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
高大上的維也納音樂殿堂,
莫扎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是貝多芬,
鋼琴曲或是管弦樂,
無論哪一樣,都離我們的生活好遙遠,對不對?
古典音樂,也常被人們稱為「經典音樂」或「嚴肅音樂」,
讓大部分人感覺很難以靠近,
更不要提接受和欣賞了。
我和不少父母聊天時,提到過幼兒欣賞古典音樂這個話題,大部分父母都表示:
「我們也想讓孩子聽,可是不懂啊,怎麼聽呢?」
「兒歌還唱不好,怎麼聽得了古典音樂?」
「應該先學習鋼琴吧?或是小提琴什麼的,先學會一門樂器就能比較容易聽懂古典音樂。」
「我們也常給孩子聽,車上就有班得瑞,恩雅,路上就給他聽這個。」
可以看得出父母們是很想讓自己的孩子欣賞古典音樂的,只是有時苦於沒有方法讓孩子接受這些高雅音樂,或是根本不知道哪些音樂算是古典音樂。
其實古典音樂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在古典音樂的隊伍中也有非常適合孩子們欣賞的曲子,我們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遊戲,使孩子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閒話不多說了,乾貨來嘍~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古典音樂是一首短小精煉的作品——《口哨與小狗》。
這次音樂活動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一、初步了解音樂
我們需要先陪孩子一起欣賞這首樂曲,像這類歡快的音樂,不建議作為睡前音樂進行聆聽,可以選擇作為起床音樂,上學、放學路上的音樂,遊戲時的背景音樂等。
聽音樂後,請孩子談談他們對音樂的第一感覺,我們可以用發問的形式引導孩子進行表達,「在音樂中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啊?」「這首樂曲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呢?」「聽到音樂後你想做什麼?」「它讓你想到了什麼?」我們可以給孩子多放幾遍音樂聽,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受。
小元寶在第一次聽完這首《口哨與小狗》後,驚喜地告訴我「媽媽,這裡面有小狗!」孩子們在第一次聆聽後基本都會做出這樣的反應,因為在樂曲尾聲部分,小狗的叫聲很明顯。
第二次聆聽後,小元寶又有了新發現,她說「這像是在走路的音樂,是不是小狗在走路啊?」她直覺上把這首樂曲歸到了從前聽過的進行曲系列裡,她想起了聽音樂時「踏步走」的遊戲。
二、用故事引導孩子欣賞音樂
孩子們通過前面的聆聽,已經對這首《口哨與小狗》有了直觀的感受和了解,這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完善他們對整首樂曲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向孩子們介紹樂曲的名稱和作者。《口哨與小狗》又被譯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是由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於1905年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全曲2分37秒。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和認識這首樂曲。下面給大家分享我給小元寶講的《口哨與小狗》的故事。
我將全曲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欣賞:
第一階段:開始——1分06秒,這段講述了小男孩領著小狗出發去玩耍;
第二階段:1分06秒——2分,散步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
第三階段:2分——2分37秒,尾聲。
配上與故事情節相符的圖片,可以更生動的將音樂具象化展示在孩子面前。
大家可以根據這三個時間階段來進行故事創編的段落劃分,具體的故事情節需要父母們大開腦洞,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和興趣進行量身的創作,以達到激發他們欣賞和理解音樂的目的。
當然,不論怎樣創編故事,音樂的主要元素和背景是不能變的,「少年」和「小狗」是必須要出現的,具體他們在哪裡,做什麼,就是父母們發揮的空間啦。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這個故事完全可以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創編。這樣既能讓孩子對音樂有更深的體會,還能達到孩子左右腦整合的目的。
孩子聽到音樂的第一反應會是右腦傳遞出來的,父母引導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做出描述,並賦予音樂一個有趣的故事。整個活動過程,孩子的語言組織,情感表達等,都需要左腦邏輯思維的參與來完成,所以這個過程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遊戲,其實是在鍛鍊孩子的全腦整合。
三、音樂節奏遊戲
這首《口哨與小狗》 整首曲子的曲風輕鬆活潑,節奏歡快,非常適合做音樂節奏遊戲。
在與小元寶的節奏遊戲中,她選擇了沙錘,響板和腕鈴三種樂器,我個人非常喜歡用鈴鼓來為這首樂曲打節奏,無奈小元寶把它珍(敲)藏(漏)了。
沙錘,可以上下或左右搖響,也可以互相碰觸發音。
響板,可以一對兒使用,也可以單個使用,單手捏響或雙手拍響。
腕鈴,戴在手腕或腳腕上都可以。能做拍手和踏步節奏練習。
鈴鼓,敲擊鼓面或搖響鼓上的鈴來做節奏遊戲。
如果家裡面沒有這些小樂器也不要著急,我們可以利用身邊一切能夠發出聲響的東西來進行節奏遊戲。比如我們的身體節奏樂器:拍拍手,跺跺腳或是拍拍小肚子等;也可以廢物利用:在喝完的飲料瓶裡裝上小石子或沙子,就會變身成沙錘,廢舊紙箱就是鼓,廢舊鑰匙可以製作腕鈴等;利用生活用品也是不錯的想法:筷子對敲或敲敲小盆,小勺對敲等.總之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音樂元素,它們等待孩子們去發現。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繪本——《小狗泥爪》。這本書講述了一名叫本的男孩為一隻非常活潑可愛的小狗取名字的故事。
活動中涉及的音樂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中搜索「博波兒聲音盒子」找到。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搜索到我在籽媽微課堂關於這首古典音樂的分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