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在宋朝眾多文人中,文天祥絕對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他是個大帥哥。傳說他身高一米八,體態挺撥偉岸。連當年的南宋皇帝宋理宗第一次在大殿上見到他時, 都忍不住邊念叨他的名字,邊嘖嘖稱讚:「文天祥,文天祥,嗯,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天祥遂改字為宋瑞。
他少年成名,21歲就一舉高中狀元。在集英殿面對宋理宗答對論策時,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這篇文章有一萬多字,他居然連草稿都不打,一口氣寫完。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給理宗:「文天祥的試卷以古代事情作為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陛下能得到這樣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賀!」
同宋朝其他許多文人一樣,文天祥也是個能文能武的人。
1275年,因恥於與賈似道一班誤國宦官為伍,而在前一年主動內退的文天祥,一顆心被宋太后的一篇《哀痛詔》深深刺痛。話說德祐元年(1275年)初,元朝大軍攻破湖北襄陽(讀過金庸《神鵰俠侶》的同學對這個地方一定不陌生),順江東下,直取建康,臨安危在旦夕。垂簾聽政的謝太后攜4歲的恭帝頒布了《哀痛詔》,號召天下勤王,援助臨安。
看到《哀痛詔》後的文天祥,慷慨赴國難,當即決定自費抗元。他散盡家財,組織了一支有三萬人的部隊,與元軍展開正面交鋒。此後三年,文天祥輾轉於蘇、浙、閩、粵一帶,開始艱苦卓絕的抗元鬥爭。
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不幸在廣東省梅州市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元軍俘獲。他當場吞下二粒樟腦丸自殺,不料藥力失效,未能以身殉國。
2
我們要感謝那兩粒藥力失效的樟腦丸,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文天祥在被俘後近五年中,留給我們的大量精彩詩篇。估計當時文天祥這樣想,既然沒死成,那我就一天一首詩,把詩當日記來寫,記錄自己被俘後的那些時光,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一點歷史資料。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南安軍》《金陵驛二首》《建康》《真州驛》這些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的。
被俘後的文天祥一路被押往北方,邊走,元朝的鎮國大將軍張弘範邊勸文天祥,你就從了我們吧!從了後,自會有許多你想不到的好處在等著你。他並且還給文天祥友情建議,你要是覺得一個人投降不好意思,那就邀個伴兒吧!比如說邀一下張世傑(也是抗元名將)那小子?
文天祥冷笑一聲說:「你也太損了吧,我不能保護自己的父母,難道還能教導別人也背叛父母嗎?告訴你,我文天祥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投降的!」但張弘範還是一再請求。文天祥想,如果不表示一下,這傢伙恐怕會一直這樣騷擾下去,好吧,我就將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日記《過零丁洋》,抄給他。
說來也怪,當張弘範讀到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居然大受感動,從此不再逼迫文天祥,——張弘範畢竟也是文人出身,文人的那點臭毛病都是一樣的。文字的魔力一至於斯!
3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過零丁洋》這首神奇的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詩的一、二句是回憶往事。往事那麼多,文天祥只選兩件最重要的:一是自己以明經入仕這件事,正是因為參加科舉考試從而得中狀元,才讓他淌進了政治這道渾水,以至於十幾年來把自己和國家緊緊捆綁在一起;二是「勤王」,這是關係到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幹戈寥落」,當初讀過謝太后《哀痛詔》的南宋將領絕不止文天祥一個人,但像文天祥一樣應聲而起,為國捐軀者卻寥寥無幾。「四周星」,這樣孤軍奮戰的生涯居然轉眼就四年了!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兩句繼續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來寫,不同的是,這兩句用柳絮和浮萍兩個比喻來寫國運和個人的身世。大宋江山已經像風中柳絮一樣,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而自己也像無根浮萍一樣漂泊在水上,無依無靠。這兩個比喻非常形象,畫面感極強,感染力極強,那種無比沉痛的感情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當年第一次讀這這兩句詩時,就讓我深刻感受到什麼是天才,從而感嘆,狀元畢竟還是狀元,才華絕不是那些半吊子文人可比。以至於此後,只要我看到「神來之筆」這個詞時,腦子裡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天祥這兩句詩。
惶恐灘,在現在江西萬安縣贛江中,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險的一灘,人們乘船過此灘時都非常惶恐,所以稱它「惶恐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零仃洋」即「伶丁洋」。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惶恐灘」 與「零丁洋」兩個地名自然相對,同時又被作者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是天衣無縫,可謂絕唱! 當然,這樣的千古絕對如果不是文天祥親身經歷和他出眾的才華相結合,是產生不了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國破家殘,且又被俘的文天祥將如何抉擇?詩的最後,文天祥直接表明了自己心跡:人生自古有誰能長生不死?既然這樣,那我就選擇留一片愛國丹心來映照史冊。文天祥之所以把這首詩抄給張弘範,就是因為詩中的這最後兩句是他對張弘範勸降行為的最好回答:我死志已決,你就別費神了!
4
此後的文天祥,在元朝的監獄中,渡過了將近五年的非人生活。這五年階下囚生活,是對考文天祥意志的充分考驗。這期間,來勸降的有南宋的舊帝,有元朝的新皇,更有原來的同僚,都沒有讓他動搖。不僅如此,這期間,文天祥身體還遭受了嚴刑拷打,精神上也被妻女為奴的悲慘遭遇所折磨,但他依然堅貞不屈,還寫下那首盪氣迴腸、流傳千古的《正氣歌》。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菜市口刑場。行刑官問:「文大人,您還有什麼話要說?如果回奏的話,還能免死。」文天祥道:「死就死了,還有什麼可說的?」接著他問行刑官:「麻煩您給指一下,哪邊是南方?」沒等行刑官回話,邊上當即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南宋首都方向長跪拜首,涕淚俱下,高聲喊道:「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文天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在《過零丁洋》中所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絕對不是一句當初用來沽名釣譽的漂亮話。
文天祥,乃真英雄也!
聊語文,學語文,賞美文
掃描關注「秋風語文」,讓你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