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畫家筆下的科幻機甲 說一說本人對「動力外骨骼」的看法

2020-12-27 hawk26講武堂

這是一位名叫Juan Pablo Roldan的哥倫比亞畫家,繪製的一組科幻題材畫作。

在這些畫作中,展現了他想像中的未來人類武器裝備。當時的人類已經來到外星球,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和生存空間。

他似乎對機甲類的重型裝備非常有興趣,這些裝備了重型武器的機器人確實很具有視覺衝擊力。

兩足步行作戰裝備,已經成為科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作戰裝備,似乎很多人對這種設定非常著迷,還進行過專題研究。

當然,更多人表示,兩足步行機甲通常重量較輕,如果戰鬥全重再大,最好用四足構型。

這種兩足步行機甲可以看作是大型機器人更切近現實的設定,但製造這種裝備所需的技術是目前無法實現的。

自然,有人會提出以人體為基礎,製造所謂的「外骨骼」,來配備更重的武器裝備和防護裝甲。

這樣的構想確實很有想像力,但實際實施過程中並不理想。

且不考慮過多細小的液壓管線造成沉重的後勤壓力,單純一個動力源就是大問題。

在美國研製的「機器狗」項目中,已經可以看出,電池續航能力根本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而配備內燃機後,需要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然後再通過液壓系統轉化為驅動機械前進的動能。

不僅效率太低,而且產生的噪音足以告訴對方自身的位置,很不利於作戰。

因此,外骨骼只不過是科幻作品中看起來很美,實現又很有難度的構想。這也是「外骨骼」呼聲大,卻始終無法實現的原因。所以請大家在後臺不要留言說什麼「等外骨骼實現了,人手一挺12.7mm機槍不是夢」,對不起,有能源驅動的外骨骼在近10年裡,還真是一個夢。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動力裝甲真的存在嗎?
    遊戲中的外骨骼動力機甲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黑科技」的鏡頭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科技的進步,讓許多科幻作家筆下的未來世界逐漸成為現實,在《流浪地球》這部開年科幻片裡,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運用到電影中,其中有一些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仍然處於概念階段,或製造出的成品和電影中出現的差距非常之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電影中那套出鏡率極高的外骨骼動力裝甲
  • 從「外骨骼」到「人造人」|到底什麼算機甲?
    史上最早的「動力外骨骼」概念,誕生於Robert Anson Heinlein的科幻小說《星艦戰將》[1]。而後這一概念也常常出現於各類科幻作品當中,形似機器人的外觀,同時又是可供人類穿戴並增強其活動能力的「服裝」,這種遊走於機器人與傳統鎧甲之間的新穎的機械錶現,吸引了眾多機甲迷的目光。
  • 從影視作品看動力外骨骼
    隨著商業大片《明日邊緣》《極樂世界》等科幻動作片的上映使「動力外骨骼」這一概念再次從科幻藝術中走出,並為我們上演了一幕幕充滿暴力美學的近未來戰爭。《明日邊緣》劇照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動力外骨骼以每秒數千次的速度調整全身每一個關節,讓使用者幾乎察覺不到它的存在。        動力外骨骼也不同於《阿凡達》中頻頻出鏡的AMP外骨骼機甲。理想狀態下,動力外骨骼足夠輕便,不僅能夠用於軍事,還可以幫助殘疾人起身行走。因此,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可穿戴設備領域最特別,也是最有望軍民兩用化的品類。
  • 解放軍用科幻外骨骼,印度仍毛驢託運!網友:何時民用化?
    不管是《明日邊緣》,還是《鋼鐵俠》等科幻大作中,都可以看出一件事:人類對借用機器強化自身這件事的熱心從未停止!在自然界中,80%以上的節肢動物都有一個堅硬的、套在身體外面的外骨骼。外骨骼和其他骨骼系統的作用類似。像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那些長在身體裡面的骨骼(內骨骼)一樣,外骨骼也可以支持身體,維持無脊椎動物身體的形狀。
  • 黑科技打造鋼鐵身軀 一 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 【萬花筒】軍用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武器一直是戰爭片的無名配角,但在科幻戰爭片中,充滿設計感的未來武器往往超越故事和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明日邊緣》一片中,人類的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伴隨著湯姆克魯斯完成了從菜鳥到戰神的驚天大升級,令很多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觀影結束後,這裡按時間年代順序收集整理了軍用動力外骨骼的相關介紹資料。
  • 我軍西部一線部隊配備科幻無動力外骨骼,可讓女醫護兵化身大力士
    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動力外骨骼因其能大幅提高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成為全球先進國家軍隊的研發熱點,雖然動力外骨骼在多年研究後在微型電動機、傳感器和智能助力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但奈何受到電池性能限制,續航力始終無法滿足野戰需求,只能在電源能得到保證的受限環境中使用。
  • 從「外骨骼」到「人造人」——到底什麼是機甲?(中)
    也有人說「超級系」對駕駛員的要求一般,而「真實系」則依賴駕駛員的操控能力。這種傾向的誕生,其實是那一時代背景文化的某種映射。憑藉「彎曲勺子」、「催眠術」等自稱具有超能力者,曾在當時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圍繞心靈、預言、超自然現象等超常領域的熱潮。理所當然,那一時代的機器人動漫也或多或少受到了這種風潮的影響,對超能力的突出刻畫顯而易見。
  • 真實動力機甲亮相:酷似《全金屬狂潮》
    然而韓泰的這個機甲還只是個原型,下半身還不能亂動。離它最終的形態還差十萬八千裡呢。這種笨重的機甲如果技術不完善開起來是很沒意思的,只能動動胳膊扭一扭當個擺設。比起下面這個「個人版」的差遠了。這是島國的一家研究外骨骼動力機甲的公司skeletonics研發的一款「人工機甲」,雖然目前也是在原型迭代階段,但起碼人可以踩上去進行完整的控制了。貓哥觀後感:這特麼簡直就是個高達&EVA附體有木有?
  • 解放軍外骨骼機甲亮相,搬80公斤重物無壓力,女護士穿上變大力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外骨骼機甲」這個東西,一些影迷朋友們在科幻電影中應該聽說過,這款裝備一直是科學家們的嚮往。近日,在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部的任務現場,工作人員穿上單兵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這也是我國外骨骼機甲首次亮相在大眾的視野中。
  • 科幻片中的單兵機甲,男人的情懷
    一、《鋼鐵俠》 鋼鐵俠不用多說了吧,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的扛把子,在獨立電影三部曲和復仇者聯盟中都大放異彩。,堪稱真男人機甲,機甲對駕駛員居然沒有任何保護,將整個駕駛室裸露在外,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但是缺乏強有力的保護,真心佩服APU機甲的駕駛員,真漢子!
  • 鋼鐵俠戰衣、外骨骼機甲、飛行滑板,用科技的視角看有沒有可能?
    科幻片裡經常出現的鋼鐵俠戰衣,外骨骼機甲之類的裝備,其實就是增強人體力量的一種黑科技。這種黑科技在今天並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實際上科學家們目前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海同工業EXO智能助力外骨骼機器系列機器人外骨骼一般包括了機械結構、傳感、動力傳動、能源和控制等部分。雖然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不多,但其實各國已經有不少相對成熟的產品。比方說,海同工業EXO智能助力外骨骼機器系列。
  • 科幻電影般的場景,邊防士兵身穿機甲裝備,使用靈活減輕負擔
    隨著單兵外骨骼的出現,未來鋼鐵俠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西藏邊防士兵穿單兵外骨骼送貨 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近日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邊防戰士們背著幾十公斤的物資,行走在高原的山路上。重點是他們有了一件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可以輕鬆幫助戰士們背起一個成年人重量的物資。
  • 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機甲裝備現身高原邊境,使用靈活負重大
    隨著單兵外骨骼的出現,未來鋼鐵俠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西藏邊防士兵穿單兵外骨骼送貨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近日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邊防戰士們背著幾十公斤的物資,行走在高原的山路上。重點是他們有了一件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可以輕鬆幫助戰士們背起一個成年人重量的物資。
  • 從「外骨骼」到「人造人」——到底什麼是機甲?(下)
    ,不過這也是見仁見智,也有看法認為這樣的刻畫才足夠真實,血肉鮮明同樣由富野由悠季指導的《聖戰士丹拜因》跟大多數機器人動畫不同,並不是設定在一個科幻世界中,而是把舞臺換到了一個更加奇幻化的世界——拜斯頓威爾
  •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哪些科幻元素,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
    球形方向盤第七:外骨骼機甲,很多科幻電影是使用的科幻元素。對科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外骨骼並不是流浪地球的原創,在科幻電影中,帶輔助動力的外骨骼很早就出現。在1986年的《異形2》中,人類不僅用上了電磁脈衝武器,更有外骨骼配合,這使得戰士們可以輕鬆操控沉重的機槍,暴揍異形。
  • 骷髏精靈正版授權 3D科幻機甲手遊《機甲風暴》上線
    (點擊上方↑↑「360手遊社區」,訂閱微信號)由play800獨家發行,中國第一3D科幻機甲手遊
  • 這部動畫電影直接影響了《環太平洋》,巨型機甲從這裡起源
    《環太平洋》好萊塢科幻巨製《環太平洋》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影片中猶如高山一般的龐大機甲令人印象深刻。吉爾莫德爾託羅坦言,是《魔神Z》等一系列日漫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今天來看《魔神Z》,果不其然,片中機甲的設定果然超前,這部日漫最早是1970年代誕生,為後來的科幻作品提供了無數的靈感。今時今日推出的最新版動畫電影,讓人在此感受到了巨型機甲魔神Z的無限魅力。
  • 班傑明科幻新作《永別了戰場》0
    機槍手中本說,他塊頭很大,把裝在後背的無動力外骨骼上的重機槍拉到胸前很寶貝的擦拭。「我猜戰場上引爆了EMP炸彈。無人機什麼的都失聯了。要不是萬不得已,海軍是不會把我們這些真人派出來的。局勢不樂觀啊!」領航員小田面色凝重看著雷達,頭也不回地說。有人突然發出噗嗤的笑聲,18歲的新兵北野戴著耳機背靠艙壁緊盯手機在打遊戲。動不動發出笑聲,還小聲跟其他玩家語音著。
  • 盤點十部經典機甲科幻片 喚醒你心中的機甲夢
    為此,基地研發了一種AMP外骨骼系統(Amplified Mobility Platform),即擴增移動平臺。這種機甲系統可以受人類操控,可將人類的動作放大數倍,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並且,這套機甲系統可搭載衝鋒鎗子彈及飛彈等攻擊性裝備。2. 環太平洋—機甲戰隊 《環太平洋》系列的機甲戰隊靈感來源自上世紀末的《高達》、《新世紀福音戰士》等多部日本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