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不值得。但是你值得。
01
光明和正義,向來緊隨黑暗和醜惡。
2005年的6月,在韓國光州,一名年輕男教師向當局舉報:
他任教的那家最有聲望的特殊兒童學校,從校長到老師多名教育工作者,長期性侵虐待7歲至20歲的聾啞孩子。
人權組織和司法部門相繼介入,醜聞的黑幕被揭開一角。
案件一審時,學校的校長、總務主任分別被判5年、10個月的有期徒刑,2名涉案教師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但二審,突然出現大逆轉。
貧困而愚昧的受害者家屬拿到學校賠款後,不和受害孩子商量,就紛紛改了口供,導致校長和總務主任被緩刑釋放。
這個消息,讓受到戕害而不得公平的孩子們,有的當庭掩面而泣,有的憤恨自殺身亡。
旁聽整個庭審的一位女作家,在查閱所有卷宗,並與受害孩子相處數日後,發現了學校更多的醜惡和黑洞。
從2008年起,她利用網絡,將孩子們的遭遇寫成長篇紀實小說,章章觸目驚心,震動韓國輿論。
這部小說,名為《熔爐》。
兩年後,服役期間看到小說的韓國演員孔侑,在退伍後建議所屬影視公司拍攝《熔爐》,自己擔綱主角。
2011年,電影《熔爐》上映。6天後,光州警方成立專案組重偵此案:
受害學生增加到30多名,涉嫌老師擴大到14人,公訴期延長到10年,因涉案校長過世,韓國政府負起連帶責任,賠償受害者。
電影上映第37天,韓國國會以207票通過、1票棄權頒布《熔爐法》。法律最重要的一條是:
性侵女身障者、不滿13歲幼童的,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這,就是韓國經典電影《熔爐》誕生的前因後果。
這兩天,19歲甘肅慶陽女生李依依跳樓自殺的消息,令人心痛地成為網絡熱點。
她幾次遭遇班主任性侵猥褻,向信任的任課老師訴苦,被推諉「我們是同事,我管不了」;
無奈之下,她向教導主任反映此事,被嘲笑「反正沒強姦到,你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走投無路,在流言蜚語和公平正義之間,她毅然選擇後者:
報警立案,訴諸法律,最終卻收到了「行為輕微,不起訴」的判決。
心懷絕望,深受抑鬱困擾的她,在輟學兩年多後,幾度自殺未遂,最終縱身一跳。
清秀美麗的李依依,和《熔爐》案中的那群被性侵的孩子,遭遇並無不同。
但,遭受傷害後,遭遇的環境差異和人心冷暖,讓他們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也對一個國家產生天壤之別的影響。
是的。
一些國家可擁有改變法律的電影,而另一些國家卻擁有扼殺電影的制度。
一些國家善待接力奮戰的公民,而另一些國家卻盛產鼓動跳樓的掌聲。
02
去年,有個暖心視頻走紅網絡,名字叫《總有人偷偷愛著你》。
視頻開頭,有個像李依依一樣美麗絕望的姑娘,深夜坐在窗臺上,看著城市的萬家燈火和璀璨霓虹,仿佛要把這塵世的美好,最後一次收入眼底。
準備離開這個世界前,她在網上發出一個提問:
「手上的動脈在哪裡?越具體越好。」
不一會兒,她就收到了很多條回覆:
「小可愛,你的動脈被我藏起來了,你笑一下,我就給你看。」「買瓶脈動倒過來念就好了,傻瓜,比動脈好玩的事情多著呢,你是不是遇到了不開心了,我煮粥給你吃吧,我煮的粥可好吃了。」「我們愛你呀,小可愛!」
看著這一條條的回覆,女孩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她對著手機屏幕笑了。
她被那些陌生而善良的心感動,也在暗夜裡覓得重生的光。
今天,我再一次看這個視頻,心想:
坐在窗臺上尋找動脈的女孩,和坐在麗晶百貨大廈8樓上跳樓的李依依,多麼相似。
但,在放棄自己的最後關頭,她得到了愛和安慰、暖和呵護,所以選擇從窗臺上走下來,迎接第二天的太陽。
而被同學稱為「怪人」「精神病」的李依依,卻聽到高樓之下客們麻木無情的起鬨和嘲諷:
「怎麼還不跳?」「你倒是快跳啊!」「在那裡猶豫什麼?丟人不丟人?快跳啊!」
是的。
有些人手提點明燈照亮別人的靈魂,而有些人手持兇器殘害別人的性命;
有些人撐起帆船渡人抵達希望的彼岸,而有些人投下石塊讓人沉落井底。
03
曾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答:
你絕望得要死時,是什麼支撐你活下來?
●一位身患抑鬱症的女孩說,她到河邊準備投河時,有個賣花的小男孩走過來說:
「小姐姐,你長得好像我去世的姐姐啊,我送你朵好看的花吧。」
那一刻,她決定好活下去,因那個單純又善良的男孩,替他那個好看又短命的姐姐。
●一位高一時曾遭強姦的女孩說,高中一直都是噩夢。高考結束後,她和媽媽去爬廬山,爬到山頂懸崖邊一棵迎客松旁,媽媽給她拍完照,她忽然想從懸崖上跳下去。
就在那一瞬間,媽媽一把將她拉入懷中,撫摸著她的後背說:
「我的寶貝,我愛你,永遠愛你。」
那一刻,她淚流滿面。此後,她漸漸修復創傷,多年後有了幸福的家庭。
●還有一個被周圍和親友孤立的同性戀男生,站在馬路牙子上看著飛快疾馳的車流,準備向路中央奔跑時,突然被一隻流浪狗咬住褲腳。
「它鬆口後,來到我面前,輕輕地碰了一下我的膝蓋,碰一下,又碰一下。它黑亮黑亮的大眼睛,映著城市的霓虹和月光,就像兩潭溫柔的湖。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清澄的眼睛,我從那眼睛裡看見了世界的光。」
他說,那一刻,孤獨的他抱起流浪的它,回到了出租屋裡。
兩年後,他以它的名字成立了一家關愛同性戀的公益組織。
……
一個一個地看下去,我發現:
讓一個人走出困境和絕望的,是善良和友好,是理解和接納,是懂得和深情,是微末而遙遠的肯定,是長情而不變的守候。
抑或,僅僅是,無言而相憐的陪伴。
04
甘肅慶陽19歲女孩李依依跳樓後,很多爆文席捲網絡。
悲劇發生後,譴責和追問、質疑和吶喊,需要有。
就像《熔爐》中所言: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是,通篇都是情緒和火藥的文章,固然能成為爆款,但不過是戾氣的另一種重演;
滿文都是指責和辱罵的語言,固然能夠煽動人心,但不過是暴力的另一種延續。
熱點過後,當洶湧的輿論嗅到下一個人血饅頭的血腥,很快就把這個女孩和她的悲慘忘得一乾二淨。
敷衍之後,當缺席的司法依然受制於強權和輿情,下一個「你怎麼還不跳」的悲涼就在來路上。
被情緒裹挾且擅於遺忘的人們,需要反省:
悲劇之中,沒有無辜人。洪流之下,沒有僥倖者。
我們每句話,都是這環境的一部分。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暴戾的受害者。
因為,我們不在愛裡,就在恐懼裡。
只有戾氣和情緒、沒有思考和啟迪的文章,猶如只為應付和卸責、沒有反省和改進的體制一樣,除了歪曲事實、賺取流量、蒙蔽人心,一無是處。
05
這個世界不會變好了麼?
不是的。
有時,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他人的世界。
如果,你是教師,像《熔爐》中為孩子們發聲的男教師那樣勇敢,而不是像李依依求助的老師那樣懦弱,一個女孩的命運就會因你而改寫;
如果,你是寫者,像寫《熔爐》的女作家那樣秉持良心堅守底線,而不是依附權貴高唱讚歌,一群孩子的未來會因你升騰;
如果,你是警察,像《熔爐》中的司法人員那樣為弱小者翻案,而不是懾於權力的淫威不作為,很多百姓會由你看見公平;
如果,你只是平凡的普通人,給尋找動脈的女孩寫下一條「小可愛,我們愛你呀」的溫心留言,而不是鼓動那個身心受傷的女孩「往下跳啊」的看客……
那麼,這世界一定要簡單美好許多。
這美好,是你在地鐵上遇見哭泣的女孩時,遞出的那張紙巾;是深夜碰見清掃的環衛工時,說出的那句「辛苦了,早點回家」;是在小巷裡遇見醉酒暈倒的年輕人,你撥打的那個110;是收到陌生人錯打的絕望電話時,你回的那句「別難過,如果離得近,我一定會抱抱你」……
是的,人間不值得。
但是,你值得我留下來。
因為,你曾親口對我說過:「小可愛,我們愛你呀」。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