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家族興旺的根本,關鍵在於這3點,別等中年才頓悟

2020-12-28 安徽公共

人這一生,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家庭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我們自然希望家庭興盛,曾國藩一生仕途步步高升,家族開枝散葉,長盛不衰,這和他留下的家訓,以及培養的家風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曾經就說過:"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在他看來一個家族的要想保持興旺就一定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和睦——興家之本

曾國藩的就曾說過:「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兄弟和睦,即使是小門小戶非常貧窮以後也必定會興旺,而兄弟不和睦,即使是家族世家最終也會敗落。

在曾氏家族中,曾國藩的妻子兒女都對長輩畢恭畢敬,對待晚輩也是和顏悅色以身作則,正因為這樣和睦的家風,曾氏一族才能如此興盛發達。

真正讓一個家庭興旺的並不是有多少的錢財,有的時候財富越多招惹的禍端也越多。一個家庭因利生怨,還不如平淡的日子來的更加美好。

二、勤儉——持家之道

勤儉節約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寫道過:「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不僅身居高位,他還把家族的很多子弟都培養成了棟梁之材,這與曾國藩推崇的節儉關係密切。

一個人人追求奢侈的家庭,家風必然好逸惡勞,更有甚者還會有縱情聲色的不肖子孫。這樣的家庭是非不絕、麻煩不斷,一定無法興旺。

只有勤儉節約的家庭,家族子弟不管是否成才,最起碼不會鋪張浪費、揮霍敗家。

三、孝道——立家之本

古人常說:「天無法不通,家無規而散」。

百善孝為先,一個家族最大的規矩還是孝順父母。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就永遠和善良無緣。連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對別人就更加看不順眼,只有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好好孝順父母,一個家族才會更加團結,就像是一股麻繩能夠破除一切艱難險阻。

曾國藩的家族之所以能如此興盛和他培育的家風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在政治上有著自己敏銳的嗅覺,在家族中善於培養人才,晚年時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將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記錄在了《曾國藩全書》當中,這本書非常全面地介紹了曾國藩,從學習、工作、生活、欲望、事業等方面,寫出了給後人的一生諫言,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任正非曾經說過:「曾國藩的書信是我經商的戰略指導」,希望我們在看了《曾國藩全書》之後,他也能成為引領我們成功的秘訣。

如果你是職場人或者學生,要讀一讀曾國藩;如果你是為人父母,更要看一看曾國藩,家族能否興旺,取決於我們今天的決定,你今天做決定了嗎?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晚清歷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勝利的外交活動就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完成的。
  • 吳氏家族之所以能夠興旺,道理全在「家訓」裡!
    吳氏族譜 吳氏家族是一個來源眾多的千古望族,一個家族之所以能夠越發展越強大,靠的不單單是血脈傳承,家風家訓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家訓是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 《南岑吳氏宗譜》就清楚地記載了家風家訓。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2、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 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3、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 打破「盛不過三代」定律,培養十代人才,曾國藩家族座右銘
    曾國藩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在曾國藩家族的影響下,來培養了200多名人才,其中沒有一個是「敗家子」,這與曾國藩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在曾國藩的家族座右銘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諺語如下:「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 倘若家庭出現這三個徵兆,預示著「家運興旺」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曾國藩說:「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所以,讓家庭變得更興旺,是每一個成員不可推辭的責任。無論是在家庭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建設家庭,倘若家庭出現這三個徵兆,預示著「家運興旺」。對內對外,和和睦睦曾國藩口中的和睦,不只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還有對外的一種和睦。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5點,少走彎路
    他不僅是一位擁有眾多榮譽的名人,還是一位教育有方的長輩,他對於後代的教育十分嚴格,給自己的家族留下了寶貴的家訓,正因如此,他的後代出現了很多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在他的家訓中曾國藩說,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5點,少走彎路。第1句話:「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意思是,長期獲利的事情不要做,大家都爭著去的地方不要去。
  • 88歲老人忠告:人窮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88歲老人忠告:人窮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不同的人,獲取幸福感的來源也不同,每個人握緊自己覺得重要的,並守住那個「入口」,不讓幸福流失就夠了。之所以會成功,因為我對成功抱以強烈的願望和堅定的信心以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一個人連早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未來?曾國藩就是「早起」的踐行者,幾十年日一日,他也是早起的受益者,但是他早起的好習慣,是從哪裡學來呢?
  •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時間倒流,黃海波事件還會不會發生
    曾國藩在家訓中曾經教育後輩說:"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處不同,則處處皆滯矣。"(《曾國藩全集•家書》)又說:"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曾國藩全集•家書》)《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一書的作者酈波解釋說:"這兩句話是說,做事要講究技巧,臨事要講究智慧,不要輕易的放棄、拒絕,也不要簡單的由著性子來,做事情要有連貫性、整體性,一個地方不通,則處處不通。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明清名門家訓精選
    在橫縱交叉的社會與歷史中,為什麼有的家族綿延數十代,興旺千百年,而有的家族卻在短暫的輝煌中悄然謝幕?這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始出處。 道德傳家久。《周易》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句,能成為古今家訓中的高頻句子,似乎也說明了這點。 在每個具體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場景中,家訓是治家的智慧;在家族和家庭保持延續的長河裡,家訓又是傳承的智慧。
  • 倪可老師應邀作《讀曾國藩一生、品曾氏家道智慧》視頻講座
    中國歷史上百代傳續的家族無不具備精益求精的家訓傳承良好的家風,弘揚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家道智慧,中國漫長歷史長河中有多個顯赫家族因為獨特的精神基因而百代傳承,研究這些家族的基因—家道家風家訓—有助於打造新時代的幸福家庭。曾國藩作為三不朽千古完人三聖之一,曾氏家族迄今從未出過一個「敗家子」,子孫綿延更有近三百人受過高等教育成為社會棟梁,曾氏家族的家道家風智慧尤其值得研究。
  • 曾國藩談處世:男人慾成大器,不在能力和金錢,關鍵要悟懂這2點
    小編帶大家來分析一下:一、敬勝怠,義勝欲「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一懶字以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在曾國藩看來,「懶為萬惡之首,惡念毀所有」,一個人只有做到勤勉曹德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4點半起床,他說這是他媽媽從小培養他的。他媽媽說,你早起三天就相當於多了一天。曹德旺還說,他很喜歡睡覺,比誰都喜歡,但他睡不起。由此可見,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著堅韌的意志力,每一天都在超越自我的路上前行。
  • 老祖宗告誡我們:有3個行為,會敗壞一個家庭的氣運,需要警惕了
    而要說起治家有方,還要屬晚清的名臣曾國藩,他曾經寫了一本《曾國藩家書》,裡面提到的皆是治家的經典語錄,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家訓,這也是為什麼曾氏家族能夠長久不衰的原因所在。正所謂「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一個家庭由興盛到衰敗,往往都離不開這3個行為,擁有這3個行為,也會葬送一個家庭的氣運,早知道早受益,需要大家警醒。
  • 家族會不會興旺,其實早已註定,看家中這4點就清楚了
    要知道有些時候家族興不興旺是離不開這個家族的家風的。家族會不會興旺,其實早已註定,看家中這4點就清楚了,你就能夠一目了然的知道這個家族會不會興旺.只有孝順的兒女才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才不會整日遊手好閒,在家裡當一個啃老族。家裡的兒女如果孝順,那麼他們就會為了父母未來能夠過上更優越的生活,而在外面努力的打拼。他們就會努力地讓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有用之人。
  •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能讓孟子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孟母不惜大費周章搬了3次家,從而成就了儒家另外一位泰鬥級的人物。 兒女是否能成才,遇到一個善於教育的好父母是關鍵。倘若遇到一個糟心的父母,即便天賦異稟,也終會泯然眾人矣,傷仲永的悲劇便是典型的孩子天賦被父母糟蹋的案例。而關於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集千年古人之大成者,還得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
  • 白巖松:也曾陷入絕境,無意中曾國藩一句話點醒了我
    焦慮5年,三次自殺,這是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1992年的時候,白巖松天天寢食難安,睡不著,隨後察覺自己後腦殼有塊斑禿,問家人,家人才對他說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僅僅是不敢對他說,擔心他多想,而那時候家人已經可以感受到他內心中的焦慮。
  • 曾國藩的忠告:人品差的人,大都有這3點特徵,建議趁早遠離!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就是指,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不要總想著佔別人便宜,有時候吃點小虧也是一種福氣。雖說吃點虧沒什麼,但最怕的還是遇到人品不好的小人,跟這種人打交道,我們不僅會吃大虧,可能還會一直黴運連連。
  • 隸書新作曾國藩十六字家訓四條屏(每日一品第965期)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家勤則興,人勤則健」,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家訓中的十六個字。其中前八個字「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是曾國藩熟讀老子《道德經》之後在扉頁上寫的「感悟」,這句充滿哲理的話後被其收到了自家家訓中。
  • 曾國藩家人丁不旺,他定的一樁娃娃親,讓家族大旺百年,繁衍至今
    在曾國藩37歲時發生了一件令他高興的事,他的次子曾紀鴻在幾個女兒之後出生了。古人重視生兒子,雖然曾國藩早就有一個長子,但一個兒子不能滿足古人對子嗣繁茂的渴求,所以次子出生後,大家都鬆了口氣,曾府終於有後了。曾紀鴻誕生後,曾國藩非常高興,事無巨細都記錄下來,連「所僱乳母最為健壯」也寫在家書上,這足以證明對次子的重視。
  •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曾國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體現在這9個字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身上有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年輕時是一名「憤青」,中年時期突然崛起,位極人臣,成為朝中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