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電影時期的巔峰:《聖女貞德受難記》

2021-01-09 導演幫V

談及默片,《水澆園丁》中那種質樸的逗趣和卓別林電影中極富喜劇衝突的視覺效果常常令我們驚嘆於默片常駐的藝術魅力。1927年,美國華納公司已經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

然而,當彼岸的美國正在醞釀好萊塢全盛時期到來/宣告默片時代即將結束之際,先鋒電影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席捲著歐洲大陸(當然,美歐大陸這種藝術表達上的分化一直延續至今)。

一種國際化的創作潮流應運而生,橫跨了歐洲各國國界——將德國表現主義(場面調度)、法國印象主義(攝影機運動)、蘇聯蒙太奇(鏡頭組接)雜糅在一部影片中。這當然是「藝術電影運動的式微」、「美國在一戰中奪取了絕對市場份額」語境下的有意創舉,同時,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自覺。

這種技巧的拼貼在一部由丹麥導演卡爾·德萊葉導演的作品《聖女貞德受難記》中體現出最為獨特的美學風格,達到了無聲電影時期的巔峰。

《聖女貞德受難記》

影片的美工師是憑《卡裡加利博士的小屋》(德國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名揚天下的赫曼·沃姆,攝影師是法國人魯道夫·馬戴。

《卡裡加利博士的小屋》

貞德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影片的劇本直接採用了歷史文件中有關法官在審訊貞德時的真實對話記錄(為了強化戲劇效果,做了一定的刪減和壓縮)。且影片中的貞德也絕非始終氣勢凜然,她也流露過膽怯和自我懷疑,也因面臨刑罰而嚇到昏厥,也曾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在審判書上簽字。

《聖女貞德受難記》 貞德

德萊葉堅持著他現實主義的做派,拒絕面部化妝,拒絕假髮、拒絕華麗飾服。

貞德在片中真實被剃掉的頭髮

貞德的扮演者瑪利亞·法奧康涅蒂貢獻了生涯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精彩熒幕演出,她面對痛苦時展示的無邊煎熬自成體系——這是她在片場忍受跪地的劇痛,一遍又一遍詮釋出的悲從中來的克制神情。

《聖女貞德受難記》 貞德

這樣的貞德,是真實立體的,在那倔強抬起的臉龐上散發出聖人般純潔而堅毅的人物弧光(面部迎光的多義性解讀空間)。

德萊葉甚至在赫曼·沃姆的幫助下搭建了當時歐洲最大最奢侈的微縮城堡布景(現哥本哈根的丹麥電影博物館還有這座場景的模型),儘管影片中少量的呈現讓人懷疑是否有這個必要。

影片同時注重單一鏡頭的場面調度,在縱深的鏡頭中將符號並置,以適應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視覺表現。

巴贊把此片比作「仿佛是由頭像組成的奇妙壁畫」,「是面部的紀錄片」。全片都以特寫和細微的臉部變化來呈現,在灰白的底色中傳達一種人性異化的虛無感。

影片最精彩同時也是最大篇幅的段落是貞德與主教的唇槍舌戰,表現了目不識丁的民族女英雄在面臨文字獄時發自內心的虔誠與釋然。

「你確定會獲救嗎」

「是的」

「那你的意思是你在贖罪?」

「如果我是,請求上帝繼續寬恕我。如果我不是,求上帝把它賜給我。」

貞德的臉總是朝上望著主教和法官(沉默的受訓姿態),而這些劊子手們總是臉朝下面對著他(運動中的咄咄逼人),動/靜、俯/仰之間的視覺美學,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意志衝突」(霍華德·勞遜語)。

《聖女貞德受難記》 主教們

攝影機正面對著貞德,清晰可見地傾聽著她身體的凋敝、靈魂的重生。這難道不是鏡中的「自我」?一場審判,是對原就聖潔的心靈的再次洗滌,是德萊葉恰如其分利用「庫裡肖夫效應」而實現的情感共震。

這樣正對攝像機、有意無意忽略正反打帶來情節上順連的表演與絮語,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大量出現;

《秋刀魚之味》 小津安二郎

特寫臉部的手法在2018年臺灣紀錄片《你的臉》中被當做主要技法,不能不說是一種對電影序曲的暢揚。

《你的臉》

在刑訊室的那個段落,各種刑具的鏡頭和貞德絕望的臉部特寫接連快速出現,同時筆從她手中掉落,增加我們對她整個狀態中多形體元素的了解(克拉考爾語);

刑場的那個段落,將貞德在火刑臺上的鏡頭與哺乳的母親、荷槍的士兵、擁擠而悲憤的僧俗群眾等鏡頭交叉剪輯。這兩個段落,都配合以節奏對位的肅穆交響樂,剪輯成一首銀幕上悲壯的視覺交響樂。

這種「雜耍蒙太奇」在影片中起到了巨大的心理補償作用,精準地刺激了觀眾的感官和心理。1925年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中「敖德薩階梯」的經典段落,就是如此作為思想和情感的隱喻而獲得巨大成功的。

《戰艦波將金號》

影片看似手法單一,但在風格統一的宗教色彩中蘊含著許多頗具意味的細節設計。那個質問貞德「上帝頭上有光環嗎」的主教地中海到剛剛好頭上剩下一圈;

當有人為貞德辯解的時候 她的臉不再接受審視般地仰起,而是平視;

特寫鏡頭中她的表情經歷了「茫然--恐懼--絕望--釋然」的階段...

影片中,主教們曾就貞德的男裝而向她發難,事實上這不僅貼合真實歷史,同時也是一個超前亙古的議題:女人男裝/女人強大如男人是否觸及了當權者的敏感神經?男權下的女性是否無力反抗?這些偽善的家長形象又何嘗不是任何時代都該警惕的對象?信仰是否不值一提?

當聲音以勢不可擋地姿態進入電影,先前的電影技法都要重新來過。如果說《聖女貞德受難記》有何遺憾,那大抵就是公認的——時不時出現的字幕卡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影片的節奏和氣氛。

但這項「硬傷」並非導演有意為之,而是在眾多反對者抗議應用聲音這項新技術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它最終為默片時代的結束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同時以它的犧牲精神為聲音的到來正名。

-END-

相關焦點

  • 為聖女貞德放一把火 澳大利亞戲劇《聖女貞德》在烏鎮戲劇節
    在各種版本的貞德電影中,兩位澳大利亞女導演最欣賞1927年的黑白默片《聖女貞德受難記》,她們的戲劇版也沿用了這部影片的視覺風格,著重表現「審判的壓抑」。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聖女貞德》真的在舞臺上放了一把火,以此表現貞德遭受火刑的場景。演出所在的國樂劇院是一棟木製老宅,為防不測,每晚這部戲演出時,烏鎮消防部門都會調集兩輛消防車,在劇院外待命。所幸,它們始終沒能派上用場。「最早跟劇團開會的時候我們就說:放火是最重要的事。」澳大利亞女導演艾瑪▪瓦倫蒂和凱特▪戴維斯聯合執導了這部戲,她倆笑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 《聖女貞德蒙難記》,為何被譽為「影史最佳表演」?
    這部名叫《聖女貞德蒙難記》(1928)的傳記電影,竟然大部分由特寫鏡頭構成。《黨同伐異》讓他感受到了特寫鏡頭的巨大魅力,也深感這種手法能夠讓電影鮮明地有別於舞臺劇,因此經常會在自己的電影中插入大特寫鏡頭。而到了籌備《聖女貞德蒙難記》期間,他認為自己越是熟悉貞德,就越是不斷試圖找出她一切行動背後的動機,最終,他選擇了表現貞德和審判者們的「靈魂」,試圖通過特寫鏡頭表現出「中世紀悲劇中的人,在他們的古裝後面,是與你我同樣的人」。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聖女貞德蒙難記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8.7德萊葉像是受到神啟一樣在他之前不曾有人表現這樣的貞德
  • 【電影】她的臨終禱告——電影《聖女貞德》
    不管是人物傳記,或是較早期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德萊葉導),多是把聖女貞德聖化
  • 《聖女貞德》:她的臨終祈禱
    不管是人物傳記,或是較早期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德萊葉導),多是把聖女貞德聖化。聖女貞德與諸殉道者類似的經歷,被毆打、被羞辱、被嘲笑,依然面不改色,慷慨赴義上刑場。 然而盧貝松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讓我們看見一個蒙主所重用的基督徒,內在其實存在各種或善或惡深不可測的意識,帶來的是更深刻的信仰反省。 聖女貞德的歷史背景,大約是在中世紀結束,英國和法國為爭奪統治權、爭奪土地長達百多年的戰爭(1337-1453)。兩國互戰,可憐的必是百姓。聖女貞德是法國農家女,年幼的她親眼目睹姊姊死在敵軍劍下、屍體仍被姦污的不堪一幕。
  • 聖女貞德的傳奇一生
    上一期我們聊了聊亞瑟王的前世今生,那麼今天就來談一談常與其相提並論的法國傳奇人物-聖女貞德吧。貞德動漫形象與亞瑟王不同,聖女貞德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是真正的教會聖女。貞德,又名讓娜·達爾克,也有「奧爾良少女」這個美味的別稱。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的領地。
  • 《聖女貞德》
    1948版《聖女貞德》由維克多·弗萊明導演,英格麗·褒曼主演。中文名:聖女貞德;外文名:Joan of Arc;發行公司:雷電華影片公司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s第21屆 (1949)獲獎·奧斯卡獎-最佳攝影(彩色) Joseph A.
  • 【普通話電影】看一天懺悔3次的聖女貞德
    由於英文的電影很多人看不懂,今天找了一部【普通話電影】看一天懺悔3次的聖女貞德的故事,而且還是做好事也去神父那裡告解,她說拿鞋子給窮人穿
  • 關於聖女貞德的傳說與真相
    關於聖女貞德的出現,西方歷史學家曾給出過這樣的解釋:「戰場上一年接一年的可恥失敗,使法國政府名聲敗壞,軍隊和人民的士氣低落。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並準備戰爭時,他一定是試過了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只有一個已經到存亡關頭又無計可施的政府,才會在絕望下讓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指揮國家的軍隊。」但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 「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
    點擊羅浮宮博物館 關注我們 01 引言 「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的推送中,我們將為您介紹法蘭西的民族英雄—聖女貞德(Jeanne
  • 法國電影《聖女貞德》原版高清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99-10-27片長: 158分鐘又名: 聖女貞德的故事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 / Joan of Arc /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劇情簡介 :
  • 聖女貞德的死亡之謎!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但她最終被俘,被判處火刑。
  • 最接近史實的聖女:呂克·貝松版12寸「聖女貞德」
    ^^^戳上方藍字「就是玩具」,關注最有範兒的玩具號^^^— 本期關鍵詞 —聖女貞德/呂克·貝松/12寸人偶法國導演呂克
  • 【每日影院】《聖女貞德》 -護國天使
    《聖女貞德》薦言文:三葉草   昨天5月30日是聖女貞德的紀念日。關於這位被聖女小德蘭譽為「救國的天使」——大方的女子的故事,實在是震撼世界編年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 《碧藍航線》聖女貞德圖鑑 自由鳶尾輕巡聖女貞德技能屬性一覽
    碧藍航線聖女貞德技能是什麼?碧藍航線將在5月21日更新後推出小夥伴們期待已久的自由鳶尾輕巡洋艦聖女貞德。那麼聖女貞德有著什麼樣的屬性和技能,她的獲取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碧藍航線將在5月21日更新後推出小夥伴們期待已久的自由鳶尾輕巡洋艦聖女貞德。那麼聖女貞德有著什麼樣的屬性和技能,她的獲取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聖女貞德紅安全嗎?聖女貞德紅有沒有副作用
    聖女貞德紅安全嗎?聖女貞德紅有沒有副作用 時間: 2018-09-14 16:3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匿名網友提問  我一直單純的認為,他就是我最後的歸宿。
  • 聖女貞德因何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貞德17歲時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19歲時被誣陷為異端和女巫處以火刑,500年後又被梵蒂岡封聖。貞德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邱吉爾都對她有至高的評價。直到今天,仍然有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音樂、文學作品問世。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
  • 奧爾良少女/聖女貞德/自由女神/勝利女神
    法國人後來為她平反昭雪;四百多年後的1920年,梵蒂岡封她為「聖女」。此後,讓娜•達克被尊稱為「聖女貞德」。在法國,聖女貞德的形象深入人心。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法國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定為紀念貞德的全國假日,並以她的名字為法國的一艘航母命名。作為聖女,她被認為是士兵、女子軍團、俘虜和殉道者的守護神,同時也被認為是法國的守護神和自由女神。
  • 聖女貞德 愛我,就跟隨我!一起創造500年的傳奇!
    腓力的孫子路易九世統治時期(1226~1270年),城市自治運動的高潮已經過去,他執政期間只頒發一個新的城市特許證(發給埃格莫特港)。路易沿著他祖父所走過的道路,繼續致力於加強王權的工作。他的孫子腓力四世(1285~1314年)統治時期,王權進一步加強。他通過政治聯姻,兼併了那瓦爾王國和香檳伯國。
  • 聖女貞德紅靠譜嗎?使用聖女貞德紅有沒有緊緻作用
    聖女貞德紅靠譜嗎?使用聖女貞德紅有沒有緊緻作用 時間: 2018-06-26 10:08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新婚之夜,許多姐妹都想把一個完整的自己交給心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