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採挖藥活動成功舉辦

2020-12-23 珠穆朗瑪網

4月16日,由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于都縣中醫藥研究會支部委員會、于都縣中醫藥研究會紅十字會、崇義縣編研溫暖之家愛心協會聯合發起的「全國第四屆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上山採挖藥活動」在江西贛州于都縣成功舉辦,于都縣民間中醫代表和崇義縣民間中醫代表,以及部分外地中醫代表共計50餘人參與此次中醫識藥採藥活動。江西知名老中醫黃先來、知名中醫師謝文淦組織並參加本次活動。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凝聚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人的精神價值觀,懸壺濟世便是歷代中醫人的行事處事的基本原則。在悠久的中醫發展歷程中,湧現出不少中醫聖人。從最遙遠的說起便有神農嘗百草,神農將中醫術推廣開來。在後期發展中,便有了大家所熟悉的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等大賢人出現,他們的醫德醫術都是中醫人學習的楷模。

為了紀念中醫界為中華醫術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便發起了「全國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採挖藥活動」,到今日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這是舉辦的全國性質民間中醫活動,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暫時沒有邀請全國各地的會員參與此次活動,僅以贛州于都縣中醫會員為主。大家相互交流與分享中醫藥文化。

為了讓中醫會員能夠放心的進行中醫學術研究與交流,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特為所有參與此次中醫藥活動的會員免費提供住宿以及飲食,本次活動屬於純公益免費交流活動,旨在為中醫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中醫參會代表走進于都縣梓山鎮龍口村上村組柴園山,這裡空氣清晰,百草豐茂,擁有多種原生態的草藥。懂得中醫的人都知道,其實在很多地方遍地都是寶,在平常人看起來不起眼的草,或許就是治療疾病的某種良藥,這也是比較健康的治病方式。

每到一處,所有參會成員都群策群力,開展集體交流,抑或相互切磋,把自身認知的中草藥知識做公益分享。通過實地認藥採藥,讓中醫會員對中醫藥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提高了大家對中醫的認知水準。

全國第四屆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上山採挖藥活動做到了真正的知識分享,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交流,但大家收穫非常大,不僅收穫了知識,同樣也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中醫友人,這對今後從事中醫事業而言都是極為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藥王孫思邈」臨終前,為什麼要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醫大家,為中國的中醫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神醫要麼被稱為「神醫」,要麼被稱為「醫聖」。今天我們要說的孫思邈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藥王」,與華佗、扁鵲、李時珍等名流千古的名醫齊名。
  • 醫聖醫仙醫祖又是何人?
    第三位:醫聖——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本命張機,字仲景,他和華佗還有董奉並稱為當時的「建安三神醫」,而張仲景最卓著的貢獻就是他大量收集醫方,並且以此為基礎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一書,此書的出現,不僅確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而且更是作為了中醫治療的臨床基本準則,這本書不僅對於中醫臨床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
  • 142歲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告誡弟子:此藥方要銷毀,不可流傳於世
    值得一提的是,和張仲景相隔不久的另一位中醫傳人,號稱藥王的孫思邈。在張仲景留下來的醫學著作中發現了一個頗為神秘的藥方,這個藥方讓孫思邈一生耿耿於懷,以至於去世時都囑咐徒弟,一定要銷毀此方,萬不能流落民間。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一張怎樣玄乎的藥方,能讓孫思邈產生如此大的反應。 介紹這張藥方前,我們先來看看孫思邈其人。公元541年,孫思邈出生於陝西銅川一貧苦農民家庭。
  • 李時珍參加中醫大會
    一話說一天,大咖李時珍收到了一份請柬,邀請他去參加中醫大會。李時珍應邀前往。到會場邊上,剛下車,就遇到了大群粉絲的圍堵。籤名籤的手都軟了,總算擺脫了粉絲,進入了會場。會場裡面熙熙攘攘,時不時有相識的,打個招呼。再往裡走,看見一群人圍著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李時珍定睛一看,這不是孫思邈嗎?李時珍趕緊衝進人群,擠上前去。
  • 王叔和與張仲景的不解之緣
    成為中國「四大醫聖」之一,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齊名,被古代醫家尊奉為「醫之聖」、「百世之師」、「神醫藥聖」、「方書之祖」。 一、生卒年考 王叔和是哪裡人士?《三國志》、《晉書》都沒有確切記載,他的事跡多散見於後世醫籍。所以,眾說紛紜。主要現表在生卒、籍貫和葬地之說。
  • 活血調經之要藥,善治頭痛胸悶、瘀血痺痛!李時珍稱它血中氣藥!
    藥王孫思邈一次帶徒弟在四川的山中採藥,在青松林休息時,看到一隻雌鶴帶著幾隻小鶴在山澗小河裡嬉戲。但雌鶴似乎精神不濟,沒嬉戲多一會兒,便停了下來。開始哀鳴不斷,兩腿顫抖不已,翅膀和尾巴也垂了下來。見此情景,眾人都知道這鶴患了急病。徒弟央求藥王想想辦法,孫思邈卻只是微笑不語。
  • 歷史上的武聖、文聖、酒聖、醫聖,分別是誰?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喝酒有酒聖,讀書有文聖,習武有武聖,行醫看病有醫聖。總之,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聖」,且這個「聖」大多數情況下具有唯一性,很少會在一個領域同時存在兩個「聖」。 再來看看醫聖,說起醫聖,很多人第一個就會聯想到華佗,李時珍之流。可惜,他倆都不是古人公認的醫聖,華佗只是有「神醫」的頭銜,而李時珍則是另外一個聖——「藥聖」。
  • 藥聖李時珍的過往史
    藥聖李時珍的過往史 世人大概只知道李時珍醫術高明,跋山涉水創作出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令國人為之驕傲,還被達爾文評為1956年的百科全書。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這兩味藥,可調理風寒感冒,但你知道注意事項嗎
    即便是醫聖張仲景極其寵愛的解表「老大哥」——麻黃和桂枝,都沒有脫離中藥配伍的「七情」。那麼,麻黃配伍桂枝,究竟是七情中的哪一種呢?很顯然,它們倆是「相使」的配伍原則。麻黃和桂枝的相互配伍,且將這一「藥對」運用到極致的,非醫聖張仲景莫屬。在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治療太陽傷寒證的代表方便是麻黃湯。
  •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楹聯同題:醫聖張仲景 主評 彭大慶
    楹聯同題:醫聖張仲景主評 彭大慶        主評綜述:接到方會長指示,指定我來主評此次楹聯同題:醫聖張仲景。因本人為醫生,為同題「醫聖」做點評,雖說人選適合,但本人還是懷著惶恐之心,只因水平有限,或有遺珠、或有評錯,還望各位老師海涵!
  • 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反覆發作,醫聖張仲景:不妨用用這兩味中藥
    對於醫聖張仲景來說,可能兩味藥便已足夠,那便是桔梗與甘草。在醫聖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中,便有一方名為桔梗湯,而藥物也就是桔梗與甘草。區區兩味藥物便能組成一個方子,貫徹了張仲景一如既往配伍精簡之特點。原文記載:「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 農曆四月廿八 藥王菩薩聖誕 學習藥王菩薩的施藥精神
    其時,大眾讚嘆星宿光長者為藥王,電光明為藥上,後為藥王、藥上二位菩薩。同經記載此二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藥王菩薩於未來世成佛,佛號淨眼如來;藥上菩薩成佛,佛號淨藏如來。據《法華經?藥王菩薩,在華夏民俗宗教信仰中又稱「藥皇」、「藥王」、「先醫」、「醫王」等,既是醫生、藥鋪、藥材販運商、古代醫學校等醫藥行(職)業供奉的祖師神,又是華夏民間俗信的醫藥神。民間供奉的藥王菩薩像(清早期)在中國民間,孫思邈被尊為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