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詞歷來爭議頗大,有說好的,好的不行!如陳師道說「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逮也。」就是說整個宋代寫詞的人裡面只有秦觀黃庭堅是高手,連唐代的那些詞人也比不上他倆。也有說不好的,根本算不上詞!如清代陳廷焯說「黃九詞直是門外漢。」意思是說黃庭堅對於寫詞來說那就是外行,他根本不懂寫詞。但是他有一首詞歷代都認為寫得非常好!幾乎沒有爭議。這首詞就是《清平樂·春歸何處》。鄙人不才,也覺得非常好!
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這首詞的主題是爛大街的惜春,為什麼卻能得到歷代讀者的讚賞呢?是因為這首詞角度新穎,情節曲折,韻味雋永。
黃庭堅完全是把春天當作人來描寫了,惜春就好像懷人一樣。他希望能夠知道春天去了什麼地方?能不能把春天叫回來一起居住。簡直是痴人說夢,卻能從這痴傻中體會到作者對逝去的春天的留戀!再深一步理解,也可以理解成作者對自己逝去的青春年華的一種懷念;也可以理解成對離開的友人的一種懷念。不同讀者不同心境自有不一樣的體會。
上闋雖問「春歸何處?」實際表達的是不可能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的意思。當然了,時光流逝,逝去了就是逝去了,怎麼可能時光倒流呢?下闋卻說黃鸝知道春天的去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春天一來,黃鸝鳥也就跟著到了。這黃鸝肯定知道春天的消息啊!跟黃鸝打聽一下春天去了哪裡吧。只可惜,「百囀無人能解」,沒人能夠聽得懂鳥語,終究是沒能找到春天。好不容易有了消息的渠道,卻沒能找到春天!實在是可惜加可以!但終歸還是有一絲希望存在的。突然又說「因風飛過薔薇」,薔薇是在夏季才會盛開的,既然薔薇開了,說明夏天來了,春天最終還是去了,而且沒能找到她去了什麼地方。全文到此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留下無限遺憾。
全詞語言簡單直白,也沒有用典,卻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本文由張三說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