到手的博士學位、改行入廚的臺灣女生,曾以「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為名號,以人類學的豐富學養,為我們揭開廚房裡的美味故事和秘辛,得到梁文道、葉怡蘭、蔡珠兒等名家盛讚。 一頓飯不應該是一次戰戰兢兢測量1大匙、2茶匙的化學實驗,它需要你親自動手,走進菜場,與食材們親密接觸,回到廚房,就地取材。
  • 葉怡蘭:學會留白與呼吸
    葉怡蘭,生長於臺南,工作在臺北,滿世界跑,為知名旅行、美食、生活作家。她的人生座右銘「以享樂為職業」,更令諸多粉絲羨慕嫉妒。不過,旁人可能很少注意,旅行了那麼多年,葉怡蘭的心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往深裡想,往內裡看,往慢裡走    追溯起來,「慢」應該是浸透到葉怡蘭骨子裡的。她出生於臺南,一座「小而老」的城市。從小長到大,生活節奏都是慢悠悠的。    「臺南是全臺灣最早發展、也是最早富庶之地。悠長悠久、人文薈萃的歷史,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與餘裕。」
  • 葉怡蘭:學會留白與呼吸丨方式
    本文節選於《生活周刊》1559期,轉載請聯繫,並註明「來自生活周刊,微信號lifeweekly1925」。「尤其有些地方,有緣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再訪,竟一回回生出些許彷佛相契相依的歸屬感情,於是竟也越來越珍惜著、牽念著,期待下次能再會。」如今,即便是帶有工作性質的旅行,葉怡蘭也時刻自我提醒:「拋開執念、拉長節奏,從容自在而走。」如條件允許,她還會租住短期度假式公寓,買菜做菜,如當地人那般生活。「慢旅行,才能真正懂得、真正玩出,獨屬於自己的旅途中的真正喜樂和滋味。」
  • 周末愉快 ▏葉怡蘭:學會留白與呼吸
    葉怡蘭,生長於臺南,工作在臺北,滿世界跑,為知名旅行、美食、生活作家。她的人生座右銘「以享樂為職業」,更令諸多粉絲羨慕嫉妒。不過,旁人可能很少注意,旅行了那麼多年,葉怡蘭的心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追溯起來,「慢」應該是浸透到葉怡蘭骨子裡的。她出生於臺南,一座「小而老」的城市。從小長到大,生活節奏都是慢悠悠的。「臺南是全臺灣最早發展、也是最早富庶之地。
  • 葉怡蘭:很早就決定,以'享樂'為終身職志
    葉怡蘭:很早就決定,以『享樂』為終身職志今天是米茶的第140篇《初學》。‧著有——《好日好旅行》《食‧本味》《終於嘗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在味蕾的國度,飛行》《臺灣生活滋味》《享樂,旅行的完成式》《玩味》《Yilan's
  • ──讀葉怡蘭 《日日三餐,早午晚》
    好了扯這麼多,其實是要講葉怡蘭的新書《日日三餐,早午晚》,我覺得唯有拉長時間軸線,跳出美食界,放入更大的脈絡來看,才能讀出這書的多層滋味。(順便說一下,「美食生活玩家」並不像外人想的那樣,每天就是快樂玩耍、悠哉吃飯,其實要花錢花時間花功夫,不斷見識磨練,燒錢又燒腦。)   簡單快速,不是草率粗飽,但求療飢醫肚,你看葉怡蘭的「快餐」多考究,飲饌相搭,物料參伍,主輔配佐,滋味相互串連呼應,又有營養和季節感,食器盤皿也清簡悅目,素雅和諧,看來就可口怡人。
  • 臺灣小鎮漫生活,人生無限五月天
    這不是囈語,這是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給每一名粉絲的奇蹟。2019年6月23日,由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舉辦的臺灣小鎮漫生活系列活動之《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粉絲觀影會在靜安大融城寰映影城舉辦。臺旅會上海辦事處蘇宇宏主任、張富生秘書出席活動。百位五月天粉絲到現場為偶像和臺灣小鎮漫生活打call助力。
  • 臺灣生活之兩岸大不同
    這篇文章我分享在臺灣生活的一些小細節;雖然兩岸同文同種,但是人文環境的不同,也展現在方方面面的不同;我分享這些的不同之處,也是讓大家進一步了解臺灣
  • 慢品生活之美──培德書院2015暑假臺灣親子之旅
    透過培德書院的帶領,讓父母和孩子在藝術、文化、生活、自然中,感受一個故事又一個故事堆疊而成的美好。讓那些美好內化成孩子的生命印記,印刻在心靈的風景,永遠不會被遺忘。有精緻豐富的巷弄美食與充滿異國氣息的雜貨小鋪。
  • 回顧臺灣1970年代美妝史:是化妝開始走入臺灣女性日常生活的年代
    若要回顧臺灣化妝史,切莫錯過這經典的一頁:1970年代。這個十年內,臺灣女性大眾開始頻繁地接觸美容知識,她們不僅可以從報章雜誌獲得最新信息,市面上也有推陳出新的美容專書;四處林立的美容補習班,培育出許多的專業美妝工作者。
  • 亞洲打擊樂教父朱宗慶,面對面教你「打」造創意生活 | 人生大不同 No.227
    這一次,借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劇目《木蘭》上演之際,人生大不同聯手東方藝術中心,邀約大師開講支招,帶領大家「打」造創意生活。音樂無處不在,你的手就是超棒的打擊樂器。怎麼玩?朱老師現場教你!朱宗慶說,母親只是個樸實的臺灣鄉下婦人,卻給了他最溫暖的生命重量,也給了他往後發現打擊樂之美的「慧眼」,「有今天的一切,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朱宗慶與藝術的初體驗,就發生在母親常帶他去的廟口,那裡是人民的宗教信仰中心,是精神寄託之處,同時也是凝聚社區意識的地方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