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忘了原著,這就是一個挺好的劇

2020-10-10 kafegh

反烏託邦常常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先消滅痛苦,然後發現痛苦無法消滅,反而帶來更大的痛苦,結局往往就是反抗或者起 義,另一個就是消滅了痛苦後,發現喪失了基本都人性和道德,造成了極度的荒謬。

2020的劇美麗新世界用的是前一種套路,這種套路已經很多見了,很俗氣也很規矩,容易拍出來。後一種套路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心理測量者,一個動漫。

劇裡面的體制是在ai的基礎上設定的,整體更符合社會的現狀,但是它似乎又想提醒觀眾這個體制與原著的相似性,造成了不少違和感,另外劇情的一些走向也遵從了原著,看起來更像是對原著的拙劣模仿了。

但如果拋開原著,僅從劇本身的設定、劇情和人物發展來看,至少是值得7分+的,如果它不用原著的名字,非原著粉可能會更多一點叭……

男主John本身性格懦弱,這在開頭就有塑造,他從頭到尾都是填子彈的人,看起來無辜,其實手染鮮血,他沒有能力做發起革命的人,也不敢拒絕別人的裹挾,渾渾噩噩的推動力一切,唯一的優點就是善良,雖然善良得也不徹底。他來到新倫敦,就像是穿越到未來的瑪麗蘇女主角,本人雖然沒有什麼閃光點,但是因為成長背景的迥異而顯得「特別」,列寧娜愛的是他嗎?不是,她愛的是他成長的經歷,他背後代表人性和自由的迥異秩序。她愛的不是他這個有點善良非常懦弱的人,她愛的是跟他一起能過上另一種秩序下的生活。

男二Bernard自卑,渴望認同,是新倫敦體制的失敗者,是被質疑放錯位置的人,他想獲得體制的認可,又嚮往體制外的自由和人性,每一次掙扎裡他都選擇了再次成為新倫敦的狗,想要忘記在荒蠻之地的人性的感受,甚至想用在荒蠻之地的經歷贏得認可,然而還是失敗了。而他終於擁抱自己的人性,和列寧娜約會,渴望愛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嫉妒,嫉妒讓他終於像一個alpha+一樣行事,他為了驅逐John開始行事果敢,雷厲風行,在之前隱隱打壓他的Henry面前咄咄逼人,這時候他們的位置對調了,Bernard成為了alpha+,之前的局長alpha+的Henry變成了只能順從的beta。

Bernard的角色非常豐滿,演員絕對功不可沒,把一個自卑渴望權力和認同的人的搖擺和掙扎,以及最終的轉變演的淋漓盡致,信息沒有一點丟失。Bernard的角色有一個有趣的轉變,在他拒絕人性,試圖遺忘荒蠻之地,或者想拿荒蠻之地來取悅大家時,他一直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一直不像一個alpha+,當他擁抱人性,想要得到列寧娜時,他卻出於嫉妒變成了alpha+。成長在他身上體現的很清晰,也讓Bernard這個角非常有魅力。

如果說Bernard是被放在alpha+位置上的一個beta,那麼列寧娜就是被放在beta位置上的alpha+。劇情很多地方都暗示了這一點。對於放錯位置這件事,列寧娜是被放到劣勢的一邊,所以她一直不聽話,而Bernard是被放在優勢的一邊,所以他一直想配得上他的位置。列寧娜的角色本身的設定就是一個反叛者,她是被低估的人,就像生在窮人家的天才,才會有不甘心,想要改變命運,跨越階級,如果又窮又笨,就只好認命——這是不是劇想要諷刺的一點呢?

列寧娜作為反叛者和覺醒者的人設,主線就是從隱隱的迷茫不甘到徹底覺醒,這個角色的發展中規中矩,預料之中,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只能靠感情戲吸引注意力。

這三個人裡,John一直不是重點,其實不該叫他男主的……但因為他是和女一號談戀愛的人so……

對新倫敦的(精神)反叛是由新倫敦內部的人完成的,所以Bernard和列寧娜才是這個討論的中心,他們兩個人就像是日本動漫喜歡設定的「命運雙子」,互相對稱,一個成為局長,一個脫離世界,但是他們內心最終都達成了精神的覺醒,最終新倫敦覆滅,一切歸於混沌……其實沒有,只是導演想拍第二季才搞什麼一切混沌,ai逃逸,重新開始blabla

體制的設定更接近與當今現實——生產力高度發展,ai調控一切,人人各司其職,參與社會勞動。每個人都能按照天賦被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最聰明厲害的人憂國憂民,這是alpha;一般聰明厲害的人是腦力勞動者,中產階級,社會的中堅力量,這是beta;有點聰明厲害的人有一技之長,但是沒有太多的想法,社會的工匠,古時候的巫醫樂師百工之流,這是gamma;完全不聰明也不厲害的人,體力勞動者,做最機械的工作,社會的無產者,這是epsilon。中間有一個沒介紹我也不知道是啥。

即使是最平等的社會,也會有不平等,因人的天賦並不平等,如果按照天賦劃分社會職責,必然有階層的存在。但社會分工不必要和「高低」聯繫起來,完全可以說,雖然他們分工不同,但是他們人格平等,富人有富人的苦惱,窮人有窮人的快樂——這也是階層固化,社會穩定的國家的主流意識,比如美國(我在諷刺)。

劇似乎也想表現這一點,他們強調「人人都很快樂」,但又矛盾的通過巴士上的熊孩子來展現alpha的盛氣凌人,很有畫蛇添足自我矛盾的意味。不過如果alpha不表現得盛氣凌人,說不定很多人會覺得這個體制毫無毛病——確實也毫無毛病,你看,喜歡操心的人去關心國家大事,不喜歡操心的人天天996,成為社會的螺絲釘,每天還不操心吃不操心喝,不開心了來嗦嘛(手機),想睡就睡,這不是現代人的天堂嗎?

為了讓新倫敦看起來顯然的有毛病,於是不得不強行讓alpha表現的盛氣凌人,強行表現社會分工=高低,強行讓epsilon吃的單調穿的醜沒名字,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會吝嗇這點好吃的?

可是劇想要探討的問題應該是在這個畫蛇添足之外的,如果alpha不盛氣凌人,彬彬有禮,如果每個人都互相尊重對方的職業,不把分工=高低,如果大家都吃好喝好有嗦嘛,這個體制就好了嗎?

沒有,不好。這是Bernard和列寧娜這兩個角色想要表達的。

但劇最終還是走上了壓和迫帶來 反和抗的老路子,最終還是沒有在兩大主角能探討的東西上更為深入,最終還是流於表面。e們亂殺一通,卻不知道為何殺戮,他們從頭到尾都是沒頭腦,易聽信易煽動的工具人epsilon,工具是用來撿垃圾,還是用來殺戮,和工具有什麼關係呢?

和操持工具的人有關係。操持工具的人,是複製人,他是創造者的克隆,基因上並不屬於eplison。是ai,想要推翻一切重來的ai。

ai作為一大主線,它的行事邏輯脫離常識。看起來更像是導演和編劇為了製造戲劇衝突的「外來變量」,導演並不打算讓體制從內部瓦解,不打算直擊新倫敦存在的自帶荒謬,而是用ai來達成瓦解的目的。從一個反烏託邦的作品來說,這樣太簡單太粗暴,相當於在說,有個牆外巨人看烏託邦不爽,於是跑進來把烏託邦滅了。烏託邦本身的脆弱性和看似完美的荒謬性沒有得到體現。是巨人把烏託邦踩死的,不是烏託邦自取滅亡,這就失去了精巧和美感。

ai的行事邏輯就是:這是一個模擬,在模擬如何建立人類社會的過程中,它需要學習,一次次推翻重來,為了完美的社會。但還沒等它模擬完,末世危機中的十名創造者就啟動了它。它仍像以往一樣,模擬,推翻,重來,不明白這已經是現實,不是模擬。

ai在模擬重來中輪迴,一個烏託邦死了,新的烏託邦還會有。導演只讓巨人踩死了一個不夠完美因而導致反和抗的烏託邦,還未正面回答,為什麼烏託邦本身不該存在,哪怕它足夠完美。

總結:劇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我情願說的比較溫和,因為我覺得它貢獻了一個完整(雖然不夠有深度)的故事和精彩的角色(主要是Bernard),它值得7分+。

再次推薦心理測量者,雖然它是一個動漫。

相關焦點

  • 《美麗新世界》這齣劇有一個隱藏了的主角
    很多人吐槽怎麼拍成三角戀狗血劇了,女主角很快拋棄男二號愛上難看男主角,劇情和原著很大出入。但其實現代的電視劇和當年的小說已經不一樣了,主角不是這三個人,而是那個AI。就對現在的人類來說,工業社會很注重效率,生活壓力佷大,發明AI正是因為提升效率。實現美麗新世界是人類的願望,是自己作出的選擇,美麗新世界比1984更可能實現。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這劇真的是歪曲了原著很多地方,但拍得未來感很強,其實還是很值得一看的,起碼基礎的世界觀還是到位了。看過這劇又再一次感慨赫胥黎近一百年前竟然對人類社會有如此深刻的預言。【階層】過去一百年應該算是階層流動性最高的一百年了吧,很多人白手起家成為富豪。
  • 《美麗新世界》HUGELY PROBLEMATIC
    (是的,第二次編輯我把標題改成了大寫並且在第一段加上了副詞「竟然」,因為隨著劇情深入我越發不能理解本劇的改編了)這個劇的問題不少,從演員的選擇(約翰我說的就是你)到背景的設定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刷了一些相關採訪後,我愈發確定這個劇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製作人和編劇身上——他對原著的理解讓人難以苟同,而一般情況下正是主創對原著的理解決定了劇的走向。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為了本次的工作,特意去下載了一本原著的txt文件,分享給組內小夥伴們。看是肯定沒時間看的,主要用來查找專有名詞。你別說,還真有用,除了各種名字之外,居然還查到了一句臺詞!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
  • 《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反烏託邦劇不好拍|科幻迷
    這一次,輪到了《美麗新世界》。這部改編自阿道司·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本是觀眾七月最為期待的作品之一。尤其在《致命女人2》遲難上線的當前,這部反烏託邦劇似乎具備了成為爆款的一切潛質。與原著相似,劇版《美麗新世界》同樣以強設定開局。故事背景依舊是書中的「新倫敦」,這個投射著昔日大英帝國輝光的地名,如今看來卻頗為諷刺。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莫過於《1984》中,主人公所在的大洋國只存在一個政黨——英格蘭社會主義的設定了。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feelie
    John帶著Bernard回去給了Henry一拳然後開開心心加入群P的時候,我終於發現劇版的美麗新世界到底是哪裡不對勁了:原著裡的社會體系天衣無縫,讓人絕望,想吶喊但是喊破喉嚨都發不出聲音;劇裡主角只要動動嘴皮子就能翻雲覆雨把整個社會玩弄於股掌之間。
  • 新播美劇《美麗新世界》,豆瓣分從8.3一路降到7.4,原著粉很失望
    它就是:《美麗新世界》劇集由導演歐文·哈裡斯執導,阿爾登·埃倫瑞奇、黛米·摩爾、哈裡·勞埃德等出演。這也正是柏拉德發覺「新倫敦」的異常並發起對抗的直接原因。而柏拉德的選角中規中矩,有些瘦削,就是實在稱不上矮小,有些角度神似抖森。另外一個男主則是《邪惡力量》裡的柯林斯的飾演者阿爾登·艾倫瑞奇。
  • 第一集就開車,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
    美劇《美麗新世界》作為一部劇拍得還可以,因為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期待這劇挺久劇看的時候要抱著類似看《使女的故事》的心態來觀影,不要貼合實際。而原著是赫胥黎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諷刺,是更有深度和思考性,喜歡原著中的反烏託邦題材的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書了解一下,很有意思。 3、基本世界觀按原著原話是「在人類的靈魂和肉體上進行的革命」,取消胎生人工生殖,其種姓等級制可看成印度國plus加厚版。
  • 《美麗新世界》:怎麼講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上周孔雀流媒體上線,原創作品《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一併上線。 看這個片名就知道,本劇根據赫胥黎著名的反烏託邦小說改編。原著小說實在是太有名了,對本劇來說,這既是一個大賣點,又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 劇版《美麗新世界》——愛是永恆的母題
    上個月末,劇版《美麗新世界》終於上映,peacock和人人很迫不及待的兩周內就放完了全9集,而這個月初它也由於肉眼可見的尺度太大「光榮」下架了。從名字來看,毫無疑問這就是赫胥黎原著的那本劇版有一句臺詞總結的很好「人人彼此相屬」。劇版對這一設定改編的也很不錯,《黑鏡》裡的常見物什「電子眼」被裝入了新倫敦每個人的眼中,沒有人有隱私,人們能在眼球中直接調取別人看到的畫面,而我猜測應該是級別越高的人權限越高。另外,這裡沒有家庭、沒有固定性伴侶、沒有父親母親,這都是令人羞恥的詞彙。
  • 《美麗新世界》貓薄荷的美麗新世界
    7月15號前排預訂 黑鏡的導演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同名小說改編的後來發現跟原著沒啥關係 算是第一代烏託邦題材吧 1930年寫出來的小說呀 那後面的移動迷宮飢餓遊戲分歧者都是弟弟吧。通過這部劇讓我強烈感覺到人類有情緒是一件好事 也許再過幾百年喜怒哀樂將會是人類最奢侈的感受。
  • 《美麗新世界》,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
    這就是,魚叔今天要介紹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如果按照原著改編,勢必成為一部神劇。只可惜,改掉了這個故事裡最出彩的烏託邦內核。原著中的約翰,喜歡莎士比亞(書名《美麗新世界》正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第五幕)。從野蠻之地滿懷激情地來到新世界,卻意外發現這個新世界並不美麗。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即,《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最近,根據《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科幻劇上線了。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移動迷宮》《雪國列車》《飢餓站臺》……幾乎每一部反烏託邦式電影的上映,都能引發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 《美麗新世界》年度最大尺度科幻劇,就這?
    原著《美麗新世界》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現了赫胥黎眼中的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但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美麗新世界》其實是一部「反烏託邦」作品。並且為控制人口,每一個人在還未出生前,就已經預先輸入了相應的基因代碼。
  • 《美麗新世界》解放醜陋,進步光榮
    《美麗新世界》對此太同意了。實際上,這就是《美麗新世界》裡公共性正確的一部分。難道,充滿正義感和表達正義,會有錯嗎?竟然還有人相信那些落後的性道德。真是太可笑,也太可惡了!那些野蠻人,活該被「文明社會」排斥。
  • 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現代人能接受嗎?
    美麗新世界讓我恐懼的是我很多時候真的覺得這種生活是可以接受的。這世界已經這樣了,變成那樣有什麼不好呢 ?但是美麗新世界的繁榮是建立在壓迫低種姓的基礎上的,現實例子就是曾經白人控制的南非,你想的只是當上層罷了.
  • 《美麗新世界》huangbao的故事會
    01核心的制定是三個原則,沒有家庭,沒有隱私,沒有單一配偶制,然後有兩個大地圖,一個是原始人的落後現代文明,還有一個就是高科技的美麗新世界,這裡一開始就是主角去找這個男主角做匯報開始就非常刺激因為這個核心的制定是三個原則,沒有家庭,沒有隱私,沒有單一配偶制,然後有兩個大地圖,一個是原始人的落後現代文明,還有一個就是高科技的美麗新世界,這裡一開始就是主角去找這個男主角做匯報
  • 《美麗新世界》當敵託邦經典淪為狗血三角戀
    (文/楊時暘)時至今日,今年兩部最受人期待的經典改編劇已經悉數失敗,網飛日本拍攝的《咒怨:詛咒之家》無論是曾經的影版粉絲還是新晉恐怖片愛好者都沒能被滿足期待,而備受矚目的反烏託邦經典《美麗新世界》也徹底成為膚淺獵奇大雜燴。
  • 曾以為《美麗新世界》會是預示未來的裡程碑神劇,我還是太天真
    原著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扎米亞金的《我們》、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並稱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相比《一九八四》,可能《美麗新世界》的知名度略低,但它的前瞻性絲毫不弱於前者,其特別意義在於,我們要對抗的並非是苦痛、不幸,反而是人類一直追求的幸福,讓人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