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紀念張國榮?

2020-08-26 AKA電影沙龍


前言

2003年,張國榮在給經紀人陳淑芬打完最後一通電話後,從空中飛下。

他就像那隻無腳鳥一樣,一生落地一次。從此,便在風裡長眠,一睡不醒。

從那以後,每年的4月1日,有一句話,總是會被很多人反覆提起:「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但同時也會迎來很多質疑:張國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他真的那麼厲害嗎?

是不是粉絲的吹捧,成為所謂的死後崇拜?

到底是被過度神話,還是無法複製的風華絕代?

又有多少人聽聞他的姓名,沉醉於他的歌聲,卻連在他死後,都不曾真正了解他傳奇的一生。


孤獨少愛的童年


幸運的人,被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這句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合適,張國榮也不例外。

6歲的張國榮

張國榮的原名叫張發忠,因為怕英文名讀音會被讀成「發腫」,於是入行前改名「國榮」。

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出生於香港,很小的時候就過上一種典型的中產階級生活。

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洋服商人張活海,雖然不是富貴出身,但也算是白手興家,終於成為一個很出名的裁縫。

張國榮一家合照

不過張國榮對此並不買帳,即便家境不錯,他卻不幸福。

張父娶了兩個女人,一個是張國榮的生母,另一個就是後母,後母還曾經因為爭風吃醋用尿淋張國榮。


張父還常常花天酒地,長期在半島酒店租房間與其他女人「談心」,張國榮的母親就會僱私家偵探去跟蹤他。

張國榮和母親

從小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的孩子,心理上容易形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性格變得敏感、脆弱和消極。

而家庭感情失和,親情的淡漠也讓張國榮,這個家中最小的孩子成為了最不被關注的灰暗底色。

在他的個人自傳裡曾經這樣說到:

我從未和爸媽一起生活過,長大之後和媽媽住在寶豐大廈,合不來。


最需要被關注的時候,他們沒有和我一起經歷。


14歲的張國榮

14歲,張國榮被送到英國讀書,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孤身一人,獨當一面。

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張國榮心思細膩敏感,為人謙和友善,即使後來光芒萬丈,卻總能注意到身邊人心裡的邊邊角角。

有他的地方,就有溫暖和亮光。

也許很多人會說,他很幸福啊。家裡那麼有錢,還有保姆貼身照顧,簡直不要太舒服。

確實,在那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年代,張國榮家境優渥,甚至還能從小出國讀書,簡直就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可是在當時的張國榮看來,金錢,是買不來愛的。

張國榮在《流星語》中扮演一位落魄的養父

以至於在多年以後,張國榮以超低的片酬接拍親情題材電影《流星語》,都是為了在電影中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缺失的童年。


歌影生涯的風風雨雨


1977年,21歲的張國榮參加了香港電視臺舉辦的亞洲歌唱比賽。

似乎是對音樂有著莫名的天賦,他一路高歌猛進,毫無阻攔的殺進了決賽圈,最終獲得了亞軍的名次。

但他的歌壇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歌唱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次登臺都遭受到觀眾滿場的「噓」聲。

向觀眾扔帽子也被扔回舞臺,專輯無人關注,甚至被低至1元的價格賣出。

在落魄之時,他努力練習,改掉吞音的習慣,拋掉受人詬病的尖細嗓,嘗試利用渾厚的低音區去唱歌。

1981年,張國榮找當時大名鼎鼎的鄭國江為他的電影主題曲《鼓手》填詞,當時鄭國江一首歌的填詞費是3000元,但哥哥只出得起一半價錢。

後來鄭國江為哥哥填了一首《風繼續吹》,哥哥憑此曲一炮而紅,讓人們看到了這顆冉冉升起的迷人新星。

之後張國榮亦曾表示,此曲是自己在演藝生涯中最喜愛的一首歌。

而徹底奠定了張國榮偶像地位的,則是這首專輯《Leslie》當中的歌曲《Monica》。

他也憑藉這首歌一舉奪得了1984年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

經歷了磨礪和風雨的張國榮,此時已無人可擋,之後他成為了香港歌壇的代表,一路拿獎到手軟。

在電影方面,張國榮同樣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對於演技的磨練,他更是精益求精。在拍《霸王別姬》的時候,十幾斤的鳳冠需要整天帶著。

又因為臉部活動會導致貼片脫落,,張國榮寧可餓著肚子不吃東西,也堅決不卸妝。

而在拍蝶衣戒毒砸玻璃的片段時,為了鏡頭的完美,他用力過猛,碎玻璃劃傷他的手,頓時血流如注。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日復一日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訓練的他,曾8次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男演員。

更是憑藉阿飛正傳中的旭仔斬獲影帝,成為一代巨星。


「無腳鳥」的情與義


1997年,紅磡體育館內,他當著上萬觀眾的面,勇敢公開的自己的情感生活。

他說我要將這首歌送給我生命中摯愛的朋友和親人,親人是指媽媽,朋友是指愛人——唐鶴德

在那個年代的香港社會,雖然經濟開始逐漸發達,民風世俗卻依然陳舊。而當時的同性戀者,更是會像被怪物一樣被對待。

在戀情公布之後,立刻引起了社會熱議。各路媒體大肆宣揚炒作,把張國榮的形象向著負面引導。

即便如此,張國榮卻沒有逃避,面對千夫所指,他選擇了大聲告訴所有人。

他,就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張國榮與唐鶴德

而關於同性戀,蔡康永曾說:「我只是愛上了一個人,剛好我們是同性而已。」

於是,便有人評價張國榮:「和他的才華相比,他的顏值不值一提。和他的人品相比,他的才華不值一提。」

除了感情生活之外,他還樂於提攜後輩,對剛剛出道,不被看好的古天樂,張栢芝,張衛健都有過扶持。

他重情重義,好友梅豔芳受人欺負,他第一個出來擋。

他溫暖真誠,勇敢公開陪伴他經歷一路坎坷的摯愛唐鶴德。

他知足感恩,為從小照顧自己的傭人阿姨購置房產。

他心地善良,捐款,義演,公益廣告一個都未曾缺席。

他一路走來,不論怎樣的坎坷風雨,他都不忘初心,始終銘記。

可惜,人生走到一半,就這樣戛然而止。

對於所有愛他的人來說,就像一場沒有盡頭的惡作劇,一個不斷帶給人們光和亮的人,最終卻沒能成為自己的光,何其惋惜。

回顧哥哥的一生,波瀾不驚當中夾雜著或多或少的非議與爭論,命運讓他在最難的日子裡承擔最深刻的歷練,讓他在低谷之中收穫患難之交。

都說一個人的成就,不是看獎項,而是看作品。

那翻閱哥哥的作品,他究竟是被過度神話還是真正的絕代風華,一切似乎都太顯而易見。


說在後面的話


瀏覽這個傳奇男人的前半生,他在熒幕上留給我們太多太多難以言語的經典形象。

他是《霸王別姬》裡雌雄莫辨的程蝶衣。

《東邪西毒》裡仗劍天涯的歐陽鋒。

《春光乍洩》裡張揚肆意的何寶榮。

《倩女幽魂》裡柔情溫婉的寧採臣。

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絕版,是後世無法超越的大山。

如今,風已經繼續吹過了17個春夏秋冬,香港影壇的輝煌早已不在,而張國榮三個字卻依舊閃閃發光,鐫刻在時空的書文中,永遠陪伴著我們。

人生在世,相聚不易,離卻匆匆,所有喜歡哥哥的人,我們一定都曾在某個時刻,想念過那些觸動我們心靈卻無法再擁有的人或物。

我們可以悲傷,可以沉默,可以訴說,但卻一定不能忘記。

因為,比失去更可怕的是和愛的人彼此遺忘。

有些記憶必須被固化,如此那些曾經輝煌過的生命,苦難和悲傷才不會白白付出。

若是你問我,為什麼要永遠祭奠張國榮,我只能告訴你。

他值得。

相關焦點

  • 17年,終於可以不用為了紀念張國榮,而紀念了
    17年了,一如既往的老問題又會出現,為什麼張國榮的粉絲,每年都會組織參與紀念活動?如果放在10年前,這可能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那時候的紀念方式,似乎重點並不在於紀念,而在於花樣。陳淑芬,都要發起「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
  • 2020年了,張國榮還值得被紀念麼?
    老實講,我不是榮迷,對他的印象只局限於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了,這兩天剪了關於張國榮的片子,突然想:都2020年了,真的有人是如此如此真心懷緬張國榮的麼?還是肆意跟風的「偽榮迷」,「一歲一哭榮」?但還是要相信,紀念有被紀念的值得,就像沒有人會明目張胆地去歌頌敗類一樣的道理。讓我覺得他就是和其他藝人不大一樣,眼前一亮的是一期訪談節目——《星空下的傾情》。
  • 紀念哥哥,我們為什麼沒有第二個張國榮
    這是唐鶴德寫給張國榮的輓聯,2003年4月1日晚上18點41分,張國榮或因抑鬱症失控,然後高樓墜落,終年46歲。或許是因為愚人節是西方人的節日,所以它不喜歡和我們開玩笑,相反它還帶走了很多人的理想與摯念。都說民國出大師,不管是各個領域,都有很多傑出的代表,那麼對於香港電影來講,解放後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
  • 夜闌靜問有誰共鳴——紀念張國榮
    2003年的愚人節張國榮離開了我們,轉眼16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沒有忘卻這位超級巨星,每年四月我們總是會自發地紀念他,他唱過的歌曲和塑造過的角色至今深入心。圖片來自網絡只要說到張國榮我們就會想到他的絕世容顏。但是他的唱功他的演技還有他敬業的態度更叫人折服。《鼓手》中他是生氣勃勃的陽光少年。
  • 14年丨最長久的告別 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張國榮
    4月1日,同樣是我們失去那個人的日子。你不曾真的離去,只是沒有歸期。在上一期結尾的時候,我們留下了一個互動話題:4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你第一個想到的歌手是誰?很多聽眾給出了答案:哥哥,張國榮。年少的他↓1977年的一天,張國榮對六姐說:「我要報名,要用5元錢。」六姐說:「好啊,給20元夠了吧。」六姐是張家的傭人。因為這20元錢,張國榮感激了六姐一輩子。他懷揣著20元錢,搭電車到中環,再搭天星小輪過海,再搭巴士到麗的電視臺,交了5元錢,報名參加麗的的歌唱比賽。
  • 17次緬懷張國榮!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張國榮?
    「謹以此文,紀念離開我們17年的張國榮。」27年前,程蝶衣在《霸王別姬》裡,拔劍自刎,以絕美的身姿慘痛離去,永遠地活在了自己還是虞姬的夢裡;17年前,飽受抑鬱症折磨的張國榮,從文華酒店的24層縱身躍下,結束自己絢爛的一生,留給世人的無限唏噓。4月1日,是愚人節,本該是世人笑起來的日子。
  • 為什麼是張國榮?
    為什麼連韓國也在紀念他?留下優秀作品的演員、藝人不在少數,為什麼是張國榮能讓人年復一年地懷念?為什麼愛他陳凱歌導演為《霸王別姬》選角時,曾專門到香港見過張國榮。要知道,即使是個新人,因為站在張國榮身邊也會大火。張國榮知道趙文卓拍戲會有些緊張,就主動找他對戲,還安排導演拍下趙文卓最放鬆時候的表演。
  • 17年了,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張國榮?
    這裡是撿了個瓜的瓜姐,今天我們來聊聊隕落了17年的「雙星」張國榮哥哥。2003年4月1日,本是一個平淡無奇的節日,然而就在這一天,卻因為一個人的離去,變得非同尋常。當晚6點43分,哥哥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一躍,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46歲。
  • 17年了,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張國榮?
    這裡是撿了個瓜的瓜姐,今天我們來聊聊隕落了17年的「雙星」張國榮哥哥。2003年4月1日,本是一個平淡無奇的節日,然而就在這一天,卻因為一個人的離去,變得非同尋常。當晚6點43分,哥哥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一躍,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46歲。
  • BM CLUB·4月1日·一起紀念我們的張國榮哥哥吧
    「風扣倩春道夢枕,星共儂眠描痴紅」                          無數的經典,因為他而得到升華無數的創作,因為他的參與而閃耀這些年來,風繼續吹他是獨一無二的張國榮只叫我抱著你悠悠海風輕輕吹冷卻了野火堆我看見傷心的你你說我怎捨得去哭態也絕美 如何止哭只得輕吻你發邊讓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心裡極渴望 希望留下伴著你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心裡極渴望 希望留下伴著你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要將憂鬱苦痛洗去
  • 離開多年的張國榮為什麼還是那麼紅?
    有人說,在華人娛樂圈,有兩個人去世後比生前更受歡迎,一個是張國榮,一個是Beyond樂隊的黃家駒。也有人說,張國榮、海子、顧城是內地小資情懷的三大俗。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讓今時今日的我們還在年復一年地紀念張國榮?為什麼一個人死去,能夠比活著的時候還要紅?
  • 《倩女幽魂》——紀念張國榮
    《倩女幽魂》從這部電影開始,張國榮有了「哥哥」之稱,因為王祖賢也是這麼稱呼他的,於是整個劇組也傳開來了。具有東方神秘色彩的人鬼戀,絕世的張國榮和悽豔的王祖賢,正直巔峰的徐克,空靈凝致的配樂——後世再翻拍的《倩女幽魂》怕是怕也無法超越這部87版的了。
  • 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紀念張國榮
    即使你從未認識他,看見電影裡的他,也能感覺出他的俊美孤獨,而又溫暖善良他就是——張國榮四月的第一天,是緬懷張國榮的日子就如同他曾在歌裡所唱: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春夏秋冬張國榮 - 熱·情演唱會《阿飛正傳》「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 十二城巡迴|張國榮熱情演唱會20周年紀念活動
    看到知乎上有個帖子看過哥哥張國榮的演唱會是一種什麼體驗?我翻了很多評論回答 其中有一條評論 是這樣子但是我們有十二城巡迴張國榮熱情演唱會20周年紀念活動先和我們一起感受下 剛剛結束的 9月13號的上海活動現場
  • 同性戀巨星張國榮,有什麼值得紀念的?都已經過了17年
    直到2003年,張國榮的逝世。 此後每年的4月1 日,中國的網民們都無比堅定地:把「愚人節」改為了「張國榮逝世紀念日」。這一天,張國榮的舊照、歌曲、電影、各大明星懷念張國榮的消息,總是遮天蔽日。很多不熟悉「哥哥」的80後、90後,總會在KTV聽到有人唱張國榮的歌,《風繼續吹》、《Monica》、《沉默是金》、《倩女幽魂》、《愛慕》、《當年情》.....時不時還會被一些00後問到:「為什麼,這麼多人叫他哥哥?為什麼,他死了這麼久還有這麼高的地位?」
  • 張國榮影片將重映 以紀念哥哥逝世17周年
    張國榮影片將重映 以紀念哥哥逝世17周年時間:2020-03-27 11: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國榮影片將重映 以紀念哥哥逝世17周年 香港東方影業宣布,將在今年4月將張國榮主演、于仁泰導演執導的《白髮魔女傳》和《夜半歌聲》兩部電影進行4K修復,並將這兩部電影重新搬上香港大銀幕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施光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一場原創流行歌曲大賽,為什麼將對「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尋訪和紀念作為重要議程?顯然,不單是為了解與銘記。這30年來,雖然我們不常提及這個名字,但從未忘記由他創作的優美旋律。當洗腦式的音樂佔據了年輕人的視聽生活,當原創的嘗試僅僅停滯於對經典進行炫技式的改造,我們更要「尋找」施光南。施光南以音符歌唱大好河山和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歌唱者和傾聽者描繪了一個時代的多元。
  • 為何你不懂,只要有愛就有痛紀念張國榮
    聽說還有些初中的師兄師姐受了很大打擊,也想不開。當時我不追星,也還不明白,就只是覺得這麼好的人,怎麼就去了。一晃這麼多年,我已步入社會,今日我更坐在電腦前,碼字紀念十二年前離去的這位巨星。這些年,《霸王別姬》《胭脂扣》《金枝玉葉》《家有喜事》《春光乍洩》等電影,我總是反覆的看;同時抑鬱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也越發得到人們的重視和理解。
  • 張國榮憑什麼讓我們念念不忘
    哥哥張國榮如果還在世的話,今年應該也有64歲了。距離哥哥離開已經16年了,這十六年來,每年的4月和9月是他的忌日和生日,網上各種紀念活動綿延不斷。張國榮為什麼這麼受人追捧,以至於在他去世的十七年後,還有大批的粉絲悼念他呢?其實小懂也是在哥哥去世後成為他的粉絲的。
  • 4.1風繼續吹,繼續寵愛張國榮,榮迷為什麼一直懷念張國榮?
    1956.9.12,張國榮出生於香港。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正茂,但我不知君,我知君已走。2003.4.1,張國榮於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縱身躍下。此後再無張國榮,但張國榮依舊活在每一個榮迷心中。聽說張國榮前經紀人陳淑芬主辦的最後一場大型紀念活動《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為紀念張國榮逝世十年。2013年3月31日晚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香港時代廣場張國榮生前摯愛唐鶴德及經紀人陳淑芬同時也出席舉辦了紀念展活動,現場展示了一個大型透明箱,裡面放有近200萬隻由張國榮影歌迷手摺的紙鶴,同時這個數字也被列入了金氏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