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精益眼鏡結緣24年 她用工匠精神鵰刻人生

2020-12-22 大楚網

時光悄無聲息,但總會在人身上留下印記。

於黃禮妮而言,在武漢精益眼鏡總店櫥窗裡陳列的「武漢市驗光狀元、湖北省技能狀元、全國技術能手」等證書,便是她用光陰雕刻出的最美印記,亦是對她近24年精湛技藝的最大肯定。

「今年是我進精益眼鏡公司的第24個年頭,也是公司建設黃禮妮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第二年。」黃禮妮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線,好似跟我們分享著一件大喜事。1996年大學畢業的她,經人引薦開始從事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精益眼鏡店店面銷售。

這個職位僅僅是她的一塊入門磚。「銷售工作不單是把產品賣出去,還要記得顧客眼鏡佩戴的情況,眼睛對每個人而言至關重要,馬虎不得。」黃師傅回憶著過往,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讓她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一位姓陳的男顧客,因為覺得眩暈來店裡找店員諮詢,檢測完他的眼鏡參數之後,發現瞳距數字有出入。「我記得當時給他驗光的軸距是62mm,後來別人給他把鏡片中心做成了72mm。」20餘年過去了,只要是她經手的顧客視力情況,她心裡都有數。

黃禮妮積極的工作態度,虛心好學的品質很快受到領導重視,一年後便榮升為珞獅南路精益眼鏡店店長。從此在當時湖北省眼鏡行業首屈一指領軍人霍世雄老師與省勞模、前精益眼鏡技術總監餘斌老師二人的帶領下,潛心學習驗光技術。經過多年的鑽研,黃禮妮不僅繼承了一代代精益眼鏡人精湛的驗光技藝,還身體力行的踐行著精益求精的精神。

2007年,黃禮妮榮獲「武漢市第十五屆技能大賽冠軍」,獲「眼鏡驗光狀元」稱號、「武漢市技術能手」稱號;2014年榮獲「第四屆湖北省驗光與配鏡職業技能大賽冠軍」,獲「湖北省技能狀元」、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同年還榮獲「第二屆全國驗光與配鏡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季軍」,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這在當時國內整個眼鏡行業只有兩人可以做到。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人們感受精彩世界的基礎,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的增多,「小眼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針對少兒斜弱視問題,專業眼科醫院給的建議一般都是讓小孩6歲之前接受治療,但在黃師傅這兒總能遇到「例外」。

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在2017年她曾接觸過一名13歲被醫院判定為「無力」的弱視少年,小孩父母是經人介紹慕名而來。黃師傅在了解孩子情況之後,很快便給出結論——遠視眼750度加上斜視。僅用半年的時間,幫這名小少年雙眼視力從0.1調整到了0.9。近些年來太多類似情況的顧客,經過她診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甚至康復。

專業驗光師要做的不只是測出眼睛度數,還要根據眼生理測量儀、眼底檢查等詳細信息制定出個性化治療方案,給顧客以最舒適的眼鏡佩戴體驗、最健康最行之有效的診斷結果。這是每一位精益眼鏡人的從業準則,也是黃禮妮的信念。

今年48歲的黃禮妮,已經在自己鍾愛的崗位上奮鬥了24個年頭。她現在工作的地點在江漢路精益眼鏡總店,儘管如此,早年在武漢大學附近的老顧客,依然會不惜坐上一個多小時的車過來,就為讓黃師傅給自己驗個光。

在問及未來的規劃,她的心態似乎比想像中的要更年輕,「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傳統驗光工藝一定要傳承。但是隨著顧客年齡層和視力防控的變化,在設備和學習上我們還要不斷的自我革新,同時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創新。」她還透露,黃禮妮技能大師工作室便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布局之一。

「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是對工匠精神的詮釋,也是在黃禮妮身上看到的可貴品質。歷經百年,幾代精益人兢兢業業,始終秉承國父孫中山先生親賦「精益求精」之嘉勉,不遺餘力地弘揚工匠精神,傳承百年技藝!(騰訊大楚網 文字/董佳臨 ;圖片/韓紅斌)

相關焦點

  • 「荊楚工匠」黃禮妮:二十四年與眼鏡結緣的雕刻人生
    時光總會在人身上留下印記,對於黃禮妮而言,在櫥窗裡陳列的「武漢市驗光狀元、湖北省技能狀元、全國技術能手」等證書,是她用光陰雕刻出的最美印記,亦是對她近24年精湛技藝的最大肯定。「今年是我進精益眼鏡公司的第24個年頭,也是黃禮妮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的第二年。」黃禮妮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線。1996年大學畢業的她,經人引薦開始從事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精益眼鏡店店面銷售。讓她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一位姓陳的男顧客,因為覺得眩暈來店裡找店員諮詢,檢測完他的眼鏡參數之後,發現瞳距數字有出入。
  • 盆景人的工匠精神
    盆景能作為藝術品和收藏品, 不可或缺的一點是創作人的匠心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耕耘,為我們呈現精美的盆景。然而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盆景都缺乏匠心的,有的追求速成、有的模仿精品造型、有的過於「新穎」人工氣息重。「工匠精神」的主要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四方面的內容。
  • 精益眼鏡:擦亮「百年老字號」
    當前位置:首頁 >> 綜 合 2012.07.16 星期一 精益眼鏡:擦亮「百年老字號」 作者:許凱)   百年精益。從1911年成立的中國精益眼鏡股份有限公司算起,濟南精益眼鏡已走過100多個年頭。
  • 良心經驗,全乾貨|武漢配眼鏡,怎麼樣才能配到一副好眼鏡
    要是資金充裕的話,可以去日本旅行的時候購買鏡框,小日本工匠精神做出來的的鏡框那也不是蓋的(雖然不是很喜歡日本,但是這點還是要正視的,我初中配的日本某牌鏡框,到現在都還是很好很好的,相比某些只用了半年,三個月就壞的鏡框,好得太多了),我朋友上次去旅行購買的兩副鏡框折合軟妹幣1800多、2000多點,這時候估計有網友在想是否可以代購,本人不建議,因為代購的套路深,我都被坑得差點回農村,風險太大了。
  • 2020遴選策論文寫作: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之師_北京中公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已經成為評判國家興旺的重要標準,教師不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樣也是工匠精神的傳播者。但目前社會仍存在大量的學術造假、盲目評職稱、過量追求學術論文量等一系列不正之風,進而忽略了教學質量的把關,使得教育事業本末倒置。因此,我們必須以敬業、精益、創新的工匠精神,打造新時代的工匠之師,為培育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以敬業之氣鍛造工匠之師。
  • 中意雕刻工匠攜手覓新機
    義大利雕刻師在青田石上打樣。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記者黃安琪)在中國的石頭上雕刻出天使的臉龐,東西兩種古老的文化在此刻碰撞到了一起。馬可的家族是義大利那不勒斯貝雕界的古老家族之一,主要經營在海螺殼上雕刻製成的手工飾品;奇羅是他們的首席雕刻師,也是家族傳承的第四代雕刻師。 「色彩斑斕,花紋奇特,硬度適中」,奇羅用這三個詞來形容他初見青田石時的印象。「在這種奇特的石頭上創作很有趣,也帶給我新的靈感。」他說。
  • 泉州泉港工匠:技術達人——王龍波
    從普通航海者到石化裝備優秀技師,與500強企業結緣共生,子承父業再續時代傳奇;從製造到「智」造,兩代草根學者,一樣的工匠精神!王龍波是福建迅達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主要負責石化設備設施安裝改造,檢修維護。
  • 觀《大國工匠》有感
    《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分八集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自建國以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之間的故事,包括了從炸藥的研製與雕刻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焊接,從文化傳承到頂尖技術,從技術創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種技術,每一個技術中都包含了匠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動,也都是那麼的令人羨慕。
  • 德州英翔眼鏡手工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張鵬:「工匠精神」讓行業更...
    齊魯網德州11月30日訊(通訊員 郜靜)「把產品做好,必須要有工匠精神,而是否具備工匠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品牌能否走的更遠。」 英翔眼鏡手工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張鵬說。回顧過去的五年,「工匠精神」的興起似乎為他所從事的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加入,帶來的不僅是行業的愈加規範化,也讓更多像他一樣的青年從業者走上更廣闊的舞臺。 從事眼視光行業16年,張鵬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嚴格謹慎的行業,專業方面每一個數據都有嚴格的標準和意義。
  • 山東老字號|英翔眼鏡:五代技藝傳承 用心呵護視力健康
    五代傳承 手工技藝不失傳 早在1932年,「英翔」創始人張見勤在北京(舊時北平)精益眼鏡店學徒。1934年,張見勤學成藝精,在北京前門市場大柵欄創建了一家眼鏡作坊,取名「英翔眼鏡坊」,成為今天英翔視光眼鏡公司的前身。「英翔眼鏡坊」開業後,素以「驗配精準、技術精良專業能力強和能承接高難光度眼鏡驗配製作」而聞名。1954年,第二代傳人張清巖經其父親張見勤的傳授,熟練掌握了眼鏡配製工藝,返回山東德州老家,在德州黃河涯供銷社工作,負責銷售眼鏡等生活用品,多次被評為銷售標兵。
  • 2016年消費維權信息發布 明湖精益眼鏡店等19家店不合格
    作者:王晶2016年消費維權信息發布,這些事兒要注意——3月14日,濟南市質監局發布2016年消費維權信息,公布了其抽檢過程中發現的42家企業相關產品質量不合格問題。記者梳理發現,在市質監局網站上公布的各項監督抽查結果中,商品條碼、定配眼鏡、採暖器是質量重災區。而計程車加裝「跑得快」等作弊裝置的違法行為仍屢禁不止。
  • 細數這個冠軍的一路,須從工匠精神說起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所以在如此高的層面提出這種精神,原因不言而喻。新時代的中國在世界的舞臺上扮演越來越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國邁向強國,工匠精神缺乏必然不能與之相稱。不僅實體企業要倡導這種精神,各行各業要追求長足發展,跟上時代的節奏,工匠精神同樣不可或缺。
  • 從「葫蘆娃」到雕藝師:山西「工匠」李琦的創意人生
    梁月仙供圖中新網太原1月5日電 題:從「葫蘆娃」到雕藝師:山西「工匠」李琦的創意人生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一顆普普通通的葫蘆,一經李琦的手,便成了美輪美奐的燈飾、吉祥的裝飾擺件、別具匠心的鐘表託架、暗藏玄機的打火機……這些葫蘆被李琦賦予新生命的同時,也成就了李琦的工匠精神。今年42歲的李琦,從小就與葫蘆結下不解之緣。
  • 從電影《眼鏡蛇Kai(禪)》和《龍威小子》中吸取的精益教訓
    譯者註:《龍威小子》是1984年上映的電影,作者在2005年出版的《金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文中提到的《眼鏡蛇Kai,(Cobra Kai)》是以《龍威小子》為背景,2018-2019在網絡上發布的兩季影片。作者認為30年間的環境有很大的改變,在網絡上少有人談論的價值觀,不應該就被認為不重要,且應由我們來堅持與維護。這將會是未來造成個人與公司間差異的關鍵因素。這些價值觀需要更多人的認同與參與。
  • 天工巧匠宋應星——什麼是工匠精神?
    國家同時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一時間甚囂塵上。中國自古就不缺能工巧匠的,更有「求巧」的工藝取向,但什麼是「工匠精神」,你真的了解嗎?【工匠精神】太大的一個命題,篇幅限制作者難以發揮,且聽我從歷史上著名「匠人」宋應星的故事,來品「大國工匠」的風採。
  • 大國工匠!「火藥雕刻王」徐立平:每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中國航天事業中發射的每一枚飛彈,幾乎都會經過徐立平的雙手雕琢檢驗,他是人稱中國第一刀的火藥雕刻王。多年來,他用孜孜不倦的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將這份平淡而又艱巨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國人為他而自豪,祖國因他而驕傲。
  • 工匠精神打造美麗樂清 第三屆「樂清工匠」風採報導之一
    編者按:大國工匠,國之棟梁。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呼籲「工匠精神」的回歸,倡導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緻精細、執著專一的勞動精神。也正是此番精神,讓更多的勞動者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在理想追求上鍥而不捨。
  • 站在中國看世界的「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根痴」詮釋工匠精神
    在幾百年後,人們拆掉這些建築的時候會想起當年的匠人們,並讚嘆一句:這活兒幹得太漂亮了。這種對技藝的精益求精和不斷探索,對所做事情的專注,正是金剛組甚至整個日本對「工匠精神」的詮釋。據考證,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裔,說明中國人在基因裡,也是具備「工匠精神」的,可能是因為中國古代多戰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朝代更替,造成了匠人精神傳承斷代。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及精神都已富裕,匠人精神已逐淅成長壯大,有一批民間匠人,正在為理想而奮鬥。
  • 「蘇作」中的工匠精神
    他們一代又一代,用自己精湛的技藝、敬業的精神,將心血和智慧投入所從事的行業中,打造了「蘇作」品牌,創造了人間天堂。今天,工業4.0又重新展現了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的前景,為了在更高層次上回歸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們應該重視挖掘傳統「蘇作」這一文化富礦。
  • FUSION以國際品牌亞洲路線詮釋德國「工匠精神」
    質量上乘、精工細作、經久耐用已經是聞名已久的「德國製造」標籤,德國的工匠精神更是歷經數百年而熠熠生輝。德國人的專注精神、重視標準化的思想、追求精確的意識和行為方式,歸結起來其實是一種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在行為方式上表現為做事情一絲不苟、對每一件事情都堅持地做徹底。這種特質已經深入德國人的骨髓之中,也成就了「德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