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雕刻師在青田石上打樣。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記者黃安琪)在中國的石頭上雕刻出天使的臉龐,東西兩種古老的文化在此刻碰撞到了一起。
今年10月,歷經近20小時的飛行和中轉、3次核酸檢測、14天隔離,義大利雕刻師奇羅·埃斯波西託和義大利商人馬可·魯索抵達上海,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馬可的家族是義大利那不勒斯貝雕界的古老家族之一,主要經營在海螺殼上雕刻製成的手工飾品;奇羅是他們的首席雕刻師,也是家族傳承的第四代雕刻師。
「色彩斑斕,花紋奇特,硬度適中」,奇羅用這三個詞來形容他初見青田石時的印象。「在這種奇特的石頭上創作很有趣,也帶給我新的靈感。」他說。
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縣,以青色為基色主調,質地溫潤,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國篆刻藝術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印材之一。
「相比於義大利的浮雕材料,青田石有更多的可塑性。」奇羅表示,「我覺得很榮幸,領略到了中國千年文化的傳承和工匠精神,更是一種世界技藝的遺產。」
全球疫情讓旅遊業遭受重創,雕刻藝術品的銷量也受到較大影響。「到店的客人大幅減少,銷量也隨之下滑。」馬可坦言,這次排除萬難來中國就是為了尋找新機。去年首次參加進博會,他們帶來的600多件首飾被訂購一空,這讓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今年石頭工藝品的銷量也大幅下降,商戶們也正急著尋找新機。
「是危機也是轉機,疫情促使傳統工匠們抱團取暖、更快地擁抱網際網路,在產品的設計上也加快推陳出新。」青田喬·貝拉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曉月表示。
「在義大利,貝雕飾品也同樣面臨著時尚度不足、傳統工藝無人傳承的困境。這次遇見中國石頭,希望能在文化和藝術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共同探求研發新作品、擁抱新市場。」奇羅說。
在中國,奇羅第一次走進直播間直播雕刻過程,推銷產品,他還和馬可一起被聘請為首批「青田石文化宣傳大使」。
在參觀了青田職高、交流人才培養經驗後,奇羅表示,回國後會努力促進中國雕刻學校和義大利雕刻學校的交流,讓他們成為姐妹學校。
「我們在中國推廣浮雕藝術得到許多機構的支持。回國後,我們也會盡己所能在海外推廣青田石雕。」奇羅說,「希望兩國的工匠一起努力,讓傳統技藝煥發新光彩,共同叩開機遇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