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軍對一線部隊單兵後勤保障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近年來陸續裝備部隊,如新一代「星空」作訓服、新型防寒服、防彈頭盔、單兵攜行具、無人補給直升機、自熱野戰食品等,有力提高了部隊戰鬥力。
近日央視報導,駐守在西藏阿里邊境一線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的部隊官兵,已在日常任務中開始穿戴國產先進單兵外骨骼,極大降低了官兵們在高原山區巡邏和運輸物資時的體力消耗。
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動力外骨骼因其能大幅提高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成為全球先進國家軍隊的研發熱點,雖然動力外骨骼在多年研究後在微型電動機、傳感器和智能助力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但奈何受到電池性能限制,續航力始終無法滿足野戰需求,只能在電源能得到保證的受限環境中使用。
雖然動力外骨骼遭遇電池瓶頸,但外骨骼的基本設計在無動力情況下仍能起到輔助人體負重和減輕運動傷害的作用,於是近年來羽量級無動力外骨骼(也被稱為被動式外骨骼)開始大行其道,甚至被應用於軍事領域。
其中最著名的也許就是俄軍掃雷工兵在敘利亞實戰中進行測試的K-2單兵外骨骼,僅重2千克卻能讓穿戴者負重50千克而不感覺吃力,該外骨骼裝置通過腿部支架和背部負重系統,能將負重繞過人體直接傳導到地面。
我軍此次裝備的單兵外骨骼也是類似原理,該外骨骼裝置最早出現在今年8月我國陸軍的衛勤集訓中,讓穿戴外骨骼的女醫護兵紛紛化身大力士,背著傷員毫不費力地奔跑。
國產外骨骼在設計上比俄軍K-2更加先進,腿部支撐系統可大範圍調節以適應不同體型的官兵,背部具有專門設計的負重平臺,將負重重量通過兩根活動支架高效傳遞到腿部支撐系統,最後在通過腳踏傳導到地面,等於幫助人體承擔了大部分負重。央視透露該外骨骼最大負重至少能達到一個成年人的體重,也就是大約80千克,這大幅超越了K-2。
雖沒有助力功能,但高原山區部隊官兵在稀薄的空氣中,穿戴這種外骨骼背負物資翻越山區時仍能大幅降低膝關節壓力,減少運動傷害並降低疲勞感,這正是無動力外骨骼最適合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