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星
連續讀完二湘命運三部曲的《狂流》與《暗湧》,我驚訝於兩部作品之間作者的進步之大,這讓我聯想到了當年讀劉慈欣《鄉村教師》到《球狀閃電》時的那種驚訝。自2015年開始創作,2017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出版兩部長篇小說,一部中短篇小說集《重返2046》,且入圍多個文學獎項的作家二湘,顯然是一位勤奮的文學耕耘者。同時,二湘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和科幻愛好者,有著計算機從業背景的她對小說細節和邏輯有著執著的追求,因此《暗湧》的第四卷男主人公吳貴林與壹誠信的創業部分也堪稱「硬職場」書寫,帶著資本浪潮的洶湧澎湃與職場鬥爭的刀光劍影。
吳貴林是二湘所想要書寫的「70後留學生」的典型,以他來揭示這類人人到中年的精神危機的一個側面:被資本浪潮所裹挾下麻木的靈魂,無愛的婚姻、破碎的家庭,虛偽的社交,孤獨的個體。
小說中的吳貴林在兩性關係中是怯懦而自卑的,小說以插敘的結構,對吳貴林的兩性劣勢心理產生的原因做出了回答,吳貴林的心理缺陷來自於幼年失怙的身世,以及敏感、孤獨、受創的青少年經歷。
二湘在她的訪談中,表達了創作命運三部曲(《狂流》《暗湧》以及構思中的《長河》)的初衷是要寫出「我們這一代人在時代狂流裡的奮爭和起伏,寫我們在這個時代裡的困惑和迷惘以及我們不停不斷的找尋。」70後留學群體成長於中國社會的劇變年代,也趕上了資本、科技和全球化的浪潮,但良好的教育資源,優渥的物質生活,廣闊的人生閱歷,「世界人」的身份並未能夠在心靈上給予任何慰藉,他們遠離親人飛向遠方,然而地球並未成為他們的家園,反而讓他們成了世界的孤兒。在高度不穩定的科技資本膨脹和全球化變革進程中,傳統的倫理和信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他們的「困惑與迷惘」是無可避免的,那麼解惑之道在於「尋找」到什麼呢?
二湘不止一次地表達過她對阿來、馬爾克斯的欣賞和學習意願。尋找母親付春芳的這一段敘述,在二湘的筆下顯得充滿奇幻色彩,作者似是特意要讓這一段旅程顯得奇幻失真,奶奶託夢,圓圓「上身」,「水中鏡月,石頭開花」,透露著與阿來的作品相熟悉的民俗和詩氣質,以及與魔幻現實主義相接近的奇幻風格。
與童年的「自我情結」和解並未徹底治癒吳貴林的「恐懼症」,找到母親並不能使破碎的原生家庭重圓,遲到的父愛無法彌補成長道路上父親角色的缺失。吳貴林仍然是一個「孤兒」。非但如此,成年以後組建的小家庭也被命運之手摧毀,創業的壓力誘發的心理疾病說明一直以來寄託精神的事業,或者說資本帶來的成就感,亦並非可棲之所,良朋(華勇)已死,知己(圓圓)卻非佳配,他是一個「世界人」,卻也是一個「世界的孤兒」。
掩卷之後,如《狂流》中的怡敏、《暗湧》中的吳貴林這一代70後留學群體在世界之中穿行,孤獨、寂寥的身影卻更清晰地浮現心頭。
《暗湧》
作者:二湘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