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禪修——
《我終於失去了你》,李宗盛的這首歌適合任志強先生療愈心傷
作者:梁美夕
2016-2-29
禪修離不開藝術。
禪修心性和習慣的養成無處不在,比如對音樂本身的理解,能幫助你更好的完成禪修的練習。
聽一首歌曲,可以了解和冥想詞作者在何種心境和背景之下進行的創作,這有利於你加強對觀想的練習。
在音樂中禪修,和你只是隨便聽音樂是不一樣的,聽了一首歡快的歌曲,你覺得很快樂,但是這個快樂在音樂結束的時候,也結束了,第二天你並不會體會到昨天聽音樂時候的快樂;你聽一首悲傷的音樂,然後你很難過,很傷心,你想到了那些傷心的事,那些傷心的人,悲痛不已,但是你沒有去了解你為什麼要傷心,其實你的傷心是無用的,你今天傷了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慢慢的忘記這個傷心,然後傷口癒合之後,你又將開始迎接下一段傷心。所以如果僅僅是把音樂當做一個表面的消遣,沒有進入它的內在的話,你永遠都不能離苦得樂,因為你錯失了很多可以進行禪修訓練的好機會。
是的,如果你成為一個禪修者,你會變得非常的專注、單純、平靜、且善於觀察。你的心將會如湖水一般清澈見底,禪修修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知識通過閱讀或者學習就可以達到,可是禪修需要通過開悟才可以達到。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就是這個「悟」字。
在觀察之前,我們需要有一些準備,這種訓練應該是在你的頭腦自願工作的情況下進行的,不能在大喜大悲的狀態下去進行訓練,也不能在毫無感知的狀態下去進行訓練。你的心境應該是放空的,這個時候你沒有埋怨,更沒有嗔恨,你只是在呼吸,在觀察,在聆聽,你靜靜坐在那裡,你走到了這個音樂的環境當中去。
李宗盛寫的這首《我終於失去了你》,單純從標題來看,眾人都會覺得是寫給分手的情侶之間的音樂,實則不然。他針對的對象其實很廣泛,即可以是活著的人,也可以是死去的人,可以是愛人、可以是親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知己、或者是幫助過你的人,有恩於你的人,等等。除了所指的對象比較寬泛之外,仔細閱讀歌詞,你可以從裡面獲知四層意思:
1、從孤獨到單獨的提示
2、從浮華到質樸的提示
3、從得到看失去的提示
4、從輪迴到懂得的提示
先看第一段的文字:
當所有的人,離開我的時候,你勸我要耐心等候,並且陪我生命中最長的寒冬,如此的寬容。
孤獨和單獨是有本質區別的。當所有人離開你時,你是孤獨的,孤獨是一個傷口,孤獨意味著你惦記著別人,孤獨意味著你老想著別人、你老是渴望別人。別人在你的想像力,在你的頭腦裡,在你的睡夢中。別人不是真的,是想像的,但是別人在那裡,因為他不是真的,所以你感到孤獨,你很想需要一個人陪伴。孤獨的人最容易陷入心理疾病,因為他總是因為孤獨而恐慌,甚至恐懼,他不能很好的陪伴自己,就算身邊有一個真實的人在陪伴他,那個人也不能解決他內心深處的問題。
而單獨不一樣。耐心等候,就是一種單獨的能力。陪伴你和守候你的那個人,他只能幫助你從孤獨走向單獨,因為孤獨是寒冬,單獨才是溫暖。
當你開始感到你單獨的時候,別人已經在你的腦海中消失,他不再籠罩你的睡夢,它不再觸碰你的純粹。你自己跟你的「有」和你的「無」協調,你是一個整體。現在你的快樂,別人是拿不走的,你不用去選擇今天一定要和誰在一起才可以感到充實,你單獨也是好的,有人陪伴也是好的,你不用選擇,兩者都是好的。變成一個單獨的人,你的內在變成了空,它很純粹,很可愛,它進入到你存在的核心。它是一種心境,一種氛圍,一種內在喜樂的洋溢,一種內在喜樂的震撼。只有在單獨的狀態下,你才能度過非常非常難以度過的部分。否則一個人就會逃跑,變得貪生怕死。所以會有那麼多人從來不思考自己和觀察自己,他們思考整個世界,他們擔心整個世界,但是他們從來不思考自己。因為那個點似乎在碰觸內在的傷口。他們害怕。
如果你熱愛單獨,你就不會再感覺到孤獨;如果你能夠理解無,你的存在就會變成整個有的基礎。
在看第二段文字:
當所有的人,靠近我的時候,你要我安靜從容。似乎知道我有一顆永不安靜的心,容易蠢動。
浮華和質樸,是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必然要遇到的兩種相互依存的特質。
有和無在成長中相互依存,難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長和短在對比中相互依存;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人的生命起起落落如同拋物線,拋出去,要收回來,才能拋得更遠。
所有的對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的,你不用抗拒任何階段的特質的到來,但是心裡一定是明白的。不要讓自己的內心具有二分性!
如果你開始浮華,你拋棄了質樸,就會如一朵盛開過旺的花朵,雖然在當時綻放得很美麗,可是很快就要步入枯萎和衰亡,因為花開之後,就是花敗。你看那些草,他們很質樸,一點也不嬌貴,但是他們的生命力異常頑強,好種易活,他們比嬌豔的花朵存活得更長久。
浮華是暫時的,你可以享受那個片刻,但是不需要貪戀那個片刻。
狂喜過後要趕快平靜下來,回到質樸的狀態,安靜的狀態,從容的狀態,否則就有可能有意外發生。
比如著名房產商任志強先生的微博最近被封,引起軒然大波,他很有人氣,很多人都慢慢向他靠攏,他喜歡發表自己的言論,受諸多粉絲的追捧。他在某個階段已經站在一個高度,影響著很多人的思想,也成為了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但是他的話題牽扯敏感,他的花盛開得過於旺盛,他讓那些花全部盛開,少了一些必要的遮擋,加速了花朵的枯萎進程,但是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你無須訝異,因為再美麗的花朵,都是要遭到了自然枯敗的相同結果的。
所以當你收穫成功時,一定不能把質樸分離出去,你依然需要把他們保持為一個整體,讓他們在你的身體和頭腦裡繼續相互依存,不要主動進入那個二分性,你就會繼續長久的發展。
越到頂峰的人,越要回歸人性的本質和平靜。這一點,你依然很難依靠外力來完成,你依然需要自行完成禪修的訓練。幫助你的人,他們對你的提示,也是要輔助你不要脫離初心和本質,只是輔助作用,主要還是要考自己去進行自我訓練。
第三段文字,繼續來看:
我終於讓千百雙手在我面前揮舞,我終於擁有了千百個熱情的笑容,我終於讓人群被我深深打動,我卻忘了告訴你,你一直在我心中。我終於失去了你,在擁擠的人群中,我終於,失去了你,當我的生命第一次感到光榮。當四周掌聲如潮水一般的洶湧,我看見你眼中傷心的淚光閃動。
我們上面講,世間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包括得到與失去。你得到越多,你失去就會越多。
你失去了,付出了很多,你一直堅持做一件重複的事情,這件事情或許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你堅持下去了,你有一天突然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有一天你也會不經意的失去它,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人生就是一個時間的輪迴,你不會記憶起昨天的你此時此刻在做什麼?或者去年的此時此刻在做什麼?10年前的此時此刻在做什麼?甚至出生的那個階段此時此刻在做什麼?我無法得知,他們都已遠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去的那個你是現在的這個你的長輩,現在的這個你是未來的那個你的孩子,你不能責備他,他犯的任何錯誤你都必須無條件接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不一樣的你,這是人類的自我傳承。
你失去的時候,我們講的第一階段,他已經死了,成為了一個過去式;現在你的得到,你的成功,也僅僅限於當下。
生命如河流一般,他是流動的,他不停的再向前走,你只需要去全然的接納他當下的每一個狀態就可以了,死亡不是突然出現讓你碰到的,死亡是一直存在於你的身體裡,從你出生的時候他就存在了,他隨著你生命的成長,死亡也在不斷的長大。只是我們的行為,有時候會加速生命的成長,加速生命的成長就是加速了死亡的成長。所以不應該強行的去拔苗助長,我們要做的,就是正常的走路,正常的吃飯,正常的工作,正常的順應生命的河流,自然而然的走下去。
未來的,不要怕;過去的,不要悔。
最後我想說,任先生微博被封之事,無須介懷。
人生起落,實屬平常,淡然就好。
笑看風雲起,靜待草自青,花沒了,以後就改種草吧。
老舍先生說了,好種易活,與君共勉!
——梁美夕
丙申.正月二十二
策劃人梁美夕,中國公關行業前100位優秀女性職業經理人,「夕策劃」掌門人、自由撰稿人,作家,是巨人集團前策劃部核心成員。2012年於峨眉得道高僧心照禪師門下皈依三寶,法號水月。專注於佛學、國學和女德教育,著有《我問佛》、《微博VS微信》等書稿,預計2016年底公開出版發行並將提前預售,預售時間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關注梁美夕新浪微博動態即可知曉。
拿出手機掃一掃,關注水月雜談微信公眾號SYZT99,或長按以上二維碼加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