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娃一起欣賞古典音樂 第一波 《口哨與小狗》

2021-02-18 博波兒的親子時間

古典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

高大上的維也納音樂殿堂,


莫扎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是貝多芬,

鋼琴曲或是管弦樂,

無論哪一樣,都離我們的生活好遙遠,對不對?

古典音樂,也常被人們稱為「經典音樂」或「嚴肅音樂」,

讓大部分人感覺很難以靠近,

更不要提接受和欣賞了。

我和不少父母聊天時,提到過幼兒欣賞古典音樂這個話題,大部分父母都表示:

「我們也想讓孩子聽,可是不懂啊,怎麼聽呢?」

「兒歌還唱不好,怎麼聽得了古典音樂?」

「應該先學習鋼琴吧?或是小提琴什麼的,先學會一門樂器就能比較容易聽懂古典音樂。」

「我們也常給孩子聽,車上就有班得瑞,恩雅,路上就給他聽這個。」

可以看得出父母們是很想讓自己的孩子欣賞古典音樂的,只是有時苦於沒有方法讓孩子接受這些高雅音樂,或是根本不知道哪些音樂算是古典音樂。

其實古典音樂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在古典音樂的隊伍中也有非常適合孩子們欣賞的曲子,我們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遊戲,使孩子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閒話不多說了,乾貨來嘍~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古典音樂是一首短小精煉的作品——《口哨與小狗》。

這次音樂活動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一、初步了解音樂

我們需要先陪孩子一起欣賞這首樂曲,像這類歡快的音樂,不建議作為睡前音樂進行聆聽,可以選擇作為起床音樂,上學、放學路上的音樂,遊戲時的背景音樂等。

聽音樂後,請孩子談談他們對音樂的第一感覺,我們可以用發問的形式引導孩子進行表達,「在音樂中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啊?」「這首樂曲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呢?」「聽到音樂後你想做什麼?」「它讓你想到了什麼?」我們可以給孩子多放幾遍音樂聽,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受。

小元寶在第一次聽完這首《口哨與小狗》後,驚喜地告訴我「媽媽,這裡面有小狗!」孩子們在第一次聆聽後基本都會做出這樣的反應,因為在樂曲尾聲部分,小狗的叫聲很明顯。

第二次聆聽後,小元寶又有了新發現,她說「這像是在走路的音樂,是不是小狗在走路啊?」她直覺上把這首樂曲歸到了從前聽過的進行曲系列裡,她想起了聽音樂時「踏步走」的遊戲。

二、用故事引導孩子欣賞音樂

孩子們通過前面的聆聽,已經對這首《口哨與小狗》有了直觀的感受和了解,這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完善他們對整首樂曲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向孩子們介紹樂曲的名稱和作者。《口哨與小狗》又被譯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是由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於1905年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全曲2分37秒。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和認識這首樂曲。下面給大家分享我給小元寶講的《口哨與小狗》的故事。

我將全曲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欣賞:

第一階段:開始——1分06秒,這段講述了小男孩領著小狗出發去玩耍;



第二階段:1分06秒——2分,散步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


第三階段:2分——2分37秒,尾聲。


配上與故事情節相符的圖片,可以更生動的將音樂具象化展示在孩子面前。

大家可以根據這三個時間階段來進行故事創編的段落劃分,具體的故事情節需要父母們大開腦洞,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和興趣進行量身的創作,以達到激發他們欣賞和理解音樂的目的。

當然,不論怎樣創編故事,音樂的主要元素和背景是不能變的,「少年」和「小狗」是必須要出現的,具體他們在哪裡,做什麼,就是父母們發揮的空間啦。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這個故事完全可以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創編。這樣既能讓孩子對音樂有更深的體會,還能達到孩子左右腦整合的目的。

孩子聽到音樂的第一反應會是右腦傳遞出來的,父母引導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做出描述,並賦予音樂一個有趣的故事。整個活動過程,孩子的語言組織,情感表達等,都需要左腦邏輯思維的參與來完成,所以這個過程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遊戲,其實是在鍛鍊孩子的全腦整合。

三、音樂節奏遊戲

這首《口哨與小狗》 整首曲子的曲風輕鬆活潑,節奏歡快,非常適合做音樂節奏遊戲。

在與小元寶的節奏遊戲中,她選擇了沙錘,響板和腕鈴三種樂器,我個人非常喜歡用鈴鼓來為這首樂曲打節奏,無奈小元寶把它珍(敲)藏(漏)了。


沙錘,可以上下或左右搖響,也可以互相碰觸發音。


響板,可以一對兒使用,也可以單個使用,單手捏響或雙手拍響。


腕鈴,戴在手腕或腳腕上都可以。能做拍手和踏步節奏練習。


鈴鼓,敲擊鼓面或搖響鼓上的鈴來做節奏遊戲。

如果家裡面沒有這些小樂器也不要著急,我們可以利用身邊一切能夠發出聲響的東西來進行節奏遊戲。比如我們的身體節奏樂器:拍拍手,跺跺腳或是拍拍小肚子等;也可以廢物利用:在喝完的飲料瓶裡裝上小石子或沙子,就會變身成沙錘,廢舊紙箱就是鼓,廢舊鑰匙可以製作腕鈴等;利用生活用品也是不錯的想法:筷子對敲或敲敲小盆,小勺對敲等.總之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音樂元素,它們等待孩子們去發現。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繪本——《小狗泥爪》。這本書講述了一名叫本的男孩為一隻非常活潑可愛的小狗取名字的故事。


活動中涉及的音樂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中搜索「博波兒聲音盒子」找到。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搜索到我在籽媽微課堂關於這首古典音樂的分享活動。

相關焦點

  • 奧爾夫音樂活動《口哨與小狗》
    3、喜愛音樂遊戲,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活動準備:  1、四幅圖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節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頭飾(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貓、蝴蝶、大象等)、大樹。
  • 在家玩音樂:《口哨與小狗》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阿蓉的課堂」關注,在家你就可以收到想聽的音樂了!
  • 《口哨與小狗》|【馨聞旋律】
    音樂沒看過作曲家有類似遊戲,但喜歡音樂且博聞強記的,給個題目立刻能想到相應名曲還是可以做到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意思矣。這幾年做「新聞旋律」就是這個道理。這首《口哨與小狗》早年聽過,記得爛熟,但後來在肚裡沉睡了,直到近日看到一組狗狗在家搗亂的照片突然在腦海浮現。
  • 《口哨與小狗》,滑稽可笑的輕音樂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
  • 紅唇口哨精選系列 《喀秋莎+在水一方》, 口哨版音樂欣賞
    紅唇口哨精選系列 《喀秋莎+在水一方》, 口哨版音樂欣賞 2020-12-10 00
  • 美麗星期五|段召旭 創雅文化古典音樂第四講蕭邦《小狗圓舞曲》
    北京創雅文化有限公司古典音樂每星期五一期的古典音樂免費分享:創雅文化請來「段召旭老師」做客以音頻講解的方式,給大家提升對古典音樂名曲>的欣賞,播放時你可以享受著周五的音樂下午茶時光,或是晚間的放鬆時刻。
  • 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
    導讀:中國的音樂有著很長的文化歷史,但是中國真正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人卻不多。中國古典音樂猶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以其源遠流長和多彩多姿屹立於世界音樂藝術之林。它反映了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國古典音樂難以欣賞,不如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那麼直感。當然,熱衷於中國古典音樂者也大有人在,其關鍵在於是否懂得欣賞。那麼,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呢?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 【免費下載】讓孩子聽一聽《兒童古典音樂欣賞全集》,你會有驚奇的發現!
    孩子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課題組所採用的方法是以古典名曲作為材料,讓孩子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循序完成能力訓練。並非只是讓孩子單純的聆聽音樂,還結合音感、認譜、演唱、演奏等活動,引導孩子進入音樂內涵,全面提高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古典名曲再也不是曲高和寡難以親近,世界上最優美的古典音樂小品、奏鳴曲、交響樂及歌劇等作品,籍由音樂故事和親子遊戲、親子活動、訓練,循序漸進引領孩子們走進優雅浩瀚的音樂世界。
  • 敞開心扉走進古典音樂
    ④ 「根本聽不明白古典音樂想表達什麼!」⑤ 「為什麼古典音樂要叫古典音樂,不叫什麼其他的,它古在哪呢?」⑦ 「古典音樂不適合普通老百姓聽。」⑧ 「俗人一個,聽流行音樂還可以,古典音樂欣賞不來呀!」.了解常見曲式,會幫助欣賞古典音樂時,預知它即將以某種形式發展下去,是分裂、還是擴展、或是對比什麼其他的主題變化。
  • 動畫片裡的古典音樂丨杜卡《小巫師》極簡欣賞指南
    課程導賞杜卡《小巫師》欣賞指南導讀:20世紀是電影、電視的世紀,新媒體如何影響古典音樂的生產與傳播?在我們的《西方音樂400年》的課程中,藝術家為我們講解了好萊塢、迪士尼如何發揮古典音樂的巨大魔力,讓電影和動畫片熠熠生輝。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藝術,視覺彌補了古典音樂單純依靠聽覺的不足,全方面滿足了民眾對於藝術欣賞的娛樂化追求,這一方面普及了古典音樂,另一方面也難免造成古典音樂的衰落。
  • 聽古典音樂,講究!
    因為音樂是感性的,就像旅行,你必須自己感受,而不是只聽別人說。對於音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音樂的基本常識和發展歷史可以讓我們客觀的認識它。所以在這套音頻課中,我們用簡單易懂、陪伴聆聽的方式來介紹一些古典音樂的常識。
  • 舒曼《童年情景》,提高注意力第二十三天【每天給孩子聽段古典樂再睡】
    ↓↓↓舒曼《童年情景》《童年情景》是鋼琴套曲,由德國作曲家舒曼於1838年創作。作品沒有直接描繪兒童生活,而是從成年人回憶童年情景的角度進行創作。作者以準確的筆觸,洗鍊的手法,深入兒童心靈刻畫他們的心理活動,使得樂曲的音樂形象幽默、神態逼真並富有情趣。
  • 古典音樂表演聆聽規範的歷史演變
    欣賞現場古典音樂表演時,往往有以下約定俗成的規矩:手機調成靜音,安靜就座,保持肅靜,全神貫注地聆聽,等一首作品表演完畢才鼓掌……然而,這些看似正確的欣賞古典音樂表演的方式只是現代社會的獨有現象,在這些音樂作品誕生的那個年代,欣賞方式並非如此。古典音樂有著悠久的宗教傳統。
  • 讓世界口哨冠軍告訴你,什麼叫「口哨成精了」!
    視頻裡的曲子叫《查爾達什舞曲》,最初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後來被改編成手風琴、古典吉他、二胡等各種樂器的獨奏版或合奏版。如今終於聽到了口哨版! 看小哥吹得這麼6,我也忍不住跟著吹了起來,結果……發現自己完全不行啊!
  • 創雅文化古典音樂免費專欄段召旭第一講《獻給愛麗絲》
    今天我們請到了段召旭老師,來為我們輕鬆講古典音樂。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的偉大作曲家。
  • 吹口哨吹出音樂節奏?這幾首歌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吹
    吹口哨吹出音樂節奏?這幾首歌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吹吹口哨是很多人都會的技能,但是能把口哨吹得又好聽又有節奏感就很難了,畢竟吹口哨的時候氣息並不是很穩。不過呢,總有一些非常厲害的作曲家、歌唱家和音樂製作人,把吹口哨這項技能練得出神入化,也是非常厲害的,他們不但把吹口哨這項技能吹得有節奏而且還能讓我們不用自主的去學他們吹口哨的方式。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NO.1 Twisted Nerve這首音樂的作者是來自美國紐約的電影配樂大師Bernard Herrmann的作品。
  • 小朋友聽的世界名曲01——《小狗圓舞曲》
    為什麼倡導讓孩子從小學會欣賞音樂?現代科學證明,從小聽音樂(古典音樂)的孩子,要遠比從未接觸過音樂的孩子,在心智上更加成熟,也更加聰明。欣賞音樂,能刺激和開發孩子左腦的形象思維能力,可以彌補語言文字教育和科學教育的不足。
  • 聽古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得懂古典音樂的人,才是真精緻
    《荀子·樂論》荀子在文中對文藝和政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可以感化人心,是人的情感之自然流露,所以具有特殊的陶冶人心靈的作用,這種作用能使風俗醇正而社會安寧。《樂論》中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音樂——人心——治道」的「觀樂知政」模式。聽古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本書介紹西方古典音樂,將作品列為重點,將其按照難易程度分別歸入四大階梯,並對大多數作品加以簡單解說,以便於讀者「拾級而上」。第一階梯:此階梯的作品與西方文化傳統的相關度最低,不需要音樂知識墊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普遍能夠欣賞。
  • 豐富古典音樂內涵 探索更多表現可能
    ,更好地與世界對話,更好地傳播我們的音樂古典音樂重視聲音力度的對比,重視每個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聲與無聲之間的美妙,欣賞古典音樂是讓人享受寧靜的時刻,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真正認識自己就像中國畫和西方有的畫派,無論技法表現還是繪畫理念,都有共通之處。近些年,世界舞臺上出現不少有影響力的中國鋼琴家,在中國學習鋼琴的人很多,但我們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國自己的古典音樂體系,更好地傳播我們的音樂。這不是說把幾部中國鋼琴曲匯集起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眾多藝術家、音樂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