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敬勝胡同:居民憑證出入,日常生活沒受影響

2020-12-27 北晚新視覺網

「請您戴好口罩,出示出入證,我給您測體溫。」今天(25日)上午9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磚塔胡同東口,門崗值班人員正在柵欄門前為居民查證、測溫。由於昨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敬勝胡同位於磚塔胡同內,目前,磚塔胡同東西出入口均採取了出入防控措施,居民們也都自覺配合。

「昨天白天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敲門,通知我們做核酸檢測,我們已經做完了正等待結果。」敬勝胡同居民段女士說,從昨天開始,居民們都自覺找出了之前金融街街道下發的出入證,配合社區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反應很迅速,目前我們憑證出入,日常買菜、上班沒受影響。」

記者注意到,敬勝胡同及磚塔胡同內,快遞員正在為每戶居民正常送貨。郵政快遞員小陳表示,目前他們進出胡同也需要出示出入證,他將出入證拴在了車把上,以備使用,除此之外該地區快遞送貨工作未受影響。

由於胡同內以平房院落為主,公共廁所的消殺也成了居民關心的重點。記者在現場看到,胡同內幾處公廁均有保潔人員正拿著掃把、消毒噴壺在打掃,保潔值班室內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地區公廁每日都會進行12次清潔消殺工作,每次工作均記錄在冊,同時也提醒居民進入公廁時戴好口罩,不要在公廁內吸菸。

記者注意到,敬勝胡同周邊商戶經營未受影響,但不少商戶門前放出了提示掃描健康寶、戴好口罩的循環廣播,一街之隔的羊肉胡同內,地質禮堂預計今日上演的話劇演出也正常進行,華天二友居肉餅西四南店等一些商戶則採取了限流措施,貼出告示提示「因疫情防控原因,本店最大接待人數20人」。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工作的西什庫大街順天府生活館,其捲簾門緊閉,門上粘貼了一張黃色告示,提示店內「線路故障,暫停營業。」

「昨天白天我來這裡就已經停業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門。」居民王女士說。「平時我們買菜都來這裡,這裡的一層賣日用品,二層是蔬菜大賣場,雖然這裡暫時關閉了,但是周邊還有美廉美、生活超市等地方可以買菜,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原標題:探訪金融街防疫一線:憑證出入,公廁每天消殺12次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實習記者 張雪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西城區敬勝胡同:居民憑證出入 公廁日消12次
    12月25日上午9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磚塔胡同東口的柵欄門前,門崗值班人員正在為居民查證、測溫。由於12月24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敬勝胡同位於磚塔胡同內,目前磚塔胡同東西出入口均採取了防控措施,居民們也都自覺配合。「昨天白天,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通知我們做核酸檢測,現在正等結果。」
  • 電吉他、架子鼓整宿的嗨……東城胡同居民:甭睡了
    胡同帶給人的往往是安靜、愜意、人情味兒……但是,現在,越來越多商業的東西在侵蝕著北京的老胡同,不僅攪擾了胡同的「有滋有味」,更攪的胡同裡的住家不得安寧。臨近什剎海和鼓樓,位於老城區最中心的寶鈔胡同,原本應該安靜祥和的老城老胡同生活,正被一間「酒吧」打破,周邊的居民「多年」不堪其擾,卻無可奈何!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順義區:有信心保證新國展集散點周邊居民生活出行不受影響
    北京市將首都機場疫情高發國家入境北京的旅客轉運集散地設在新國展後,周邊有居民擔心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上,順義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禹學垠表示,有信心保證新國展周邊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不受影響。
  • 百姓身邊的微空間改造,讓居民做主!老胡同裡擠出「歡樂空間」
    今年,北京建築大學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組織「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為該小區量身打造「黨群共建歡樂之家」改造項目。項目已施工兩個月,未來這裡將添置老年餐廳、自習室、黨群活動室、兒童樂園、慢行步道等,為胡同居民們打造一方定製版「歡樂空間」。
  • 「海味兒」飄香北京胡同
    「就叫『北京one』。」  「您好,我是朝陽門街道的,加個微信吧!」  「復盤第一年藝術周的時候,我們覺得還是沒有打破空間,還是在劇場裡、在白盒子裡,這不夠生動,少了份鮮活感。我們想真實地融入城市生活與城市人群裡面去看,去觀察和感受人。」牛瑞雪說。
  • 老玩具帶領胡同居民開啟「穿越」之旅
    太平燕、兔兒爺、鳴蟬……11月13日,朝陽門街道「京城南北 智作東西」老北京玩具復原及創新項目成果展上,傳統的老北京玩具被重新賦予活力,帶領老胡同的居民「穿越」回小時候,重溫老北京玩具裡的傳統文化。展覽以「懷舊」為主題,集中展出老北京玩具復原及創新項目的成果和居民收藏,並以創意集市的形式對各類新老玩具進行展示。現場展示有兔兒爺、風車、泥人、毛猴等傳統節令玩具;鐵皮青蛙、打架竹人、陀螺等極具時代感的童年玩具;更有太平燕、小雞啄米、鳴蟬等充滿老北京風情的特有玩具;還有榫卯生肖、萌寵爬坡、乘風破浪八音盒等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結合的玩具……60餘種、百餘件老玩具,讓前來參觀的胡同居民目不暇接。
  • 北京東城區:老胡同華麗轉身展現新時代風貌
    今起,本報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欄目,連續刊發各地記者發回的報導,以此展示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呈現我們黨帶領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古都風韻,韻在胡同。享譽世界的北京胡同,承載著歷史的煙雲,構成了古都精美的城市肌理。
  • 《北京念想兒》——回首五十年代老北京胡同裡的日常生活
    《老北京念想兒》,就是一個老北京人對於建國初期、五十年代的老北京的一種懷念,對於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老北京胡同裡生活的追憶。作者李傢,生於一個藝術家庭,父親喜歡繪畫,自己從小受到薰陶。因此,書裡也繪製了大量的簡單插圖,此書還有個副標題——《手繪胡同裡的故事》。作者住的胡同叫「水大院」,周圍還有兵馬司胡同、高柏胡同等等。
  • 北京:核心區40餘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曾經,本是居住區的胡同因車輛隨意穿行、亂停而擁擠喧囂,如今,一條條不停車胡同、一片片交通安寧的無車街區亮相,漸漸繪成宜居之都的生動畫卷。 宜居之都題中之義 來北京,許多人定要去胡同走一走,賞四合院青磚灰瓦、朱門映柳,看胡同居民提籠架鳥、悠然漫步,老北京的味兒便呼之欲出了。
  • 從「夜市街」成功轉身 達智橋胡同的京味兒回來了
    校場三條北口與達智橋胡同相通,這裡有一處下水道的雨箅子,常年被一個賣魚攤佔據。「出門就是一股腥臭味兒。」胡同展寬了兩三米北京晚報記者再次探訪改造後的達智橋胡同,如今的寬度幾乎能夠容納兩輛汽車錯身。臨街的門面房幾乎已被搬空,只剩下胡同西口的一家藥店,以及胡同中部的幾家副食店。門臉則被翻修一新,地面鋪上了平整的石磚。
  • 著名的北京胡同,還能拍好嗎?
    春節期間到大柵欄溜達一趟,想拍一些反映胡同人生活的片子,但又不知從何處下手,現把片子冒昧的給您呈現,懇請得到你的幫助。.. 徐曉剛講評反映胡同人生活,這個思路沒問題。這部徐勇創作於1989年夏至1990年春的《胡同101像》,是當時出版、美術、攝影及文化界熱議的作品。迄今不少藝術家,清楚記得當年受之啟發關注北京胡同。這部攝影集在國內外共出版過八次,產生了廣泛影響。另一組是馮建國老師2008年出版的《最後的胡同》,細膩精緻的大畫幅作品,耐人尋味。還有一組是劉英毅老師的,淡泊、溫情的京城胡同百姓生活。
  • 探訪北京天價住宅區:南鑼鼓巷的土豪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北京是明清兩朝的首都,幾百年的文化沉澱賦予了這座古老都城豐富的底蘊,同時也讓孕育了獨有的胡同文化。胡同其實來源於市坊,由唐代傳承而來。從清末老北京的航拍圖來看,北京的胡同很類似於唐代長安,所以很多胡同都是四四方方的,極具規範。
  • 探訪寬窄巷子網紅原住居民:開門即見天下客
    一邊是網紅打卡點的喧囂熱鬧,一邊是日常的生活,這種生活狀態究竟如何?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好奇。  寬窄巷子這家私家宅院到底住的是誰?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私宅有一對老夫妻居住至今,其自稱「成都土著」,上世紀80年代買的房,未來沒有作商用的打算;且據相關人士透露,寬窄巷子裡的原住居民「肯定不止一戶」。
  • 充滿傳奇色彩的北京八大胡同
    一提到北京胡同,很多人都對北京的八大胡同特有興趣,因為這裡除了有很多傳奇的青樓女子,也有不少名人,這次就來說說這八大胡同。
  • 北京順義疫情中風險區域:工作人員日夜堅守 居民生活物資充足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錢成)連日來,北京市順義區出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截至目前,順義區中風險地區增加到6個。目前,中風險區域的居民生活情況如何?工作人員付出了哪些努力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 胡同,北京人再也不想回去了?
    用照片記錄下西總布胡同變化的主人公,就是新開路胡同居民許曉平。這組對比照是他分別攝於2018年2月16日和2019年2月16日。2020年的夏天又到了,過去一年多了,有時拿出來照片看看不免又想胡同了。擺攤兒又能開始了,內心的小雀躍多是來自北京胡同的煙火氣了吧。
  • 通州中倉街道蓮花寺社區馬家胡同「胡同主事」的一天
    馬家胡同位於有百年歷史的南大街,這裡屬於通州區的老城區,小巷狹窄、出租戶多、停車密集、往來人流量大,管理起來不容易。2017年「主事」制度在這裡落地生根,一群善於處理問題、受居民認可的退休大爺、大媽,被居民推選為「胡同主事」,在他們的努力下,老胡同煥發了新活力。
  • 記錄京城胡同裡10個真實故事,一同感受!
    今年也是特別,我以往拍攝胡同沒有這麼多人與我聊天,而今年格外的多,好像人們更加和善,更願意與人交流了。有些由於當時錄製視頻,沒能留下一張清晰的照片,只是從視頻中抓取的影像;有些由於保護隱私,沒有正面影像,大多數人我們可能不知道姓名,但每個人的聊天都是那麼真實與真誠,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家長裡短,還有百姓心中的大道理,讓我感受了一些沒有的東西。
  • 復興醫院疫情對周邊居民無影響
    復興醫院木樨地院區南樓已封閉管理 疫情沒有擴散  復興醫院疫情對周邊居民無影響  昨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截至2月7日6時,復興醫院共出現確診病例15例,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72人,均已落實隔離觀察措施。目前已對復興醫院木樨地院區南樓封閉管理,疫情沒有擴散。
  • 那條胡同那些時光
    史家社區常年面向居民徵集老照片,但是苦於社區日常工作繁重、人手有限,無法將居民提交照片時講述的照片背後的故事記錄下來。因此,史家胡同博物館協助社區,以原來的老照片徵集活動為基礎,建立「老照片工作坊」,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帶著志願者,幫助居民掃描老照片,同時請居民講述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並以視頻、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與社區共同留存一份屬於史家胡同居民的口述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