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換裝渦扇-20,C919也能嗎?航空發動機,軍用民用區別在哪

2020-12-23 雷探長觀察室

一個大國空軍,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美國和俄羅斯都有著自己龐大的運輸機隊伍,在關鍵時刻可以保證自己的軍隊在任何時間快速投送到任何地點。近年來,我國空軍也開始越來越強調遠程作戰的重要性,運-20就成了我國戰略運輸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就在不久前,環球時報轉載了外媒發的一張照片,照片是我國的運-20運輸機,並且該運輸機的發動機相較於之前粗了一大圈,該外媒便猜測我國的渦扇-20已經成功研製並且處於正式服役的邊緣。

不少人一定還記得,幾天前美國宣布制裁我國C919客機相關企業,我國的C919客機似乎將面臨無發動機可用的地步。不少人就開始假設,既然渦扇-20成了,如此一來我們的國產客機不就徹底擺脫來自美國的制約了。航空發動機作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許多人眼裡甚是神秘,而作為一款橫跨軍民兩用的機械產品,航空發動機,軍用和民用又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糾正幾個錯誤,不少人認為,現代戰鬥機搭載的能噴火的發動機就是軍用發動機,而沒有加力燃燒室的就不是。但事實並不是這樣,超音速客機協和號,就是依靠搭載的四臺有著加力燃燒室的奧林匹斯593發動機完成超音速飛行的,而美國的C-5銀河運輸機使用的動力TF-39發動機就是一款沒有加力燃燒室的軍用發動機。

還有不少人粗暴地將軍用發動機認為就是直徑小、油耗高、動力巨大,而民用發動機則體積大、低油耗並且推力小。然而目前全球推力最大的航空發動機當屬美國通用公司研製的GE-90X發動機,並且在軍用發動機中也不乏油耗低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事實上,判斷一款發動機是適合軍用領域還是適合民用領域,發動機的機動載荷才是區分兩者的關鍵因素。

飛機發動機在設計之初,就是圍繞著飛機需要執行的任務進行設計。舉個例子,戰鬥機需要高速,高機動性。自然就選擇將發動機的涵道比縮小,在發動機尾部裝上加力燃燒室。由於不同飛機任務的區別,在飛行過程中所做的機動動作以及發動機的運轉狀態都有著很大的區別。不同的動作就成了發動機需要承擔的機動載荷。軍機的機動動作通常更大,自然軍用發動機的機動載荷要求就更高,而民用飛機將安全和舒適擺在第一位,民用發動機自然就不需要承受那麼多的機動載荷。機動載荷不同,自然就導致了兩種不同用途的發動機會有以下三種區別。

首先是軍用發動機中很多的結構部件更粗壯,也就是更結實一些,這樣才能夠在承受苛刻的機動飛行時能夠保證不發生損壞。同時軍用發動機的轉子葉片和機匣之間也有更大的間隙,當飛機做機動時,高速旋轉的葉片不會因為慣性而碰上側邊的外殼。

正是因為軍用發動機的轉子葉片尖端離機匣的間隙變大了,這也導致發動機的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導致了人們普遍認為軍用的發動機要更耗油一些。確實軍用發動機和民用發動機有性能和經濟性方面的差別,但是這些差別只是表象,因為軍用發動機也希望有更高的經濟性和消耗更少的油獲得更遠的航程。民用發動機也希望有更強的性能,用更少的發動機去驅動龐大的機體。但正是因為兩者設計標準上的取捨,才造成了軍用和民用之間的不同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設計載荷不同,在可靠性的設計上,兩者也有不小的差別。民用發動機最重要的參數之一就是安全,撞鳥後破碎的發動機葉片不能飛出外殼傷到附近的發動機或客艙,所以客機引擎都被厚厚的外殼包裹。而軍用發動機因為時常要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一些軍用運輸機甚至要在沙土或者雪地跑道起降。相較於民用,軍用更強調可靠性。在對抗異物入侵方面要比其他發動機強得多。這也是為什麼不少產品習慣強調自己具有軍工品質。

最後,只要能通過考核,軍用發動機轉民用、民用發動機上軍機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我國的渦扇-20,就很可能在經過適當的改造後,裝上我國的國產客機c919。

相關焦點

  • C919國產發動機也有西方技術,一旦禁運,渦扇20能頂上嗎?
    比如它的鈦合金風扇葉片由英國摩根先進材料集團製造,高壓壓縮機由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製造,燃燒室由義大利Avio公司製造,另有部分組件由CFM國際製造。 沒錯,它就是渦扇20,渦扇20是為運20運輸機打造的軍用發動機,它的設計脫胎於戰鬥機發動機渦扇10,是在渦扇10的基礎上去掉加力燃燒室,加大外風扇直徑等一系列改進後研製而成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曾經被稱為渦扇-10-118,或者直接叫渦扇118,它同樣也適用於C919大客機,更重要的是,渦扇20是100%國產化的,誰都卡不了它的脖子。
  • 美媒:轟20要來了,發動機不是渦扇20,要換裝另一先進國發?
    他們認為,轟-20的發動機,將不是國產渦扇-20發動機,而是國產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升級版。美媒指出,雖然還沒可以進行驗證的圖片,能證明轟-20原型機的出現,但相關公開信息都在指出,這種飛翼布局設計,可以和B-21和俄羅斯的PAK-DA等新一代轟炸機相提並論。
  • 中烏合作研發渦扇發動機版的安70 這次再也不用擔心出問題了
    在2015年某次航展發布會上,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主任設計師迪米特裡 基瓦對外表示,該公司已啟動安188新型軍、民用運輸機項目。該機型是由安70槳扇運輸機換裝渦扇發動機而成的,能在較低標準跑道上起降,採用四臺渦扇發動機設計。
  • 航空發動機產業深度報告:工業皇冠,國之重器,蓄勢待發
    軍用發動機:國內整機龍頭航發動力實現軍用航空發動機全種類覆蓋。目前瀋陽黎明廠生產的「太行」系列產品已經在殲-10、殲-15等三代主戰機型上鋪開使用,替代原本俄羅斯AL-31F發動機,在研的WS-15「峨眉」發動機是我國為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未來可裝備殲-20戰機。
  • 我國同時研製8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運20和C919不用擔心
    而運20和C919則一直飽受發動機的困擾,直到最近才開始取得突破。其中運20在經過多年的等待之後,終於在近期開始換裝渦扇20,而C919標配的CJ1000A發動機,也在近期開始上伊爾76進行試飛。不過你知道嗎?除了渦扇20和CJ1000A之外,我國還至少有6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正在研製當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換裝新型矢量發動機,但不是渦扇15
    根據媒體最早的臆測性報導,國產殲20隱身戰鬥機近期迎來一次大改,"殲20B"型據稱已經量產,媒體還宣稱新的"殲20B"採用了TVC、也就是推力矢量技術,但是並未使用傳聞中的渦扇15發動機,"殲20B"即將成為一款真正的五代隱身戰鬥機。可是,從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現實來看,這篇報導的可信度明顯不高。
  •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距離美國有多遠?專家:渦扇-19是關鍵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距離美國有多遠?由於有了完全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才讓中國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推比為10一級的WS-15第四代發動機正在進行上機試飛。不過,在最頂尖的小涵道比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領域,中國與美國還有20年的差距。2006年,美國推重比10的F135發動機開始裝機測試。
  • 僅次於美俄主流發動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例如國產航空發動機技術,作為僅有的第三個五代機國家之一,國產五代機殲-20早期只能裝備上俄制航發。即使後來換裝了第三代國產渦扇航空發動機,由於技術限制很難實現超音速巡航,對戰機整體性能都有影響。
  • 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四面突圍
    ,而且願意直接賣軍用發動機。2020年的一頭一尾,美國狙擊的重點都是中國的航空工業,尤其是發動機。作為一架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工程技術之一。目前能造飛機的國家不少,但真正能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卻只有美、俄、英、法、中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我國航空發動機建設始於上世紀50年代,從仿製和改進,到部分自主研發,再到完全獨立研發,走過了一條波折重重的道路。
  • 終於不再看人臉色,運20換渦扇20航發後性能大增,下一個殲20
    圖為運20運輸機最近運20運輸機已經成功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並且運20在換裝渦扇20之後性能大增,看來現在終於不用再看別人臉色了,中國已經逐漸補齊了發動機這項短板,運20實現突破之後,下一個需要解決發動機問題的就是殲20戰機,那麼殲20還需要多久呢?
  • 殲20B換裝珠峰發動機!外觀短而粗,遠超俄制,但要二次換發?
    長期以來,關於殲-20動力裝置的爭論和質疑總能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這是一款俄制的發動機還是國產的發動機?若配備國產引擎,那是「太行」還是WS-15 「峨眉」?而隨著此前殲-20戰機的照片的公布,答案就開始清晰起來了。以前各架殲-20都裝備了俄制AL-31F改進型發動機,而新的殲-20開始採用國產發動機。
  • 2014年中國航空十大新聞
    7月23日,中航工業和賽峰集團在北京籤署民用渦槳發動機合作協議備忘錄(MoA)。雙方將在中國建立一個全新的合資企業,各佔50%股份。該企業具備民用渦槳發動機關鍵部件動力渦輪和火焰筒的設計、測試和製造能力,為雙方母公司未來在全球範圍內的民用渦槳發動機提供部件。11月10日,南方公司與斯奈克瑪在珠海籤署了民用渦槳發動機部件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中航工業與賽峰集團的合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運20最新照片曝光!即將換裝國產「心臟」,印媒:一舉反超俄羅斯
    據歐亞時報12月22日報導,目前,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生產的運-20軍用運輸機,部分已經換成國產渦扇-20渦扇發動機來提供動力,飛機的整體性能得到了提高。印媒稱,基於技術進步,中國國產發動機將取代俄羅斯製造的 D-30KP-2s發動機。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國產運20作為國產三種大飛機之一,和C919以及鯤鵬AG600並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當然,在定位上運20是軍用平臺,C919負責民用,而AG600則是特種機。不過老軍迷都知道,這一刻實際晚來了40年,因為1980年9月,運-10二號機就已經試飛成功了。
  • 中航西飛公布這消息,渦扇20或開始試車,運20將迎來新搭檔
    據印度歐亞時報最新消息,自從中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5發動機逐步在網上曝光後,中國在航空領域發展就相繼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畢竟隨著殲20戰機和運20運輸機服役,在中國軍事力量也將出現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並不是西方國家想要看到的。
  • 全球十大軍用運輸機排行榜
    即使經過了半個多世紀,安-22依然能夠承擔軍用或民用運輸任務。疫情期間,安-22就曾與安-225一同來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運送防疫物資。 6 運-20「鯤鵬」運輸機
  • 殲-10、殲-11、殲-16都使用渦扇-10,為何只有殲-20要換渦扇-15?
    先來說說,四代航空發動機和三代航空發動機的區別。  四代航空發動機的推力較大,涵道比較低,略微費油。因為四代機要求的超音速性能,就註定了四代發動機的涵道比要小,推力要大。為了提高發動機的推力,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高壓渦輪葉片材料使用了第三代單晶耐高溫合金,以至於其渦前溫度高達1700℃-1800℃。F119發動機使用的是CMSX-10,渦扇-15或許用了IC10。而三代航空發動機的推力沒有四代發動機的大,涵道比要比四代發動機的大。正因為三代航空發動機的推力沒有四代的大,所以對其渦前溫度要求沒那麼高。
  • 轟20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或用渦扇18發動機,體型比B2更大
    轟-20作為中國第一種完全自行設計的戰略轟炸機,需要很大的航程和可觀的載荷能力,與此同時,考慮到發展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需要帶加力燃燒室的大推力先進渦扇發動機「加持」,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發水平的考驗會更大,超音速轟炸機目前的價值也在密集的防空網絡面前變得微乎其微,那麼綜合起來考慮,高升阻比、高亞音速的飛翼布局是個水到渠成的選擇,畢竟美國人從B-2到B-21都是這一布局。
  • 網傳:轟20總師人選敲定?
    除此之外,在大國工匠的名單中,我國軍用大涵道航發渦扇20的設計總師同樣被曝光出來,其設計總師為我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型號專職總師程榮輝,和唐長紅設計總師同樣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為我國航發研究的重要擔當人物。不難看出,西飛的一飛設計院已經成為我國中大型軍民用飛機的主要研究院,專職國內中大型戰機的研發工作。
  • 西飛轟20真的來了!美:發動機不是渦扇20,可能是太行改進型?
    他們認為西飛轟20的發動機並不是渦扇20,可能是太行改進型,美國媒體指出,雖然還沒有確鑿證據能證明轟-20戰鬥機的出現,但是多個公開的消息顯示,轟-20即將進入量產階段。據國內新聞報導稱,運20運輸機將更換渦扇-20發動機進行試飛,這也標示著我們即將量產渦扇20。但是西方國家卻說轟20的發動機是渦扇10的升級版,並不是渦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