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用科幻外骨骼,印度仍毛驢託運!網友:何時民用化?

2021-01-07 shans心理

不管是《明日邊緣》,還是《鋼鐵俠》等科幻大作中,都可以看出一件事:人類對借用機器強化自身這件事的熱心從未停止!

在自然界中,80%以上的節肢動物都有一個堅硬的、套在身體外面的外骨骼。外骨骼和其他骨骼系統的作用類似。像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那些長在身體裡面的骨骼(內骨骼)一樣,外骨骼也可以支持身體,維持無脊椎動物身體的形狀。

外骨骼也有其他作用,它們可以像盔甲一祥給動物提供保護,使之不受捕食者的危害。另外,由於外骨骼完整地包被著動物的組織,還可以防止動物不會過分乾燥。外骨骼還可以作為肌肉的附著點,由於槓桿作用和機械方面的原理,它們比起內骨骼來更加有優越性。

一隻小小的蝦可以用它的螯把一條魚切成兩半,或者能夠舉起相當於它體重50倍的東西,它們之所以如此「力大無窮」,就是因為外骨骼這方面的優點。

雖然外骨骼有很多好處,但它也有一些缺點。外骨骼很重,所以隨著時光流逝,披著外骨骼的動物中,成功地生存下來的那些動物的體形一直保持很小。另外,有外骨骼的動物必須脫去舊殼長出新殼,或者叫蛻皮,好使身體長大。在剛剛換下舊殼時,動物沒有了外骨骼的保護,很容易受到天敵的傷害。

但人類卻從中得到了靈感:外骨骼能否用來增強人體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給人提供保護,增加額外能力和增強人體機能的機械外骨骼應運而生。

機械外骨骼有什麼作用?

機械外骨骼有兩個炫酷的名字,「動力外骨骼」和「外骨骼機甲」,它們的作用很簡單:通過穿戴精密的裝置來協助人體完成相應動作。

1830年,英國著名插畫師Robert Seymour繪製了一幅名叫Walking By Steam的插畫,它集合那個年代人類對外骨骼機甲的所有幻想;在1960-1980年,這是人類已經有能力製造樣機實踐和摸索了。這個時期美國開發了多種外骨骼樣機,例如,美國GE公司1965-1971年研發的外骨骼Hardiman。

1980-1990年是因機電和控制核心技術瓶頸導致低谷的沉寂期,此期間主要進行技術攻關,未有典型機械外骨骼產品問世。1990-2000 年是隨著機器人技術發展而復甦的積累期,許多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始介入人動力外骨骼研究,培養了大量人才,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有第一款進入市場銷售的LOKOMAT減重步行訓練用機械外骨骼。

Lockheed Martin的動力外骨骼

2000年至今,迎來了大躍進式投入的高潮期,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進入市場。韓國、以色列、加拿大、義大利、新加坡、比利時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加入機械外骨骼的研究隊伍。在此期間,眾多機械外骨骼產品紛紛問世。

經過長期的探索,機械外骨骼機甲擴展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比如單兵軍事作戰裝備、輔助醫療設備、助力機構等。總結來說,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軍事、工業和醫療。

軍事應用就像科幻電影中展現的一樣,外骨骼機甲的設想一經提出,就被用來提高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上。

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期間,35%的傷員都是因為負重損傷造成的。而機械外骨骼機甲卻能大幅提高士兵的承重能力,避免傷害的發生。

比如最近我國將單兵外骨骼部署在中印邊境,這群「超級炊事班」源源不斷地向前線運送物資。當時使用的是無源單兵外骨骼,大幅減低了官兵們的承重負擔,而印度卻還用毛驢來託運物資。

工業應用

工業運用主要面向生產製造、搬運輸送、航天空間站、深水作業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外骨骼就可以在保證靈活性的前提下,將操作者身上背負的、舉起的重量轉移、分散到地面,這不僅省力,而且還避免了肌肉拉傷等傷害。

醫療應用

據統計,我國有約8000萬殘疾人,每年增加的老年人也是百萬級別的,他們的康護護理都急需機械外骨骼的應用。機械外骨骼也能幫助癱瘓或者殘疾的人獨立行走,這對於他們的意義非凡。

機械外骨骼目前存在什麼發展問題?何時才能民用化?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外骨骼」這個概念。時至今日,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械外骨骼的研究,雖然不少國家都研製出多種類型的外骨骼裝備,但距離批量投入市場還有較大的距離。

目前,各個國家的外骨骼機器人都還不能實現民用化,重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成本昂貴續航能力不足外骨骼笨重、舒適性差控制精度差.....

那麼,外骨骼機器人要想快速、批量進入市場,需要從哪幾個方面實現突破呢?

高性價比材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低價和高質。首先要滿足材料成本大眾化,易於接受,同時也要保證高強度高性質且輕質的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外骨骼能夠在各種姿勢、各種運動過程中不過載,能夠保障人體安全。

高性價比的微型電池一般情況下,康復機器人都是使用電池來驅動。以現在的科技,要想製造出高儲能微型電池,價格一定居高不下。但低價的低儲能電池往往外形過大,能量密度低,一次充電只能行走幾個小時。除此之外,大電池的安全性低,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高性價比的微型直驅電動機這種電動機不僅要價格親民,而且最好尺寸較小,可以直接安裝在各個驅動關節,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環境。

高性價比的微型傳感器現在的傳感器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集成度低,不能同時感知多種姿勢信息與環境信息,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外骨骼上安裝的機器人數量增加;二是精度低、不可靠、對環境的適應性差。

未來想要將外骨骼機器人民用化,傳感器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AI最理想的外骨骼機器人是能實現與人交互、同步運動、健康自檢和對健康的判斷和預警,而這些,都必須將AI技術高度融合到外骨骼機器人中。

最後

當中印邊界部署單兵外骨骼的視頻發出後,國人在驕傲的同時也不禁發出疑問:外骨骼機器人何時才能實現民用化,很多老年人、殘疾人都在等著它。有位網友發出感慨:民用化何時才能實現,家中還有偏癱妻子在等著!

確實,現在市場上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的價格高居不小,售價普遍在10-15萬美元的水平。換算成人民幣,最低也不會低於60萬,但這個價格卻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

不過,國內對於外骨骼機器人的研究起步雖然晚於國外,與國外的產品也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科學家在對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的研究過程中,各方面的技術水平在不斷提升。相信不會太久,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就能真正推向市場、面向大眾。

話題:你覺得外骨骼機器人實現民用化還需要多久?

相關焦點

  • 【萬花筒】軍用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武器一直是戰爭片的無名配角,但在科幻戰爭片中,充滿設計感的未來武器往往超越故事和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明日邊緣》一片中,人類的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伴隨著湯姆克魯斯完成了從菜鳥到戰神的驚天大升級,令很多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觀影結束後,這裡按時間年代順序收集整理了軍用動力外骨骼的相關介紹資料。
  • 《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動力裝甲真的存在嗎?
    遊戲中的外骨骼動力機甲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黑科技」的鏡頭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科技的進步,讓許多科幻作家筆下的未來世界逐漸成為現實,在《流浪地球》這部開年科幻片裡,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運用到電影中,其中有一些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仍然處於概念階段,或製造出的成品和電影中出現的差距非常之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電影中那套出鏡率極高的外骨骼動力裝甲
  • 從影視作品看動力外骨骼
    隨著商業大片《明日邊緣》《極樂世界》等科幻動作片的上映使「動力外骨骼」這一概念再次從科幻藝術中走出,並為我們上演了一幕幕充滿暴力美學的近未來戰爭。《明日邊緣》劇照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動力外骨骼以每秒數千次的速度調整全身每一個關節,讓使用者幾乎察覺不到它的存在。        動力外骨骼也不同於《阿凡達》中頻頻出鏡的AMP外骨骼機甲。理想狀態下,動力外骨骼足夠輕便,不僅能夠用於軍事,還可以幫助殘疾人起身行走。因此,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可穿戴設備領域最特別,也是最有望軍民兩用化的品類。
  • 外骨骼:讓你成為「鋼鐵俠」
    》中,主人公託尼·斯塔克研製了一種力大無窮、且能自由飛行的動力裝甲,人們通常會認為那是很遠的未來才能實現的技術。  將向智慧機器人轉變  人類將來會擁有像鋼鐵俠那樣的「鋼鐵外衣」嗎?對比信息技術發展史,以目前外骨骼技術的發展趨勢看,這並非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
  • 《流浪地球》裡的單兵外骨骼你不用等到2075年就能穿上
    - 2 -軍用領域 最早對外骨骼產生興趣的便是軍方。據了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對外骨骼裝置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展示出濃厚的興趣。2001年,一項旨在提高地面士兵作戰能力的人類外骨骼性能增強項目被公布,外骨骼機器人概念由此被提出,其軍事用途也被持續挖掘。
  • 中國新一代機械外骨骼:1人搬80公斤重物無壓力,戰力超乎想像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軍事實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不僅擁有許多直接影響到軍事實力的強大武器,還有不少間接提升了軍事實力的保障裝備,比如說軍用機械外骨骼。
  • 都是高科技 盤點那些軍用轉民用的技術
    該方法無需虹膜掃描儀等額外的硬體工具,而是通過識別不同人使用電腦的方式來區別用戶,它測定的領域包括人們使用滑鼠、打字和使用觸摸板等等,這些之前只在軍用中存在的安全技術已經開始逐漸專為民用。當然其最早也是來自於軍用,為地面部隊指明道路,並且應用到精確制導飛彈上,提供打擊方向。當然軍用GPS在定位速度、精度等各方面性能要比民用版高出很多個級別。
  • 黑科技打造鋼鐵身軀 一 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 外骨骼機器人出現,「超人時代」來臨了嗎?
    全球首個使用電能驅動的外骨骼「Lifesuit」由美國陸軍遊騎兵蒙蒂·裡德發明,他跳傘的時候不幸摔傷,住院康復期間受科幻小說《星河戰隊》啟發,萌生了自己發明外骨骼的想法。這個「Lifesuit」能讓穿戴者舉起92千克的重物。
  • 飛機託運什麼東西不能帶 託運行李哪些不能帶上飛機你造嗎?
    飛機託運什麼東西不能帶 託運行李哪些不能帶上飛機你造嗎?時間:2020-12-04 16: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飛機託運什麼東西不能帶 託運行李哪些不能帶上飛機你造嗎? 飛機託運什麼東西不能帶 這些你知道嗎?飛機託運什麼東西不能帶,請看下面詳細的介紹。
  • 航空發動機,軍用民用區別在哪
    航空發動機作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許多人眼裡甚是神秘,而作為一款橫跨軍民兩用的機械產品,航空發動機,軍用和民用又有什麼區別呢?首先糾正幾個錯誤,不少人認為,現代戰鬥機搭載的能噴火的發動機就是軍用發動機,而沒有加力燃燒室的就不是。
  • DAMTOYS《流浪地球》1/6救援小隊王磊:外骨骼裝甲造型太還原了!
    淘寶搜店鋪「就是玩具」可以直接購買哦( ੭ ・ᴗ・ )੭在SoldierStory發布了《明日邊緣》版1/6外骨骼裝甲後,今天DAMTOYS也發布了一款姍姍來遲的《流浪地球》救援小隊隊長王磊的12寸外骨骼裝甲人偶DAMTOYS這款作品從預告到開訂幾乎歷時快兩年,雖然電影早就沒了熱度,不過作為一款正版授權的國人科幻電影12寸人偶
  • 班公湖上中印巡邏艇性能大比拼,印度是美國民用艇,中國的則相反
    印度方面同樣在這個湖裡部署有一支「艦隊」。近來,兩國的兩種巡邏艇屢屢亮相,受到極大的關注,本文就來比較一下中印巡邏艇的情況。目前,西海艦隊的主力是928D型新型邊防巡邏艇,特別是塗裝為藍白色的海洋迷彩讓人眼前一亮,使得印度方面的巡邏艇看上去就像白天鵝和醜小鴨的區別。艦艇塗裝的不同,確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隱蔽接敵的需要。
  • 民用直升機和軍用安全係數有差距
    事後,警方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當地確實有一架民用S-76直升機墜毀,且機上共有9人遇難,但現在還不能完全確認遇難者的身份,需要在驗屍官逐一驗證後才能確認死者身份。不過,按照目前美媒發布的消息來看,科比是坐直升機帶女兒前往曼巴學院練習籃球,因飛行失控墜毀,這基本已成事實。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誰能想到,春節檔鳴鑼72小時之後,伴隨著「遠遠超出預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難掩激動的網友評價,該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至此,冠軍地位便再難以被撼動。     《流浪地球》不但口碑好,還擁有足夠的話題性,也是其成績好的原因。
  • 哥倫比亞畫家筆下的科幻機甲 說一說本人對「動力外骨骼」的看法
    這是一位名叫Juan Pablo Roldan的哥倫比亞畫家,繪製的一組科幻題材畫作。在這些畫作中,展現了他想像中的未來人類武器裝備。當時的人類已經來到外星球,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和生存空間。兩足步行作戰裝備,已經成為科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作戰裝備,似乎很多人對這種設定非常著迷,還進行過專題研究。當然,更多人表示,兩足步行機甲通常重量較輕,如果戰鬥全重再大,最好用四足構型。這種兩足步行機甲可以看作是大型機器人更切近現實的設定,但製造這種裝備所需的技術是目前無法實現的。
  • 對話今年爆火的外骨骼機器人創始人,從民房起步連續創業的追夢者
    ▲《死亡擱淺》遊戲畫面(左一) 外賣小哥穿外骨骼畫面(右一)視頻和圖片一經曝出,就引發了網友熱議。還有網友調侃說:「請問什麼時候跟工地聯繫一下,這樣我搬磚就厲害了~」近期,這款外骨骼背後的公司傲鯊智能完成了Pre-A輪融資,智東西同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 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外骨骼機器人領域的連續創業者 | 九合分享
    這個80後創建的、僅僅成立不到3年的外骨骼團隊,憑藉餓了麼的項目在網上意外「火」了一把。  這個讓外賣小哥變身「機甲戰士」的產品並不是「花拳繡腿」,它已經商用落地,但其面向的領域主要是工業搬運。由此看來,網友想擁有外骨骼「搬磚」,似乎「問題不大」。
  • 我軍西部一線部隊配備科幻無動力外骨骼,可讓女醫護兵化身大力士
    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動力外骨骼因其能大幅提高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成為全球先進國家軍隊的研發熱點,雖然動力外骨骼在多年研究後在微型電動機、傳感器和智能助力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但奈何受到電池性能限制,續航力始終無法滿足野戰需求,只能在電源能得到保證的受限環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