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戰:高平陵之變(1)司馬氏必然興旺的家族密碼

2021-02-12 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

今天,我們來到司馬懿專場了。

這位中國歷史上劇本綜合性堪稱第一的篡臣代表,將為我們展示一個職場青年,是如何用4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秘書篡國奠基的基本過程。

由於司馬懿這輩子最後那個翻轉的名氣太大,對手諸葛亮又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脊梁,而且哥倆曾經頂級曝光的正面PK過,這就讓這哥倆在人們腦海中的形象不僅截然相反,還喜感爆棚。

人家諸葛亮在生命最後幾年打出了飲馬河洛之志的天下震動,你司馬宣王擁舉國之眾,據十倍之地,堅壁不敢出,所以人們談起他時,大多數的印象要麼是丞相在城上彈琴時弦崩了他扭頭撒丫子就跑;要麼就是丞相死後雕像推出來他扭頭撒丫子就1跑。

我司馬宣王那一騎絕塵的風情,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進入課本之前一直是牢牢佔據「背影」這個IP的。

人們對於他,往往呈現的是兩種極端。

要麼是不屑,老小子太陰了,活活等死了多少人啊!

要麼是崇拜,老爺子太牛了,活活憋屈了這麼多年然後一桿清盤。

兩種極端下,人們對於他人生底色的認識其實殊途同歸。

隱忍!

司馬懿的人生道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非常值得玩味的人生哲學:最大程度的保全並擴大自己家族的利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壯大其族。

你無法說這個人生觀是錯的,你也不能說司馬懿這輩子完全就是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人家這輩子也是走到哪提拔到那,哪主政哪裡就全民大生產。

他和丞相從功能上來說,對於一個政權的效果是一樣的。

丞相從一出道就作為總理培養,最終用不大的舞臺跳出了世界巨星的效果。

他司馬懿則是一步一步的走完職場生涯並在救火各種問題的過程中最終挑大梁。

兩個人,都是己方政權的建設者,努力者,以及頂級救火隊員。

不要著急憤怒,這老小子怎麼能和我家丞相相提並論!

其實同時代的最終為吳國殉國的大臣張悌說過這麼一段話: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吳國的立場已經算是比較客觀了,在當時人看來,除了司馬懿最後那一哆嗦之外,這倆人其實一輩子幹的事確實是一個級別的,連人設都基本一致!

諸葛司馬兩位帝國大才的唯一區別,在信仰方面。

由於丞相早年喪父,少年顛沛流離,自己早早就頂家過日子,我們無從知道丞相早年的心路及成長經歷,我們只知道,他一出山的時候,就是完整型人格,然後一輩子踐行自己的信仰,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這輩子,卻大多讓人猜不透,比如他到底是真的不想上曹操那上班嗎?比如他什麼時候對東家動的心思就有好多種歷史解讀,哪個還都挺有模有樣的,等等。

人們對於他這輩子能肯定的就是最後這一哆嗦,老陰謀家一出手,曹家就沒有!

前面,全是謎。

不過,在這重重迷霧之中,我們還是能看出端倪的。

這個端倪,是父親的教育。

我們一旦將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拽進來一塊品讀,司馬懿終身的種種抉擇,就好懂的多了。

我們開始講述三國乃至中國歷史中最會布局賽道的家族,司馬家族了。

話說四百年前,有一個趙國的年輕將軍出身武術世家,剛上班沒多久,國被滅了。

這個年輕將軍叫做司馬卬。

這個時代比較匆忙,司馬卬沒失望太久西楚霸王就出山了,他看準大腿縱身抱上,成為了滅秦的前期元老,還帶兵平定了河內郡,成為了項羽分封天下的十八個諸侯王之一。

又沒過倆月,劉老三從漢中竄了出來,迅速平定關中雄赳赳氣昂昂的垮過函谷關,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河內郡的王,司馬卬迅速的又抱上了邦哥的腿,成為了剿滅前大哥項羽的所謂56萬聯軍的出資股東。

之後就是震驚天下的彭城之戰了,項羽的三萬騎兵把這五十多萬國際資本打的七零八落,證明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這次司馬卬還沒來得及再抱腿,就很遺憾的死在戰場上了。

司馬卬同志很遺憾沒能看到後面幾年華夏大地精彩絕倫的劇本,他的家族也沒有趕上西漢的開國封王紅利。

事實證明,也挺好的。

趕上的那幫異姓王后來連人帶族的都讓邦爺一鍋端到地府去了。

禍兮福所倚,司馬卬算是死了他一個,保全他一家的讓司馬氏在河內郡開始了積累與蟄伏。

這一蟄伏,就是三百年。

東漢中晚期,他家又出來了一個將軍,徵西將軍司馬鈞。

此時的主戰場是漢羌戰爭了,少數民族很兇猛,能過招的基本都得是人家關西本土將軍,混出來的涼州三明人家都是關西人。

(寫著寫著突然又懷念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民族之戰了,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這是我寫的最值錢的五萬字之一,新來的朋友們可以戳下圖看一下)

他司馬家可能基因裡面就跟隴西犯克,「河內人在隴西」的戲從來就唱不好,司馬懿在隴西品嘗了人生最大失手,後來司馬炎提起這片土地也是一腦門子官司,老祖宗司馬鈞先生幾乎以零勝率的戰績成為了羌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口碑將軍並最終在公元115年的作戰不力後問罪自殺。

司馬鈞在戰場上沒有繼續進步,但也算死的及時沒有禍及子孫,他的兒子司馬量官至豫章太守。

這個司馬量,是司馬懿的太爺爺。

雖然豫章郡在當時屬於老少邊窮地區,但好歹也算是一方首腦了,司馬家從此時開始往文官系統轉型,沒辦法,祖上的鮮活例子就是他司馬家儘量還是離刀兵遠一點。

到了司馬量的兒子司馬儁時,也就是司馬懿的爺爺時,司馬家迎來了小爆發,司馬儁當上了潁川太守。

這個地點我們應該不陌生,潁川人才庫是如何幫助魏武打天下的是我們看到的,這個地方在當時屬於中國的文化中心,有能量的士族超級多。

司馬氏的老家在河內郡,這個地方有點類似於戰略位置超級重要,物資儲備樣樣豐富但卻缺乏人才底蘊,士族大戶比較少,跟潁川根本沒法比。

司馬儁在這個時間段恰到好處的成為了潁川一把手,為今後自己家族的上升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沒有潁川的關係,基本上是沒啥可能在曹魏時代混出頭來的。

更重要的是,他司馬家最關鍵的家族優良基因從此有據可查了,司馬儁自公元113年一直活到了197年,歷經八朝,活了整整84歲,這要不是沒熬過坎兒弄不好就奔九十去了。

司馬儁過早的離開時肯定不會想到,他司馬家祖傳的長壽基因50年後將永遠的改變歷史的走向!

到了司馬懿他爹司馬防這輩時已經官至京兆尹了,這個級別按說和他爹比算是又進步了,都幹進中央了,不過這還不算啥,司馬防這輩子最大的功績還是對於小一輩的教育與栽培。

他生了八個兒子,每個兒子的最後一個字都是「達」,老大叫司馬伯達,老二叫司馬仲達,老三叫司馬叔達,老四叫司馬季達···

因為過去管「一二三四」稱為「伯仲叔季」,所以司馬防老爺子的意思就是:司馬大達,司馬二達,司馬三達,司馬四達,司馬五達,以此類推。

直到老八司馬敏冠禮的時候,司馬防老爺子起名其司馬幼達,表示金盆洗手,這輩子就努力到這的決心。

司馬防老先生這輩子搞的都是種子工程,不僅僅高質量產出了「八達系列」為後面政變親兄弟,禪代父子兵的前赴後繼提供了巨大的人才保障,還在中央擔任尚書右丞的職位時,舉薦了一個20歲的洛陽不良少年做洛陽公安北分局局長,這個人我們很熟悉了,人狠話更多的曹孟德小同志。

司馬防老爺子的所有歷史貢獻就到此為止了。

後面的這些年,就堪稱如何在最亂的世道保全自己和家族的金牌教科書了。

袁紹導演導完皇權崩塌大戲後票房被董卓全部搶走後跑了,朝局落入奸賊之首,接下來開始上演洛陽官場現形記。

隨著亂世就是舞臺,各路人物開始粉墨登場,有認賊作父的,有逼良為娼的,有曲意逢迎的,有奮起反抗的,有暗中憋招的,臺上那叫一個精彩。

司馬防老先生屬於最後一種,人家啥也沒幹,就擱那看著,按時打卡上下班,取消所有娛樂活動閉目養神。

後來董卓遷都長安,司馬防二話沒說乖乖跟著走,你讓我幹啥我就幹啥。

雖然一面溫潤柔軟,但另一面,司馬防開始暗地裡布局家族的第一輪亂世大選擇。

他安排長子司馬朗率家眷回老家,自己光杆司令的跟著獻帝來到長安。

再後來董卓死,李催郭汜對打,郭汜挾持百官當人質,司馬防乖乖當人質。

再後來,獻帝東歸,被一路各種阻擊,百官受了大罪,司馬防老先生平安歸來。

那是多麼艱苦的一條路啊!

各種豺狼虎豹導致死亡率極高,但你瞅瞅人家司馬防這體格!

再後來,曹操迎獻帝於許昌,身為漢臣的司馬防開始養老退二線,但與時俱進的推出了自己的大兒子司馬朗去曹操那上班。

不過他同樣能入仕的二兒子司馬懿卻被摁在家稱病療養了。

這個時候你就看出來司馬家押注的藝術了,永遠不再一個盤口上押上全部。

老爺子世受皇恩,標準大漢遺老,跟皇室同生共死過,你曹操現在把獻帝接走了,我仗著當年對你有恩開始養老,防止將來你曹操幹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把老夫扯進去。

如果將來大漢緩過來了,我可是有履歷與豐碑故事的。

老大司馬朗去此時混出來的小曹那上班的,畢竟當年我是你小子的推薦人,也該你投桃報李照顧我兒子了。

老二那你先等等,曹操這小子最後混成啥樣還不一定了,袁紹那貨虎視眈眈,你先別表態。

司馬防這輩子最大的成功,在於家庭教育,他家的那八達,看見他那叫一個規矩,老爹不讓坐絕不敢坐,老爹不提問,誰也不敢說話。(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

我參加朋友聚會時,有時看見小朋友直呼父母的名字,雖說武斷,但我的判斷這孩子將來不會有啥出息。

不要太相信什麼拿孩子當朋友,說什麼要平等對待孩子。

小孩就是得管,小樹就是得砍,天性再放飛也不耽誤他見長輩說話稱您,遞人東西拿雙手,犯錯了以後知道不找藉口並說對不起。

該立的規矩一定要立,你把他規矩出來他能受益一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人謙和,說話透著修養的孩子你是不用擔心他將來過不好人生的。

司馬防老爺子一輩子滿臉嚴肅,從不開玩笑,喝酒宴席的時候都威儀不減!業餘愛好就是看《漢書》中的名臣列傳,據說熟到能背。(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誦者數十萬言)

以史為鑑是沒錯的,西漢這兩百年中劇本極其精彩,自劉邦開始幾乎每個皇帝都是特點鮮明;自蕭何開始,大多數名臣的人生軌跡樣本也極其豐富。

以史為鑑中,司馬防看到了周勃陳平如何通過隱忍掀翻了呂氏;看到了霍光如何通過隱忍最終成為了廢帝的最牛大臣;看到了王莽如何通過隱忍成為全民道德楷模的。

司馬防以身作則的為家族子弟們樹立起了一個家族信條: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得住屈辱,要扛得住打壓。

所有笑到最後的,全是忍到最後的那一位。

所有半路現眼的,全是沒忍住的那一位。

198年,曹操拿下河內郡,正式跟在老家的司馬八達接觸上了,在官渡之戰前期,司馬家第一達出山。

在這裡專門說一下司馬大達。

司馬朗在這個超級大亂世幹了啥呢?

他被老爹部署回老家後,能夠花錢賄賂找門路逃出來頂著家門過日子。(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裡)

他能準確的判斷出來天下即將大亂並找到出路,遷全家去了有軍隊關係的黎陽。(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於此。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到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裡舊婚,為監營謁者,統兵馬,足以為主。若後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

他對鄉親們全都預警了,非常有鄉土大族的責任感,雖然後來只有同縣趙諮跟他一塊去了,但他仁至義盡。(父老戀舊,莫有從者,惟同縣趙諮,將家屬俱與朗往焉)

幾個月後,河內大屠殺上演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回禍害百姓的鍋不能甩給人家太師系的王八蛋們,河內郡被強暴是關東聯軍幹的。(後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滎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鈔掠,民人死者且半

當時駐軍河內的領導是袁紹。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後來司馬朗沒去袁紹那上班的一個重要參考。

後來曹操和呂布打上拉鋸戰後,司馬朗又帶著全家回了溫縣,在著名的全國性大饑荒的兩年,司馬朗盡了最大的努力去保全宗族,教育弟弟們,並沒有因為天下大亂看不到希望就忽略了對家族的教育。(時歲大飢,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這僅僅是個20出頭的小夥子!

司馬懿、司馬孚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大哥的庇護下,成人成才!

司馬朗眼光長遠,知道趨利避害,明白教育對於家族的意義,知道世道崩壞但家道不能凌亂,再結合司馬懿、司馬孚對於子弟的培養教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來,一個家族的門風對於家族的壯大有多麼重要!

是二十歲的司馬朗年紀輕輕就大徹大悟怎麼做人了嗎?

怎麼可能!

這其實是祖訓家風的耳濡目染和有章可循後的系統性成才。

司馬防之所以能夠放心將家族託付給這個長子,也是因為對自己家教育出品的材料心中有數!知道這孩子扔出去肯定沒問題!

去曹操那上班的前十年,司馬朗作為治郡之才一直幫助曹操治理跟袁家勢力交界的地方,由於司馬朗政策寬惠,愛民勤政,深受百姓愛戴。

208年,司馬朗被曹操徵辟為丞相主簿,進入中央參與國事,正式成為了曹操的心腹之臣,在這個任上,司馬朗提出了州郡領兵的軍制建議。(司馬朗認為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之制,而郡國無蒐狩習戰之備故也,今雖五等未可復行,可令州郡並置兵,外備四夷,內威不軌,於策為;然州郡領兵,朗本意也)

這是個非常關鍵的基石性國策!

因為這項國策,曹魏的州郡兵招募與培養被納入到了地方大員的工作考核項中。


比如裴潛作為襄樊會戰中曹操最後的預備隊趕到摩陂後,因為治軍優異被專門提出表揚。(潛出為沛國相,遷兗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嘆其軍陳齊整,特加賞賜)

這也是曹魏在三國時代這個超級亂局中,雖然經常四面八方火起,卻通常火勢就地被迅速撲滅的根本原因!


像孫權同志基本上都不用中央軍操心,時不時蹦躂那幾下豫州地區基本上就本土消化了,都用不著中央軍前來幫場。

更加重要的是,曹魏州郡領兵的制度確定後,整個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如烏桓、匈奴、西羌在被曹老闆打哭後,全都被邊境州郡有效的控制著。

來看一張無比悲哀的圖吧。

小冰期在三國時代達到了冰點,曹操先生在這個史上最崩盤的「宗教造反+軍閥混戰」的夾擊下突圍而出後,將本該應運天時大爆發的民族問題全部武力解決了!

漢末崩塌後,南匈奴一度飲馬到了黃河邊,烏桓成了東北邊境的超級大勢力,羌、氐大股份入股了西北數十軍閥並霸佔了整個關中涼州。

但是,曹老闆五百裡浪襲烏桓、親手肢解匈奴為五部、打崩關中數十部的漢羌民族聯軍,氐族更是被拆遷的滿世界流浪!

後面所謂亂華的那五胡,在這個時代連臺面都上不去!

誰來也不好使!

那個時代,在整個東亞,漢人是讓所有民族瑟瑟發抖的武運頂端!

那最後咋讓人家欺負成那樣了呢?

那最後咋時至今日的印象中,漢人都是文弱的象徵呢?

因為有太多項漢人本該永遠碾壓的制度和風骨被西晉集中引爆毀滅了!

比如這一項本來是他司馬家自己提出來的州郡領兵制度!


我煌煌炎漢本來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能民族!

異鬼本來是過不了絕境長城的!

但是架不住你司馬家自己千裡送大龍!

你手中的龍

要麼被你自己廢了

要麼在內耗中損失殆盡

要麼被你親手給人家送了過去


相關焦點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司馬代魏」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西晉釀成了「五胡亂華」,東晉偏安退縮,打擊祖逖等主張北伐的有志人士,只圖皇族與士族利益平衡,不肯趁著北方混亂收復失地,坐等拓跋部建立起強大的北魏,南北朝形成,繼續分裂中國數百年。期間無數百姓慘遭屠殺,無數人民在流離避難道路上饑寒而死,此等罪孽,根源之一,就是司馬家族的才德不足與執政不穩。 1.
  • 司馬家族的崛起:祖輩積德,後輩努力,基因良好,不崛起才怪
    老姬既然是掌握武力的世家,那家族裡出現一批武力值較高的武將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在春秋和戰國漫長的時代演進中,司馬家族裡更多讓人知道的人物基本都是一些劍客和武將,例如趙國著名劍客司馬蒯聵和他的後代司馬卬但是沒有人知道的是,其實作為地方門閥,司馬家族一直在河內郡經營著家族的事業。司馬卬作為趙將降秦後,活動範圍也長久居於河內郡,直到項羽起事,司馬卬相應項羽作戰,巨鹿之戰雙方膠著廝殺的關鍵時刻,是司馬卬攻佔了河內郡,切斷了章邯的退路,迫使章邯投降。這些史書上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 司馬家族
    在漢末三國的舞臺,司馬家族孤注一擲,全部出仕於曹魏,並成為三國最終的勝利者,由於司馬懿的名氣太大,司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為他的附庸和延續,但事實上他們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選擇。他的地盤轉眼就被漢軍佔了個精光。司馬卬是個現實主義者,立馬投降,表示堅決服從劉邦的領導,一起討伐有恩於他的西楚霸王。誰能想到到劉邦領導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竟然在彭城之戰被項羽的三萬人馬打得大敗虧輸,司馬卬很不幸的成為了唯一一位在此戰中戰死的諸侯王,沒能看到後來劉邦陣營的絕地大反擊。司馬家族就只好在河內郡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三百年的時光。
  •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司馬炎(236-290年)早在司馬師執政時,魏帝曹芳被廢離宮,司馬孚就旁若無人地放聲痛哭。魏帝曹髦被司馬昭手下殺掉時,朝廷百官都不敢去,司馬孚卻「枕帝屍於股,號哭盡哀」。司馬孚為何屢次做出有損家族顏面、不符合家族(皇族)利益的舉動?
  • 魏晉人物談 | 山濤投入司馬氏懷抱的深意何在?
    二、山濤投入司馬氏懷抱的深意何在?大約正始八年(247)山濤主動辭官歸隱,直到嘉平三年(251)司馬懿去世,長子司馬師執政掌握實權後,山濤才重新出山求官。而這幾年中,有兩件重要事件標誌當時國家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對山濤的心理產生微妙影響。
  • 司馬家族靠「陰養死士三千」成功發動政變,這些死士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了,不管是誰養死士,都是司馬家族裡面的人,意義是一樣的。 《晉書》上也說了,正是因為司馬師養了三千死士,「高平陵政變」才成功了,司馬家族才真正走上了屬於他們的時代。可以說,司馬氏一家這時候已經進入了完全倒黴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怎麼養死士呢?這些死士又怎麼死心塌地跟隨他們呢? 還有,這些死士究竟是些什麼人?為什麼在司馬氏一家掌權以後,沒有聽說過他們呢?難道是司馬氏家族過河拆橋,沒有重用他們? 我覺得,要搞懂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死士」?
  • 劉裕篡位後,為何不學司馬炎厚待曹奐,而將司馬家族斬盡殺絕?
    主要原因就是司馬炎覺得司馬氏愧對曹氏想要補償一點。其次雖說當時司馬家族佔據了龐大的勢力,但是不可否認忠於曹氏的人也不少。司馬炎善待曹奐也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劉裕之所以屠殺司馬家族。一方面是為了報復,另一方面又為了拉攏人心。最後是擔心司馬家族會東山再起。所以司馬炎和劉裕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不可能一概而論。首先我們說司馬炎善待曹奐。像我們上邊所說首先司馬炎就是存在了愧疚補償的心思。
  • 第五十七戰:高平陵之變(5)怎麼樣才叫真正控制了皇權呢?
    及晏等進用,鹹共推戴,說爽以權重不宜委之於人)後來曹爽在班子內部討論後,尊司馬懿為大司馬,要讓司馬懿在官位上高於自己顯示尊崇。(爽欲使尚書奏事先由己,乃言於天子,徙帝為大司馬)結果這個議案扔出去後,曹爽又操縱輿論導向表示這個崗位太不吉利了,之前幾位都死在任上了,於是司馬懿被再次提高了一格,成為了太傅。
  • 揭秘三國 為啥司馬家族是最終的勝利者?
    本期清君將為你講述對漢末三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家族——司馬家族。在漢末三國的舞臺上,司馬家族孤注一擲,全部出仕於曹魏,並成為了三國最終的勝利者。由於司馬懿的名氣太大,司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為他的附庸和延續,但事實上他們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選擇。
  • 曾國藩家訓:家族興旺的根本,關鍵在於這3點,別等中年才頓悟
    人這一生,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家庭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我們自然希望家庭興盛,曾國藩一生仕途步步高升,家族開枝散葉,長盛不衰,這和他留下的家訓,以及培養的家風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曾經就說過:"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 司馬氏荼毒中國歷史上千年,《大軍師司馬懿》該把這點講清楚
    李晨飾演的魏文帝曹丕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指出魏晉兩代的根本性變化在於其統治階級,出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即曹氏家族出身寒門,司馬氏家族出身世族豪門。且看片中月旦評對決的是楊修和司馬懿,楊氏家族歷代公卿,其祖籍弘農郡與司馬氏祖籍河內郡同屬東漢司隸部,但是司馬氏作為河內郡的地方性世族,與楊氏家族算是二流世族與一流世族的對決。兩位兩大家族的青年才俊——楊修和司馬懿的歷史交匯,容易讓我們更好的認識這段歷史。
  • 司馬氏是怎樣奪取天下的?
    誰都知道,結束三國之局的是司馬氏,司馬氏的基業是創於司馬懿之手的。這司馬懿,卻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司馬家族創造出新王朝前的「兩個絆腳石」?最終被他們一一挖開
    而司馬氏在禪代之路之中,是經歷了無數的阻礙之後才成功的,這些阻礙就像一塊巨大的絆腳石,一不小心就會讓人摔一個狗吃屎。第一個絆腳石——諸葛誕在經歷了以曹操為首的三代人的努力之後,司馬氏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一個家族綿延興盛兩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輩的積累蔭護,可若想靠祖產興旺數代則是不可能的,曾國藩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事實,他曾經對家人說,「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因此,「絕不留銀錢與後人」。曾國藩沒有給子孫留下任何財產,但他卻給其後世子孫留下了能夠世代不朽的真正財富,這就是以家書為體的曾氏家訓。
  • 家族會不會興旺,其實早已註定,看家中這4點就清楚了
    要知道有些時候家族興不興旺是離不開這個家族的家風的。家族會不會興旺,其實早已註定,看家中這4點就清楚了,你就能夠一目了然的知道這個家族會不會興旺.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心中有孝,他就會為這個家而努力,為這個家而打拼,無論在逆境還是順境,他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目標,當家中的兒女已經撐起了半邊天了,那這個家族能不興旺嗎?家族的興旺與兒女是否孝順有直接的關係,孝順的兒女不會當啃老族,在家裡坐吃山空。他們反而會為了整個家族的命運而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拼搏。
  • 「四大醜女」之一的阮氏女,用德行徵服丈夫,從容應對司馬氏迫害
    許允和阮氏女的結合,多多少少帶一些政治聯姻的味道,兩個家族為了擴大影響力或者共同進退的立場而進行聯姻,這在古代也是很常見的事情。阮氏女的長相很不好,史料中使用"奇醜"兩個字來形容,雖然沒有其他"醜女"比如鍾無鹽或者孟光那樣的較為具體的面貌形容,但是也能夠想像出阮氏女的模樣。在沒有感情基礎的條件下,許允與阮氏女結合,當然是不樂意的。
  • 淮南三叛:為什麼說司馬師之死是西晉崩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司馬師屯兵汝陽後,派監軍王基督前鋒諸軍據南頓等毌丘儉來打,下令諸軍皆堅壁勿與戰。司馬師之前為什麼下令諸軍堅壁不戰呢?他在等毌丘儉叛軍的自我崩潰。還是《孫子兵法》中的那句兵家密碼:在自己家門口打仗叫做「散地」,不會有啥鬥志的,光想著保護自己老婆孩子了。(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散地則無戰)玩命打仗就能活,不玩命就得死,這種地方叫做「死地」,必須要往死裡打!
  • 劉裕稱帝後,是如何對待司馬家族?根本原因是什麼?
    然而千百年來,後人一直對劉裕篡位時將司馬家族趕盡殺絕一事耿耿於懷,認為這是劉裕一生最大的汙點,其所作所為甚至比不上司馬炎!果真如此?這其中是否另有隱情呢?權勢達到如此地步,要想再進一步就是「篡位稱帝」了,於是在公元419年1月28日,劉裕指派王韶之殺害了晉安帝,然後立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公元420年7月,劉裕效仿司馬炎的舉動,擬好禪位詔書,逼迫司馬德文「退位讓賢」,司馬德文毫無異議,欣然接受,在退位詔書上「籤字畫押」,東晉就此滅亡!
  • 血戰壽春:諸葛與司馬兩大家族的最後一次決戰,敗者退出歷史舞臺
    任憑諸葛亮攻如猛虎,怎奈司馬懿守如泰山,最終讓諸葛亮北伐大業無結果而終。然而這只是諸葛與司馬兩大家族的第一次碰撞,而非最後一次。三國時代是諸葛家族發展的鼎盛時期,諸葛家的子弟遍及三國,手握兵權,佔據要津。而司馬氏則逐漸竊奪魏國大權,成為魏國的無冕之王。因此諸葛亮死後,兩大家族之間依然免不了再度交手。
  • 古時王謝前堂燕:兩晉時期王謝家族盛況空前成世族代表
    時逢五胡亂華天下大亂,司馬氏在王敦、王導兄弟二人的幫助下重新建立了東晉政權,立下了大功,從此位極人臣。在當時很多人都說「王與馬共天下」,由此可見王氏家族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後來包括以書法卓絕於天下的王羲之、王獻之等都是出身於這個家族。一時間琅琊王氏權傾朝野、名揚四海成為了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